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制衬树脂混合淋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956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玻璃钢制衬树脂混合淋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淋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钢制衬树脂混合自动均匀淋胶器。



背景技术:

一般制作玻璃钢管道内衬时,都是采用人工配胶,人工拿着塑料桶将树脂倒在模具上。这样使得树脂在模具上的量不均匀,存在一定量的浪费。特别在大口径管道制作时,需要大量人工倒树脂,这样使得用的人工多,树脂用量也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采用人工配胶存在的树脂在模具上的量不均匀、存在一定量的浪费且费时费力的问题,实现高效率生产,达到自动均匀淋胶的目的,提供一种玻璃钢制衬树脂混合淋胶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玻璃钢制衬树脂混合淋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淋胶器包括存胶管身,所述存胶管身的一侧设有进胶管,所述存胶管身的两侧设有出胶管,所述存胶管身与出胶管之间设有通孔,所述存胶管身和出胶管下部设有淋胶头,所述存胶管身的底部与淋胶头之间设有小孔,所述出胶管与淋胶头贯通;淋胶头下部设有淋胶口。

进一步的,所述淋胶器上方设有树脂搅拌器。

进一步的,所述淋胶头呈管体状,管体的两端密封,管体下方壁上设有淋胶口。

进一步的,所述存胶管身、进胶管以及出胶管为圆形管体或者方形管体。

进一步的,所述小孔替换为连接管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均匀淋胶设备,无需人工反复用桶向模具上倒胶,解决树脂在模具上的量不均匀,存在一定量的浪费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淋胶头淋胶与人工手动淋胶相比更加均匀,节约树脂,减少树脂的用量。

(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在质量提高的同时效率提高2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树脂搅拌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树脂搅拌器;2、进胶管;3、出胶管;4、存胶管身;5、淋胶头;6、通孔;7、小孔、8、淋胶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玻璃钢制衬树脂混合淋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淋胶器包括存胶管身4,所述存胶管身的一侧设有进胶管2,所述存胶管身4的两侧设有出胶管3,所述存胶管身4与出胶管3之间设有通孔6,所述存胶管身4和出胶管3下部设有淋胶头5,所述存胶管身4的底部与淋胶头5之间设有小孔7,所述出胶管3与淋胶头5贯通;淋胶头5下部设有淋胶口8。所述淋胶器上方设有树脂搅拌器1。所述淋胶头5呈管体状,管体的两端密封,管体下方壁上设有淋胶口8。所述存胶管身4、进胶管2以及出胶管3为圆形管体或者方形管体。所述小孔7替换为连接管道。

实施例:

将树脂搅拌器1卡在存胶管身4上,树脂和配方管线放在进胶管2中,树脂和配方通过进胶管口流入进胶管2内,并进入存胶管身4中,通过树脂搅拌器1充分搅拌均匀。

树脂在存胶管身4先从存胶管身4的底部小孔7流入到淋胶头5中,树脂达到一定高度后再通过存胶管身4两侧的通孔6进入出胶管3内,然后再流入到淋胶头5中,使得淋胶头5整体充满树脂,最后通过淋胶头的底部淋胶口8均匀淋到玻璃钢模具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