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1803发布日期:2019-04-13 01:2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注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通过注塑模具使得产品注塑成型,在注塑时,通常由注塑流道和注塑产品的型腔相连,注塑流道和型腔直接连通部有料头。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产品与料头相连,注塑完成后,顶出产品,而产品与料头后无法分离,需要人工修剪掉料头和产品之间的连接,耗费时间和人工,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尤其是针对侧进胶产品,对外观管控不高的产品或者内装产品,不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修剪料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可直接在注塑产品注塑完成后顶出产品并切断料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拾取机构;所述上模中具有上模仁,所述下模中具有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配合并形成有用于形成注塑产品的型腔和用于形成料头的注塑流道,所述模具包括用于在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脱离时将所述型腔和所述料头进行切断的切断部件,所述切断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仁上,至少部分的所述切断部件在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配合时位于所述上模仁内,所述拾取机构包括与注塑产品对应的第一拾取单元和与料头对应的第二拾取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切断部件临近于所述第一拾取单元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切断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拾取单元的内侧,并且所述切断部件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拾取单元的内侧贴合,所述第一拾取单元能够沿着第一拾取单元与切断部件的贴合面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切断部件为l形,所述切断部件的下端具有台阶部并固定地配合在下模仁中。

作为优选,所述切断部件具有用于注塑流道与型腔相通的流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流通孔为喇叭状,所述流通孔的大直径端位于注塑流道一侧,小直径端位于型腔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流通孔的小直径端边缘上设有切断刀口。

作为优选,所述切断部件设有两个且沿着第二拾取单元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与所述切断部件贴合的第一拾取单元也设有两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通过设置的切断部件以及拾取机构上的第一拾取单元和第二拾取单元配合将注塑成型的产品上料头切断,由于切断部件位于型腔与注塑流道的连通处,料头位于注塑流道上,该模具脱模后切断部件将型腔与注塑流道分离,进而将料头与产品分离,不需要将顶出后的产品再次通过人工修剪,方便快捷,而且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生产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部分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脱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11、上模仁;2、下模;21、脚模;22、顶板;23、下模仁;3、型腔;4、注塑流道;5、切断部件;50、台阶部;51、流通孔;510、切断刀口;6、第一拾取单元;7、第二拾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断料头结构的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拾取机构,所述下模2上设有两个脚模21,所述两个脚模21之间设有顶板22,所述拾取机构设置在顶板22上;所述上模1中具有上模仁11,所述下模2中具有下模仁23,所述上模仁11和下模仁23配合并形成有用于形成注塑产品的型腔3和用于形成料头的注塑流道4,所述模具包括用于在所述上模仁11和所述下模仁23脱离时将所述注塑产品和所述料头进行切断的切断部件5,所述切断部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仁23上,至少部分的所述切断部件5在所述上模仁11和所述下模仁23配合时位于所述上模仁11内,所述拾取机构包括与注塑产品对应的第一拾取单元6和与料头对应的第二拾取单元7。

注塑产品注塑完成后,通过能将所述注塑产品和所述料头进行切断的切断部件5和拾取机构上的第一拾取单元6与第二拾取单元7配合从而将脱模后的注塑产品顺利切断。

所述切断部件5临近于所述第一拾取单元6设置,所述切断部件5位于所述第一拾取单元6的内侧,并且所述切断部件5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拾取单元6的内侧贴合,所述第一拾取单6元能够沿着第一拾取单元6与切断部件的贴合面上下移动。

所述模具开模后切断部件5将型腔3与注塑流道4分离,进而将料头与注塑产品分离,由于所述第一拾取单元6与所述切断部件5贴合在一起,可确保在切断注塑产品上的料头时,切断效果好,料头能够一次性切断,注塑产品的切断面平整,不产生变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断部件5为l形,所述切断部件5的下端具有台阶部50并固定地配合在下模仁23中,增强所述切断部件5的稳固性,可确保顶板22在推动第一拾取单元6和第二拾取单元7推动产品时所述切断部件5不发生偏移。

如图2所示所述切断部件5具有一个用于注塑流道4与型腔3相通的流通孔51,所述流通孔51为喇叭状,所述流通孔51的大直径端位于注塑流道4一侧,小直径端位于型腔3的一侧,所述流通孔51的小直径端边缘上设有切断刀口510,所述切断部件5在修剪料头时,通过流通孔51上的切断刀口510可以有效地增加修剪注塑产品上料头的效率。

再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模具注塑为侧进胶方式进行注塑产品,所述第一拾取单元6贴合在l形切断部件5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拾取单元6能够沿着第一拾取单元6与切断部件5的贴合面上下移动,所述切断部件5设有两个且沿着第二拾取单元7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与所述切断部件5贴合的第一拾取单元6也设有两个,用于注塑产品的型腔3为两个,所述注塑流道4位于两个型腔3中间并与两侧的型腔3连通,所述两个切断部件5分别位于型腔3与注塑流道4的连通处,注塑时的注胶料从注塑流道4内通过所述切断部件5上流通孔51进入型腔3。在注塑完成后,注塑流道4和型腔3内的产品都已经固化,进行脱模时,通过顶板24同时顶出两个第一拾取单元6和第二拾取单元7,两个第一拾取单元6向上推动两个型腔3内已经注塑完成的注塑产品,同时第二拾取单元7也可顶出注塑流道4,在顶板24顶出第一拾取单元6和第二拾取单元7的过程中,型腔3内的注塑产品和注塑流道4内料头都被顶出,由于切断部件5固定在下模仁23中,在切断部件5上流通孔51的切断刀口510作用下,原本连接在一起的注塑产品和料头被切断。因此,脱模后得到的注塑产品是料头已经被修剪的注塑产品,不需要增加人工修剪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方便解释和准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