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浮动嵌件定位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1943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浮动嵌件定位模具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注塑件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浮动嵌件定位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设备等复杂的工业产品中,常常要用到带有嵌件的注塑产品,这种带嵌件的注塑产品在包胶注塑的过程中,先是嵌件通过机械手放入模具中,在模具中固定好,在通过正常的注塑过程,把塑料注射进模具,包住嵌件。因为产品的电性能及绝缘性能的要求,在包住嵌件的同时,除了嵌件上允许裸露在产品外面的部分以外,其余部分,必须被塑料包住。

但是现在有些嵌件的两端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在注塑过程中,嵌件会被填充的塑料冲得变形,由于塑料的覆盖层一般比较薄,所以在嵌件变形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表面裸露的情况,这样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有电性能及绝缘性能的影响,这对产品的正常使用会带来极大的风险,直接引起产品失效,产品的不良率会显著提升。

如图1和2所示,是一种汽车摇窗电机内的刷架产品,其内部有两根嵌件,该嵌件两端的引脚之间的距离达到了25.25mm,这个跨度比较大,而该产品中除了两端的引脚裸露之外其他部分均要被塑料包裹,而且中部的包裹厚度都在1mm左右,这样在注塑过程中,嵌件会被填充的塑料冲得变形,使嵌件表面裸露出来,影响刷架的电性能及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浮动嵌件定位模具结构,结构巧妙合理,利用浮动结构来夹住嵌件,不影响注塑的情况下防止嵌件变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浮动嵌件定位模具结构,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定模模仁和动模模仁,所述的定模模仁和动模模仁之间形成模腔,所述的定模模仁和动模模仁内与模腔内的嵌件相对应的位置分别竖直布置有上下移动的定模定位柱和动模定位柱,所述的定模定位柱和动模定位柱的一端将嵌件夹住,另一端分别与定模板和动模板内上下移动的定模固定块和动模固定块相连,所述的定模固定块和动模固定块的一端沿着定模定位柱的轴向布置有弹性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模定位柱和动模定位柱与嵌件相接触的一端边缘均布置有圆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件的一端与定模固定块或动模固定块顶住,另一端与止退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模定位柱和动模定位柱布置在嵌件的中部且嵌件的表面需要被塑料覆盖的位置。

有益效果:本发明涉及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浮动嵌件定位模具结构,结构巧妙合理,利用浮动结构来夹住嵌件,不影响注塑的情况下防止嵌件变形,基于这种浮动的嵌件定位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一直以来嵌件在注塑过程中的定位问题,确保了嵌件在注塑过程中,不会被塑料冲变形而影响注塑件的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了不良率,而且模具结构的设计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注塑件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摇窗电机内的刷架产品主视半剖结构图;

图2是图1中b处放大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模具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旋转剖剖视结构图;

图5是图3的a-a向剖视结构图;

图6是图3的d处放大结构图(无嵌件);

图7是图3的d处放大结构图(有嵌件);

图8是图4的c处放大结构图;

图9是图8的e处放大结构图;

图10是图5的j处放大结构图;

图11是图5的j处放大结构图(注塑过程状态);

图12是图11的i处放大结构图(注塑过程状态);

图13是图5的j处放大结构图(注塑完成状态);

图14是图13的i处放大结构图(注塑完成状态)。

图示:1、定模板;2、动模板;3、定模模仁;4、动模模仁;5、止退螺栓;6、弹性件;7、定模固定块;8、定模定位柱;9、动模定位柱;10、动模固定块;11、嵌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3-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浮动嵌件定位模具结构,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定模模仁3和动模模仁4,所述的定模模仁3和动模模仁4之间形成模腔,所述的定模模仁3和动模模仁4内与模腔内的嵌件11相对应的位置分别竖直布置有上下移动的定模定位柱8和动模定位柱9,所述的定模定位柱8和动模定位柱9的一端将嵌件11夹住,另一端分别与定模板1和动模板2内上下移动的定模固定块7和动模固定块10相连,所述的定模固定块7和动模固定块10的一端沿着定模定位柱8的轴向布置有弹性件6。

所述的定模定位柱8和动模定位柱9与嵌件11相接触的一端边缘均布置有圆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弹性件6为弹簧。

所述的弹性件6的一端与定模固定块7或动模固定块10顶住,另一端与止退螺栓5相连,止退螺栓5可以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模定位柱8和动模定位柱9布置在嵌件11的中部且嵌件11的表面需要被塑料覆盖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从新的模具结构可以看出,模具合模后,嵌件11是被定模定位柱8与动模定位注9夹住的,而定模定位柱8与动模定位柱9分别与定模固定块7与动模固定块10里面,并被止退螺栓5压在定模固定块7与动模固定块10里面。定模定位柱8与动模定位柱9不会掉出定模固定块7与动模固定块10。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定模固定块7、定模定位柱8、止退螺栓5这3个零件看成一个整体。同样,止退螺栓5、动模定位柱9和动模固定块10,这3个零件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从图9可以看出,弹性件6被止退螺栓5压住,由于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使得定模固定块7,定模定位柱8,止退螺栓5这个运动整体在定模固定块7的背面与定模板1之间,被压开了一个距离为0.75mm的空程,这个0.75mm的空程,也是设计时特意留下的活动空间。

同样道理,在动模侧,动模内的弹性件6被对应的止退螺栓5压住,由于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使得动模固定块10、动模定位柱9和止退螺栓5这个运动整体在动模固定块10的背面与动模板2之间,被压开了一个距离为0.45的空程,这个0.45的空程,也是设计时特意留下的活动空间。

从图9中可以看出,其中的0.75mm的尺寸,所对应的是定模定位柱8凸出定模模仁3的直身段的距离,这个0.75mm刚好是定模固定块7、定模定位柱8和止退螺栓5这个整体,受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在定模固定块7与定模板1之间,被压出的0.75mm的空间。再加上定模定位柱8头部的园角r0.5,定模定位柱8总计凸出定模模仁3的距离为1.25mm。动模侧也是类似的,其中的0.45mm是动模定位柱9凸出动模模仁4的直身段的距离,这个0.45mm刚好是受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动模固定块10、动模定位柱9和止退螺栓5这个运动整体,在动模固定块10与动模板2之间,被压出的0.45mm的空间。再加上动模定位柱9头部的园角r0.5,动模定位柱9总计凸出动模模仁4的距离为0.95mm,加上嵌件11的厚度0.8。即:

1.25+0.95+0.8=3mm。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该处的厚度刚好是3,也就是说,此时的嵌件11刚好被定模定位柱8与动模定位柱9夹持住。

从图10可以看出,嵌件11除了两端的引脚处以外都是固定在模具中,在i处增加了由定模定位柱8与动模定位柱9夹持住嵌件11的定位,这大大增强了嵌件11的稳定度,在注塑过程中,嵌件11不会产生晃动。在注塑过程中,嵌件不会被填充的塑料冲得变形,这就保证了产品的壁厚尺寸的稳定性。这就是增加定模定位柱8与动模定位柱9夹持住嵌件11这种机构的意义所在。

从图10可以看出,定模定位柱8凸出定模模仁3的部分,是由一段0.75mm的直身段加上0.5mm的r角部分组成。动模定位柱9凸出动模模仁3的部分,是由一段0.45mm的直身段加上0.5mm的r角部分组成。嵌件11的外部由于还没有开始注塑,目前的是空的型腔,是没有塑料的。

从图11和12中可以看到,塑料注入型腔,塑料已经填满嵌件11的右侧。同时可以看到对应于定模定位柱8的r0.5处,对应于动模定位柱9的r0.5处,也已经填满了塑料,由于注塑压力的作用。使得定模定位柱8,已经受到如箭头k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同时,动模定位柱9已经受到如箭头l方向的力的作用。但是,嵌件11还是受到定模定位柱8与动模定位柱9的夹持作用,不会被注塑压力冲变形,依然是稳定的状态。

从图13和14中可以看到,塑料继续被注入型腔后,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定模定位柱8克服了对应的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连同定模固定块7和止退螺栓5这个整体,被压退了0.75mm,从图中可以看出弹性件6被压缩了0.75mm。这样定模固定块7与弹性件6之间的已经没有间隙,定模固定块7与定模模仁3之间,出现了0.75mm的间隙。同样道理,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动模定位柱9克服了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动模定位柱9连同动模固定块10和止退螺栓5这个整体,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被压退了0.45mm,图13中可以看出,弹性件6被压缩了0.45mm,动模固定块10与弹性件6已经没有了间隙,在动模固定块10与动模模仁2之间,被注塑压力压出了0.45mm的间隙。

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定模定位柱8被压回了0.75mm,在定模定位柱8与嵌件11之间,被塑料填满,形成了0.75mm的产品壁厚。动模定位柱9被压回了0.45mm,在动模定位柱9与嵌件11之间,被塑料填满,形成了0.45mm的产品壁厚。

本发明结构巧妙合理,利用浮动结构来夹住嵌件,不影响注塑的情况下防止嵌件变形,基于这种浮动的嵌件定位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一直以来嵌件在注塑过程中的定位问题,确保了嵌件在注塑过程中,不会被塑料冲变形而影响注塑件的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了不良率,而且模具结构的设计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注塑件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