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002发布日期:2018-08-10 22:01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



背景技术:

双射模具即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

双射模具的两个前模的形状是不同的,分别成型一种产品,而后模的两个形状完全一样。在注塑时,前模在完成一次注塑过程后,需整体旋转180度,再次与后模合拢,从而进行二次注塑操作。

现有的双射模具的后模结构都是相同的,后模上的型腔构造完全相同,因此在一次注塑和二次注塑中,后模参与成型的注塑件产品部分完全相同,导致注塑产品存在较多的限制,不利于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的结构体的紧密接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后模上的型腔局部结构可变化,在一次注塑和二次注塑时呈不同姿态,克服现有的双射模具存在的注塑件产品限制,优化产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前模、后模、模脚以及底板,所述底板上端的模脚之间设置有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所述模脚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轴与翘块活动连接,所述后模内竖向设置有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所述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分别与翘块顶面两端相接触,所述翘块上端设置有翘块上组件和翘块下组件,所述翘块上组件和翘块下组件呈上下堆叠状设置,所述翘块上组件上竖向设置有成型镶针,所述前模的底端设置有复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杆具体与翘块顶端朝向模具内部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二复位杆具体与翘块顶端朝向模具外部的一端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翘块朝向模具内部的一端与翘块下组件的底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复位杆竖向贯穿后模、翘块上组件以及翘块下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底端的复位块与第一复位杆的顶端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底端的复位块与第二复位杆的顶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通过翘块、固定块、轴、第一复位杆、第二复位杆、复位块以及成型镶针的配合使用,使后模上的型腔局部结构可变化,在一次注塑和二次注塑时分别呈现不同姿态,克服现有的双射模具存在的注塑件产品限制,优化产品结构,有利于注塑件产品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的结构体的紧密接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的实施例1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的实施例2示意图。

图中:1、前模;2、后模;3、模脚;4、底板;5、上顶针板;6、下顶针板;7、翘块;8、固定块;9、轴;10、第一复位杆;11、第二复位杆;12、复位块;13、成型镶块;14、翘块上组件;15、翘块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以及图3,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前模1、后模2、模脚3以及底板4,所述底板4上端的模脚3之间设置有上顶针板5和下顶针板6;所述模脚3内设置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通过轴9与翘块7活动连接,所述后模2内竖向设置有第一复位杆10和第二复位杆11,所述第一复位杆10和第二复位杆11分别与翘块7顶面两端相接触,所述翘块7上端设置有翘块上组件14和翘块下组件15,所述翘块上组件14和翘块下组件15呈上下堆叠状设置,所述翘块上组件14上竖向设置有成型镶针13,所述前模1的底端设置有复位块12。

所述第一复位杆10具体与翘块7顶端朝向模具内部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二复位杆11具体与翘块7顶端朝向模具外部的一端相接触。

所述翘块7朝向模具内部的一端与翘块下组件15的底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复位杆10竖向贯穿后模2、翘块上组件14以及翘块下组件15。

所述前模1底端的复位块12与第一复位杆10的顶端相接触。

实施例2

参考图1、图2以及图4,一种双射模具后模可变式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前模1、后模2、模脚3以及底板4,所述底板4上端的模脚3之间设置有上顶针板5和下顶针板6;所述模脚3内设置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通过轴9与翘块7活动连接,所述后模2内竖向设置有第一复位杆10和第二复位杆11,所述第一复位杆10和第二复位杆11分别与翘块7顶面两端相接触,所述翘块7上端设置有翘块上组件14和翘块下组件15,所述翘块上组件14和翘块下组件15呈上下堆叠状设置,所述翘块上组件14上竖向设置有成型镶针13,所述前模1的底端设置有复位块12。

所述第一复位杆10具体与翘块7顶端朝向模具内部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二复位杆11具体与翘块7顶端朝向模具外部的一端相接触。

所述翘块7朝向模具内部的一端与翘块下组件15的底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复位杆10竖向贯穿后模2、翘块上组件14以及翘块下组件15。

所述前模1底端的复位块12与第二复位杆11的顶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固定块8固定设置在模脚3内,所述翘块7可以轴9为回转中心相对于固定块8翻转,即实现翘块上组件14、翘块下组件15以及成型镶针13的整体升降,进而可控制不同时段成型镶针13参与或者不参与注塑成型;在一次注塑成型时,即实施例2所述情况,此时前模1下端的复位块12与第二复位杆11顶端相接触,在复位块12的压力作用下,第二复位杆11下压翘块7朝向模具外部的一端,使翘块上组件14、翘块下组件15以及成型镶针13均向上移动,使成型镶针13参与一次注塑成型;在二次注塑成型时,即实施例1所述情况,此时前模1下端的复位块12与第二复位杆10的顶端相接触,在复位块12的压力作用下,第一复位杆10下压翘块7朝向模具内部的一端,使翘块上组件14、翘块下组件15以及成型镶针13均向下移动,使成型镶针13不参与二次注塑成型;即后模2在一次注塑和二次注塑时分别呈现不同姿态,可克服现有的双射模具存在的注塑件产品限制,优化产品结构,有利于注塑件产品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的结构体的紧密接合。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