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13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3d打印无需机械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率。目前市场上部分3d打印机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而且铸模托盘不固定,在打印过程中容易移位,严重影响正常打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3d打印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3d打印机,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右侧面内部设有打印槽,所述打印槽左侧的所述基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内花纹锁合轴和第二内花纹锁合轴,所述空腔左侧设有第一平滑槽,所述第一平滑槽底部设有凹进槽,所述凹进槽底部与所述第一平滑槽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导滑杆,所述第一导滑杆上平滑配合连接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一平滑块,所述第一平滑块底部的所述第一导滑杆外表面设有第一簧件,所述第一平滑块右侧伸长段探进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空腔右侧壁平滑配合,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第一平滑块内部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上下两侧端均设有动力轴,所述空腔上方的所述基体内部设有动力传递腔,所述动力传递腔右侧壁内部设有第二平滑槽,所述动力传递腔内部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所述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右侧配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上设有与所述动力传递腔前后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的第四转绕轴,所述蜗轮前侧的所述第四转绕轴上固定设置有带凸端部的凸端轮,所述第二平滑槽左侧顶部内部设有第三平滑槽,所述第二平滑槽右侧底部内部设有第四平滑槽,所述第二平滑槽内部设有第二平滑块,所述第三平滑槽内部设有恢复装置,所述第四平滑槽内部设有打印组,所述空腔下方的所述基体内部设有第一转绕腔,所述第一转绕腔右侧的所述基体内部设有第二转绕腔,所述打印槽顶部设有打印头,所述打印槽右侧底部设有定位组,所述打印槽下方的所述基体上设置有铸模板,所述基体顶部设置有注料箱,所述注料箱顶部设置有注料口,所述注料箱底部连接有注料管,所述注料管穿过所述基体内部壁体与所述打印头背部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动力轴背离所述动力装置一侧尾梢均设有外花纹锁合轴,所述动力装置上方的所述外花纹锁合轴与所述第一内花纹锁合轴相应设置,所述动力装置下方的所述外花纹锁合轴与所述第二内花纹锁合轴相应设置。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平滑槽内左侧壁设有过道槽,所述过道槽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推拔杆,所述推拔杆左侧端探至所述基体的左侧面外,所述推拔杆右侧尾梢与所述第一平滑块左侧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绕轴顶部伸长尾梢与所述动力传递腔顶部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底部伸长段通穿所述动力传递腔底部内壁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底部伸长尾梢探进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内花纹锁合轴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恢复装置包括第二导滑杆,所述第二导滑杆上平滑配合连接有底部与所述第二平滑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导滑块,所述导滑块右侧的所述第二导滑杆外表面上设有第二簧件,所述第二平滑块左侧端设有弧状凸端块,所述第二平滑块右侧端设有第一斜倾面。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打印组包括推滑块以及固定在所述推滑块底部并向下伸长设置的推滑杆,所述推滑块左侧顶部设有第二斜倾面,所述推滑块底部的所述推滑杆外表面设有第三簧件,所述推滑杆底部伸长段通穿所述第四平滑槽底部且平滑配合,所述推滑杆底部伸长段尾梢探进所述打印槽内且与所述打印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绕腔顶部设有第一锥转轮,所述第一锥转轮顶部固定设有通穿所述第一转绕腔顶部且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二转绕轴,所述第二转绕轴顶部尾梢探进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内花纹锁合轴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腔右侧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转轮契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所述第二锥转轮右侧固定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三转绕轴;所述第二转绕腔左侧内壁设有第三锥转轮,所述第三转绕轴右侧伸长尾梢探进所述第二转绕腔内且与所述第三锥转轮左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绕腔底部设有左侧顶部与所述第三锥转轮右侧底部契合连接的第四锥转轮,所述第四锥转轮内部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底部尾梢与所述第二转绕腔底部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绕腔上方的所述基体内部设有锁槽。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包括起落柱,所述起落柱右侧底部固定设有定位凸端块,所述定位凸端块底部设有软垫,所述起落柱底部通穿所述锁槽上方的所述打印槽底部且探进所述锁槽内,所述螺状杆顶部伸长段通穿所述第二转绕腔的顶部探进所述锁槽内且与所述起落柱螺状纹配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空腔上下两侧内壁分别设第一内花纹锁合轴和第二内花纹锁合轴,空腔左侧内壁内部设第一平滑槽,第一平滑槽底部设凹进槽,凹进槽底部与第一平滑槽顶部之间设第一导滑杆,第一导滑杆上平滑配合连接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一平滑块,第一平滑块底部的第一导滑杆外表面环绕设第一簧件,第一平滑块右侧伸长段探进空腔内且与空腔右侧壁平滑配合,空腔内的第一平滑块内部设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上下两侧端均设动力轴,从而实现动力装置手动控制上下改变移动工作。

2.通过动力传递腔右侧内壁内部设第二平滑槽,动力传递腔内部设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置蜗杆,蜗杆右侧配合连接蜗轮,蜗轮上设与动力传递腔前后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的第四转绕轴,蜗轮前侧的第四转绕轴上固定设置带凸端部的凸端轮,第二平滑槽左侧顶部内部设第三平滑槽,第二平滑槽右侧底部内部设第四平滑槽,第二平滑槽内部设第二平滑块,第三平滑槽内部设恢复装置,第四平滑槽内部设打印组,从而实现打印组的自动冲压以及恢复工作。

3.通过第一转绕腔顶部设第一锥转轮,第一锥转轮顶部固定设通穿第一转绕腔顶部且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二转绕轴,第二转绕轴顶部尾梢探进空腔内且与第二内花纹锁合轴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转绕腔右侧内部设与第一锥转轮契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第二锥转轮右侧固定设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三转绕轴;第二转绕腔左侧内壁设第三锥转轮,第三转绕轴右侧伸长尾梢探进第二转绕腔内且与第三锥转轮左侧端固定连接,第二转绕腔底部设左侧顶部与第三锥转轮右侧底部契合连接的第四锥转轮,第四锥转轮内部设上下伸长设置的螺状杆,螺状杆底部尾梢与第二转绕腔底部转绕配合连接,第二转绕腔上方的基体内部设锁槽,从而实现动力传递控制锁定工作;定位组包括起落柱,起落柱右侧底部固定设定位凸端块,定位凸端块底部设软垫,起落柱底部通穿锁槽上方的打印槽底部且探进锁槽内,螺状杆顶部伸长段通穿第二转绕腔的顶部探进锁槽内且与起落柱螺状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稳固的锁定配合连接。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能实现手动控制改变铸模板的锁定连接以及能自动恢复改变控制冲压打印工作,打印速度快,稳定性高,打印质量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3d打印机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3d打印机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力装置上侧的外花纹锁合轴与第一内花纹锁合轴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3d打印机打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3d打印机打印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3d打印机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3d打印机,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右侧面内部设有打印槽6,所述打印槽6左侧的所述基体1内部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和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所述空腔7左侧设有第一平滑槽74,所述第一平滑槽74底部设有凹进槽75,所述凹进槽75底部与所述第一平滑槽74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导滑杆76,所述第一导滑杆76上平滑配合连接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一平滑块741,所述第一平滑块741底部的所述第一导滑杆76外表面设有第一簧件761,所述第一平滑块741右侧伸长段探进所述空腔7内且与所述空腔7右侧壁平滑配合,所述空腔7内的所述第一平滑块741内部设有动力装置78,所述动力装置78上下两侧端均设有动力轴781,所述空腔7上方的所述基体1内部设有动力传递腔8,所述动力传递腔8右侧壁内部设有第二平滑槽9,所述动力传递腔8内部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84,所述第一转绕轴84上固定设置有蜗杆841,所述蜗杆841右侧配合连接有蜗轮81,所述蜗轮81上设有与所述动力传递腔8前后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的第四转绕轴83,所述蜗轮81前侧的所述第四转绕轴83上固定设置有带凸端部821的凸端轮82,所述第二平滑槽9左侧顶部内部设有第三平滑槽5,所述第二平滑槽9右侧底部内部设有第四平滑槽91,所述第二平滑槽9内部设有第二平滑块92,所述第三平滑槽5内部设有恢复装置,所述第四平滑槽91内部设有打印组,所述空腔7下方的所述基体1内部设有第一转绕腔4,所述第一转绕腔4右侧的所述基体1内部设有第二转绕腔3,所述打印槽6顶部设有打印头61,所述打印槽6右侧底部设有定位组,所述打印槽6下方的所述基体1上设置有铸模板62,所述基体1顶部设置有注料箱63,所述注料箱63顶部设置有注料口631,所述注料箱63底部连接有注料管632,所述注料管632穿过所述基体1内部壁体与所述打印头61背部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动力轴781背离所述动力装置78一侧尾梢均设有外花纹锁合轴782,所述动力装置78上方的所述外花纹锁合轴782与所述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相应设置,所述动力装置78下方的所述外花纹锁合轴782与所述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相应设置,通过动力装置78控制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和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之间的配合连接,减少设备投入,降低制造成本。

其中,所述第一平滑槽74内左侧壁设有过道槽,所述过道槽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推拔杆77,所述推拔杆77左侧端探至所述基体1的左侧面外,所述推拔杆77右侧尾梢与所述第一平滑块741左侧端面固定连接,通过手动控制实现动力装置78与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和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之间选择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绕轴84顶部伸长尾梢与所述动力传递腔8顶部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84底部伸长段通穿所述动力传递腔8底部内壁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84底部伸长尾梢探进所述空腔7内且与所述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与动力轴781以及凸端轮82的动力传递配合。

其中,所述恢复装置包括第二导滑杆51,所述第二导滑杆51上平滑配合连接有底部与所述第二平滑块92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导滑块53,所述导滑块53右侧的所述第二导滑杆51外表面上设有第二簧件52,所述第二平滑块92左侧端设有弧状凸端块921,所述第二平滑块92右侧端设有第一斜倾面922,从而实现第二平滑块92的自动恢复工作。

其中,所述打印组包括推滑块911以及固定在所述推滑块911底部并向下伸长设置的推滑杆912,所述推滑块911左侧顶部设有第二斜倾面9110,所述推滑块911底部的所述推滑杆912外表面设有第三簧件913,所述推滑杆912底部伸长段通穿所述第四平滑槽91底部且平滑配合,所述推滑杆912底部伸长段尾梢探进所述打印槽6内且与所述打印头6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绕腔4顶部设有第一锥转轮41,所述第一锥转轮41顶部固定设有通穿所述第一转绕腔4顶部且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二转绕轴73,所述第二转绕轴73顶部尾梢探进所述空腔7内且与所述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腔4右侧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转轮41契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42,所述第二锥转轮42右侧固定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三转绕轴43;所述第二转绕腔3左侧内壁设有第三锥转轮31,所述第三转绕轴43右侧伸长尾梢探进所述第二转绕腔3内且与所述第三锥转轮31左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绕腔3底部设有左侧顶部与所述第三锥转轮31右侧底部契合连接的第四锥转轮32,所述第四锥转轮32内部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螺状杆33,所述螺状杆33底部尾梢与所述第二转绕腔3底部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绕腔3上方的所述基体1内部设有锁槽34,从而实现动力传递控制锁定工作。

其中,所述定位组包括起落柱341,所述起落柱341右侧底部固定设有定位凸端块342,所述定位凸端块342底部设有软垫343,所述起落柱341底部通穿所述锁槽34上方的所述打印槽6底部且探进所述锁槽34内,所述螺状杆33顶部伸长段通穿所述第二转绕腔3的顶部探进所述锁槽34内且与所述起落柱341螺状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稳固的锁定配合连接。

初始状态时,凸端轮82上的凸端部821位于背离弧状凸端块921一侧,此时,第二平滑块92上的弧状凸端块921最大程度探进动力传递腔8内且与凸端轮82背离凸端部821一侧外壁相抵接,同时,导滑块53受到第二簧件52的作用力位于第三平滑槽5最左侧位置,此时,推滑块911受到第三簧件913的作用力使推滑块911顶部端与第二平滑槽9的顶部相抵接,同时,第一斜倾面922右上侧与第二斜倾面9110左下侧相抵接,此时,打印头61最大程度背离打印槽6底部,同时,第一平滑块741受到第一簧件761的作用力使第一平滑块741位于第一平滑槽74最顶部位置,此时,动力装置78上方的外花纹锁合轴782完全插入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内,同时,动力装置78下方的外花纹锁合轴782最大程度背离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此时,定位凸端块342底部端面最大程度背离打印槽6底部。

当需要打印时,首先将铸模板放入打印槽6内,使铸模板左侧端与起落柱341右侧壁相抵接,此时,通过压动推拔杆77,使推拔杆77带动第一平滑块741克服第一簧件761的作用力沿第一导滑杆76底部方向平滑,此时,动力装置78上方的外花纹锁合轴782逐渐背离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直至第一平滑块741移动到第一平滑槽74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推拔杆77移动到过道槽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动力装置78下方的外花纹锁合轴782最大程度插入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内,然后通过控制动力装置78带动动力轴781以及动力轴781底部的外花纹锁合轴782转绕,由外花纹锁合轴782带动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以及第二内花纹锁合轴72底部的第一锥转轮41转绕,由第一锥转轮41带动第二锥转轮42以及第三转绕轴43和第三转绕轴43右侧尾梢的第三锥转轮31转绕,同时由第三锥转轮31带动第四锥转轮32以及第四锥转轮32上的螺状杆33转绕,最后由螺状杆33带动起落柱341与锁槽34底部方向平滑,同时,定位凸端块342底部的软垫343逐渐朝铸模板左侧顶部端面移动,直至如图2所示起落柱341底部端面与锁槽34底部相抵接,使软垫343最大程度与铸模板左侧顶部端面压合连接,此时,通过控制动力装置78停止转绕,然后逐渐松开推拔杆77,使第一平滑块741受到第一簧件761的作用力逐渐沿第一导滑杆76顶部方向平滑,直至使第一平滑块741移动到第一平滑槽74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动力装置78上方的外花纹锁合轴782完全插入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内如图3所示,然后通过控制动力装置78带动动力装置78上方的外花纹锁合轴782转绕,由动力装置78上方的外花纹锁合轴782带动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以及第一内花纹锁合轴71顶部的第一转绕轴84以及第一转绕轴84上蜗杆841转绕,由蜗杆841带动第四转绕轴83以及第四转绕轴83上的凸端轮82转绕,使凸端轮82背离弧状凸端块921一侧的凸端部821逐渐朝弧状凸端块921一侧转绕,直至如图4所示弧状凸端块921外侧逐渐与弧状凸端块921平滑配合,使弧状凸端块921带动第二平滑块92朝右侧移动以及带动第二平滑块92顶部的导滑块53克服第二簧件52的作用力,使第二平滑块92逐渐沿第二导滑杆51右侧方向平滑,同时,第二平滑块92右侧的第一斜倾面922与第二斜倾面9110平滑配合,使推滑块911克服第三簧件913的作用力逐渐沿第四平滑槽91底部方向平滑,同时,推滑块911带动推滑杆912以及推滑杆912底部的打印头61朝底部移动,直至如图5所示凸端轮82上的凸端部821最大程度背离蜗杆841一侧时,此时,凸端部821尾梢与弧状凸端块921尾梢完全相抵,使打印头61在铸模板上打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空腔上下两侧内壁分别设第一内花纹锁合轴和第二内花纹锁合轴,空腔左侧内壁内部设第一平滑槽,第一平滑槽底部设凹进槽,凹进槽底部与第一平滑槽顶部之间设第一导滑杆,第一导滑杆上平滑配合连接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一平滑块,第一平滑块底部的第一导滑杆外表面环绕设第一簧件,第一平滑块右侧伸长段探进空腔内且与空腔右侧壁平滑配合,空腔内的第一平滑块内部设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上下两侧端均设动力轴,从而实现动力装置手动控制上下改变移动工作。

2.通过动力传递腔右侧内壁内部设第二平滑槽,动力传递腔内部设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置蜗杆,蜗杆右侧配合连接蜗轮,蜗轮上设与动力传递腔前后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的第四转绕轴,蜗轮前侧的第四转绕轴上固定设置带凸端部的凸端轮,第二平滑槽左侧顶部内部设第三平滑槽,第二平滑槽右侧底部内部设第四平滑槽,第二平滑槽内部设第二平滑块,第三平滑槽内部设恢复装置,第四平滑槽内部设打印组,从而实现打印组的自动冲压以及恢复工作。

3.通过第一转绕腔顶部设第一锥转轮,第一锥转轮顶部固定设通穿第一转绕腔顶部且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二转绕轴,第二转绕轴顶部尾梢探进空腔内且与第二内花纹锁合轴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转绕腔右侧内部设与第一锥转轮契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第二锥转轮右侧固定设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三转绕轴;第二转绕腔左侧内壁设第三锥转轮,第三转绕轴右侧伸长尾梢探进第二转绕腔内且与第三锥转轮左侧端固定连接,第二转绕腔底部设左侧顶部与第三锥转轮右侧底部契合连接的第四锥转轮,第四锥转轮内部设上下伸长设置的螺状杆,螺状杆底部尾梢与第二转绕腔底部转绕配合连接,第二转绕腔上方的基体内部设锁槽,从而实现动力传递控制锁定工作;定位组包括起落柱,起落柱右侧底部固定设定位凸端块,定位凸端块底部设软垫,起落柱底部通穿锁槽上方的打印槽底部且探进锁槽内,螺状杆顶部伸长段通穿第二转绕腔的顶部探进锁槽内且与起落柱螺状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稳固的锁定配合连接。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能实现手动控制改变铸模板的锁定连接以及能自动恢复改变控制冲压打印工作,打印速度快,稳定性高,打印质量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