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模具的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5725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模具的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模具的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塑压制品是现阶段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塑料产品,在电机、开关甚至是工艺品等都有塑压产品的影子,而塑压成型就是以塑料或橡胶胶料在闭合模腔内借助加热、加压而成型为制品的塑料加工方法,但在模具之中对于压制成型的产品的顶出脱模有着很多缺陷,有些模具需要通过独立开关对模具内制品顶出,操作繁琐且容易损坏,并且非常容易使顶出的塑料制品出现质量问题,且内部装置过大容易出现缝隙导致制品周身飞边过多影响后续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塑料模具的脱模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的中部底端开有上模腔,所述上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中部内嵌有下模芯,所述下模的底端栓接有下模板,所述下模芯的底端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脱模机构的底端设置有顶杆板,所述脱模机构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焊接有压块,所述顶杆板的四周开有四个弹簧圆槽,所述顶杆板的中部开有六个腰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上模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四根导向杆,所述上模通过导向杆与下模配合,所述导向杆贯穿于上模和下模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采用的是二氧化硅材质,所述防护板的厚度为0.4cm。

优选的,所述脱模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板,另一端贯穿于下模芯中部。

优选的,所述脱模机构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脱模顶杆,所述脱模顶杆的顶部采用的是圆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压块通过弹簧与顶杆板配合。

优选的,所述腰形凹槽成对称分布,所述腰形凹槽的深度为3cm,所述腰形凹槽的中部开有直径略大于脱模顶杆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这种塑料模具的脱模机构可方便对压制成型的塑料制品的顶出脱模,无需多次操作开关,实现脱模自动化,减少上下模间隙,从而减少塑料制品周身飞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脱模顶杆的设置从而实现对于下模芯内塑料制品的多角度顶出,使塑料制品受力均匀,保证了顶出的平整,减少制品在模具上磨损的风险,通过压块和弹簧的设置从而控制模具内顶杆板的顶出移动,实现自动化顶出,节约成本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上固定板;3-上模;4-导向杆;5-下模;6-防护板;7-下底板;8-上模腔;9-下模芯;10-脱模机构;11-加热管;12-脱模顶杆;13-压块;14-弹簧;15-顶杆板;16-弹簧圆槽;17-腰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塑料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本体1;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2,上固定板2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模3,上模3的中部底端开有上模腔8,上模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模5,下模5的中部内嵌有下模芯9,所述下模5的底端栓接有下模板7,下模芯9的底端设置有脱模机构10,上模3和下模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1,脱模机构10的底端设置有顶杆板15,脱模机构10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的顶端焊接有压块13,顶杆板15的四周开有四个弹簧圆槽16,顶杆板15的中部开有六个腰形凹槽1,上模3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四根导向杆4,上模3通过导向杆4与下模5配合,导向杆4贯穿于上模3和下模5之间,上模3和下模5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板6,防护板6采用的是二氧化硅材质,防护板6的厚度为0.4cm,脱模顶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板15,另一端贯穿于下模芯9中部,脱模机构10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脱模顶杆12,脱模顶杆12的顶部采用的是圆弧形结构,压块13通过弹簧14与顶杆板15配合,腰形凹槽17成对称分布,腰形凹槽17的深度为3cm,腰形凹槽17的中部开有直径略大于脱模顶杆12的圆孔。

工作原理:当使用一种塑料模具的脱模机构时,先将原材料放于下模芯9上,合上上模3,此时上模3在压力作用下将压块13压下,通过弹簧14收缩达到极限后继而再将顶杆板15压下,此时脱模机构10整体向下,脱模顶杆12进入下模芯9内,原材料在下模芯9中心固化成型,当打开上模3时,压块13在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并同时牵引脱模机构10整体向上,而内部脱模顶杆12也随之顶出并作用于制品外侧,实现了塑料制品顶出脱模,而上下模外侧通过固定的防护板6对于高温模具隔离,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