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带行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6835发布日期:2018-11-02 23:5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机构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外带行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产品内外侧都存在侧凹,且内侧侧凹的脱模机构设计空间狭小,难以脱模,产品的外观表面质量要求高,因而需要设计一种较为良好的结构模具来实现产品的自动化注塑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外带行位注塑模具,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安全可靠,使用便利;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内外带行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面板、脱料板、定模板、动模板、垫块、下面板、盖板、推板、支撑柱、复位杆弹簧、复位杆、垃圾钉推管、导柱、脱料板导套、定模板导套、动模板导套、拉料杆、定位环、浇口套压圈、浇口套、型腔镶件、型芯镶件、上模冷却水管、下模冷却水管、尼龙扣、定模板拉杆、脱料板拉杆、斜导柱压板、斜导柱、侧滑块、滑块耐磨板、滑块限位螺钉、滑块压条、滑块座、第二滑块滑块头、第二滑块弯销、第二滑块体、第二滑块弹簧、第三滑块斜导柱、第三滑块锁紧块、第三滑块限位螺钉、第三滑块滑块头、第三侧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模架组件包括定模面板、脱料板、定模板、动模板、垫块、下面板、盖板、推板、支撑柱;模具的动模部分包括定模面板、脱料板、定模板,脱料板和定模板为定模侧活动模板;动模部分包括动模板、垫块、下面板、盖板、推板、支撑柱,盖板、推板通过螺钉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顶出板,支撑柱通过螺钉装在下面板上,用于增强动模板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顶出组件包括复位杆弹簧、复位杆、垃圾钉、推管;复位杆、推管安装于盖板上用于产品的顶出脱模;复位杆弹簧套装于复位杆上,用于盖板的弹回复位;垃圾钉按装于下面板上,用于防止推板的回退复位冲击下面板而产生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导向机构组件包括导柱、脱料板导套、定模板导套、动模板导套;脱料板导套、定模板导套与导柱滑动配合,用于脱料板、定模板在导柱上的滑动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浇注系统组件包括拉料杆、定位环、浇口套压圈、浇口套;拉料杆、定位环、浇口套压圈、浇口套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定模面板上,拉料杆用于将流道废料与产品进行分离;定位环、浇口套压圈用于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定位;浇口套用于将注塑机喷嘴的熔融塑料引入模具模腔。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成型组件包括型腔镶件、型芯镶件、上模冷却水管、下模冷却水管;型腔镶件、型芯镶件分别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定模板、动模板上,用于产品的成型;上模冷却水管、下模冷却水管分别对型腔镶件、型芯镶件的进行冷却。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模板开闭控制组件包括尼龙扣、定模板拉杆、脱料板拉杆;尼龙扣用于定模板、动模板的锁闭;定模板拉杆用于控制脱料板、定模板的分离距离;脱料板拉杆用于控制定模面板、脱料板的分型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第一滑块机构包括斜导柱压板、斜导柱、侧滑块、滑块耐磨板、滑块限位螺钉、滑块压条、滑块座;斜导柱通过斜导柱压板安装于定模板上,用于驱动侧滑块进行侧抽芯,侧滑块通过滑块压条安装于滑块座上后再安装于动模板上,滑块耐磨板、滑块限位螺钉、滑块座安装于动模板上,滑块耐磨板用于防止侧滑块的磨损,滑块限位螺钉用于限制侧滑块的滑出行程;第一滑块机构用于产品的第一侧孔的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第二滑块机构包括第二滑块滑块头、第二滑块弯销、第二滑块体、第二滑块弹簧;第二滑块弯销安装于定模板上,用于驱动第二滑块体进行侧抽芯,第二滑块体通过滑块压条安装于动模板上,第二滑块弹簧安装于第二滑块体内,第二滑块滑块头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二滑块体上,第二滑块机构用于产品的第二侧孔的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第三滑块机构包括第三滑块斜导柱、第三滑块锁紧块、第三滑块限位螺钉、第三滑块滑块头、第三侧滑块;第三滑块斜导柱通过斜导柱压板安装于定模板上,用于驱动第三侧滑块进行侧抽芯,第三侧滑块通过滑块压条安装于动模板上,滑块耐磨板、第三滑块限位螺钉安装于动模板上,第三滑块限位螺钉用于限制第三侧滑块的滑出行程;第三滑块机构用于产品的第三侧孔的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浇注系统采用三板模点浇口形式进行浇注,模具布局采用一模两腔方式。

本发明中:一种内外带行位注塑模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产品侧边多倒扣和侧孔,表面注塑要求高,顶出脱模困难的问题,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产品表面高质量注塑成型,产品的侧孔成型质量高,顶出容易,自动化生产程度高。

本发明中:第二滑块机构部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产品内侧倒扣脱模困难问题,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内侧凹的自动脱模。

本发明中:第三滑块机构部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产品外沿倒扣脱模困难问题,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内侧凹的自动脱模。

本发明整体,相比现有技术中表面成型要求高,同时又内外侧凹需要脱膜且脱模困难问题的问题,其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内、外侧凹的自动化脱模,表面成型质量的零缺陷注塑生产,顶出脱模变形小。

附图说明

图1模具前侧视图;

图2模具右侧视图;

图3模具第二滑块机构安装视图;

图4模具第三滑块机构安装视图;

图5模具动模俯视图;

图6模具定模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所示为本发明相关说明图;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内外带行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面板1、脱料板2、定模板3、动模板4、垫块5、下面板6、盖板7、推板8、支撑柱9、复位杆弹簧10、复位杆11、垃圾钉12推管13、导柱14、脱料板导套15、定模板导套16、动模板导套17、拉料杆18、定位环19、浇口套压圈20、浇口套21、型腔镶件22、型芯镶件23、上模冷却水管24、下模冷却水管25、尼龙扣26、定模板拉杆27、脱料板拉杆28、斜导柱压板29、斜导柱30、侧滑块31、滑块耐磨板32、滑块限位螺钉33、滑块压条34、滑块座35、第二滑块滑块头36、第二滑块弯销37、第二滑块体38、第二滑块弹簧39、第三滑块斜导柱40、第三滑块锁紧块41、第三滑块限位螺钉42、第三滑块滑块头43、第三侧滑块44。

所述模具模架组件包括定模面板1、脱料板2、定模板3、动模板4、垫块5、下面板6、盖板7、推板8、支撑柱9;模具的动模部分包括定模面板1、脱料板2、定模板3,脱料板2和定模板3为定模侧活动模板;动模部分包括动模板4、垫块5、下面板6、盖板7、推板8、支撑柱9,盖板7、推板8通过螺钉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具的顶出板,支撑柱9通过螺钉装在下面板6上,用于增强动模板4的强度。支撑柱9长度可为40-120cm。

所述模具顶出组件包括复位杆弹簧10、复位杆11、垃圾钉12、推管13;复位杆11、推管13安装于盖板7上用于产品的顶出脱模;复位杆弹簧10套装于复位杆11上,用于盖板7的弹回复位;垃圾钉12按装于下面板6上,用于防止推板8的回退复位冲击下面板6而产生变形。

所述模具导向机构组件包括导柱14、脱料板导套15、定模板导套16、动模板导套17;脱料板导套15、定模板导套16与导柱14滑动配合,用于脱料板2、定模板3在导柱14上的滑动移动。

所述模具浇注系统组件包括拉料杆18、定位环19、浇口套压圈20、浇口套21;拉料杆18、定位环19、浇口套压圈20、浇口套21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定模面板1上,拉料杆18用于将流道废料与产品进行分离;定位环19、浇口套压圈20用于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定位;浇口套21用于将注塑机喷嘴的熔融塑料引入模具模腔。

所述模具成型组件包括型腔镶件22、型芯镶件23、上模冷却水管24、下模冷却水管25;型腔镶件22、型芯镶件23分别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定模板3、动模板4上,用于产品的成型;上模冷却水管24、下模冷却水管25分别对型腔镶件22、型芯镶件23的进行冷却。

所述模具模板开闭控制组件包括尼龙扣26、定模板拉杆27、脱料板拉杆28;尼龙扣26用于定模板3、动模板4的锁闭;定模板拉杆27用于控制脱料板2、定模板3的分离距离;脱料板拉杆28用于控制定模面板1、脱料板2的分型距离。

所述模具第一滑块机构包括斜导柱压板29、斜导柱30、侧滑块31、滑块耐磨板32、滑块限位螺钉33、滑块压条34、滑块座35;斜导柱30通过斜导柱压板29安装于定模板3上,用于驱动侧滑块31进行侧抽芯,侧滑块31通过滑块压条34安装于滑块座35上后再安装于动模板4上,滑块耐磨板32、滑块限位螺钉33、滑块座35安装于动模板4上,滑块耐磨板32用于防止侧滑块31的磨损,滑块限位螺钉33用于限制侧滑块31的滑出行程;第一滑块机构用于产品的第一侧孔的成型。

所述模具第二滑块机构包括第二滑块滑块头36、第二滑块弯销37、第二滑块体38、第二滑块弹簧39;第二滑块弯销37安装于定模板3上,用于驱动第二滑块体38进行侧抽芯,第二滑块体38通过滑块压条安装于动模板4上,第二滑块弹簧39安装于第二滑块体38内,第二滑块滑块头36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二滑块体38上,第二滑块机构用于产品的第二侧孔的成型。

所述模具第三滑块机构包括第三滑块斜导柱40、第三滑块锁紧块41、第三滑块限位螺钉42、第三滑块滑块头43、第三侧滑块44;第三滑块斜导柱40通过斜导柱压板安装于定模板3上,用于驱动第三侧滑块44进行侧抽芯,第三侧滑块44通过滑块压条安装于动模板4上,滑块耐磨板、第三滑块限位螺钉42安装于动模板4上,第三滑块限位螺钉42用于限制第三侧滑块44的滑出行程;第三滑块机构用于产品的第三侧孔的成型。

所述模具浇注系统采用三板模点浇口形式进行浇注,模具布局采用一模两腔方式。

实际工作时,该模具的使用方法(工作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如图3所示,模具一共分三次打开,分三次闭合;打开时,其开启顺序依次pl1→pl2→pl3;闭合时的顺序依次为pl3→pl2→pl1。

1)pl1打开模具打开时,注塑机构动模板拉动模具动模部分后退,模具首先在pl1分型面处打开;拉料杆18拉住流道废料将之与产品在点浇口处崩断,产品和流道废料分离。

(2)pl2打开模具动模继续后退,在尼龙扣的吸紧下,定模板3拉住定模板拉杆27从而拉动脱料板2与定模面板1分离;模具在pl2分型面处打开,脱料板2将流道废料从拉料杆18上刮出。

(3)pl3打开模具动模继续后退,当pl2打开一定距离后,脱料板拉杆28拉住脱料板2;定模板3不能继续前进,模具在pl3分型面处打开,打开的过程中,斜导柱30、第二滑块弯销37、第三滑块斜导柱40分别驱动对应的侧滑块31、第二滑块体38、第三侧滑块44完成产品的第一、第二、第三侧孔的侧面抽芯脱模。

4)顶出注塑机顶杆将推动盖板7、推板8向上顶出,从而推动推管13将产品从型芯镶件23上顶出,从而实现产品的完全脱模。

5)复位复位时,顶出机构先复位,而后是模具按p3-p2-p1顺序复位,动作过程与开模过程相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