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安全取出工件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98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安全取出工件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模具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可自动安全取出工件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工具,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工件,分开时取出工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不易取出工件的情况,比如由于温度高、灰尘杂质等原因使工件粘合在模具上,导致工件不易与模具分离,现场通常采用人工使用工具敲打模具将工件从模具中振出,这样使刚成型的工件产生一定的变形;或者对于部分工件粘合在动模上的情况,通常利用机械手将动模移动至顶出装置下侧,利用顶出装置先贴近动模再利用其顶出部分将工件从动模中顶出,但是这种顶出方法需要预先将顶出装置与粘合有工件的动模进行对位,如果错位,顶出装置不仅不能将工件从动模中顶出,还会挤伤顶出装置的顶出部件,同时被顶出后的工件会自由掉落,不仅会伤到工作人员,还会对工件和设备造成撞伤,这时就需要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安全取出工件且防止工件掉落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安全取出工件的模具,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动安全取出工件的模具,包括动模和处于所述动模下方的定模,动模和定模组合其内部构成成型模腔,成型模腔内设有工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动模上部的顶出装置和设在所述定模侧壁上的接料移料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上侧的固定板,所述底板的四个角与所述固定板的四个角均通过伸缩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将工件从动模中顶出的顶出组件,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一伸入孔,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伸入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伸入孔;所述接料移料装置包括加强块、水平移动组件、高度调节件和接料板,所述加强块的一端与所述定模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平移动组件的固定端,所述高度调节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接料板的下壁和所述水平移动组件的伸缩端可拆卸式垂直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支架、顶出动力元件、顶料板和多个顶块,所述顶出动力元件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顶出支架的上端,所述顶出动力元件的伸缩端与所述顶料板的上壁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料板的下壁通过多个延长杆分别与多个所述顶块可拆卸连接,所述顶块可从上到下依次伸入第一伸入孔、第二伸入孔将工件从动模中顶出。

进一步,所述顶块为圆柱体,所述顶块的直径与所述第一伸入孔、所述第二伸入孔匹配。

进一步,所述顶块的头端为光滑的耐热橡胶垫。

进一步,所述水平移动组件和所述顶出动力元件均为标准气缸元件。

优选的,所述伸缩件包括旋转手柄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从外到内依次为伸缩式圆筒体和螺杆,螺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螺丝杆和第二旋转杆,所述伸缩式圆筒体为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所述下伸缩杆内部设有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上伸缩杆的顶端和所述下伸缩杆底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底板上分别对称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对应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螺丝杆的上端设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板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下端伸入至所述第二圆孔内。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所述上滑动杆的外壁设有两条对称的竖向凸条,所述下滑动杆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竖向凸条相对应的竖向凹槽,所述竖向凸条在所述竖向凹槽内滑动,所述上滑动杆和所述下滑动杆上从上至下设有等间距的销孔,所述上滑动杆外壳通过链条可拆卸连接与所述销孔匹配的插销。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模上侧安装顶出装置,在顶模侧壁安装接料移料装置,在开模后顶出装置的顶出组件伸入动模中将工件顶出的同时,接料移料装置中的水平移动组件将接料板移动至动模下侧,以便于接住被顶出装置顶出的工件,自动安全取出工件,代替了人工,节能了时间;只需在第一次使用时将顶出组件与固定板和底板上的伸入孔对位校准,后序的注塑无需再次对位,避免了因错位而挤伤顶出组件;接料板可以准备的接住被顶出的工件,避免了工件在取出时对人身、工件和设备造成的事故,提高了安全性;通过手动调整伸缩件可以调整固定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整顶块伸入动模的深度,以适用不同种类工件的取出,适用范围广;通过安装高度调节件,可以调整高度调节件的高度,进而调整接料板与动模之间的距离,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安全取出工件的模具的开模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例所示:1、动模 2、定模 31、固定板 32、底板 33、顶出组件 331、顶出支架 332、顶出动力元件 333、顶料板 334、顶块 41、加强块 42、水平移动组件 43、高度调节件 44、接料板 5、伸缩件 51、旋转手柄 52、第一螺丝杆 53、螺母 54、伸缩式圆筒体 55、螺杆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是:

安装如下:一种可自动安全取出工件的模具,包括动模1和处于所述动模1下方的定模2,动模1和定模2组合其内部构成成型模腔,成型模腔内设有工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动模1上部的顶出装置和设在所述定模2右侧壁上的接料移料装置。

实施例2,所述顶出装置包括底板32和位于所述底板32上侧的固定板31,所述底板32的四个角与所述固定板31的四个角之间均通过伸缩件5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31上设有用于将工件从动模1中顶出的顶出组件33,固定板31上设有多个第一伸入孔,所述底板32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伸入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伸入孔,同时动模1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伸入孔相对应的插入孔;

进一步,所述顶出组件33包括顶出支架331、顶出动力元件332、顶料板333和多个顶块334,所述顶出动力元件332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顶出支架331的上端,所述顶出动力元件332的伸缩端与所述顶料板333的上壁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料板333的下壁通过多个延长杆分别与多个所述顶块334可拆卸连接,所述顶块334可从上到下依次伸入第一伸入孔、第二伸入孔、动模1上部的插入孔进入将工件从顶出。

更进一步,延长杆的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料板333和顶块334可拆卸连接,不仅可以调整顶块334的下降高度,更利于更换顶块334。

进一步,所述顶块334为圆柱体,所述顶块334的直径与所述第一伸入孔、所述第二伸入孔匹配。

进一步,所述顶块334的头端为光滑的耐热橡胶垫;更进一步,在开模后由于工件刚成型,工件的部分部位硬度不够,耐热橡胶垫的设置可以避免顶块334在将工件顶出的时候使工件发生变形。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件5包括旋转手柄51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从外到内依次为伸缩式圆筒体54和螺杆55,螺杆5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螺丝杆52和第二旋转杆,所述伸缩式圆筒体54为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所述下伸缩杆内部设有与所述螺杆55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上伸缩杆的顶端和所述下伸缩杆底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31和所述底板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1和所述底板32上分别对称设有与所述螺杆55相对应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螺丝杆52的上端设有螺母53,所述螺母53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板31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下端伸入至所述第二圆孔内。

进一步,由于螺杆55与下伸缩杆、螺母53与第一螺丝杆52均为螺纹连接,通过旋转伸缩件5上端的旋转手柄51,带动第一螺丝杆52和螺杆55在伸缩式圆筒体54内转动,与螺母53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1也会上下移动,在需要调整固定板31和底板32之间的间距时,其四角设置的伸缩件5需要同时调整,进而调整顶块334伸入动模1内的深度,进而适应不同种类的工件的取出。

实施例3,所述接料移料装置包括加强块41、水平移动组件42、高度调节件43和接料板44,所述加强块41的一端与所述定模2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平移动组件42的固定端,所述高度调节件4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接料板44的下壁和所述水平移动组件42的伸缩端可拆卸式垂直连接;进一步,在顶出工件之前先通过水平移动组件42的伸缩杆伸长缩短将接料板44向左移动,直至移动至动模1的正下侧,以便更稳当的接住被顶出组件33顶出的工件。

进一步,所述水平移动组件42和所述顶出动力元件332均为标准气缸元件;水平移动组件42为标准气缸元件可以更快更稳的将接料板44水平移动。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件43包括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所述上滑动杆的外壁设有两条对称的竖向凸条,所述下滑动杆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竖向凸条相对应的竖向凹槽,所述竖向凸条在所述竖向凹槽内滑动,所述上滑动杆和所述下滑动杆上从上至下设有等间距的销孔,所述上滑动杆外壳通过链条可拆卸连接与所述销孔匹配的插销;进一步,通过调整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可以调整接料板44距离开模后动模1的距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插销插入不同的销孔位置,可使上滑动杆的下端伸入或者伸出下滑动杆,进一步的调整接料板44与动模1之间的间距;上滑动杆外侧设置的凸条和下滑动杆内壁设置的凹槽相匹配,使上滑动杆在下滑动杆内调整高度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转动,以便于接料板44更加稳当的接住工件。

实施例4,为了确保工件在被顶出组件33顶出之前接料板44处于动模1的正下方,在顶块334的侧壁上安装小磁铁,在固定板31上的第一伸入孔安装霍尔传感器,当顶块334在下降一定高度时,小磁铁靠近霍尔传感器,此时霍尔传感器产生位置信号,此时水平移动组件42工作将接料板44左移至动模1下侧。

实施例5,为了计量接料板44接取工件的数量,在接料板44的侧面安装电子计数器。

实施例6,为了减少工件在掉落至接料板44上产生的冲击力,在高度调节件43与接料板44之间加装缓冲件。

工作过程:动模和定模组合其内部构成成型模腔,在工件成型冷却之后,开模时,动模向上移动,定模不动,水平移动组件先工作,其伸缩杆缩短使接料板左移至动模的正下侧,同时顶出动力元件工作其伸缩杆伸长,顶料板和顶块在伸缩杆的推动作用下依次进入固定板的第一伸入孔、底板的第二伸入孔和动模的插入孔,顶块头端先接触工件,在伸缩杆的继续伸长作用下将工件缓缓顶出,工件与动模分离掉落至接料板处,此为一个开模状态下自动安全取出工件的过程。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模上侧安装顶出装置,在顶模侧壁安装接料移料装置,在开模后顶出装置的顶出组件伸入动模中将工件顶出的同时,接料移料装置中的水平移动组件将接料板移动至动模下侧,以便于接住被顶出装置顶出的工件,自动安全取出工件,代替了人工,节能了时间;只需在第一次使用时将顶出组件与固定板和底板上的伸入孔对位校准,后序的注塑无需再次对位,避免了因错位而挤伤顶出组件;接料板可以准备的接住被顶出的工件,避免了工件在取出时对人身、工件和设备造成的事故,提高了安全性;通过手动调整伸缩件可以调整固定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整顶块伸入动模的深度,以适用不同种类工件的取出,适用范围广;通过安装高度调节件,可以调整高度调节件的高度,进而调整接料板与动模之间的距离,灵活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