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9754阅读:19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塑料瓶回收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塑料瓶由于质量轻、价格低廉等优越性,因此被用于各行各业。大多塑料瓶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用后就被扔掉,塑料埋在地底下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也不会腐烂,由于塑料的无法自然降解性,现在已成为人类的第一号污染环境的敌人。

因此,需要对塑料瓶或一些塑料制品回收后,然后进行加工制造再利用。一般首先需要对塑料瓶进行分类,分类进行清洗、去标、挑选、破碎、分选等加工工序使之再次成为原材料进行循环利用,由于瓶体的材料和瓶盖的材料不同,瓶体一般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盖一般是LD-PE(低密度聚乙烯),处理过程中需要将瓶盖和瓶体分开,人工手拧式分离费时费力。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4935967U,公开日:2016.01.06,公开了一种废旧塑料瓶的环保粉碎装置,包括分离转筒和进料斗,所述分离转筒右上端设有进料斗,分离转筒内壁设有若干个一号分离刀,分离转筒内设有分离转轴,分离转轴轴身表面设有二号分离刀,二号分离刀右端设有一号电机,所述分离转筒左上端设有吸料风机,分离转筒左下端设有瓶盖分离管,瓶盖分离管上端外壁设有高温加热板,瓶盖分离管下端设有过滤分离筒,过滤分离筒下方设有瓶盖粉碎筒,过滤分离筒右下端设有瓶体粉碎筒,瓶盖粉碎筒和瓶体粉碎筒上端设有粉碎辊轮,粉碎辊轮下方设有粉碎刀组,该实用新型根据瓶盖和瓶体厚度的不同,利用两者热胀冷缩的变化差实现分离,由于两者材料也不相同,因此,很容易出现即便厚度不同,两者热胀冷缩的变化率也相同的情况下,两者不容易分离,从而造成分离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废旧塑料瓶体、瓶盖人工分离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它通过将废旧塑料瓶破碎后,利用两者密度的不同,在分离液中达到将两者分离的目的。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包括按工序依次排列的破碎机和分离池,所述破碎机通过出料口和分离池的始端相通;所述分离池的末端通过塑粒出料口和塑粒收集箱相通;所述分离池内充满分离液;将废旧塑料瓶先进行破碎后,废旧塑料瓶盖、瓶颗粒混在一起,然后,充分利用两者密度的不同,在分离液中将两者彻底分开,并将瓶体的塑粒集中收集于塑粒收集箱内收集后进行后续处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分离池的末端留有溢流口,溢流口和瓶盖收集箱相连,由于瓶盖的成分为LD-PE,其密度小于水,因此漂浮于水面,通过溢流口将其溢流至瓶盖收集箱内收集后进行后续的处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分离池呈倒梯形结构,其底部设置有输送机构,便于密度大于水的PET塑粒的集中输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分离池底部连接有循环管,趋动分离液由分离池始端向末端流动,便于瓶盖颗粒的收集,并能够避免浪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输送机构为水平绞龙,输送效率高,成本低;所述分离液为自来水,成本低,取材容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自来水内配制5~15%的食盐,提高其密度,将盖、瓶的分层更加明显。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瓶盖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通往分离池始端的回流管A;所述塑粒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通往分离池始端的回流管B,两个回流管的使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回流管A和回流管B的始端铺有一层滤网,防止颗粒堵塞管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分离池内固定有搅拌器,促使盖、瓶颗粒的分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水平绞龙最宽处边缘和分离池的底部两边的间隙略大于废旧塑料瓶的厚度,提高水平绞龙的输送效率。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先将废旧塑料瓶用破碎机破碎,废旧塑料瓶盖、瓶颗粒混在一起,然后充分利用两者密度的不同,在分离液中将两者彻底分开,并将瓶体的塑粒集中收集于塑粒收集箱内收集后进行后续处理,操作简单,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由于瓶盖的成分为LD-PE,其密度小于水,因此漂浮于水面,通过溢流口既可将其溢流至瓶盖收集箱内收集后进行后续的处理;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倒梯形结构的分离池便于密度大于水的PET塑粒的集中输送;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循环管趋动分离液由分离池始端向末端流动,便于瓶盖颗粒的收集,并能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水平绞龙的输送效率高,成本低;分离液为自来水,成本低,取材容易;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自来水内配制5~15%的食盐,提高其密度,将盖、瓶的分层更加明显;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两个回流管的使用,进一步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滤网的设置,以防止颗粒堵塞管道;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分离池内的搅拌器,能够促使盖、瓶颗粒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分离池侧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3、破碎机;4、分离池;5、瓶盖收集箱;6、塑粒收集箱;31、出料口;41、输送机构;42、循环管;43、塑粒出料口;44、溢流口;51、回流管A;61、回流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按工序依次排列的破碎机3和分离池4,所述破碎机3通过出料口31和分离池4的始端相通;所述分离池4的末端通过塑粒出料口43和塑粒收集箱6相通;所述分离池4内充满自来水。

本实施例的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具体使用过程中,将废旧塑料瓶先进行破碎后,废旧塑料瓶盖、瓶颗粒混在一起,然后,充分利用两者密度的不同,在自来水中将两者彻底分开,并将瓶体的塑粒集中收集于塑粒收集箱6内收集后进行后续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分离池4的末端留有溢流口44,溢流口44和瓶盖收集箱5相连,由于瓶盖的成分为LD-PE,其密度小于水,因此漂浮于水面,通过溢流口44将其溢流至瓶盖收集箱5内收集后进行后续的处理。自来水内配制5%的食盐,提高其密度,将盖、瓶的分层更加明显。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分离池4呈倒梯形结构,其底部设置有输送机构41,便于密度大于水的PET塑粒的集中输送,自来水内配制10%的食盐;输送机构41为水平绞龙,输送效率高,成本低。瓶盖收集箱5的底部连接有通往分离池4始端的回流管A51;所述塑粒收集箱6的底部连接有通往分离池4始端的回流管B61,两个回流管的使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回流管A51和回流管B61的始端铺有一层滤网,防止颗粒堵塞管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自来水内配制15%的食盐,进一步提高分层效果;分离池4内固定有搅拌器,促使盖、瓶颗粒的分离。水平绞龙最宽处边缘和分离池4的底部两边的间隙略大于废旧塑料瓶的厚度,提高水平绞龙的输送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废旧塑料瓶盖瓶分离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输送机构41为刮板式,相较于水平绞龙,可用于向不同方向物料的输送,灵活机动性高。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