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胶玻纤管带压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0154发布日期:2019-01-05 10:4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灌胶玻纤管带压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胶布料压匀装置,尤其是一种灌胶玻纤管带压匀装置。



背景技术:

pvc加玻纤布复合管道耐腐蚀,强度高,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管道内膜层为管状玻纤布,管道外层为pvc,经过复合加工而成,管状玻纤布的加工需要卷管、灌胶压匀、出料堆叠三道工序。第一道卷管工序,由成卷的玻纤布料,根据复合管道管径确定管状玻纤布的层数,由卷管加工设备经过错位、卷管、热熔搭接、压扁,管带堆叠;第二道灌胶压匀工序,把第一道工序堆叠好的玻纤管带拉出,压紧在平板胶带输送机上,开启胶带输送机,靠摩擦力牵引管带至灌胶位置,人工向管带灌入胶料后,用压匀装置往复运动,使玻纤管带内的胶料均匀分布;第三道出料堆叠工序,第二道工序结束后压匀装置停止工作,胶带输送机带动压匀后的玻纤管带前进,用出料堆叠装置,把成品玻纤布管带堆叠在运输车上。本发明针对灌胶压匀工序,解决灌胶后的压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灌胶后的玻纤管带高效压匀,设计了灌胶灌胶玻纤管带压匀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灌胶玻纤管带压匀装置,包括胶带输送机,固定压紧装置,移动压匀装置三部分。

胶带输送机由右支腿、输送带、电动滚筒、行走槽钢、改向滚筒、左支腿、托辊槽钢、滚筒槽钢、支撑托辊组件、防偏托辊组件组成。其特征是:前后两个左支腿、前后两个右支腿位于竖直方向;前后两个行走槽钢与水平方向成6度夹角,位于最上方;前后两个滚筒槽钢与水平方向成6度夹角,位于最下方;前后两个托辊槽钢与水平方向成6度夹角,位于行走槽钢和滚筒槽钢之间;所述左支腿、右支腿、行走槽钢、滚筒槽钢和托辊槽钢固定连接,形成机架。电动滚筒安装在滚筒槽钢右端,靠近右支腿处,改向滚筒安装在滚筒槽钢左端,靠近左支腿处,输送带张紧在电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上。支撑托辊组件等间距水平安装在托辊槽钢上,保证输送带上面受压时为平面,支撑托辊组件的数量有输送带的长度确定;三组防偏托辊组件等间距垂直安装在托辊槽钢上,防止输送带跑偏。

固定压紧装置由螺母a、丝杠a、电动机a、横杆a、导杆a、导套a、支座a、压辊a组成。其特征是:电动机a、以电动机a为对称的二个导套a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电动机a的输出轴与丝杠a固定连接,横杆a中间与螺母a固定连接,横杆a两端与二个导杆a固定连接,横杆a与两端的二个导杆a垂直并位于同一平面内,二个导杆a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支座a,压辊a靠两个支座a支撑,压辊a可相对两个支座a自由转动,螺母a与丝杠a配合,电动机a正反转可带动压辊a上下移动,实现玻璃纤维管带相对胶带输送机的松开和压紧。

移动压匀装置由行走小车和压匀机构组成。行走小车由车架、行走电动机、行走轮、齿条、齿轮、齿轮轴、被动同步带轮、行走支架、同步带、主动同步带轮、导向轮组成。其特征是:四个行走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在车架的四角处,平行于车架所在平面,四个行走轮可相对各自的轮轴自由转动,四个导向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在车架的四角处内侧,靠近四个行走轮的轮轴,垂直于车架所在平面,四个导向轮可相对各自的轮轴自由转动,行走支架与车架固定连接,齿轮固定连接在齿轮轴下端、被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在齿轮轴中间,齿轮轴(315)上端安装在行走支架上,并可相对行走支架自由转动,保持齿轮轴与车架所在平面垂直,行走电动机固定安装在车架上,保持行走电动机输出轴垂直车架所在平面,主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在行走电动机输出轴端,同步带张紧在主动同步带轮和被动同步带轮上,齿条齿面向外,沿行走槽钢长度方向,与行走槽钢固定连接。行走小车的四个行走轮和四个导向轮分别嵌入行走槽钢的凹槽内,实现滚动支撑和导向,行走电动机驱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被动同步带轮带动齿轮轴转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实现行走小车的移动,行走电动机正转,行走小车前进,行走电动机反转,行走小车后退,则可实现行走小车的往复移动。

压匀机构由螺母b、丝杠b、电动机b、横杆b、导杆b、导套b、车架、支座b、压辊b、辅助压辊组成。其特征是:电动机b、以电动机b为对称的二个导套b固定连接在车架上,电动机b的输出轴与丝杠b固定连接,横杆b中间与螺母b固定连接,横杆b两端与二个导杆b固定连接,横杆b与两端的二个导杆b垂直并位于同一平面内,二个导杆b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支座b,压辊b靠两个支座b支撑,压辊b可相对两个支座b自由转动,螺母b与丝杠b配合,电动机b正反转可带动压辊b上下移动,实现玻纤管带相对胶带输送机的松开和压紧。两个辅助压辊对称布置在压辊b两侧,两个辅助压辊两端的支座固定连接在支座b上,两个辅助压辊可相对其自身两端的支座自由转动,两个辅助压辊与压辊b平行,且三者的下母线在同一平面上,与输送带的上平面平行。设置辅助压辊是为了保证移动压匀装置到达左右两端时,保证端部压匀。

灌胶玻纤管带压匀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工作初始状态时,左右两端的两个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都处于上限位置,移动压匀装置处于右端,移动压匀装置的压辊b处于上限位置。人工把前一道工序堆叠好的玻纤管带拉出,放入胶带输送机左端,控制左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向下移动,把玻纤管带压紧在胶带输送机上,开启电动滚筒,输送带靠摩擦力牵引玻纤管带,玻纤管带随胶带输送机从右端固定压紧装置处送出到灌胶位置,停止电动滚筒,人工向玻纤管带灌入胶料后,控制右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向下移动压紧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控制左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向上移动松开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以便多余胶料向左流动,控制移动压匀装置的压辊b向下移动,压紧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开启行走电动机正转驱动移动小车向左移动,移动到左端后行走电动机反转,驱动移动小车向右移动,压匀装置往复运动,使玻纤管带内的胶料均匀分布,压匀结束,移动压匀装置回到右端初始位置,停止行走电动机,控制移动压匀装置的压辊b向上移动,松开压匀后的玻纤管带,控制左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向下移动压紧压匀后的玻纤管带,开启电动滚筒,输送带靠摩擦力牵引压匀后的玻纤管带,从右端固定压紧装置处送出到第三道工序的出料堆叠小车,进行堆叠,待压匀后的玻纤管带全部从右端送出,停止电动滚筒,控制右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向上移动松开玻纤管带,人工向玻纤管带灌入胶料后,控制右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向下移动压紧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控制左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向上移动松开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重复前述动作,直到工作结束。

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灌胶玻纤管带压匀装置,压匀效果好,工作效率高,设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

图3为本发明的a-a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b-b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c-c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d-d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k向视图。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中,101.右支腿,102.输送带,103.电动滚筒,104.行走槽钢,105.改向滚筒,106.左支腿,107.托辊槽钢,108.滚筒槽钢,109.支撑托辊组件,110.防偏托辊组件,201.螺母a,202.丝杠a,203.电动机a,204.横杆a,205.导杆a,206.导套a,207.支座a,208.压辊a,301.螺母b,302.丝杠b,303.电动机b,304.横杆b,305.导杆b,306.导套b,307.车架,308.支座b,309.压辊b,310.辅助压辊,311.行走电动机,312.行走轮,313.齿条,314.齿轮,315.齿轮轴,316.被动同步带轮,317.行走支架,318.同步带,319.主动同步带轮,320.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中的灌胶玻纤管带压匀装置,包括胶带输送机、固定压紧装置、移动压匀装置三部分。

胶带输送机由右支腿(101)、输送带(102)、电动滚筒(103)、行走槽钢(104)、改向滚筒(105)、左支腿(106)、托辊槽钢(107)、滚筒槽钢(108)、支撑托辊组件(109)、防偏托辊组件(110)组成。其特征是:前后两个左支腿(106)、前后两个右支腿(101)位于竖直方向;前后两个行走槽钢(104)与水平方向成6度夹角,位于最上方;前后两个滚筒槽钢(108)与水平方向成6度夹角,位于最下方;前后两个托辊槽钢(107)与水平方向成6度夹角,位于行走槽钢(104)和滚筒槽钢(108)之间;所述左支腿(106)、右支腿(101)、行走槽钢(104)、滚筒槽钢(108)和托辊槽钢(107)固定连接,形成机架。电动滚筒(103)安装在滚筒槽钢(108)右端,靠近右支腿(101)处,改向滚筒(105)安装在滚筒槽钢(108)左端,靠近左支腿(106)处,输送带(102)张紧在电动滚筒(103)和改向滚筒(105)上。支撑托辊组件(109)等间距水平安装在托辊槽钢(107)上,保证输送带(102)上面受压时为平面,支撑托辊组件(109)的数量有输送带(102)的长度确定;三组防偏托辊组件(110)等间距垂直安装在托辊槽钢(107)上,防止输送带(102)跑偏。

固定压紧装置由螺母a(201)、丝杠a(202)、电动机a(203)、横杆a(204)、导杆a(205)、导套a(206)、支座a(207)、压辊a(208)组成。其特征是:电动机a(203)、以电动机a(203)为对称的二个导套a(206)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电动机a(203)的输出轴与丝杠a(202)固定连接,横杆a(204)中间与螺母a(201)固定连接,横杆a(204)两端与二个导杆a(205)固定连接,横杆a(204)与两端的二个导杆a(205)垂直并位于同一平面内,二个导杆a(205)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支座a(207),压辊a(208)靠两个支座a(207)支撑,压辊a(208)可相对两个支座a(207)自由转动,螺母a(201)与丝杠a(202)配合,电动机a(203)正反转可带动压辊a(208)上下移动,实现玻璃纤维管带相对胶带输送机的松开和压紧。图1中,压辊a(208)处于行程上限位置,其下方的双点划线表示行程下限位置。

移动压匀装置由行走小车和压匀机构组成。图4、图7中,行走小车由车架(307)、行走电动机(311)、行走轮(312)、齿条(313)、齿轮(314)、齿轮轴(315)、被动同步带轮(316)、行走支架(317)、同步带(318)、主动同步带轮(319)、导向轮(320)组成。其特征是:四个行走轮(312)的轮轴固定连接在车架(307)的四角处,平行于车架(307)所在平面,四个行走轮(312)可相对各自的轮轴自由转动,四个导向轮(320)的轮轴固定连接在车架(307)的四角处内侧,靠近四个行走轮(312)的轮轴,垂直于车架(307)所在平面,四个导向轮(320)可相对各自的轮轴自由转动,行走支架(317)与车架(307)固定连接,齿轮(314)固定连接在齿轮轴(315)下端、被动同步带轮(316)固定连接在齿轮轴(315)中间,齿轮轴(315)上端安装在行走支架(317)上,并可相对行走支架(317)自由转动,保持齿轮轴(315)与车架(307)所在平面垂直,行走电动机(311)固定安装在车架(307)上,保持行走电动机(311)输出轴垂直车架(307)所在平面,主动同步带轮(319)固定连接在行走电动机(311)输出轴端,同步带(318)张紧在主动同步带轮(319)和被动同步带轮(316)上,齿条(313)齿面向外,沿行走槽钢(104)长度方向,与行走槽钢(104)固定连接。行走小车的四个行走轮(312)和四个导向轮(320)分别嵌入行走槽钢(104)的凹槽内,实现滚动支撑和导向,行走电动机(311)驱动主动同步带轮(319),通过同步带(318)、被动同步带轮(316)带动齿轮轴(315)转动,齿轮(314)与齿条(313)相啮合,实现行走小车的移动,行走电动机(311)正转,行走小车前进,行走电动机(311)反转,行走小车后退,则可实现行走小车的往复移动。

压匀机构由螺母b(301)、丝杠b(302)、电动机b(303)、横杆b(304)、导杆b(305)、导套b(306)、车架(307)、支座b(308)、压辊b(309)、辅助压辊(310)组成。其特征是:电动机b(303)、以电动机b(303)为对称的二个导套b(306)固定连接在车架(307)上,电动机b(303)的输出轴与丝杠b(302)固定连接,横杆b(304)中间与螺母b(301)固定连接,横杆b(304)两端与二个导杆b(305)固定连接,横杆b(304)与两端的二个导杆b(305)垂直并位于同一平面内,二个导杆b(305)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支座b(308),压辊b(309)靠两个支座b(308)支撑,压辊b(309)可相对两个支座b(308)自由转动,螺母b(301)与丝杠b(302)配合,电动机b(303)正反转可带动压辊b(309)上下移动,实现玻纤管带相对胶带输送机的松开和压紧。两个辅助压辊(310)对称布置在压辊b(309)两侧,两个辅助压辊(310)两端的支座固定连接在支座b(308)上,两个辅助压辊(310)可相对其自身两端的支座自由转动,两个辅助压辊(310)与压辊b(309)平行,且三者的下母线在同一平面上,与输送带(102)的上平面平行。设置辅助压辊(310)是为了保证移动压匀装置到达左右两端时,保证端部压匀。图1中,压辊b(309)处于行程上限位置,其下方的双点划线表示行程下限位置。

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初始状态时,左右两端的两个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208)都处于上限位置,移动压匀装置处于右端,移动压匀装置的压辊b(309)处于上限位置。人工把前一道工序堆叠好的玻纤管带拉出,放入胶带输送机左端,控制左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208)向下移动,把玻纤管带压紧在胶带输送机上,开启电动滚筒(103),输送带(102)靠摩擦力牵引玻纤管带,玻纤管带随胶带输送机从右端固定压紧装置处送出到灌胶位置,停止电动滚筒(103),人工向玻纤管带灌入胶料后,控制右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208)向下移动压紧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控制左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208)向上移动松开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以便多余胶料向左流动,控制移动压匀装置的压辊b(309)向下移动,压紧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开启行走电动机(311)正转驱动移动小车向左移动,移动到左端后行走电动机(311)反转,驱动移动小车向右移动,压匀装置往复运动,使玻纤管带内的胶料均匀分布,压匀结束,移动压匀装置回到右端初始位置,停止行走电动机(311),控制移动压匀装置的压辊b(309)向上移动,松开压匀后的玻纤管带,控制左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208)向下移动压紧压匀后的玻纤管带,开启电动滚筒(103),输送带(102)靠摩擦力牵引压匀后的玻纤管带,从右端固定压紧装置处送出到第三道工序的出料堆叠小车,进行堆叠,待压匀后的玻纤管带全部从右端送出,停止电动滚筒(103),控制右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208)向上移动松开玻纤管带,人工向玻纤管带灌入胶料后,控制右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208)向下移动压紧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控制左端固定压紧装置的压辊a(208)向上移动松开灌入胶料后的玻纤管带,重复前述动作,直到工作结束。

以上实施例,是为了更清楚的解释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