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包边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4994发布日期:2018-08-10 22:0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包边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很多的零部件外周都需要注塑包边,其中涉及一种圆片状零部件,圆片状零部件由于其特定的形状,外周包边注塑存在困难。

现有技术中,是采用匹配型腔进行注塑成型,注塑后较难脱膜,另外,注塑为整体注塑,即采用一平层结构的注胶机构,在平层板上开设多道注胶口,注塑过程中,胶量无法控制,且会造成大量的胶体残留,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的问题,提供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包边注塑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包边注塑模具,所述圆形结构件包括圆形主体,所述圆形主体的底部设有台阶状的凸起,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边注塑模具沿顶部至底部的方向分别设有下压注胶机构、上模和下模,

其中,所述下模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所述圆形结构件的下模腔,并且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下模腔相通的拆卸贯通孔,

所述上模设有与所述下模腔相匹配的压模机构,所述压膜机构包括注胶敞口腔和位于注胶敞口腔底部的压模,所述压模的外周设有若干注胶通孔,

所述下压注胶机构包括与所述注胶敞口腔相匹配的注胶部;

所述圆形结构件设置于所述下模腔内,所述压模的底部压抵所述圆形结构件的顶部,所述注胶部位于所述注胶敞口腔内,所述注胶通孔贯通所述注胶敞口腔和下模腔,所述下模腔、压模及圆形结构件三者之间形成注塑型腔。

优选地,所述下模腔内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圆形主体的底部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注胶通孔呈环状相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注胶部的外周与所述注胶敞口腔的内壁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通过对上模设计,将传统的整体注胶结构改为多个注胶敞口腔,能独立进行注塑,注胶液不易外溢且不会大量残余,减少了胶液损耗。

2.下模设置了拆卸贯通孔,便于圆形结构件注塑后的脱膜。

3.整体结构简洁巧妙,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包边注塑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圆形结构件注塑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包边注塑模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包边注塑模具,如图2所示,圆形结构件1包括圆形主体,圆形主体的底部设有台阶状的凸起,包边注塑模具即用于在圆形结构件1上注塑出如图2所示的包边2,该包边起到对圆形结构件1的保护作用。

具体地,如图1所示,包边注塑模具沿顶部至底部的方向分别设有下压注胶机构3、上模4和下模5,其中,下模5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圆形结构件1的下模腔51,并且下模5上设有与下模腔51相通的拆卸贯通孔,上模4设有与下模腔51相匹配的压模机构6,所谓的匹配即指数量及位置相一致,压膜机构6包括注胶敞口腔61和位于注胶敞口腔61底部的压模62,压模62的外周设有若干注胶通孔63,其中注胶敞口腔61的开口朝向下压注胶机构3,下压注胶机构3包括与注胶敞口腔61相匹配的注胶部31,该注胶部31在注胶敞口腔61内位移。

注塑状态时,圆形结构件1设置于下模腔51内,压模62的底部压抵圆形结构件1的顶部,注胶部31位于注胶敞口腔61内,注胶通孔63贯通注胶敞口腔61和下模腔51,下模腔51、压模62及圆形结构件1三者之间形成注塑型腔。

对本案的实现原理及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将圆形结构件1放置入下模腔51内,并调整位置,然后上模4和下模5进行合模,下压注胶机构3下压至注胶部31进入注胶敞口腔61,开始进行注胶,注胶部31进行固定胶量的注入,胶体沿注胶通孔63进入下模腔51内填充注塑型腔,注胶完毕后,注塑型腔内的胶体固化形成包边2,接着进行圆形结构件拆卸,上模4和下模5进行分模,然后通过顶出机构由底部至顶部方向穿过拆卸贯通孔52,将圆形结构件1顶出。拆卸贯通孔52方便圆形结构件的顶出,卸料方便快捷。

优选实施例中,下模腔51内设有环状凸起53,环状凸起53与圆形主体的底部相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圆形主体与其底部的凸起之间具备阶梯状,该环状凸起53能与该阶梯状结构相匹配,从而实现圆形结构件1的定位,防止手动调整出现位置偏差,另外,该环状凸起53能防止胶体外溢,使注塑型腔的底部处于封闭状态。

进一步细化地,注胶通孔63呈环状相间隔排列,注胶均匀。另外,注胶部31的外周与注胶敞口腔61的内壁相匹配,提供密闭空间,防止胶液泄漏。

本案在进行具体实施时,注胶部31、压模机构6和下模腔51作为一组工位,可采用多组工位进行同时注塑,更具体地,可采用圆盘状的下模5,下模5上设有多道环状呈年轮状的下模腔51,还可采用矩形的下模5,下模腔51呈横纵列阵状排列。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包边注塑模具,通过对上模设计,将传统的整体注胶结构改为多个注胶敞口腔,能独立进行注塑,注胶液不易外溢且不会大量残余,减少了胶液损耗。下模设置了拆卸贯通孔,便于圆形结构件注塑后的脱膜。整体结构简洁巧妙,易于推广应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