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2696发布日期:2018-09-04 23:31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注塑模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注塑模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传统注塑模具由公模和母模两部分组成,在注射成型时公模与母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公模和母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现有的部分注塑模具中存在有冷却处理效果较差的缺点,模具的使用性能会在经过较短的使用时间下降,导致使用寿命变短;现有部分注塑模具仍然存在有合模过程中上模、下模的平衡性较差,合模过程不够快速、准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冷却处理效果好、合模过程快速稳定准确的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下模、上模、注塑装置、冷却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下模包括底模和下模镶件;所述底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模上设置有下模镶件槽;所述下模镶件安装在所述下模镶件槽内;所述上模包括模盖和上模镶件;所述模盖底部设置有上模镶件槽;所述上模镶件固定在所述上模镶件槽内;所述上模压盖在所述下模上使所述上模镶件套盖在所述下模镶件上;所述下模镶件和上模镶件合围形成模腔;所述注塑装置包括进料口、主流管和分流道;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模盖的顶部;所述 主流管固定在所述上模镶件内并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分流道设置在所述下模镶件的顶部并分别与所述主流管及模腔连通;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井和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井竖直设置在所述下模镶件内并位于所述模腔的底部外侧;所述冷却水槽设置在所述上模镶件内并环绕在所述模腔的顶部外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拉条、支柱和滑块;所述限位拉条的上下两端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移动通道和第二移动通道;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和第二移动通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支柱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和第二移动通道固定在所述下模和上模的侧面;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支柱上并分别倒扣在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使所述限位拉条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至少4根限位拉条;所述4根限位拉条分别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侧面的其中两个对立面的左右两端上。

优选地,所述下模顶部的四个边角上设置有导柱;所述上模底部的四个边角上设置有导孔;所述导柱沿竖直方向相对滑动穿插在所述导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井和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井竖直设置在所述下模镶件内并位于所述模腔的底部外侧,所述冷却水槽设置在所述上模镶件内并环绕在所述模腔的顶部外侧。本实用新型在注塑过程中,可以持续有效地替模具和产品进行降温冷却处理,保证模具的使用性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还能使产品的成型速度以及质量更好。2、本实用新型配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拉条、支柱和滑块;所述限位拉条的上下两端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移动通道和第二移动通道;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和第二移动通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支柱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和第二移动通道固定在所述下模和上模的侧面;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支柱上并分别倒扣在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使所述限位拉条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至少4根限位拉条,所述4根限位拉条分别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侧面的其中两个对立面的左右两端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限位装置限制了上模与下模的横向移动,保证了上模和下模始终只能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有效地保持了上模和下模在合模过程中的平衡性,使合模的过程始终快速、稳定、精准。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注塑模具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注塑模具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注塑模具去上模后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注塑模具去上模和下模镶件后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模镶件顶部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模镶件底部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注塑模具去底座和下模后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注塑模具去底座、下模和上模镶件后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模镶件底部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模镶件顶部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限位装置示意图。

标识说明:10-底座,20-下模,21-底模,22-下模镶件,23-下模镶件槽,24-导柱,25-流道镶件,30-上模,31-模盖,32-上模镶件,33-上模镶件槽,34-导孔,40-注塑装置, 41-进料口,42-主流管,43-分流道,50-冷却装置,51-冷却水井,52-冷却水槽,60-限位装置,61-限位拉条,62-支柱,63-滑块,64-第一移动通道,65-第二移动通道,66-第一滑槽, 67-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10,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0、下模 20、上模30、注塑装置40、冷却装置50和限位装置60,下模20包括底模21和下模镶件22,底模21固定在底座10上,底模21上设置有下模镶件槽23,下模镶件22安装在下模镶件槽 23内,上模30包括模盖31和上模镶件32,模盖31底部设置有上模镶件槽33,上模镶件固定在上模镶件槽33内,上模30压盖在下模20上使上模镶件32套盖在下模镶件22上,下模镶件22和上模镶件32合围形成模腔;注塑装置40包括进料口41、主流管42和分流道43,进料口41设置在模盖31的顶部,主流管42固定在上模镶件32内并与进料口41连通,分流道43设置在下模镶件23的顶部并与主流管42及模腔连通;冷却装置50包括冷却水井51和冷却水槽52,冷却水井竖51直设置在下模镶件23内并位于模腔的底部外侧,冷却水槽52 设置在上模镶件32内并环绕在模腔的顶部外侧,所述冷却装置50可以持续有效地替模具和产品进行降温冷却处理,保证模具的使用性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使产品的成型速度以及质量更好;限位装置60包括限位拉条61、支柱62和滑块63,限位拉条61的上下两端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移动通道64和第二移动通道65,第一移动通道64和第二移动通道 65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66和第二滑槽67,支柱62分别穿过第一移动通道64和第二移动通道65固定在下模20和上模30的侧面,滑块63固定在支柱62上并分别倒扣在第一滑槽 66和第二滑槽67上使限位拉条61竖直滑动设置在上模20和下模30的侧面上,所述限位装置60限制了上模30和下模20的横向移动,使得上模30和下模20始终只能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相对移动,并且可以有效维持上模30和下模20在合模过程中的平衡,使合模的过程始终快速、稳定、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限位装置60至少包括有4根限位拉条61,他们分别竖直滑动设置在上模30和下模20的侧面的其中两个对立面的左右两端上,可以更优地维持持上模30和下模20在合模过程中的平衡,使合模的过程更加快速、稳定、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下模20顶部的四个边角上设置有导柱24,上模30底部的四个边角上设置有导孔34,合模时,上模3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压盖在下模20上并将导柱24嵌套在导孔34内,这样可以使上模30和下模20合模时暂时构成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下模镶件23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一流道镶件25,所述的分流道43开设在流道镶件26上,当分流道43出现了损坏等情况的时候,只需更换流道镶件25即可,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首先进行合模,上模3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压盖在下模 20上并且使上模镶件32套盖在下模镶件22上使得下模镶件23、下模仁22和上模镶件32合围形成模腔;然后进行注塑,高温熔融注料由进料口41处进入主流管42、分流道43后流进模腔内,经保压、保时冷却后成型;最后进行脱模。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脱模过程稳定、合模过程快速稳定准确、冷却处理效果好,因此模具使用寿命长,产品质量好、成型快速稳定。

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公开的具体结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或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