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7617发布日期:2019-06-29 01:1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中,塑件的壁厚一般为1~4mm,通常将壁厚大于6mm的注塑制品称为厚壁制品。一般产品设计中都希望壁厚值不要太大、壁厚均匀。而客户需求、产品造型、性能、美观等各方面因素,也会出现一些厚壁甚至实心超厚型注塑制件。与普通注塑产品相比,厚壁注塑成型对塑件材料选择、注塑机成型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容易产生凹痕、缩孔、翘曲变形、熔接痕和裂纹等各种质量缺陷,并且厚壁制品中透明制品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汽车车灯、化妆品瓶及盖、塑料饰品盒等,这类塑料制品对外观的质量要求高,在成型过程中常出现制品内部雾化、透光度低、气泡、发黑、银纹等外观问题。

在厚壁制品生产中,储料异响是较常见的问题,这是由于没有充分融化的原料卡在螺棱与料筒内壁之间的缝隙中,螺杆旋转时与缝隙中的原料产生摩擦,并且此问题的发生往往伴随制品内部雾化、发黑的现象产生,说明原料没有在料筒中充分融化,原料塑化不良,从而导致了制品出现内部雾化的现象,而螺杆与缝隙中原料的摩擦,又会导致部分原料过热碳化,制品发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杆,所述螺杆分为安装段(B)以及螺棱段(A),所述安装段(B)用于与动力源连接,所述螺棱段(A)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下料段(A1)、压缩段(A2)以及均化段(A3),均化段(A3)的长度为螺棱段(A)长度的10%-20%,所述下料段(A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宽棱段(A11)、变棱段(A12)以及恒棱段(A13),所述宽棱段(A11)的长度为所述螺杆直径(D) 的五倍且其棱宽为螺杆直径(D)的五分之一,所述变棱段(A12)的长度为所述螺杆直径(D)的两倍且其棱宽逐渐变小。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中,所述螺棱段(A)长度与所述螺杆直径(D)的比值在22至24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中,所述下料段(A1)的长度为所述螺棱段(A)长度的40%-45%,所述压缩段(A2)的长度为所述螺棱段(A) 长度的40%-45%。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中,所述下料段(A1)的螺杆槽深(H1)为恒定值,所述均化段(A3)的螺杆槽深(H3)为恒定值,所述下料段(A1)的螺杆槽深(H1)与所述均化段(A3)的螺杆槽深(H3)的比值为2.7,所述压缩段(A2)的螺杆槽深逐渐变小。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中,所述恒棱段(A13)、压缩段(A2)以及所述均化段(A3)的棱宽均为螺杆直径(D)的十分之一。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中,所述宽棱段(A11)的单位螺槽容积与所述恒棱段(A13)的单位螺槽容积比值为0.89,所述宽棱段 (A11)的单位螺槽容积与所述均化段(A3)的单位螺槽容积比值为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能够更好的将固态料件融化为液态料件,料件不会卡在螺杆与料筒内,原料在均化段混合均匀时停留的时间少,不会因为过长的停留而导致原料分解,避免了制品内部雾化、发黑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段B、螺棱段A、下料段A1、压缩段A2、均化段A3、宽棱段A11、变棱段A12、恒棱段A13、螺杆直径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用于厚壁产品的注塑机螺杆,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杆,螺杆分为安装段(B)以及螺棱段(A),安装段(B)用于与动力源连接,螺棱段 (A)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下料段(A1)、压缩段(A2)以及均化段(A3),均化段(A3) 的长度为螺棱段(A)长度的10%-20%,下料段(A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宽棱段(A11)、变棱段(A12)以及恒棱段(A13),宽棱段(A11)的长度为螺杆直径 (D)的五倍且其棱宽为螺杆直径(D)的五分之一,变棱段(A12)的长度为螺杆直径(D)的两倍且其棱宽逐渐变小。

安装段(B)安装在动力源上从而能够带动螺棱段(A)在料筒内旋转,螺棱段(A)在料筒内旋转时,物料在料筒内依次经下料段(A1)、压缩段(A2)、均化段(A3)后形成均匀的熔融塑料经喷嘴注入模具内,

由于下料处螺棱棱宽较大,使得下料槽体积较小,进料少,并且下料段中的变棱宽逐渐变窄,螺槽的宽度逐渐变宽,相对应的螺槽的体积也在增加,原本宽棱段中被压紧的原料得以释放,原料进入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进入高压缩比的压缩段前,原料得到了一个缓冲,避免将生料挤进螺棱与料筒内壁之间的缝隙。

由于下料段的变棱宽结构,使得原料在进入压缩段时并非处于一个十分紧密的状态,有效保证了原料在经过高压缩比的压缩段时,仍不会出现生料进入螺棱与料筒内壁之间缝隙的问题。

均化段长度只占整个螺棱段长度的10%-20%,因而原料在均化段混合均匀时,不会因为过长的停留或者过多的与螺棱发生摩擦,导致原料分解,最终从喷嘴注入模具得到符合要求的制品,避免了制品内部雾化、发黑现象的产生。

宽棱段(A11)的单位螺槽容积与所述恒棱段(A13)的单位螺槽容积比值为为0.89,所述宽棱段(A11)的单位螺槽容积与所述均化段(A3)的单位螺槽容积比值为2.4。

螺杆宽棱段单位螺槽体积与均化段螺槽体积比值为2.4,不需要牺牲进料量来解决塑化不良的问题,而是通过变棱宽结构和高压缩比,既保证了塑化质量又保证了塑化速度,有效解决了储料异响及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螺棱段(A)长度与螺杆直径(D)的比值在22至24之间。

下料段(A1)的长度为螺棱段(A)长度的40%-45%,压缩段(A2)的长度为螺棱段(A)长度的40%-45%。

下料段(A1)的螺杆槽深(H1)为恒定值,均化段(A3)的螺杆槽深(H3)为恒定值,压缩段(A2)的螺杆槽深逐渐变小。

恒棱段(A13)、压缩段(A2)以及均化段(A3)的棱宽均为螺杆直径(D)的十分之一。

下料段(A1)的螺杆槽深(H1)与均化段(A3)的螺杆槽深(H3)的比值为 2.7,2.7的压缩比提供了足量的剪切热,配合压缩段为原料的转化提供了缓和且适量的热量,让原料在压缩段完成了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化。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