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8826发布日期:2019-04-03 03:4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作为使复合材料的内部成型的成型模具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具有轻质性及较高强度的材料中,已知一种在强化纤维中浸渍有树脂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应用在航空器、机动车以及船舶等中。在使复合材料成型时,向复合材料施加压力。作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已知一种方法,其在复合材料的内部具有空间的情况下,为了使内部空间不会由于来自外部的压力而被破坏,使用称为囊袋的加压袋(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0568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18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图18是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00的概况图。图19是现有的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剖视概况图。图20是表示现有的成型模具220以及现有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况图。图21是表示现有的囊袋230以及现有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概况图。图19、图20以及图21是针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00的一个例子即现有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图18中的c-c剖视图。

如图19、图20以及图21所示,现有的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具有: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的一部分向内部方向缩小而形成的第一狭窄部212a、第二狭窄部212b以及第三狭窄部212c、以及与各狭窄部邻接而形成的第一空间部214a、第二空间部214b以及第三空间部214c。具体而言,第一狭窄部212a、第二狭窄部212b以及第三狭窄部212c依次自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的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第一空间部214a、第二空间部214b以及第三空间部214c依次自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的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第一空间部214a形成在第一狭窄部212a的进深侧,第二空间部214b形成于第一狭窄部212a与第二狭窄部212b之间,第三空间部214c形成于第二狭窄部212b与第三狭窄部212c之间。如图19所示,在使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成型时,从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外部施加压力。因此,为了使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的空间不被破坏,需要从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进行加压,由此而使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成型。

现有的成型模具220是将分割的金属等成型模具进行组合,装入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由此,使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的空间不被破坏地成型。如图20所示,现有的成型模具220具有九个成型模具分体222a、成型模具分体222b、成型模具分体222c、成型模具分体222d、成型模具分体222e、成型模具分体222f、成型模具分体222g、成型模具分体222h以及成型模具分体222i。第一空间部214a利用成型模具分体222a、成型模具分体222b以及成型模具分体222c而成型。第一狭窄部212a利用成型模具分体222b而成型。第二空间部214b利用成型模具分体222d、成型模具分体222e以及成型模具分体222f而成型。第二狭窄部212b利用成型模具分体222e而成型。第三空间部214c利用成型模具分体222g、成型模具分体222h以及成型模具分体222i而成型。第三狭窄部212c利用成型模具分体222h而成型。

现有的囊袋230通过从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施加压力来使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成型。如图21所示,现有的囊袋230具有囊袋主体232。囊袋主体232具有:使第一狭窄部212a、第二狭窄部212b以及第三狭窄部212c分别成型的第一狭窄成型部236a、第二狭窄成型部236b以及第三狭窄成型部236c;使第一空间部214a、第二空间部214b以及第三空间部214c分别成型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37a、第二空间成型部23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37c;向囊袋主体232的内部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238。

如图20所示,在利用现有的成型模具220使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成型的情况下,现有的成型模具220被分离为九个成型模具分体,所以,能够在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成型后容易地取出在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空间的入口侧配置的成型模具分体。然而,由于各狭窄部的大小,即使使用能够分离为多个成型模具分体的成型模具220,也难以取出在空间的进深配置的成型模具分体222a及成型模具分体222c。另外,因为现有的成型模具220使成型模具分体进行组合,所以向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施加的压力不足,难以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均匀地进行加压。另外,需要无间隙地对多个成型模具分体进行组装,也存在增加成型模具220的制造成本这样的问题。

如图21所示,在利用现有的囊袋230使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成型的情况下,能够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的内部均匀地进行加压。然而,因为在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成型后取出现有的囊袋230时,空间成型部会卡在邻接的狭窄成型部,所以难以取出现有的囊袋230。

由此,在使用图20所示的现有的成型模具220的情况、以及使用图21所示的现有的囊袋230的情况的任一情况下,都存在在复合材料的结构体210成型后难以完全地取出现有的成型模具220以及现有的囊袋230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作为能够容易地取出的使复合材料的内部成型的成型模具的囊袋以及能够容易地取出囊袋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囊袋作为使复合材料的内部成型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缩小所述内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狭窄部、以及与所述狭窄部邻接而形成的空间部。该囊袋包括:囊袋主体,其具有使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狭窄部成型的狭窄成型部、使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空间部成型的空间成型部、以及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索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囊袋主体的内部,从所述空气导入口经由所述狭窄成型部而与所述空间成型部的内表面连接。

根据该结构,不会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通过牵拉索状部件,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容易地取出。

在该结构中,优选所述囊袋主体在所述空间成型部具有角部,所述索状部件设有多条,多条所述索状部件的至少一条与所述空间成型部的所述角部连接。根据该结构,以在取出囊袋时容易卡在复合材料的凹部的囊袋主体的角部为起点,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分离囊袋主体,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囊袋主体具有对所述空间成型部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所述索状部件设有多条,多条所述索状部件的至少一条与所述空间成型部的所述加强部件连接。根据该结构,在为了取出囊袋而牵拉索状部件时,能够由基于索状部件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的索状部件所连接的部分。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囊袋作为使复合材料的内部成型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缩小所述内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狭窄部、以及与所述狭窄部邻接而形成的空间部。该囊袋包括:囊袋主体,其具有使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狭窄部成型的狭窄成型部、使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空间部成型的空间成型部、以及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脱气回路,其沿所述囊袋主体的外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所述脱气回路在形成所述复合材料时配置在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之间,通过排出内部的空气,使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接近,通过向内部导入空气,使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分离。

根据该结构,通过排出脱气回路的内部的空气,使囊袋主体与复合材料的内部接近,所以,不会进一步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通过向脱气回路的内部导入空气,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容易地取出。

在包括脱气回路的结构中,优选此外包括连接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脱气回路之间的绳索。根据该结构,当向脱气回路的内部导入空气时,能够对绳索产生张力,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分离脱气回路,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在包括脱气回路及绳索的结构中,优选所述囊袋主体在所述空间成型部具有角部,所述绳索与所述空间成型部的所述角部连接。根据该结构,以在取出囊袋时容易卡在复合材料的凹部的囊袋主体的角部为起点,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分离脱气回路,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此外包括在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空间成型部设置的磁体,所述磁体通过从所述复合材料的外部接近磁极与所述磁体不同的另一磁体,使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接近,通过从所述复合材料的外部接近磁极与所述磁体相同的另一磁体,使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分离。根据该结构,因为利用磁体的引力使囊袋主体与复合材料的内部接近,所以,不会进一步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利用磁体的斥力,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容易地取出。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此外包括在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空间成型部的外部表面侧设置的固体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由复合材料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此外包括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空间成型部的所述内部表面侧,对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内部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根据该结构,能够对囊袋内部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条件进行测量。另外,在该结构中,也可以进而包括自所述空气导入口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配线,或者所述传感器可以利用无线进行信息通信。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狭窄成型部能够连接及分离。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囊袋配置在复合材料的内部,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在狭窄成型部能够连接及分离的结构中,优选在所述狭窄成型部被分离的所述空间成型部与所述复合材料成为一体。根据该结构,将囊袋主体的一部分与复合材料作为一体,例如能够在航空器、机动车以及船舶等的燃料箱等中适当地再利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为一种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缩小内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狭窄部、以及与所述狭窄部邻接而形成的空间部。所述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包括:配置步骤,其将作为成型模具的囊袋配置在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内部,所述囊袋包括:具有使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狭窄部成型的狭窄成型部、使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空间部成型的空间成型部、以及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的囊袋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囊袋主体的内部且从所述空气导入口经由所述狭窄成型部而与所述空间成型部的内表面连接的索状部件;成型步骤,其通过从在所述配置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囊袋的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空气导入口导入所述空气,对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内部进行加压,并且使所述复合材料成型;取出步骤,其在所述成型步骤之后,通过从所述空气导入口一侧牵拉所述索状部件,从所述复合材料的内部取出所述囊袋。

根据该结构,不会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通过牵拉索状部件,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容易地取出囊袋。

在该结构中,优选在所述取出步骤中,由钩杆钩住所述索状部件,在与所述复合材料分离的方向上牵拉所述索状部件,由此而使所述复合材料与所述囊袋主体分离后,从所述空气导入口一侧牵拉所述索状部件。根据该结构,通过牵拉索状部件,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为一种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缩小内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狭窄部、以及与所述狭窄部邻接而形成的空间部。所述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包括:配置步骤,其将作为成型模具的囊袋配置在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内部,所述囊袋包括:具有使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狭窄部成型的狭窄成型部、使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空间部成型的空间成型部、以及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的囊袋主体、以及沿着所述囊袋主体的外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的脱气回路;成型步骤,其通过从在所述配置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囊袋的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空气导入口导入所述空气,对所述复合材料的所述内部进行加压,并且通过排出在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之间配置的所述脱气回路的内部的空气,使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接近,并使所述复合材料成型;取出步骤,其在所述成型步骤之后,通过向所述脱气回路的内部导入空气,使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分离,并且自所述复合材料的内部取出所述囊袋。

根据该结构,因为通过排出脱气回路的内部的空气,使囊袋主体与复合材料的内部接近,所以,不会进一步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通过向脱气回路的内部导入空气,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容易地取出囊袋。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囊袋此外包括在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空间成型部设置的磁体,在所述配置步骤中,通过从所述复合材料的外部接近磁极与所述磁体不同的另一磁体,使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接近,在所述取出步骤中,通过从所述复合材料的外部接近磁极与所述磁体相同的另一磁体,使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复合材料分离。根据该结构,因为利用磁体的引力使囊袋主体与复合材料的内部接近,所以,不会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利用磁体的斥力,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囊袋此外包括在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空间成型部的外部表面侧设置的固体部件,在所述取出步骤中,将所述囊袋主体与所述固体部件同时取出。根据该结构,能够由复合材料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囊袋主体的所述狭窄成型部能够连接及分离,在所述取出步骤中,使所述囊袋主体在所述狭窄成型部分离,将所述囊袋主体的一部分残留在所述复合材料的内部的空间。根据该结构,使囊袋主体的一部分与复合材料为一体,例如可以在航空器、机动车以及船舶等的燃料箱等中适当地再利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会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作为能够容易地取出的使复合材料的内部成型的成型模具的囊袋以及能够将囊袋容易地取出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中所使用的牵线钩杆的结构概况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结构概况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囊袋的剖视概况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囊袋的一部分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

图9是图8的区域a的放大图,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囊袋的一部分的详细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

图10是图8的区域a的放大图,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

图1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区域b的放大图,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囊袋的一部分的详细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囊袋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概况图。

图19是现有的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剖视概况图。

图20是表示现有的成型模具以及现有的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况图。

图21是表示现有的囊袋以及现有的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概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并非本发明的限定。另外,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要部件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换置、或实际上相同的部件。此外,如下所述的结构主要部件能够适当进行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囊袋2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如图1所示,复合材料10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侧向进深侧具有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一部分向内部方向缩小而形成的第一狭窄部12a、第二狭窄部12b以及第三狭窄部12c、以及与各狭窄部邻接而形成的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如图1所示,复合材料10具有:覆盖内部空间整体的外廓部16;从外廓部16的内表面向侧突出并缩小内部空间而分别形成有第一狭窄部12a、第二狭窄部12b以及第三狭窄部12c的第一内侧突出部18a、第二内侧突出部18b以及第三内侧突出部18c。

第一狭窄部12a、第二狭窄部12b以及第三狭窄部12c依次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即,第一内侧突出部18a、第二内侧突出部18b以及第三内侧突出部18c依次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依次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

第一空间部14a形成在第一狭窄部12a的进深侧,即形成在外廓部16的内侧中第一内侧突出部18a的进深侧。第二空间部14b形成在第一狭窄部12a与第二狭窄部12b之间,即形成在外廓部16的内侧中第一内侧突出部18a与第二内侧突出部18b之间。第三空间部14c形成在第二狭窄部12b与第三狭窄部12c之间,即形成在外廓部16的内侧中第二内侧突出部18b与第三内侧突出部18c之间。

第一狭窄部12a连通第一空间部14a与第二空间部14b。第二狭窄部12b连通第二空间部14b与第三空间部14c。第三狭窄部12c形成有复合材料10的内部空间的入口。

外廓部16的宽度从内部空间的入口侧向进深侧缩窄成锥状。在外廓部16的内部形成的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的宽度都从内部空间的入口侧向进深侧缩窄成锥状。关于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位于入口侧的第三空间部14c的宽度最宽,处于自入口侧第二位的第二空间部14b的宽度次之,位于其进深侧的第一空间部14a的宽度最窄。

复合材料10例示有在航空器、机动车以及船舶等中应用的材料。复合材料10例示有包括使复合材料10增强的强化纤维、以及浸渍在强化纤维中的树脂的材料。强化纤维例示有将数100条至数1000条程度的5μm以上、7μm以下范围内的基本纤维进行捆绑的纤维束。构成强化纤维的基本纤维例示有碳纤维。构成强化纤维的基本纤维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的塑料纤维、玻璃纤维或者金属纤维。浸渍在强化纤维中的树脂虽然优选热固化性树脂,但也可以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例示有环氧树脂。热塑性树脂例示有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以及聚苯硫醚(pps)等。但是,浸渍在强化纤维中的树脂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它的树脂。

囊袋20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施加压力,使复合材料10的内部成型。如图1所示,囊袋20包括:囊袋主体22、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24。囊袋主体22为袋状,对使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可变形,具有通过向内部导入空气而膨胀、通过从内部排出空气而收缩的性质。囊袋主体22由硅橡胶所例示的软质耐热材料形成。牵线24对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可弯曲,具有不会由于牵拉而断开的性质。牵线24例示有众所周知的金属制牵线。

囊袋主体22具有:分别从内部使第一狭窄部12a、第二狭窄部12b以及第三狭窄部12c成型的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以及第三狭窄成型部26c;分别从内部使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成型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向囊袋主体22的内部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28。

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以及第三狭窄成型部26c依次相对于空气导入口28从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依次相对于空气导入口28从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

第一空间成型部27a形成在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的进深侧。第二空间成型部27b形成于第一狭窄成型部26a与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之间。第三空间成型部27c形成于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与第三狭窄成型部26c之间。

第一狭窄成型部26a连通第一空间成型部27a与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第二狭窄成型部26b连通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与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第三狭窄成型部26c形成有空气导入口28。

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宽度都相对于空气导入口28,从入口侧向进深侧缩窄成锥状。关于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位于入口侧的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宽度最宽,处于自入口侧第二位的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的宽度次之,位于其进深侧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宽度最窄。

复合材料10在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的每一个内表面具有相对于周围凹陷为角状的区域即凹部。与之相对应,囊袋主体22在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每个成型部,在与复合材料10的凹部对应的区域具有相对于周围突出为角状的角部。详细地说,囊袋主体22在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进深侧具有角部29a与角部29b,在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入口侧具有角部29c与角部29d。另外,囊袋主体22在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的入口侧具有角部29e与角部29f。另外,囊袋主体22在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入口侧具有角部29g与角部29h。

牵线24设置在囊袋主体22的内部,经由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以及第三狭窄成型部26c的至少一个成型部,从空气导入口28与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至少一个内表面连接。牵线24与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连接部分对在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并且具有不会由于牵拉而断开的性质。牵线24与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连接部分例示有耐热性的粘接剂。

牵线24优选设有多条,优选至少一条与角部29a至角部29h所例示的角部连接。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例示了设有八条牵线24的情况。一条牵线2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a连接,另一条牵线2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b连接,另一条牵线2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c连接,另一条牵线2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d连接。另外,另一条牵线24与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的角部29e连接,另一条牵线24与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的角部29f连接,另一条牵线24与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角部29g连接,另一条牵线24与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角部29h连接。

因为囊袋20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不会损害复合材料10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囊袋20通过牵拉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24,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容易地取出。

另外,囊袋20的作为索状部件的至少一条牵线24与空间成型部的角部连接。因此,囊袋20能够以取出囊袋20时容易卡在复合材料10的凹部的囊袋主体22的角部为起点,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囊袋主体22,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流程图。利用图1及图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如图2所示,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

首先,在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内部配置囊袋20(步骤s12)。具体而言,首先,从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空间的入口侧向第一空间成型部27a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空间进深侧插入囊袋主体22。然后,使囊袋主体22的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以及第三狭窄成型部26c的外表面分别与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第一狭窄部12a、第二狭窄部12b以及第三狭窄部12c的内表面对置。另外,使囊袋主体22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外表面分别与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的内表面对置。另外,使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空间入口的内表面与囊袋主体22的空气导入口28的外表面对置。

接着,从在步骤s12中配置的囊袋20的囊袋主体22的空气导入口28导入空气,由此,利用空气使囊袋主体22膨胀。如图1所示,利用空气而膨胀的囊袋主体22其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以及第三狭窄成型部26c的外表面分别与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第一狭窄部12a、第二狭窄部12b以及第三狭窄部12c的内表面接近,其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外表面分别与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的内表面接近。然后,利用空气而膨胀的囊袋主体22基于导入的空气的压力,与复合材料10的内表面接触,对复合材料10的内部进行加压。详细地说,利用空气而膨胀的囊袋主体22其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以及第三狭窄成型部26c的外表面分别对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第一狭窄部12a、第二狭窄部12b以及第三狭窄部12c的内表面进行加压,其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外表面分别对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第一空间部14a、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三空间部14c的内表面进行加压。同时,从复合材料10的外侧对外廓部16的外表面进行加压。此外,在利用空气而膨胀的囊袋主体22对复合材料10的内部进行加压、且从复合材料的外侧也进行加压的状态下,通过对复合材料10加热,使复合材料10成型(步骤s14)。

接着,在步骤s14之后,通过适当排出利用空气而膨胀的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空气,使囊袋主体22适当收缩。在囊袋主体22适当收缩的状态下,从空气导入口28一侧牵拉牵线24,由此,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囊袋主体22。在囊袋主体22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后,进一步地通过排出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空气,并且从空气导入口28一侧拉出囊袋主体22,由此,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囊袋20(步骤s16)。

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不会损害复合材料10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通过牵拉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24,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容易地取出囊袋20。

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中所使用的牵线钩杆30的结构概况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结构概况图。如图3所示,牵线钩杆30是钩住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24的钩杆,具有钩住牵线24的c字状的牵线钩部32、以及前端与牵线钩部32连接的规定长度的杆部34。牵线钩部32可以在c字状的两侧钩住牵线24。杆部34比复合材料10的内部长,能够将牵线钩部32导入至复合材料10的进深侧,能够从空气导入口28外牵拉钩在牵线钩部32的牵线24。

在步骤s16中,优选通过利用牵线钩杆30的牵线钩部32钩住牵线24,在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的方向上牵拉钩住的牵线24,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后,从空气导入口28一侧牵拉牵线24。在该情况下,通过牵拉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24,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20。

此外,更优选牵线24的至少一条与角部连接。详细地说,例如,如图4所示,在一条牵线24与角部29c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将该牵线24在与角部29c突出的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即图4的右下方的箭头方向上进行牵拉,能够在角部29c的附近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因此,之后,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入口侧的方向上、即图4的左向方的箭头的方向上拉出囊袋主体22时,能够使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c不卡在复合材料10的凹部。然后,在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的状态下,通过从空气导入口28一侧牵拉牵线24,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入口侧容易地拉出囊袋主体22。因此,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20。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囊袋40的剖视概况图。囊袋40通过从由与复合材料10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的内部施加压力,使该复合材料的内部成型。由囊袋40所成型的复合材料与分别具有三个狭窄部及空间部的复合材料10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别具有两个狭窄部及空间部,其它方面则与复合材料10相同。如图5所示,囊袋40包括:囊袋主体42、以及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44。囊袋主体42除了如后面所述的形状不同之外,其它则具有与囊袋主体22相同的性质,并使用相同的材料。牵线44除了连接的位置不同之外,其它则具有与牵线24相同的性质,并使用相同的材料。

囊袋主体42具有:分别从内部使复合材料的第一狭窄部及第二狭窄部成型的第一狭窄成型部46a及第二狭窄成型部46b、分别从内部使复合材料的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成型的第一空间成型部47a及第二空间成型部47b、以及向囊袋主体42的内部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48。

第一狭窄成型部46a及第二狭窄成型部46b依次相对于囊袋主体42的空气导入口48、从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第一空间成型部47a及第二空间成型部47b依次相对于囊袋主体42的空气导入口48、从进深侧向入口侧而形成。第一空间成型部47a形成在第一狭窄成型部46a的进深侧,第二空间成型部47b形成于第一狭窄成型部46a与第二狭窄成型部46b之间。第一狭窄成型部46a连通第一空间成型部47a与第二空间成型部47b。第二狭窄成型部46b形成有空气导入口48。第一空间成型部47a及第二空间成型部47b都具有长方体的形状。第一空间成型部47a及第二空间成型部47b的宽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空间成型部47a及第二空间成型部47b不限于上述的形状,只要能够相对于第一狭窄成型部46a及第二狭窄成型部46b、向内部方向扩展而形成,可以为任意的形状。

囊袋主体42在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进深侧具有作为对第一空间成型部47a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玻璃布43。囊袋主体42在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进深侧具有利用玻璃布43进行加强的部分即加强部分49a。在第一空间成型部47a为长方体的情况下,使两条玻璃布43交叉而设置,以连接成为长方形的进深侧表面的对角。然后,使交叉的两条玻璃布43的交点部分成为加强部分49a。也就是说,加强部分49a设置在成为长方形的进深侧表面的中央。

囊袋主体42在每个第一空间成型部47a及第二空间成型部47b,在与复合材料的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的每个内表面所具有的凹部对应的区域具有相对于周围突出为角状的角部。详细地说,囊袋主体42在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入口侧具有角部49b、角部49c、角部49d、以及角部49e。

牵线44设置在囊袋主体42的内部,从空气导入口48经由第一狭窄成型部46a及第二狭窄成型部46b的至少一个狭窄成型部而与第一空间成型部47a及第二空间成型部47b的至少一个内表面连接。牵线44和囊袋主体42的内部的连接部分具有与牵线24和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连接部分相同的性质,并使用相同的材料。牵线44优选设有多条,优选至少一条与作为加强部件的玻璃布43或加强部分49a所例示的加强部分连接。另外,牵线44优选至少一条与角部49b至角部49e所例示的角部连接。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例示了设有五条牵线44的情况。一条牵线4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进深侧的加强部分49a连接。另外,另一条牵线4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角部49b连接,另一条牵线4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角部49c连接,另一条牵线4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角部49d连接,另一条牵线44与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角部49e连接。

因为囊袋40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不会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囊袋40通过牵拉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44,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容易地取出。

另外,囊袋40的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44的至少一条与空间成型部的角部连接。因此,囊袋40能够以在取出囊袋40时容易卡在复合材料的凹部的囊袋主体42的角部为起点,自复合材料的内部分离囊袋主体42,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另外,囊袋40在第一空间成型部47a的进深侧具有作为对第一空间成型部47a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玻璃布43,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44的至少一条与利用玻璃布43而加强的部分即加强部分49a连接。因此,囊袋40在为了取出囊袋40而牵拉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44时,能够由基于牵线4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42的牵线44所连接的部分。

利用囊袋40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除了利用囊袋40这一点以外,其它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因为利用了囊袋40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利用上述结构的囊袋40,所以,在为了取出囊袋40而牵拉作为索状部件的牵线44时,能够由基于牵线4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42的牵线44所连接的部分。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囊袋5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囊袋5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囊袋50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施加压力,使复合材料10的内部成型。囊袋50基于囊袋20,将牵线24变更为脱气回路52。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囊袋50包括囊袋主体22、以及脱气回路52。脱气回路52沿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脱气回路52例示了沿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卷绕的带状面的布。脱气回路52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设置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的整个周,使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成为双层的状态。脱气回路52具有向内部导入空气、从内部排出空气的脱气回路出入口54。脱气回路52在形成复合材料10时配置在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之间。此时,脱气回路出入口54配置在囊袋主体22的空气导入口28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之间。如图6所示,脱气回路52通过从脱气回路出入口54排出内部的空气,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接近。如图7所示,脱气回路52通过从脱气回路出入口54向内部导入空气,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此外在脱气回路52的外侧设置用来在复合材料10成型中排出自复合材料10产生的气体的气体排出回路。该气体排出回路例示有在脱气回路52的外侧粘贴的玻璃布。

因为囊袋50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通过排出脱气回路52的内部的空气,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接近,因此不会进一步损害复合材料10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通过向脱气回路52的内部导入空气,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容易地取出。

囊袋50存在同时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的情况、以及将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分离并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的情况。囊袋50在同时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的情况下,当然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容易地取出。另外,囊袋50在将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分离并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的情况下,首先,容易地取出囊袋主体22,接着,取出脱气回路52。与囊袋主体22分离的脱气回路52通过被向脱气回路出入口54侧牵拉,能够容易地取出。因此,囊袋50即使在将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分离并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容易地取出。

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

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将在成型前的复合材料10的内部配置的囊袋20变更为囊袋50。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中,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插入囊袋主体22、并配置囊袋主体22的各成型部以外,还将脱气回路52配置在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之间。

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4基于第一实施方式,此外增加了将脱气回路52的内部的空气从脱气回路出入口54排出的过程。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4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从在步骤s12中配置的囊袋主体22的空气导入口28导入空气,利用空气使囊袋主体22膨胀。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4中,除此以外,如图6所示,还通过从脱气回路出入口54排出脱气回路52的内部的空气,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接近。即,将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之间的间隙减小至基于脱气回路52的最小限度。然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4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空气膨胀的囊袋主体22基于导入的空气的压力,与复合材料10的内表面接触,对复合材料10的内部进行加压,此外,在利用空气而膨胀的囊袋主体22对复合材料10的内部进行加压的状态下,通过对复合材料10进行加热,而使复合材料10成型。

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在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囊袋主体22时,将从空气导入口28一侧牵拉牵线24变更为从脱气回路出入口54向脱气回路52的内部导入空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排出利用空气而膨胀的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空气,使囊袋主体22收缩。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中,除此以外,如图7所示,还通过从脱气回路出入口54向脱气回路52的内部导入空气,扩大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之间的间隙,由此而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分离。然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囊袋主体22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后,从空气导入口28一侧拉出囊袋主体22,由此而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囊袋50。

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通过排出脱气回路52的内部的空气,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接近,因此不会进一步损害复合材料10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通过向脱气回路52的内部导入空气,扩大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之间的间隙,由此而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容易地取出囊袋50。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囊袋60的一部分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图9是图8的区域a的放大图,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囊袋60的一部分的详细情况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图10是图8的区域a的放大图,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图8的区域a是复合材料10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侧至进深侧的区域的一部分,包括囊袋60的进深侧的一部分、以及复合材料10的进深侧的一部分。囊袋60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施加压力,使复合材料10的内部成型。囊袋60基于囊袋50,增加设置了连接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之间的绳索62。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8、图9以及图10所示,囊袋60包括:囊袋主体22、脱气回路52、以及连接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之间的绳索62。绳索62对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并且具有不会因牵拉而断开的性质。如图9及图10所示,绳索62与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a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绳索62既可以设置在其它的空间成型部,也可以设置在其它的空间成型部的角部。

囊袋60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当向脱气回路52的内部导入空气时,对绳索62产生张力,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脱气回路52,因此,利用绳索62能够将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同时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因而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囊袋60的绳索62与囊袋主体22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a连接。因此,囊袋60能够以取出时容易卡在复合材料10的凹部的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a为起点,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脱气回路52,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绳索62设置在其它的角部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及步骤s14基于第三实施方式,将囊袋50变更为囊袋60。

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基于第三实施方式,增加了一个过程,即,在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分离时,利用对绳索62产生的张力,将脱气回路52向囊袋主体22一侧牵拉,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脱气回路52。

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能够利用绳索62将囊袋主体22与脱气回路52同时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因此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60。

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此外因为囊袋60的绳索62与囊袋主体22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a连接,因而优选之。因此,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以在取出囊袋60时容易卡在复合材料10的凹部的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a为起点,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脱气回路52,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60。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囊袋7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囊袋7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概况图。图11及图12都是相当于上述区域a的区域的放大图。囊袋70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施加压力,使复合材料10的内部成型。囊袋70基于囊袋20,在囊袋主体22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增加设置了磁体7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及图12中,省略了牵线24。在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囊袋70此外包括在囊袋主体22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设置的磁体72。磁体72对在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并且具有不会因热而改变磁极的性质。如图11所示,磁体72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外部接近磁极与磁体72不同的另一磁体74,利用作用于磁体72与磁体74之间的引力,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接近。如图12所示,磁体72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外部接近磁极与磁体72相同的另一磁体76,利用作用于磁体72与磁体76之间的斥力,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分离。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磁体74与磁体76都为相同的电磁体,通过改变卷绕于电磁体的线圈的电流的方向,来更替磁极,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接近或分离。

因为囊袋70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利用作用于磁体72与磁体74之间的引力,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接近,因此不会进一步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囊袋70利用作用于磁体72与磁体76之间的斥力,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如图11所示,囊袋70的磁体72设置在与囊袋主体22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a相接的位置。因此,囊袋70能够以在取出时容易卡在复合材料10的凹部的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a为起点,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囊袋主体22,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需要说明的是,磁体72既可以设置在其它的空间成型部,也可以设置在其它的空间成型部的角部,上述情况也是相同的。

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将囊袋20变更为囊袋70。

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4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增加了一个过程,即,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外部接近磁极与磁体72不同的另一磁体74,利用作用于磁体72与磁体74之间的引力,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接近。

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增加了一个过程,即,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外部接近磁极与磁体72相同的另一磁体76,利用作用于磁体72与磁体76之间的斥力,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分离。

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利用作用于磁体72与磁体74之间的引力,使囊袋主体22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接近,因此不会进一步损害复合材料的内部加压的均匀性。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利用作用于磁体72与磁体76之间的斥力,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70。

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此外由于将囊袋70的磁体72设置在与囊袋主体22的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角部29a相接的位置,因而优选之。因此,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以取出囊袋70时容易卡在复合材料10的凹部的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a为起点,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分离囊袋主体22,因而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70。

需要说明的是,磁体72除了囊袋20以外,也可以增加设置在囊袋40、囊袋50以及囊袋60的每个囊袋中。上述情况也能够起到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囊袋20中增加设置了磁体72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囊袋40、囊袋50以及囊袋6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了磁体72的囊袋,来实施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上述情况也能够起到与使用囊袋70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囊袋8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区域b的放大图,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囊袋80的一部分的详细情况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图13的区域b是复合材料10的内部空间的入口侧附近的区域的一部分,包括:包括囊袋80的入口侧附近的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角部29h在内的一部分区域、以及复合材料10的入口侧附近之中与角部29h对置的一部分区域。囊袋80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施加压力,使复合材料10的内部成型。囊袋80基于囊袋20,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增加设置了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及图14中,省略了牵线24。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囊袋80此外包括设置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的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具有对在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这样的性质。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可以例示为橡胶状的部件、粘土以及水溶性石膏。

第一固体部件82a设置在与囊袋主体22的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外部表面侧的角部29h相当的位置。第二固体部件82b设置在与囊袋主体22的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外部表面侧的角部29g相当的位置。第三固体部件84设置在自囊袋主体22的第三空间成型部27c至第二狭窄成型部26b的突状区域的外部表面侧的位置即突条部86。

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都与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粘接而设置。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一固体部件82a粘接并设置在与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的角部29h相当的位置。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与囊袋主体22的粘接部件对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并且具有不会因牵拉而断开的性质。该粘接部件可以例示为耐热性的粘接剂。

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对置的一侧都形成为与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比较尖锐的面对应的形状,与囊袋主体22的外表面对置且粘接的一侧相对于囊袋主体22的原材料为自然的形状,形成为平缓的表面形状、即没有不连续的光滑的表面形状。具体而言,第一固体部件82a具有:与对置于角部29h的复合材料10的凹部形状对应的凸状立体形状、以及与包括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h在内的位置对应的光滑表面。第二固体部件82b具有:与对置于角部29g的复合材料10的凹部形状对应的凸状立体形状、以及与包括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g在内的位置对应的光滑表面。第三固体部件84具有:与对置于突条部86的复合材料10的凸状形状对应的凹状立体形状、以及与包括囊袋主体22的突条部86在内的位置对应的光滑表面。

囊袋80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利用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另外,囊袋80利用第一固体部件82a,能够由基于与角部29h连接的牵线2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利用第二固体部件82b,能够由基于与角部29g连接的牵线2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另外,因为囊袋80的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设置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所以,能够将第一固体部件82a、

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精度良好地配置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的规定位置。因此,囊袋80能够更可靠、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的规定位置。

囊袋80不限于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也可以在其它的位置增加设置固体部件。例如,囊袋80也可以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上,在与突起、突状或表面不连续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固体部件。在该情况下,囊袋80利用所设置的固体部件,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的突起、突状及表面不连续的位置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中的步骤s12、步骤s14以及步骤s16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将囊袋20变更为囊袋80。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中,将囊袋主体22、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同时取出。

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能够利用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利用第一固体部件82a,由基于与角部29h连接的牵线2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能够利用第二固体部件82b,由基于与角部29g连接的牵线2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将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设置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所以,能够将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精度良好地配置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的规定位置。因此,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更可靠、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的规定的位置。

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例如也可以基于囊袋80,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上,在与突起、突状或表面不连续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固体部件。在该情况下,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通过所设置的固体部件,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的突起、突状及表面不连续的位置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需要说明的是,包括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的固体部件除了囊袋20以外,也可以增加设置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以及囊袋70的每个囊袋中。在囊袋60及囊袋7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固体部件的情况下,固体部件既可以设置在脱气回路52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外侧。上述情况也与在囊袋20增加设置了固体部件的情况下,利用包括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的固体部件,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或囊袋主体42。

另外,在上述固体部件增加设置于囊袋40的情况下,在设置固体部件与牵线44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与在囊袋20增加设置了固体部件的情况相同,利用固体部件,能够由基于牵线4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42。另外,在上述固体部件增加设置于囊袋60的情况下,在设置固体部件与绳索62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利用固体部件,能够由基于绳索62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另外,也可以利用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以及囊袋7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了包括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的固体部件的囊袋,来实施与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上述情况也与使用囊袋80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利用包括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的固体部件,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或囊袋主体42。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与设置牵线44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增加设置了上述固体部件的囊袋40,来实施与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在该情况下,与在囊袋20增加设置了固体部件的情况相同,利用固体部件,能够由基于牵线4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42。另外,也可以使用在与设有绳索6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增加设置了上述固体部件的囊袋60,来实施与第六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在该情况下,利用固体部件,能够由基于绳索62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第七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囊袋9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囊袋90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施加压力,使复合材料10的内部成型。囊袋90基于囊袋20,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增加设置了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中省略了牵线24。在第七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囊袋90此外包括在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设置的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都具有与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相同的性质,并且使用相同的材料。

第一固体部件92a设置在与第一固体部件82a相同的位置,并具有与第一固体部件82a相同的形状。第二固体部件92b设置在与第二固体部件82b相同的位置,并具有与第二固体部件82b相同的形状。第三固体部件94设置在与第三固体部件84相同的位置,并具有与第三固体部件84相同的形状。

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固定、设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表面。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为与囊袋主体22的外部表面侧接触的状态。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既可以利用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质,固定在复合材料10的内表面,也可以利用粘接部件进行粘接。该粘接部件具有对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这样的性质。该粘接部件可以例示为耐热性的粘接剂。

囊袋90因为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利用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另外,囊袋90因为利用第一固体部件92a使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h附近成为凹凸更平缓的表面形状,所以能够由基于与角部29h连接的牵线2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另外,囊袋90因为利用第二固体部件92b使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g附近成为凹凸更平缓的表面形状,所以能够由基于与角部29g连接的牵线2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另外,因为囊袋90的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设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侧,所以,能够将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精度良好地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的规定位置。因此,囊袋90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更可靠、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囊袋90不限于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也可以在其它的位置增加设置固体部件。例如,囊袋90也可以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在与突起、突状或表面不连续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固体部件。在该情况下,囊袋90利用所设置的上述固体部件,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的突起、突状及表面不连续的位置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步骤s14以及步骤s16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将囊袋20变更为囊袋90。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中,首先,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规定位置配置并固定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的固定可以利用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质来进行,也可以利用粘接部件进行粘接。在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固定后,将包括囊袋主体22的、囊袋90的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以外的部分、即相当于囊袋20的部分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入口侧插入,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中,首先,将包括囊袋主体22的、囊袋90的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以外部分、即相当于囊袋20的部分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入口侧取出。之后,除去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的除去既可以以物理方式取出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也可以使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在溶剂中溶解而除去。作为使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在溶剂中溶解而除去的方法,可以例示为在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中使用水溶性石膏,由水溶解水溶性石膏来除去。

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利用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另外,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利用第一固体部件92a使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h附近成为凹凸更平缓的表面形状,所以能够由基于与角部29h连接的牵线2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另外,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利用第二固体部件92b使囊袋主体22的角部29g附近成为凹凸更平缓的表面形状,所以,能够由基于与角部29g连接的牵线2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另外,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将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设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侧,所以,能够将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精度良好地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的规定位置。因此,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更可靠、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例如也可以基于囊袋90,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上与突起、突状或表面不连续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固体部件。在该情况下,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利用所设置的固体部件,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的突起、突状及表面不连续的位置,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需要说明的是,包括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的固体部件除了囊袋20以外,也可以增加设置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以及囊袋70的每个囊袋中。在囊袋60及囊袋7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有上述固体部件的情况下,固体部件设置在脱气回路52的外侧。上述情况也与在囊袋20增加设置了上述固体部件的情况相同,利用包括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的固体部件,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更可靠、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或囊袋主体42。

另外,在上述固体部件增加设置在囊袋40的情况下,在设置固体部件和牵线44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与在囊袋20增加设置了固体部件的情况相同,因为利用固体部件使牵线44的附近成为凹凸更平缓的表面形状,所以,能够由基于牵线4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42。另外,在将上述固体部件增加设置在囊袋60的情况下,在设置固体部件和绳索62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利用固体部件使绳索62的附近成为凹凸更平缓的表面形状,所以,能够由基于绳索62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以及囊袋7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了包括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的固体部件的囊袋,来实施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上述情况也与使用囊袋90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利用包括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的固体部件,能够由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或囊袋主体42。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与设有牵线44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增加设置了上述固体部件的囊袋40,来实施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在该情况下,与在囊袋20增加设置了固体部件的情况相同,因为利用固体部件使牵线44的附近成为凹凸更平缓的表面形状,所以能够由基于牵线44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42。另外,也可以使用与在设有绳索6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增加设置了上述固体部件的囊袋60,来实施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在该情况下,因为利用固体部件使绳索62的附近成为凹凸更平缓的表面形状,所以,能够由基于绳索62的张力适当地保护囊袋主体22。

另外,也可以共同使用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包括第一固体部件82a、第二固体部件8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84的囊袋主体22或囊袋主体42的外部表面侧粘接而设置的第一组固体部件、以及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包括第一固体部件92a、第二固体部件92b以及第三固体部件94的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侧固定而设置的第二组固体部件。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希望提高囊袋主体22或囊袋主体42的外部表面侧的固体部件的位置精度的位置上使用第一组固体部件,在希望提高复合材料10的内部表面侧的固体部件的位置精度的位置上使用第二组固体部件。

[第八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囊袋10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囊袋100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施加压力,使复合材料10的内部成型。囊袋100基于囊袋20,在囊袋主体22的内部表面侧增加设置了传感器102a、传感器102b、传感器102c、传感器102d、传感器102e、传感器102f、传感器102g、传感器102h、传感器102i、传感器102j、传感器102k及传感器102l、以及从空气导入口28与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分别连接的配线10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中,省略了牵线24。另外,在图16中,省略了一半的配线104。在第八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囊袋100包括:在囊袋主体22的内部表面侧设置的多个传感器即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以及从空气导入口28分别与多个传感器即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连接的配线104。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都对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在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所测量的物理量中例示有温度及气压。即,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例示有温度传感器及气压传感器。配线104能够进行电力及信息的传递,具有对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这样的性质。配线104例如可以例示为金属制导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能够通过有线进行信息通信的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以及配线10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通过无线进行信息通信的传感器,以取代上述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以及配线104。

囊袋100在囊袋主体22的内部分散而具有多个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详细地说,如图16所示,囊袋100在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进深侧具有传感器102a及传感器102b,在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入口侧具有传感器102c及传感器102d,在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的进深侧具有传感器102e及传感器102f,在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的入口侧具有传感器102g及传感器102h,在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进深侧具有传感器102i及传感器102j,在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入口侧具有传感器102k及传感器102l。传感器102a及传感器102b各自对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进深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传感器102c及传感器102d各自对第一空间成型部27a的入口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传感器102e及传感器102f各自对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的进深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传感器102g及传感器102h各自对第二空间成型部27b的入口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传感器102i及传感器102j各自对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进深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传感器102k及传感器102l各自对第三空间成型部27c的入口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

与由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测量的物理量相关的信息经由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分别连接的配线104,向控制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的控制部提取。控制部基于与由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测量的物理量相关的信息,能够控制向囊袋主体22导入的空气的压力,或者控制对复合材料10进行加热的温度。

囊袋100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能够对囊袋100的内部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条件进行测量、控制。囊袋100在囊袋主体22的内部分散而设有多个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所以能够精度良好地对囊袋100的内部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条件进行测量、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囊袋100的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也可以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囊袋100优选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设置在保证复合材料10品质所需要的位置上。在该情况下,囊袋100能够适当地保证成型的复合材料10的品质。

另外,囊袋100的配线104也可以与牵线24一部分或全部同化而设置。在该情况下,囊袋100的囊袋主体22的内部结构简单。即,囊袋100即使设有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也不会使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结构复杂。在该情况下,囊袋100易于操作,并且能够降低每个囊袋100的费用。

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步骤s14以及步骤s16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将囊袋20变更为囊袋100。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4中,此外,在利用空气而膨胀的囊袋主体22对复合材料10的内部进行加压的状态下,当对复合材料10进行加热时,利用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对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气压与温度进行测量。控制部经由各配线104,提取由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测量的气压及温度的信息,并且基于上述气压及温度的信息,控制向囊袋主体22导入的空气的压力,或者控制对复合材料10进行加热的温度,由此而控制复合材料的成型条件。

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能够对囊袋100的内部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条件进行测量、控制。因为囊袋100在囊袋主体22的内部分散而设有多个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所以,能够精度良好地对囊袋100的内部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条件进行测量、控制。

另外,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也可以在任意位置设置囊袋100的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优选在保证复合材料10品质所需要的位置上设置囊袋100的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在该情况下,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适当地保证成型的复合材料10的品质。

另外,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也可以使囊袋100的配线104与牵线24一部分或全部同化而设置。在该情况下,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使囊袋100的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结构简单,即,即使在囊袋100设置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也不会使囊袋主体22的内部的结构复杂,所以,囊袋100易于操作,并且能够降低每个囊袋100的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以及配线104除了囊袋20以外,也可以增加设置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囊袋70、囊袋80以及囊袋90的每个囊袋中。上述情况也与在囊袋20增加设置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以及配线104的囊袋100的情况相同,能够精度良好地对囊袋的内部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条件进行测量、控制。

另外,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囊袋70、囊袋80以及囊袋9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以及配线104的情况也与囊袋100的情况相同,可以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并优选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设置在保证复合材料10品质所需要的位置上。在该情况下,上述囊袋可以适当地保证成型的复合材料10的品质。

另外,在囊袋40中增加设置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及配线104的情况与囊袋100的情况相同,配线104也可以与牵线44一部分或全部同化而设置。在该情况下,该囊袋使囊袋主体42的内部的结构简单。即,该囊袋即使设有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也不会使囊袋主体42的内部的结构复杂。在该情况下,该囊袋易于操作,并且能够降低每个囊袋的费用。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囊袋70、囊袋80及囊袋9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及配线104的囊袋,来实施与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上述情况也与使用囊袋100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能够精度良好地对囊袋的内部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条件进行测量、控制。另外,与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上述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也可以将上述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及配线104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并优选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设置在保证复合材料10的品质所需要的位置上。在该情况下,上述囊袋能够适当地保证成型的复合材料10的品质。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囊袋40中增加设置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及配线104、且配线104与牵线44一部分或全部同化而设置的囊袋,来实施与第八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在该情况下,因为该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使该囊袋的囊袋主体42的内部的结构简单,即,该囊袋的囊袋主体42的内部的结构即使设置了传感器102a至传感器102l也不会复杂,所以,该囊袋易于操作,并且能够降低每个囊袋的费用。

[第九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囊袋110以及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囊袋110通过从复合材料10的内部施加压力,使复合材料10的内部成型。囊袋110基于囊袋20,增加设置了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其能够使囊袋主体22的第一狭窄成型部26a及第二狭窄成型部26b各自连接及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中,省略了牵线24。在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囊袋110所包括的囊袋主体22在第一狭窄成型部26a具有能够使第一狭窄成型部26a以机械方式连接及分离的第一连接部114a,在第二狭窄成型部26b具有能够使第二狭窄成型部26b以机械方式连接及分离的第二连接部114b。囊袋主体22通过在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进行分离,分离为第一囊袋分体112a、第二囊袋分体112b、以及第三囊袋分体112c。

第一囊袋分体112a包括第一连接部114a的一侧、以及包括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的比第一狭窄成型部26a更靠近进深侧的部分、即第一狭窄成型部26a、第一空间成型部27a、以及与第一空间成型部27a连接的牵线24。第二囊袋分体112b包括:第一连接部114a的另一侧、第二连接部114b的一侧、以及比第一狭窄成型部26a更靠近入口侧且包括第二狭窄成型部26b的比第二狭窄成型部26b更靠近进深侧的部分、即第二狭窄成型部26b、第二空间成型部27b、以及与第二空间成型部27b连接的牵线24。第三囊袋分体112c包括:第二连接部114b的另一侧、以及比第二狭窄成型部26b更靠近入口侧且包括第三狭窄成型部26c的比第三狭窄成型部26c更靠近进深侧的部分、即第三狭窄成型部26c、第三空间成型部27c、以及与第三空间成型部27c连接的牵线24。第一囊袋分体112a、第二囊袋分体112b以及第三囊袋分体112c都只具有一个空间成型部。

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即使向囊袋主体22的内部导入空气、连接也不会脱离,具有对在复合材料10成型时所施加的热具有耐性这样的性质。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例示有金属制连接部及耐热性的塑料制连接部。

另外,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优选具有压力阀。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4a的压力阀能够在第一囊袋分体112a内部的气压与第二囊袋分体112b内部的气压之间设有压差。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14b的压力阀能够在第二囊袋分体112b内部的气压与第三囊袋分体112c内部的气压之间设有压差。即,在该情况下,囊袋110能够将第一囊袋分体112a、第二囊袋分体112b以及第三囊袋分体112c各内部的空气的压力设定为不同的值。在上述压力阀,根据牵线24的条数,设有牵线24恰好通过的贯通孔。

囊袋110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能够自囊袋主体22的进深侧的囊袋分体依次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另外,囊袋110因为能够自囊袋主体22的入口侧的囊袋分体依次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110优选能够针对每个囊袋分体识别牵线24,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自囊袋主体22的入口侧的囊袋分体依次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

说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步骤s14以及步骤s16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将囊袋20变更为囊袋110。

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中,首先,使第一囊袋分体112a、第二囊袋分体112b以及第三囊袋分体112c为分别分离的状态。然后,将第一囊袋分体112a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第一空间部14a及第一狭窄部12a。然后,在将第二囊袋分体112b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二狭窄部12b后,由第一连接部114a连接第一囊袋分体112a与第二囊袋分体112b。之后,在将第三囊袋分体112c配置于复合材料10的第三空间部14c及第三狭窄部12c后,由第二连接部114b连接第二囊袋分体112b与第三囊袋分体112c。

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4中,在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具有压力阀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囊袋分体112a、第二囊袋分体112b以及第三囊袋分体112c的各内部的空气的压力设定为不同的值。

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中,首先,在由第二连接部114b分离第二囊袋分体112b与第三囊袋分体112c后,将第三囊袋分体112c自复合材料10的第三空间部14c及第三狭窄部12c取出。然后,在由第一连接部114a分离第一囊袋分体112a与第二囊袋分体112b后,将第二囊袋分体112b自复合材料10的第二空间部14b以及第二狭窄部12b取出。然后,将第一囊袋分体112a自复合材料10的第一空间部14a及第一狭窄部12a取出。

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能够将囊袋110自囊袋主体22的进深侧的囊袋分体起依次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囊袋110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另外,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能够将囊袋110自囊袋主体22的入口侧的囊袋分体依次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所以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优选囊袋110能够针对每个囊袋分体识别牵线24,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自囊袋主体22的入口侧的囊袋分体依次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囊袋110。

另外,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优选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具有压力阀。在该情况下,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利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4a的压力阀,能够在第一囊袋分体112a内部的气压与第二囊袋分体112b内部的气压之间设置压差。另外,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利用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14b的压力阀,能够在第二囊袋分体112b内部的气压与第三囊袋分体112c内部的气压之间设置压差。即,在该情况下,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将第一囊袋分体112a、第二囊袋分体112b以及第三囊袋分体112c的各内部的空气的压力设定为不同的值。由此,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提高复合材料10成型的加压条件的自由度。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囊袋20以外,也可以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囊袋70、囊袋80、囊袋90及囊袋100的每个囊袋,增加设置能够以机械方式连接及分离囊袋主体22或囊袋主体42的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上述情况也与在囊袋20增加设置了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囊袋110的情况相同,能够容易地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

另外,在囊袋40中增加设置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情况下,与囊袋110相同,优选能够针对每个囊袋分体识别牵线44,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自囊袋主体42的入口侧的囊袋分体依次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另外,在囊袋100中增加配置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情况下,与囊袋110相同,优选能够针对每个囊袋分体识别配线104,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自囊袋主体22的入口侧的囊袋分体依次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

另外,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囊袋70、囊袋80、囊袋90及囊袋10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了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情况也与囊袋110的情况相同,优选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具有压力阀。该情况也与囊袋110的情况相同,利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4a的压力阀,能够在第一囊袋分体112a内部的气压与第二囊袋分体112b的内部的气压之间设有压差,利用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14b的压力阀,能够在第二囊袋分体112b的内部的气压与第三囊袋分体112c的内部的气压之间设有压差。即,该情况也与囊袋110相同,能够将第一囊袋分体112a、第二囊袋分体112b以及第三囊袋分体112c的各内部的空气的压力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在囊袋40中增加设置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情况下,与囊袋110相同,根据牵线44的条数,在上述压力阀设置牵线44恰好通过的贯通孔。另外,在囊袋100中增加设置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情况下,与囊袋110相同,根据配线104的条数,在上述压力阀设置配线104恰好通过的贯通孔。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囊袋70、囊袋80、囊袋90及囊袋10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了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囊袋,来实施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上述情况也与使用囊袋110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能够容易地将囊袋配置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能够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更容易地取出囊袋。

另外,在使用在囊袋40中增加设置了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囊袋的情况下,该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使用囊袋110的情况相同,优选能够针对每个囊袋分体识别牵线44,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自囊袋主体42的入口侧的囊袋分体依次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另外,在使用在囊袋100中增加设置了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囊袋的情况下,该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使用囊袋110的情况相同,优选能够针对每个囊袋分体识别配线104,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自囊袋主体22的入口侧的囊袋分体依次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取出。

另外,在使用在囊袋40、囊袋50、囊袋60、囊袋70、囊袋80、囊袋90及囊袋100的每个囊袋中增加设置了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的囊袋来实施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相同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情况下,优选第一连接部114a及第二连接部114b具有压力阀。在该情况下,上述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利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4a的压力阀,能够在第一囊袋分体112a的内部的气压与第二囊袋分体112b的内部的气压之间设有压差。另外,上述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利用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14b的压力阀,能够在第二囊袋分体112b的内部的气压与第三囊袋分体112c的内部的气压之间设有压差。即,在该情况下,上述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将第一囊袋分体112a、第二囊袋分体112b以及第三囊袋分体112c的各内部的空气的压力设定为不同的值。由此,上述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能够提高复合材料10成型时的加压条件的自由度。

[第十实施方式]

第十实施方式的囊袋为第九实施方式的囊袋的变形例。第十实施方式的囊袋基于第九实施方式的囊袋,构成为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囊袋的多个囊袋分体之中,依照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空间的进深侧开始配置的顺序,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空间残留一个或多个囊袋分体。在第十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第十实施方式的囊袋中,残留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空间而构成的囊袋分体不会在步骤s16中被取出,而是残留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空间。残留在该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空间的囊袋分体由能够与复合材料10成为一体的材料构成。与复合材料10成为一体的囊袋分体例如应用在航空器、机动车以及船舶等的燃料箱中。

第十实施方式的囊袋除去了连接在与复合材料10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囊袋分体的牵线24、牵线44、脱气回路52、绳索62、磁体72、各固体部件、各传感器以及配线104。或者第十实施方式的囊袋构成为,在取出邻接于与复合材料10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囊袋分体之中位于最靠近入口侧的囊袋分体的囊袋分体时,取出连接在与复合材料10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囊袋分体的牵线24、牵线44、脱气回路52、绳索62、磁体72、各固体部件、各传感器以及配线104。

第十实施方式的囊袋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在考虑复合材料10的设计时,在由于复合材料10具有极其狭窄的空间、取出所配置的囊袋主体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不取出在极其狭窄的空间中配置的囊袋分体,而将囊袋主体的一部分即囊袋分体适当地再利用。

说明第十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第十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包括:配置步骤(步骤s12)、成型步骤(步骤s14)、以及取出步骤(步骤s16)。第十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2、步骤s14以及步骤s16基于第九实施方式,将囊袋110变更为第十实施方式的囊袋。

第十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的步骤s16自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入口侧依次取出除了要残留在复合材料10的内部空间而构成的囊袋分体以外的其它所有囊袋分体。最后,在取出要取出的囊袋分体时,结合连接在与复合材料10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囊袋分体的牵线24、牵线44、脱气回路52、绳索62、磁体72、各固体部件、各传感器及配线104一起取出。

第十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因为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在考虑复合材料10的设计时,在由于复合材料10具有极其狭窄的空间、取出所配置的囊袋主体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不取出在该极其狭窄的空间所配置的囊袋分体,而是将囊袋主体的一部分即囊袋分体适当地再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复合材料;12a第一狭窄部;12b第二狭窄部;12c第三狭窄部;14a第一空间部;14b第二空间部;14c第三空间部;16外廓部;18a第一内侧突出部;18b第二内侧突出部;18c第三内侧突出部;20,40,50,60,70,80,90,100,110囊袋;22,42囊袋主体;24,44牵线;26a,46a第一狭窄成型部;26b,46b第二狭窄成型部;26c第三狭窄成型部;27a,47a第一空间成型部;27b,47b第二空间成型部;27c第三空间成型部;28,48空气导入口;29a,29b,29c,29d,29e,29f,29g,29h,49b,49c,49d,49e角部;30牵线钩杆;32牵线钩部;34杆部;43玻璃布;49a加强部分;52脱气回路;54脱气回路出入口;62绳索;72,74,76磁体;82a,92a第一固体部件;82b,92b第二固体部件;84,94第三固体部件;86突条部;102a,102b,102c,102d,102e,102f,102g,102h,102i,102j,102k,102l传感器;104配线;112a第一囊袋分体;112b第二囊袋分体;112c第三囊袋分体;114a第一连接部;114b第二连接部;200,210结构体;212a第一狭窄部;212b第二狭窄部;212c第三狭窄部;214a第一空间部;214b第二空间部;214c第三空间部;220成型模具;230囊袋;222a,222b,222c,222d,222e,222f,222g,222h,222i成型模具分体;232囊袋主体;236a第一狭窄成型部;236b第二狭窄成型部;236c第三狭窄成型部;237a第一空间成型部;237b第二空间成型部;237c第三空间成型部;238空气导入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