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7205发布日期:2019-01-13 16:3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

现有汽车配件由浇铸机浇铸成型再由模具中取出后,一般温度较高有60℃左右,需要将其冷却后才能经行下道工序,而若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则需要12h左右,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高温且无支撑,配件在冷却过程中可能会变形,无法正常使用,又不能直接放入水中进行快速冷却,容易降低配件的硬度,出现内部裂纹等状况,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该用于汽车配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具有冷却速度快、保温效果好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冷却箱体,所述冷却箱体内设有保温层,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顶面设有风向朝下的风机,所述冷却箱体的外顶面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相电性连接,所述冷却箱体的左右端均设有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和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的正上方,所述冷却箱体的左右端均设有可以增大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的开口大小的开启窗板,所述安装架上还安装有驱动装置、转轴、空气制冷器和引风机,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上安装有穿过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和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的、两端带有链条的输送带,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冷却箱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段上方的上冷气板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下段之间的下冷气板,所述上冷气板的底面和所述下冷气板的顶面均设有出气孔,所述空气制冷器的出风口和所述引风机的进风口之间连接有冷气管,所述上冷气板和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之间连接有进气管,所述下冷气板也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冷却箱体和所述空气制冷器的进风口之间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冷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上均安装有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变频电机。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联轴器、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皮带,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变频电机相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从动皮带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

优选地,所述冷却箱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箱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显示器相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却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所述开启窗板。

优选地,所述出气管上安装有轴流风机。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由气凝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箱体内设有保温层,能够阻止冷却箱体内的冷气向外传递。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顶面设有风向朝下的风机,所述冷却箱体的外顶面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相电性连接,风机能够加速冷却箱体内的冷气流动速度,而控制器能够控制风机的工作情况。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箱体的左右端均设有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和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的正上方,所述冷却箱体的左右端均设有可以增大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的开口大小的开启窗板,所述安装架上还安装有驱动装置和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上安装有穿过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和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的、两端带有链条的输送带,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传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移动,需要冷却的汽车配件随着输送带的移动在冷却箱体内完成冷却的过程。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空气制冷器和引风机,所述冷却箱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段上方的上冷气板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下段之间的下冷气板,所述上冷气板的底面和所述下冷气板的顶面均设有出气孔,所述空气制冷器的出风口和所述引风机的进风口之间连接有冷气管,所述上冷气板和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之间连接有进气管,所述下冷气板也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冷却箱体和所述空气制冷器的进风口之间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冷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上均安装有控制阀,空气制冷器制得的冷气通过引风机进入上冷气板和下冷气板,对输送带上的汽车配件进行双侧冷却,冷却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变频电机,可以调节输送带的移动速度。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联轴器、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皮带,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变频电机相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从动皮带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该传动装置可以简单、快捷的驱动输送带移动。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箱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箱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显示器相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能够测定冷却箱体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以温度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温度显示器上,在温度显示器上显示温度值。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所述开启窗板,在汽车配件冷却完成后,打开开启窗板,将汽车配件取出;汽车配件冷却过程中,该开启窗板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冷气向外扩散。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气管上安装有轴流风机,便于将冷却箱体内的空气重新抽入空气制冷器中冷却。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保温层由气凝胶材料制成,保温效果好,便于制作和安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转轴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架;2、冷却箱体;21、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22、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3、保温层;4、风机;5、控制器;6、开启窗板;7、驱动装置;8、转轴;9、从动齿轮;10、输送带;11、传动装置;111、驱动轴;112、联轴器;113、主动皮带轮;114、从动皮带轮;115、皮带;12、空气制冷器;13、引风机;14、上冷气板;15、下冷气板;16、冷气管;17、进气管;18、出气管;19、控制阀;20、温度传感器;23、温度显示器;24、转动轴;25、轴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安装有冷却箱体2。

冷却箱体2内设有保温层3,能够阻止冷却箱体2内的冷气向外传递。

冷却箱体2的内顶面设有风向朝下的风机4,冷却箱体2的外顶面设有控制器5,控制器5与风机4相电性连接,风机4能够加速冷却箱体2内的冷气流动速度,而控制器5能够控制风机4的工作情况。

冷却箱体2的左右端均设有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21和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22,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21位于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22的正上方,冷却箱体2的左右端均设有可以增大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21的开口大小的开启窗板6,安装架1上还安装有驱动装置7和转轴8,转轴8上安装有从动齿轮9,从动齿轮9上安装有穿过第一输送带安装缝隙21和第二输送带安装缝隙22的、两端带有链条的输送带10,驱动装置7和转轴8之间连接有传动装置11,驱动装置7通过传动装置11带动转轴8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10移动,需要冷却的汽车配件随着输送带10的移动在冷却箱体2内完成冷却的过程。

安装架1上还安装有空气制冷器12和引风机13,冷却箱体2的内侧壁上设有位于输送带10的上段上方的上冷气板14以及位于输送带10的上下段之间的下冷气板15,上冷气板14的底面和下冷气板15的顶面均设有出气孔,空气制冷器12的出风口和引风机13的进风口之间连接有冷气管16,上冷气板14和引风机13的出风口之间连接有进气管17,下冷气板15也通过进气管17与引风机13的出风口相连接,冷却箱体2和空气制冷器12的进风口之间连接有出气管18,冷气管16、进气管17和出气管18上均安装有控制阀19,空气制冷器12制得的冷气通过引风机13进入上冷气板14和下冷气板15,对输送带10上的汽车配件进行双侧冷却,冷却效率高。

驱动装置7为变频电机,可以调节输送带10的移动速度。

传动装置11包括驱动轴111、联轴器112、主动皮带轮113、从动皮带轮114和皮带115,驱动轴111通过联轴器112与变频电机相连接,主动皮带轮113安装在驱动轴111上,从动皮带轮114安装在转轴8上,主动皮带轮113通过皮带115连接从动皮带轮114,该传动装置11可以简单、快捷的驱动输送带10移动。

冷却箱体2的内侧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0,冷却箱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温度显示器23,温度传感器20与温度显示器23相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0能够测定冷却箱体2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以温度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温度显示器23上,在温度显示器23上显示温度值。

冷却箱体2的侧壁上设有转动轴24,转动轴24上安装有开启窗板6,在汽车配件冷却完成后,打开开启窗板6,将汽车配件取出;汽车配件冷却过程中,该开启窗板6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冷气向外扩散。

出气管18上安装有轴流风机25,便于将冷却箱体2内的空气重新抽入空气制冷器12中冷却。

保温层3由气凝胶材料制成,保温效果好,便于制作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