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树脂瓦的切边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9562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成树脂瓦的切边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合成树脂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树脂瓦的切边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合成树脂瓦,是运用高新化学化工技术研制而成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防水防潮、防腐阻燃、隔音隔热等多种优良特性,普遍适用于开发区平改坡、农贸市场、商场、住宅小区、新农村建设居民高档别墅、雨篷、遮阳篷、仿古建筑等。合成树脂瓦的生产工序包括:废旧塑料破碎、塑料颗粒磨粉、材料混合、挤压、冷却、切边、打磨。目前,在合成树脂瓦的生产过程中,压型后的树脂瓦的两边边缘部位常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经常会出现树脂瓦两侧不规则的现象,通常需要对压型后的树脂瓦进行切边打磨处理。在现有的技术中,树脂瓦的切边装置只能单侧切边,切边完一边后,再人工调换切边另一边,这种切边机构不仅切边的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切边的精度差,经常出现切边不均匀的现象,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切边效率高、切边精度高、打磨便捷、能够对两边同时进行切边和打磨的合成树脂瓦的切边打磨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切边效率高、切边精度高、打磨便捷、能够对两边同时进行切边和打磨的合成树脂瓦的切边打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有两根底轨,底轨上等间距的安装有数个传送滚珠,工作台的上方从进料端到出料端依次布置有切边机构和打磨机构,

切边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竖直安装在工作台的两侧,第一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下侧安装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的中部嵌装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滚珠,第一固定块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上切模,上切模的两端滑动配合有两个连接架,两个连接架的下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切刀,连接架的上方安装有滑块,滑块上安装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的端部安装有调节手柄,上切模下方的两平行底轨之间固定安装有与上切模对应的下切模;

打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竖直安装在工作台的两侧,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下侧安装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的中部嵌装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二滚珠,第二固定块的下侧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上打磨板,上打磨板的两端对称加工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顶杆,顶杆的上端加工有螺纹且所述顶杆通过锁紧螺母与上打磨板固定连接,顶杆的下端安装有电动马达,电动马达上安装有圆形的磨盘,上打磨板下方的两平行底轨之间固定安装有与上打磨板对应的下打磨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切边机构和打磨机构,不仅实现了对压型后的树脂瓦两边同时进行切边和打磨,而且切边和打磨的过程中,切边机构既实现了切边宽度的可调,又实现了切边机构的位置可调,该切边机构在增大切边范围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树脂瓦在切边的时候发生位移,让切边的质量和精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另外,切边后的产品通过打磨机构可以直接将切边后有瑕疵或者是毛边的进行直接的打磨,打磨机构的设置打磨机构位置和打磨宽度的可调,与切边机构能配合使用,达到较好的切边效果,而且打磨的效率高,打磨的速度快,整个设备,使用起来方便,具有切边精度高、切边快速、打磨快捷的优点,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切边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打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底轨,3-传送滚珠,4-切边机构, 41-第一支撑座,42-第一横梁,43-第一导轨,44-第一滚珠,45-第一气缸,46-第一固定块,47-调节丝杆,48-连接架,49-切刀,410-上切模,411-下切模,5-打磨机构, 51-第二支撑座,52-第二导轨,53-第二横梁,54-第二固定块,55-第二滚珠,56-第二气缸,57-上打磨板,58-顶杆,59-锁紧螺母,510-滑槽,511-磨盘,512-电动马达,513-下打磨板,6-压紧螺杆,7-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有两根底轨2,所述底轨2上等间距的安装有数个传送滚珠3,设置底轨2是便于树脂瓦在切边和打磨时的快速传送,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从进料端到出料端依次布置有切边机构4和打磨机构5,

所述切边机构4包括第一支撑座41,所述第一支撑座41竖直安装在工作台1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座4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横梁42,所述第一横梁42的下侧安装有第一导轨43,所述第一导轨43的中部嵌装有第一固定块46,所述第一固定块46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滚珠44,所述第一固定块46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气缸45,所述第一气缸45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上切模410,所述上切模410的两端滑动配合有两个连接架48,两个连接架48的下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切刀49,所述连接架48的上方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安装有调节丝杆47,所述调节丝杆47的端部安装有调节手柄,所述上切模410下方的两平行底轨2之间固定安装有与上切模410对应的下切模411,所述第一固定块46内腔设置第一滚珠44,第一导轨43在第一滚珠44的作用下可以带上切模410左右移动,从而实现上切模410的位置可调,所述上切模410的两端滑动配合连接有连接架48,通过调节丝杆47可以调节两连接架48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量切刀49之间的间距可调,以实现对不同宽度产品的切边需求,通过设置对应的上切模410和下切模411,上切模410向下运动时可以防止产品在切边的时候发生位移,切边的质量更有保障。

所述打磨机构5包括第二支撑座51,所述第二支撑座51竖直安装在工作台1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座5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横梁53,所述第二横梁53的下侧安装有第二导轨52,所述第二导轨52的中部嵌装有第二固定块54,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二滚珠55,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下侧安装有第二气缸56,所述第二气缸56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上打磨板57,所述上打磨板57的两端对称加工有滑槽510,所述滑槽510内安装有顶杆58,所述顶杆58的上端加工有螺纹且所述顶杆58通过锁紧螺母59与上打磨板57固定连接,所述顶杆58的下端安装有电动马达512,所述电动马达512上安装有圆形的磨盘511,所述上打磨板57下方的两平行底轨2之间固定安装有与上打磨板57对应的下打磨板513,所述第二固定块54内腔设置第二滚珠55,第二导轨52在第二滚珠55的作用下可以带上打磨板57在第二固定块54上左右移动,从而实现上打磨板57的位置可调,所述上打磨板57的两端设置有可沿着滑槽510滑到的顶杆58,通过滑动顶杆58可以调节两磨盘511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对不同宽度产品的打磨需求,通过设置对应的上打磨板57和下打磨板513,上打磨板57向下运动时可以防止产品在打磨的时候发生位移,以保证切边后产品的切边精度和质量。

所述上切模410和上打磨板57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压紧螺杆6,所述压紧螺杆6的底部连接有压块7。

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需要切边的产品利用推料器推送至工作台1上方的底轨2上,产品在传送滚珠3的作用下沿着底轨2向前滑行,滑至下切模411上方时,第一气缸45控制上切模410向下移动,上切模410向下移动时,压块7先压住下切模411上待切边的产品后,压块7压紧产品后,通过调节丝杆47调整上切模410两边的两切刀49之间的间距,调整至两切刀49之间的间距与待切边产品的宽度相同时,切刀49开始工作,即可实现对产品的两边同时进行切边,该切边机构4不仅切边的效率高、切边的精度高,切边的速度快,而且可适应不同宽度的产品的切边需求;切边完成后,第一气缸45控制上切模410上移,上切模410上移的上移过程中,下切模411上的切边后的产品沿着底轨2向前移动,移动至下打磨板513上时,第二气缸56控制上打磨板57向下移动,压块7压住下打磨板513上的产品时,通过顶杆58调整两磨盘511之间的距离,调整至两磨盘511之间的距离与切边后产品的宽度相同时,电动马达512带动磨盘511旋转,即可将切边后的产品两侧进行直接打磨,以进一步的保证切边的质量,打磨完成后,第二气缸56带动上打磨板57上移,下打磨板513上的产品沿着底轨2滑至打磨机构5外即完成产品的切边和打磨。切边机构4与打磨机构5配合使用,不仅实现了两边同时的切边和打磨,而且有效的提高切边的速度和精度,保证了产品的切边质量,是一种安全、高效、便捷的切边打磨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座41和第二支撑座51上沿着第一支撑座41和第二支撑座5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的设置是为了能够让切边的轻度更加准确。

优选的,所述压块7上方的压紧螺杆6上套装有弹簧,是为了能够防止压块7下压产品的压力均匀,避免压力过大,损伤产品。

为了能够达到较好的打磨效果,所述磨盘511外包裹有一层砂纸。

优选地,所述下切模411和下打磨板513的高度与底轨2的高度相同,是为了能够保证切边和打磨的过程中,下切模411和下打磨板513对产品能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产品在切边和打磨的过程被切边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