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抗挤压注塑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518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复合抗挤压注塑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抗挤压注塑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的方式进行注塑。注塑还可分为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它们各有各的优势,注塑成型机一般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成型主要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注塑产品一般具有规格型号多、产量大及成本低的优点,然而,当多个模仁同时运作时,还需要增加注塑件的生产成本,不仅注塑效果不佳,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大降低了合模缝隙,表面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的复合抗挤压注塑模具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抗挤压注塑模具结构,包括一定模板及一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位于所述定模板下方,该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连接有一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所述定模板及所述动模板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所述定模板下表面及所述动模板上表面均开设有与挤压板顶端及底端匹配的滑槽,该滑槽内置滑轨及滚珠,所述定模板、动模板及挤压板均设置在一模具本体内,该模具本体内还设有一压管,所述压管顶部穿过模具本体顶部与一空气注入口连接,该压管与所述空气注入口连通,该空气注入口螺纹连接在所述压管上,所述压管底部穿过模具本体底部与一三通接头连接,该三通接头还分别外接一排出管,所述排出管相对三通接头的一端均穿过一支撑柱设置,该支撑柱顶部固定在所述模具本体底部,该支撑柱底部与一支撑底座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注塑模腔,该注塑模腔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该注塑模腔与所述动模板之间通过可拆卸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机构采用螺母与螺钉组合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塑模腔与所述压管连通。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管穿过所述注塑模腔设置。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排出管上装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安装有万向轮,该万向轮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抗挤压注塑模具结构大大降低了合模缝隙,表面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加了模具的利用率,降低了注塑产品的生产成本,占地面积小,移动方便,适合小地方注塑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模板;2.动模板;3.挤压板;4.压管;5.空气注入口;6.支撑柱;7.支撑底座;8.排出管;9.三通接头;10.注塑模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复合抗挤压注塑模具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一定模板1及一动模板2,所述动模板2位于所述定模板1下方,该定模板1与所述动模板2之间连接有一挤压板3,所述挤压板3与所述定模板1及所述动模板2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所述定模板1下表面及所述动模板2上表面均开设有与挤压板3顶端及底端匹配的滑槽,该滑槽内置滑轨及滚珠,所述定模板1、动模板2及挤压板3均设置在一模具本体内,该模具本体内还设有一压管4,所述压管4顶部穿过模具本体顶部与一空气注入口5连接,该压管4与所述空气注入口5连通,该空气注入口5螺纹连接在所述压管4上,所述压管4底部穿过模具本体底部与一三通接头9连接,该三通接头9还分别外接一排出管8,所述排出管8相对三通接头9的一端均穿过一支撑柱6设置,该支撑柱6顶部固定在所述模具本体底部,该支撑柱6底部与一支撑底座7之间固定连接。

还包括一注塑模腔10,该注塑模腔10设置在所述动模板2上,该注塑模腔10与所述动模板2之间通过可拆卸机构连接。便于拆下进行清洗等。

所述可拆卸机构采用螺母与螺钉组合结构。设计十分合理,取材简单,又不会影响使用性。

所述注塑模腔10与所述压管4连通。便于往里注压,实现模具的完整性。

所述压管4穿过所述注塑模腔10设置。便于压力更好的释放至注塑模腔10。

所述排出管8上装设有控制阀。方便对排出管8进行控制,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释放内部压力。

所述支撑底座7下表面安装有万向轮,该万向轮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7上。方便进行移动,不需要时,可以将其拆除。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抗挤压注塑模具结构大大降低了合模缝隙,表面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加了模具的利用率,降低了注塑产品的生产成本,占地面积小,移动方便,适合小地方注塑生产。

利用空气注入口的作用,可以往注塑模腔10内注入空气,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模时产生的缝隙,增加成型产品,避免因二次操作,降低生产效益的问题;在无需利用空气压力时,可以利用控制阀的设计,将内部的压力经排出管8进行排放;本注塑模具结构,移动更为方便,且由于自身合理的结构组装设计,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