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套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305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套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流道用加热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对喷嘴进行加热保温的筒套式加热器,属于模具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筒套加热器,是热流道模具中最常见的部件之一,其套设在喷嘴的外面,对喷嘴进行加温,保证喷嘴内的注塑料的流动性。现有的筒套加热器通常包括一个加热筒和嵌于加热筒外周面上的加热线圈,同时,还会有热电偶也嵌于加热筒的外周面适当位置上。

采用这种形式的筒套加热器,其主要由以下几项不足之处:一、加热线圈嵌于加热筒外周面上,其只有三个面与加热筒相接触,朝外的一面散发的热量白白浪费掉,既降低了加热效率,也浪费了电能;二、加热线圈在受热后不可避免的会膨胀,使得加热线圈与加热筒相脱离,进一步降低了加热效率,而热电偶在受热膨胀后脱离加热筒,会造成读取数据的失真;三、加热筒的内壁与喷嘴的外壁之间具有不可避免的间隙,同时,对加热筒的内壁与喷嘴的外壁的配合精度要求极高,造成加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性能稳定,加工简单的筒套加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筒套加热器,包括加热筒、加热线圈和热电偶,所述加热线圈和热电偶嵌设于加热筒的内壁,所述加热线圈和热电偶与加热筒的内壁相平;所述加热筒具有一个与轴线相平行的装配缝,所述装配缝上设有一个卡簧槽。

所述加热筒为弹性加热筒。这样在卡簧槽上施加一个横向力,装配缝会变大。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筒套加热器及其制作方法,由于加热线圈和热电偶置于加热筒的内壁,可以全方位的对喷嘴进行加热,受热膨胀后,也只会与加热筒的接触更紧密,使得加热效率更加,性能更稳定,测温更准确;同时,通过装配缝与卡簧槽的设置,使得筒套加热器与喷嘴的装配更简单,配合更紧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筒板、加热线和电偶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筒,2-加热线圈,3-热电偶,4-装配缝,5-卡簧槽,11-筒板,12-加热线,13-电偶线,14-加热线槽,15-热电偶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套加热器,包括加热筒1、加热线圈2和热电偶3,其创新点主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2和热电偶3嵌设于加热筒1的内壁,所述加热线圈2和热电偶3与加热筒1的内壁相平;这样,当本实用新型的筒套加热器套设在喷嘴体外壁后,加热线圈2除了与加热筒1相接触的三个面对加热筒1加热外,其内侧一个面直接与喷嘴体相接触,所有的热量均用来对喷嘴体进行加热,具有更好的热效率,加热线圈2和热电偶3受热膨胀后,因其外侧一面已经与加热筒1相抵,无法膨出,从而使得加热线圈2和热电偶3与加热筒1的接触反而更加紧密,保证了热效率与测温的精确性。

实施例一:利用一个卡簧卡入卡簧槽5内,把筒套加热器的装配缝4张开,使得加热筒1的内径变大,然后套到喷嘴体的外周对应位置上,取下卡簧,在弹性作用下,装配缝4回复到初始尺寸,即加热筒1回复到初始直径,由于制作时,把加热筒1的内径做得比喷嘴体的外径略小,此时,加热筒1就通过过盈配合,牢牢的抱住喷嘴体,达到了传统筒套加热器无法达到的配合精度,同时,对加热筒1与喷嘴体的加工精度要求也不是太高,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热线圈2和热电偶3被牢牢固定在加热筒1与喷嘴体之间,不会因热膨胀而脱离本体。此外,当筒套加热器需要从喷嘴体上拆下来时,也只需用卡簧卡到卡簧槽5内,把筒套加热器的装配缝4张开,使得加热筒1的内径变大,方便的从喷嘴体上拆除。

实施例二:对于较长的喷嘴,需要二个或多个筒套加热器相连进行加热,此时,位于上面位置的筒套加热器的加热线圈2和热电偶3的引线,可以置于下面位置的筒套加热器的装配缝4内,延长到底部的筒套加热器的加热线圈2和热电偶3的引线处,统一接到控制中心,这样,节省了模具的开孔空间,缩小整个系统的体积。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套加热器,其制作方法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根据设计尺寸,分别准备一块筒板11、加热线12和电偶线13,并根据设计,在筒板11的一个面上割出加热线槽14和热电偶槽15,同时把加热线12和电偶线13折成与加热线槽14和热电偶槽15相匹配的形状;

步骤二:卷筒:把加热线12和电偶线13分别嵌入加热线槽14和热电偶槽15内,把一个辅助筒放置在加热线12和电偶线13一面的筒板11上,把筒板11卷成一个加热筒1后抽出辅助筒,并在筒板11的二个边的连接处形成一个装配缝4。所述辅助筒可以是一根圆柱状钢棍或钢筒,其外径略小于所需配合的喷嘴的外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