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524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料制备过程中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料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对大批量的物料进行搅拌,现有的搅拌装置主要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立式搅拌机,立式搅拌机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由于原料包装规格不同,在面对小容量包装,如50Kg以内时,可以人工将物料自进料口放入立式搅拌机中,但面对大容量包装,如750Kg时,只能通过工具缓慢向立式搅拌机内添加,效率低且人工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投料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低的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有立式搅拌机,所述立式搅拌机下端连接有进料装置和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设置于立式搅拌机靠近最低位置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向上的输送绞笼,所述输送绞笼的出料端连通至立式搅拌机内,所述输送绞笼靠近下端位置设置有向下的第一料斗,所述机架上还固定有第二料斗,所述第二料斗最低位置处连通有向下的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出料口延伸至第一料斗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料管上靠近第二料斗处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立式搅拌机包括向上的筒体,所述筒体上端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向下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向下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套装有螺旋叶片,所述搅拌轴及螺旋叶片延伸至低于输送绞笼的出料端。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底面为平面,所述筒体靠近底面位置处,靠近底面的截面面积小于远离底面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靠近底面位置设置为向下的中空锥台,所述第一出料口和输送绞笼的出料端对应的连通于中空锥台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进料装置,能够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控制投料速率;设置第二料斗,能够将大容量包装的物料存储在第二料斗内,再通过第二出料管输送至第一料斗内,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连接结构图示意图;

其中:1-筒体,2-搅拌电机,3-搅拌轴,4-螺旋叶片,5-中空锥台,6-第一出料管,7-机架,8-输送绞笼,9-第二料斗,10-第二出料管,11-阀门,12-第一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机架7,机架7上固定有立式搅拌机,立式搅拌机包括竖直的筒体2,筒体2由厚度为5-8mm的镀锌钢板无缝焊接而成,结构强度高、耐腐蚀性能高,筒体1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固定有竖直向下的搅拌电机2,搅拌电机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向下的搅拌轴3,搅拌轴3上焊接套装有螺旋叶片4,搅拌轴3和螺旋叶片4均由Q235钢制成,筒体1靠近底面位置设置为向下的中空锥台5,中空锥台5也由厚度为5-8mm的镀锌钢板无缝焊接而成,中空锥台5对应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料管6和进料装置,第一出料管6靠近中空锥台5最低位置处设置,方便卸料,进料装置包括斜向上的输送绞笼8,输送绞笼8的出料端连通至中空锥台5内腔,搅拌轴3及螺旋叶片4延伸至低于输送绞笼8的出料端,通过螺旋叶片4将物料向上输送,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提高搅拌效果,在搅拌电机转速为100r/min时,依然具有良好的搅拌效果,输送绞笼8靠近下端位置连通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料斗12,物料经第一料斗12进入输送绞笼8中。

机架7上还固定有第二料斗9,第二料斗9的容量远大于第一料斗12,第二料斗9最低位置处连通有斜向下的第二出料管10,第二出料管10的出料口延伸至第一料斗内12,第二出料管10上靠近第二料斗9处设置有阀门11,在面对小容量包装,如50Kg以内时,可以人工将物料投入第一料斗中,但面对大容量包装,如750Kg时,通过举升装置将物料举升,然后投入第二料斗中,再经第二出料管输送至第一料斗中,通过阀门控制输送速度,操作简单,人工劳动强度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