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022发布日期:2018-08-10 22:02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某些坐椅时,坐椅的背支撑架200结构比较特殊,如图1及图2所示,背支撑架200呈叉臂结构,两个叉臂201的末端设有一耳部202,该耳部202的两侧开设有孔,两个叉臂201连接汇合处的底部设有容置框203;当对这种背支撑架200进行注塑生产时,上述的耳部202的孔以及容置框203就会形成倒钩,从而阻碍产品顺利脱模。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常是在脱模前采用抽芯的方式对这些倒钩的位置进行预先脱模,然后再对整个产品进行脱模。但是,现有技术只能对背支撑架200的耳部202以及容置框203的倒钩分别设置抽芯机构进行单独抽芯,这样便使得模具的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开模成本高,而且不好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坐椅的背支撑架使用一个驱动器进行多行位同步抽芯,简化模具的结构,降低开模成本,控制方便的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适用于注塑坐椅中呈叉臂式的背支撑架,包括动模、定模、滑动座、驱动块、驱动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所述定模设置于所述动模的上方,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动模固定,所述动模开设有一从底部贯穿到型腔的斜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斜槽并构成封闭所述型腔的一部分;所述动模的两耳部型腔的内侧之间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相互呈反向滑动地置于所述滑槽并构成封闭所述耳部的型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与所述驱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水平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驱动器固定于所述滑动座且伸缩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使这三个滑动同时与驱动块滑动配合,因此只需要通过一个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块动作,即可同时对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进行驱动,进而达到对背支撑架的容置框及两耳部进行同步抽芯的目的,避免设置多个抽芯机构进行单独抽芯,简化了模具的结构,有效降低开模成本,而且只需要控制一个驱动器动作即可,控制十分方便。

较佳地,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第二滑块的侧面及第三滑块的侧面均设有滑轨,所述驱动块设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轨与滑槽配合滑动,可以保证驱动块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之间能够平稳顺畅地滑动,提高模具开合模时的精确性以及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滑轨为T型导轨,所述滑槽为T型槽。

具体地,所述滑槽为斜槽,所述滑轨对应地设为斜滑轨。

较佳地,所述动模的两相对的外侧分别设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对应于所述耳部的型腔的外侧,所述第四滑块水平滑动地设置于一座体上,所述座体相对所述动模固定,所述第四滑块构成封闭所述耳部型腔的一部分。

具体地,所述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还包括顶推块,所述顶推块相对所述定模固定,所述顶推块设有呈倾斜设置的顶推柱,所述第四滑块上开设有斜孔,所述顶推柱滑动地设置所述斜孔内。通过设置第四滑块以及与所述第四滑块配合的顶推块,可以在所述耳部的外侧形成行位,从而在脱模时,实现对所述耳部的外侧的孔进行同步抽芯,不但达到快速方便地脱模,而且控制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支撑架的俯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支撑架的仰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注塑模具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注塑模具开模后的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注塑模具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注塑模具中驱动块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配合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注塑模具中驱动块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3-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100,适用于注塑坐椅中呈叉臂201式的背支撑架200,包括动模1、定模2、滑动座3、驱动块4、驱动器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所述定模2设置于所述动模1的上方,所述滑动座3相对所述动模1固定,所述动模1开设有一从底部贯穿到与所述背支撑架200的容置框203对应的型腔的斜槽11,所述第一滑块6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斜槽11并构成封闭所述型腔的一部分;与所述背支撑架200的两叉臂201的耳部202对应的所述动模1的两耳部型腔的内侧之间设有滑槽12,所述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相互呈反向滑动地置于所述滑槽12并构成封闭所述耳部202的型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与所述驱动块4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4水平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座3上,所述驱动器5固定于所述滑动座3且伸缩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块4,所述驱动器5为气缸。

再请参阅图7及图8,所述第一滑块6的底部设有第一滑轨61、第二滑块7的侧面设有第二滑轨71,第三滑块8的侧面设有第三滑轨81,所述驱动块4一一对应地设有与这些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41、第二滑槽42及第三滑槽43,所述第一滑槽41在竖直平面上呈倾斜设置,以推动所述第一滑块6倾斜地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滑槽42及第三滑槽43在水平面上呈倾斜设置,以推动所述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沿内外侧方向移动。上述的第一滑轨61、第二滑轨71及第三滑轨81均为T型导轨,第一滑槽41、第二滑槽42及第三滑槽43均为T型槽。上述滑轨与滑槽12配合滑动,可以保证驱动块4与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之间能够平稳顺畅地滑动,提高模具开合模时的精确性以及稳定性。

再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动模1的两相对的外侧分别设有第四滑块9,所述第四滑块9对应于所述耳部型腔的外侧,所述第四滑块9水平滑动地设置于一座体10上,所述座体10相对所述动模1固定,所述第四滑块9构成封闭所述耳部型腔的一部分。所述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100还包括顶推块110,所述顶推块110相对所述定模2固定,所述顶推块110设有呈倾斜设置的顶推柱110a,所述第四滑块9上开设有斜孔91,所述顶推柱110a滑动地设置所述斜孔91内。通过设置第四滑块9以及与所述第四滑块9配合的顶推块110,可以在所述耳部202的外侧形成行位,从而在脱模时,实现对所述耳部202的外侧的孔进行同步抽芯,不但达到快速方便地脱模,而且控制简单方便。

综合上述,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100的抽芯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开模前,所述驱动器5驱动所述驱动块4沿所述滑动水平滑动,这时,所述驱动块4通过所述滑槽12与所述滑轨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相向地滑动,所述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的别一端即可脱离各自对应的背支撑架200的耳部202的内侧。与此同时,所述驱动块4带动所述第一滑块6退出背支撑架200的容置框。之后,所述动模1向下移动,在移动的初始阶段,所述动模1相对所述定模2下移,使所述顶推柱110a与所述斜孔91配合滑动,这时,所述第四滑块9在所述顶推柱110a的驱动下水平移动,而所述第四滑块9的另一端脱离各自对应的背支撑架200的耳部202的外侧,此时背支撑架200的各个倒钩抽芯完成。当所述动模1继续向下移动时,下模板的顶针便可顶出整个背靠支撑架,完成脱模。

合模时,所述驱动器5则驱动所述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同时移动,并回复到初始位置,所述动模1向上移动,利用所述顶推杆的作用使所述第四滑块9复位并插入于耳部202的型腔内,所述动模1继续上升后即可与所述定模2合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使这三个滑动同时与驱动块4滑动配合,因此只需要通过一个驱动器5驱动所述驱动块4动作,即可同时对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及第三滑块8进行驱动,进而达到对背支撑架200的容置框203及两耳部202进行同步抽芯的目的,避免设置多个抽芯机构进行单独抽芯,简化了模具的结构,有效降低开模成本,而且只需要控制一个驱动器5动作即可,控制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多行位同步抽芯的注塑模具100所涉及到的模具的其他结构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