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674发布日期:2019-01-04 23:5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吹塑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塑机头,主要应用于吹塑机上的吹塑领域。



背景技术:

多层共挤吹膜机工作时,各层熔融物料在吹膜机头经过分配后,最终在圆环形模口处汇合并挤出而形成多层共挤膜泡。工作时,熔融物料从各进料口进入,然后沿各螺旋形流道旋转上升,在沿各螺旋形凹槽流道旋转上升的流动过程中,熔融物料还不断从每两层同心套筒之间的环形间隙向上漏流,随着物料旋转上升,沿螺旋流道轴向前进的物料比例越来越小,而沿环形间隙向上漏流的物料比例越来越大,最终所有熔融物料都从原先的一个点(进料口)展开成为一个圆环,并从环形间隙的上部挤到圆环形模口,达到在周向上均匀分配的目的。通常在物料进入螺旋流道之前需要经过分配器进行分配,现有的分配器通常流道长,物料在设备中易发生热氧化反应,造成糊料,降低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大幅缩短流道长度,提升产品质量的吹塑机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塑机头,包括环形机头体,机头体内部设置五层环形的螺旋体,相邻两螺旋体之间形成螺旋通道,螺旋通道底部设置分流板,分流板的底部沿螺旋通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进料口,每个进料口均对应其中一个螺旋通道设置,分流板内部竖直设有与每个进料口相通的入口流道,入口流道顶部连通一分二流道,一分二流道的两端分别位于入口流道顶部的两侧,一分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竖向窜通孔底部,竖向窜通孔的顶部连通二分四流道,二分四流道的两端分别位于竖向窜通孔的两侧,二分四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水平窜通孔一端,水平窜通孔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四分八流道,四分八流道的两端位于水平窜通孔的两侧,四分八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螺旋通道,一分二流道、二分四流道及四分八流道均分布在以螺旋通道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进料口根据螺旋通道的个数设置为五个,五个进料口在以螺旋通道中心为圆心的五层圆周上,相邻的进料口之间的角度为72度,入口流道、竖向窜通孔分别竖直设置在分流板内部。一分二流道的两端分别位于入口流道顶部的两侧的意思是指从入口流道的末端向两侧分出两条流道,这两条流道位于入口流道的两侧,二分四流道、四分八流道均是在上一流道的末端向两侧分流。

所述的每个四分八流道的末端分别向上连接八分十六流道,八分十六流道分别位于四分八流道末端的两侧,八分十六流道位于相应螺旋通道的外侧,八分十六流道末端均连通环形通道,每个螺旋通道底部均与环形通道连通,环形通道位于螺旋通道的底部。流道设计分配更加均匀,制品均匀度大幅提高;流道长度相对大幅缩短,减少了薄膜加工过程因流程过长造成的物料降解致使制品性能降低。

所述的分流板设置为上下两层,分别为位于上层的二分四分流板和位于下层的一分二分流板,两层分流板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机头体和螺旋体紧固,一分二流道位于二分四分流板底部和一分二分流板的顶部之间,二分四流道、四分八流道分别位于螺旋通道的两侧。两层分流板,流道都加工在上下分流板之间,更容易实现流道的加工。

所述的一分二流道为上、下一分二流通槽组合而成,上部的一分二流通槽设置在二分四分流板的底部,下部的一分二流通槽设置在一分二分流板的顶部。

所述的二分四流道为上、下二分四流通槽组合而成,下部的二分四流通槽设置在二分四分流板的顶部,上部的二分四流通槽设置在对应螺旋通道内侧的底部。

所述的四分八流道为上、下四分八流通槽组合而成,下部的四分八流通槽设置在二分四分流板的顶部,上部的四分八流通槽设置在对应螺旋通道外侧的底部。

所述的机头体外侧设置外加热圈,五层螺旋体中最内层螺旋体内侧设置内加热圈,每层螺旋体上分别设置内置加热棒。可以实现对物料的预热,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流道长度大幅缩短,减少了糊料的情况,提升产品质量。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大幅减少。预留中间空腔,方便随时更换口模。可加工制品厚度从0.04mm-2.5mm,实现一机多用。采用本装置,模口直径3.5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环形流道的设计使分配更加均匀;流道长度相对大幅缩短,减少了薄膜加工过程因流程过长造成的物料降解致使制品性能降低。取消机头体底部中间位置分配器,预留了中部空腔,便于工艺调整,实现更多功能。满足一机多用,经过调整可生产农膜、PO膜,高阻隔、多功能包装膜,防水板材等吹塑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分二流道示意图。

图4是二分四流道示意图。

图5是四分八流道示意图。

图6是与其中一个进料口连通的八分十六流道示意图。

图7是与其中一个进料口连通的各流道示意图。

图中:1、外加热圈;2、调整环;3、上口模;4、下口模;5、内螺旋体Ⅰ;6、内加热圈;7、内螺旋体Ⅱ;8、中螺旋体;9、外螺旋体Ⅱ;10、外螺旋体Ⅰ;11、机头体;12、二分四分流板;13、一分二分流板;14、进料弯头;15、紧固件;16、内置加热棒;17、入口流道;18、一分二流道;19、竖向窜通孔;20、二分四流道;21、水平窜通孔;22、四分八流道;23、螺旋通道;24、八分十六流道;25、环形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塑机头,包括环形机头体11,机头体11内部设置五层环形的螺旋体,分别为内螺旋体Ⅰ5、内螺旋体Ⅱ7、中螺旋体8、外螺旋体Ⅱ9及外螺旋体Ⅰ10,螺旋体的上部有下口模4,下口模4上部有上口模3,上口模3外侧是调整环2,相邻两螺旋体之间形成螺旋通道23,螺旋通道23底部设置分流板,分流板的底部沿螺旋通道2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进料口,每个进料口均对应其中一个螺旋通道23设置,分流板内部竖直设有与每个进料口相通的入口流道17,入口流道17顶部连通一分二流道18,一分二流道18的两端分别位于入口流道17顶部的两侧,一分二流道18的两端分别连通竖向窜通孔19底部,竖向窜通孔19的顶部连通二分四流道20,二分四流道20的两端分别位于竖向窜通孔19的两侧,二分四流道20的两端分别连通水平窜通孔21一端,水平窜通孔21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四分八流道22,四分八流道22的两端位于水平窜通孔21的两侧,一分二流道18、二分四流道20及四分八流道22均分布在以螺旋通道23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每个四分八流道22的末端分别向上连接八分十六流道24,八分十六流道24分别位于四分八流道22末端的两侧,八分十六流道位于相应螺旋通道的外侧,八分十六流道24末端均连通环形通道25,每个螺旋通道底部均与环形通道25连通,环形通道25位于螺旋通道的底部。分流板设置为上下两层,分别为上层的二分四分流板12和下层的一分二分流板13,两层分流板通过紧固件15分别与机头体11和螺旋体紧固,一分二流道18位于二分四分流板12底部和一分二分流板13的顶部之间,二分四流道20、四分八流道22均位于二分四分流板12的顶部和螺旋通道23之间。容易实现流道的加工。一分二流道18为上、下一分二流通槽组合而成,上部的一分二流通槽设置在二分四分流板12的底部,下部的一分二流通槽设置在一分二分流板13的顶部。二分四流道20为上、下二分四流通槽组合而成,下部的二分四流通槽设置在二分四分流板12的顶部,上部的二分四流通槽设置在对应螺旋通道23内侧的底部。四分八流道22为上、下四分八流通槽组合而成,下部的四分八流通槽设置在二分四分流板12的顶部,上部的四分八流通槽设置在对应螺旋通道23外侧的底部。机头体11外侧设置外加热圈1,五层螺旋体中最内层螺旋体内侧设置内加热圈6,每层螺旋体上分别设置内置加热棒16。

工作时,每个进料口均连接进料弯头14,物料从进料弯头14进入进料口,从进料口经入口流道17进入一分二流道18,经一分二流道18的两端沿竖向窜通孔19进入二分四流道20,然后经二分四流道20的两端经过水平窜通孔21进入四分八流道22的两端,最后经过八分十六流道24进入到环形通道25,物料从环形通道25进入到螺旋通道23,沿各螺旋通道23旋转上升,挤出成型。

根据图示具体说明流通路径:

由于入口流道17和竖向窜通孔19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入口流道17、竖向窜通孔19的顶部和底部在流道示意图中重合,故用同一字母序号代替,方便表示流动方向。

1、物料从进料弯头14进入进料口A,从进料口A经入口流道17进入一分二流道18,分别进入一分二流道18的两端A1、A2,A1、A2之间的角度为180度,物料从A1、A2分别沿与其连通的竖向窜通孔19流入二分四流道20的两端A21、A22及A23、A24,A21、A22之间的角度为90度,A23、A24之间的角度为90度,然后分别从A21、A22、A23、A24经水平窜通孔21进入相应的四分八流道22的两端A31、A32;A33、A34;A35、A36;A37、A38;另外,A31与A32;A33与A34;A35与A36;A37与A38之间的角度均为45度,最后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分别为A31进入A41和A42;A32进入A43和A44;A33进入A45和A46;A34进入A47和A48;A35进入A49和A410;A36进入A411和A412;A37进入A413和A414;A38进入A415和A416,物料从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再进入到环形通道25,物料从环形通道25进入到螺旋通道23,沿各螺旋通道23旋转上升。

2、物料从进料弯头14进入进料口B,从进料口B经入口流道17进入一分二流道18,分别进入一分二流道18的两端B1、B2,B1、B2之间的角度为180度,物料从B1、B2分别沿与其连通的竖向窜通孔19流入二分四流道20的两端B21、B22及B23、B24,B21、B22之间的角度为90度,B23、B24之间的角度为90度,然后分别从B21、B22、B23、B24经水平窜通孔21进入相应的四分八流道22的两端B31、B32;B33、B34;B35、B36;B37、B38;另外,B31与B32;B33与B34;B35与B36;B37与B38之间的角度均为45度,最后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分别为B31进入B41和B42;B32进入B43和B44;B33进入B45和B46;B34进入B47和B48;B35进入B49和B410;B36进入B411和B412;B37进入B413和B414;B38进入B415和B416,物料从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再进入到环形通道25,物料从环形通道25进入到螺旋通道23,沿各螺旋通道23旋转上升。

3、物料从进料弯头14进入进料口C,从进料口C经入口流道17进入一分二流道18,分别进入一分二流道18的两端C1、C2,C1、C2之间的角度为180度,物料从C1、C2分别沿与其连通的竖向窜通孔19流入二分四流道20的两端C21、C22及C23、C24,C21、C22之间的角度为90度,C23、C24之间的角度为90度,然后分别从C21、C22、C23、C24经水平窜通孔21进入相应的四分八流道22的两端C31、C32;C33、C34;C35、C36;C37、C38;另外,C31与C32;C33与C34;C35与C36;C37与C38之间的角度均为45度,最后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分别为C31进入C41和C42;C32进入C43和C44;C33进入C45和C46;C34进入C47和C48;C35进入C49和C410;C36进入C411和C412;C37进入C413和C414;C38进入C415和C416,物料从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再进入到环形通道25,物料从环形通道25进入到螺旋通道23,沿各螺旋通道23旋转上升。

4、物料从进料弯头14进入进料口D,从进料口D经入口流道17进入一分二流道18,分别进入一分二流道18的两端D1、D2,D1、D2之间的角度为180度,物料从D1、D2分别沿与其连通的竖向窜通孔19流入二分四流道20的两端D21、D22及D23、D24,D21、D22之间的角度为90度,D23、D24之间的角度为90度,然后分别从D21、D22、D23、D24经水平窜通孔21进入相应的四分八流道22的两端D31、D32;D33、D34;D35、D36;D37、D38;另外,D31与D32;D33与D34;D35与D36;D37与D38之间的角度均为45度,最后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分别为D31进入D41和D42;D32进入D43和D44;D33进入D45和D46;D34进入D47和D48;D35进入D49和D410;D36进入D411和D412;D37进入D413和D414;D38进入D415和D416,物料从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再进入到环形通道25,物料从环形通道25进入到螺旋通道23,沿各螺旋通道23旋转上升。

5、物料从进料弯头14进入进料口E,从进料口E经入口流道17进入一分二流道18,分别进入一分二流道18的两端E1、E2,E1、E2之间的角度为180度,物料从E1、E2分别沿与其连通的竖向窜通孔19流入二分四流道20的两端E21、E22及E23、E24,E21、E22之间的角度为90度,E23、E24之间的角度为90度,然后分别从E21、E22、E23、E24经水平窜通孔21进入相应的四分八流道22的两端E31、E32;E33、E34;E35、E36;E37、E38;另外,E31与E32;E33与E34;E35与E36;E37与E38之间的角度均为45度,最后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分别进入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分别为E31进入E41和E42;E32进入E43和E44;E33进入E45和E46;E34进入E47和E48;E35进入E49和E410;E36进入E411和E412;E37进入E413和E414;E38进入E415和E416,物料从八分十六流道24的两端再进入到环形通道25,物料从环形通道25进入到螺旋通道23,沿各螺旋通道23旋转上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