一种吹瓶机开合模模架与底模模架的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0672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瓶机开合模模架与底模模架的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吹瓶机开合模模架与底模模架的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吹瓶机在吹制瓶子时,由加热好的瓶坯在模具中经高压气吹制而成。瓶子的吹制过程主要由开锁、模具打开、底模下降、放置瓶坯、底模上升、模具关闭等环节组成。这种吹瓶机存在以下缺点,开合模凸轮和底模凸轮独立工作,对安装调试的要求较高,产能难以达到高速吹瓶的要求;在吹瓶机工作的过程中底模模架部分运行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吹瓶机开合模模架与底模模架的联动机构,通过将开合模模架的转动转化为底模模架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开合模模架和底模模架的联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吹瓶机开合模模架与底模模架的联动机构,开合模模架包括绕第一轴转动的设于机架上的第一模架、绕所述第一轴转动的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模架开合模的第二模架,底模模架升降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的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轴、设于所述第二轴和所述开合模模架之间的用于在所述第二轴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模架和所述第二模架相互配合的转动开模或转动合模的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轴和所述底模模架之间的用于在所述第二轴转动时驱动所述底模模架升降的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轴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端固定的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模架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模架绕所述第一轴转动的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模架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模架绕所述第一轴转动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也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轴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也通过所述第三轴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第四轴铰接在所述第一模架上,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五轴铰接在所述第二模架上,所述第四轴和所述第五轴呈轴对称分布的中心线经过所述第一轴。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端固定的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一摆臂、设于所述第一摆臂另一端的用于随着所述第一摆臂的摆动而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方的用于安装所述底模模架的底模固定块。

更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连接块、升降的穿设于所述连接块中的导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下端的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摆臂的摆动方向上下倾斜分布的凸轮槽,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设有滑动的设于所述凸轮槽中的轴承。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模固定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一端固定的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摆臂、设于所述第二摆臂另一端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摆臂摆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轴转动的第二凸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均沿竖直方向分布。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一种吹瓶机开合模模架与底模模架的联动机构,通过设置第二轴、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轴的转动同步控制开合模模架的开合和底模模架的升降,实现了开合模模架和底模模架的联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开模示意图;

附图3为合模示意图。

其中:1、第一轴;2、机架;3、第一模架;4、第二模架;5、第二轴;6、第一驱动机构;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63、第三连杆;64、第三轴;65、第四轴;66、第五轴;7、第二驱动机构;71、第一摆臂;72、底模固定块;73、连接块;74、导向柱;75、第一凸轮;76、凸轮槽;77、轴承;8、第三驱动机构;81、第二摆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3所示,上述一种吹瓶机开合模模架与底模模架的联动机构,开合模模架包括绕第一轴1转动的设于机架2上的第一模架3、绕第一轴1转动的设于机架2上的用于配合该第一模架3开合模的第二模架4,底模模架升降的设于机架2上。第一轴1的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分布,底模模架升降的设于开合模模架的下方。

该联动机构包括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的设于机架2上的第二轴5、设于第二轴5和开合模模架之间的用于在第二轴5转动时驱动第一模架3和第二模架4相互配合的转动开模或转动合模的第一驱动机构6、设于第二轴5和底模模架之间的用于在第二轴5转动时驱动底模模架升降的第二驱动机构7、设于机架2上的用于驱动第二轴5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8。第二轴5的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分布。当第二轴5顺时针转动时(参考图2的视角来观察第二轴的转动方向),第一驱动机构6驱动第一模架3和第二模架4相互配合的开模,同时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底模模架下降;当第二轴5逆时针转动时,第一驱动机构6驱动第一模架3和第二模架4相互配合的合模,同时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底模模架上升。通过第二轴同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简化了部件结构,降低了加工成本,使设备的调试更为容易,减少了设备的安装时间。

该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一端固定的套设于第二轴5上的第一连杆61、一端铰接在第一模架3上用于带动第一模架3绕第一轴1转动的第二连杆62、一端铰接在第二模架4上用于带动第二模架4绕第一轴1转动的第三连杆63。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上,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也铰接在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上。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均沿水平方向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轴64铰接在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上,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也通过该第三轴64铰接在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上。第二连杆62的一端通过第四轴65铰接在第一模架3上,第三连杆63的一端通过第五轴66铰接在第二模架4上,第四轴65和第五轴66呈轴对称分布的中心线经过第一轴1。第二连杆62有两条,两条第二连杆62上下平行的分布于第三轴64和第四轴65之间;第三连杆63也有两条,两条第三连杆63上下平行的分布于第三轴64和第五轴66之间。第三轴64、第四轴65、第五轴66均沿竖直方向分布。

通过第二轴5绕自身轴心线方向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杆61跟随第二轴5转动。第一连杆61的一端固定的套设于第二轴5上,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转动远离第一轴1时(即第二轴5顺时针转动时),通过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带动第一模架3和第二模架4转动开模;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转动靠近第一轴1时(即第二轴5逆时针转动时),通过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带动第一模架3和第二模架4转动合模。

该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一端固定的套设于第二轴5上的第一摆臂71、设于该第一摆臂71另一端的用于随着第一摆臂71的摆动而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设于该升降机构上方的用于安装底模模架的底模固定块72。该第一摆臂71沿水平方向分布。

该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2上的连接块73、升降的穿设于该连接块73中的导向柱74、固定连接在该导向柱74下端的第一凸轮75,该第一凸轮75上开设有沿第一摆臂71的摆动方向上下倾斜分布的凸轮槽76,该第一摆臂71的另一端设有滑动的设于该凸轮槽76中的轴承77。该导向柱74沿竖直方向分布。该底模固定块72设于该导向柱74的上端。通过该第一摆臂71的摆动,使第一凸轮75在轴承77的带动下做升降运动,带动导向柱74在连接块73中做升降运动。

通过第二轴5绕自身轴心线方向的转动,带动第一摆臂71跟随第二轴5摆动。第一摆臂71顺时针转动时(图1中沿俯视的视角来观察第一摆臂71的转动方向),第一凸轮75向下运动,带动底模模架下降;第一摆臂71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凸轮75向上运动,带动底模模架上升。即该凸轮槽76沿第一摆臂71顺时针转动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分布。

该第三驱动机构8包括一端固定的套设于第二轴5上的第二摆臂81、设于该第二摆臂81另一端的用于驱动该第二摆臂81摆动以带动第二轴5转动的第二凸轮。该第二摆臂81沿水平方向分布。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开模时,第三驱动机构8通过第二摆臂81驱动第二轴5绕自身轴心线方向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连杆61跟随第二轴5转动,使第一连杆61装有第三轴64的一端转动远离第一轴1,通过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带动第一模架3和第二模架4转动开模,此时,由于第一摆臂71在第二轴5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第一凸轮75向下运动,带动底模模架同步下降;

合模时,第三驱动机构8通过第二摆臂81驱动第二轴5绕自身轴心线方向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连杆61跟随第二轴5转动,使第一连杆61装有第三轴64的一端转动靠近第一轴1,通过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带动第一模架3和第二模架4转动合模,此时,由于第一摆臂71在第二轴5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第一凸轮75向上运动,带动底模模架同步上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