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0920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模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



背景技术:

玻璃钢产品的模具重量大、种类多,脱模时人力无法完成,又因生产环境的空间限制无法使用标准行车来辅助,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采用行车吊挂实现脱模,占地大,投资高,使用时不够灵活,有伤人风险。

因此,现有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旨在解决占地大地、效率不高、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导杆、设置于导杆上并可沿导杆滑动的下模板、用于配合下模板成型玻璃钢产品的上模板,及用于驱动下模板滑动的驱动装置,玻璃钢产品成型后,驱动装置驱动下模板沿导杆滑动使下模板和上模板分离,完成脱模。

所述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所述上模板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架对应转轴设置有轴孔,所述上模板利用转轴与轴孔的配合设置于支架上。

所述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下模板上设置有齿条,该齿条沿下模板移动方向分布,所述上模板的转轴对应齿条位置固设有齿轮,下模板沿导杆滑动时,在齿条与齿轮的作用下,上模板发生翻转。

所述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所述齿条设置为两根,分别设置在下模板两端,所述上模板两端的转轴对应两根齿条分别固设有齿轮。

所述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上模板上对应限位杆设置有挡把,当上模板翻转至预定位置时,挡把受限位杆阻挡使上模板停止翻转。

所述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通过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使上模板在180度范围内翻转。

所述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所述导杆设置为4根并分别设置于下模板四边角位置,所述下模板边角处对应导杆设置有导孔。

所述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设置为4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下模板两侧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该工装通过驱动气缸驱动下模板,再通过转轴与导杆等工件实现上下模板的联动,进而完成脱模。该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高、占地小、减轻工作强度降低工作风险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包括支架100、设置于支架上的导杆110、设置于导杆110上并可沿导杆滑动的下模板120、用于配合下模板成型玻璃钢产品的上模板130,及用于驱动下模板滑动的驱动装置200,玻璃钢产品成型后,驱动装置200驱动下模板沿导杆滑动使下模板120和上模板130分离,完成脱模。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设置为4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下模板两侧边。通过驱动气缸的驱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节约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110设置为4根并分别设置于下模板四边角位置,所述下模板边角处对应导杆设置有导孔。

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两端设置有转轴131,所述支架对应转轴设置有轴孔,所述上模板利用转轴与轴孔的配合设置于支架上。下模板上设置有齿条121,该齿条沿下模板移动方向分布,所述上模板的转轴对应齿条位置固设有齿轮132,下模板120沿导杆滑动时,在齿条121与齿轮132的作用下,上模板130发生翻转。所述齿条设置为两根,分别设置在下模板两端,所述上模板两端的转轴对应两根齿条分别固设有齿轮。下模板通过齿条与齿轮带动上模板翻转,改变了过去采用行车吊挂实现脱模的工艺,减轻劳动强度,该优选实施例使用时更加灵活。

如图3所示的玻璃钢产品脱模工装,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限位杆310和320,所述上模板上对应限位杆设置有挡把410和420,当上模板翻转至预定位置时,挡把受限位杆阻挡使上模板停止翻转。通过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使上模板在180度范围内翻转。通过档把与限位杆的配合,限制上模板的翻转范围与角度,避免上模板的过度翻转,通过预定位置的设置,使上模板翻转状态呈现出正面朝上或者朝下。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