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824发布日期:2019-04-03 00:18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

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

注射分为橡胶注塑、塑料注塑和成型注塑,橡胶注射成型是一种将胶料直接从机筒注入模型硫化的生产方法;塑料注塑是塑料制品的一种方法,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各种塑料件,有专门用于进行注塑的机械注塑机,目前最常使用的塑料是聚苯乙烯;成型注塑所得的形状往往就是最后成品,在安装或作为最终成品使用之前不再需要其他的加工,许多细部,诸如凸起部、肋、螺纹,都可以在注射模塑一步操作中成型出来。

目前注塑常见的热流道系统容易出现输送死角,这样在物料堆积时便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影响注塑加工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无输送死角热流道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内设有流道结构,其中流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板体中心位置的引入流道,引入流道的起始端与板体的上表面外侧位置相连通;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多条水平设置在板体内侧的连通流通,连通流通靠近板体中心的起始端与引入流道的末端相连通;流道结构还包括多条设置在板体内侧的引出流道,引出流道与连通流通一一对应设置,且引出流道的起始端与连通流通的末端相连通,所述引出流道的末端与板体的下表面外侧位置相连通,通过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材料注入至引入流道内,经过连通流通的分流让流体材料从引出流道流出;所述连通流通的起始端与引入流道的末端相接位置设有半球状的半球分流腔,其中连通流通和引入流道均与半球分流腔相连通,所述引出流道的起始端与连通流通的末端相接位置均设有球形分流腔,引出流道和连通流通均与球形分流腔相连通,利用半球分流腔和球形分流腔实现引入流道、连通流通以及引出流道之间的互通,由于半球分流腔和球形分流腔起到物料的中转作用,同时半球分流腔、球形分流腔、引入流道、连通流通以及引出流道之间的连通位置没有夹角,半球分流腔、球形分流腔均为圆弧结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死角结构容易出现堵料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通流通之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板体的内侧设有多个呈左右等距间隔设置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内插入安装有电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半球分流腔的中心轴线呈竖直设置,且半球分流腔的中心轴线与引入流道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半球分流腔的底面与连通流通的最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半球分流腔和球形分流腔起到物料的中转作用,同时半球分流腔、球形分流腔、引入流道、连通流通以及引出流道之间的连通位置没有夹角,半球分流腔、球形分流腔均为圆弧结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死角结构容易出现堵料的情况,避免其造成注塑产品出现缺陷,提升了注塑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2-引入流道、3-连通流通、4-引出流道、5-加热通道、6-半球分流腔、7-球形分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内设有流道结构,其中流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板体1中心位置的引入流道2,引入流道2的起始端与板体1的上表面外侧位置相连通;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多条水平设置在板体1内侧的连通流通3,连通流通3靠近板体1中心的起始端与引入流道2的末端相连通;流道结构还包括多条设置在板体1内侧的引出流道4,引出流道4与连通流通3一一对应设置,且引出流道4的起始端与连通流通3的末端相连通,所述引出流道4的末端与板体1的下表面外侧位置相连通,通过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材料注入至引入流道2内,经过连通流通3的分流让流体材料从引出流道4流出;所述连通流通3的起始端与引入流道2的末端相接位置设有半球状的半球分流腔6,其中连通流通3和引入流道2均与半球分流腔6相连通,所述引出流道4的起始端与连通流通3的末端相接位置均设有球形分流腔7,引出流道4和连通流通3均与球形分流腔7相连通,利用半球分流腔6和球形分流腔7实现引入流道2、连通流通3以及引出流道4之间的互通,由于半球分流腔6和球形分流腔7起到物料的中转作用,同时半球分流腔6、球形分流腔7、引入流道2、连通流通3以及引出流道4之间的连通位置没有夹角,半球分流腔6、球形分流腔7均为圆弧结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死角结构容易出现堵料的情况。

所述连通流通3之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板体1的内侧设有多个呈左右等距间隔设置的加热通道5,所述加热通道5内插入安装有电热管。

所述半球分流腔6的中心轴线呈竖直设置,且半球分流腔6的中心轴线与引入流道2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

所述半球分流腔6的底面与连通流通3的最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半球分流腔6和球形分流腔7实现引入流道2、连通流通3以及引出流道4之间的互通,由于半球分流腔6和球形分流腔7起到物料的中转作用,同时半球分流腔6、球形分流腔7、引入流道2、连通流通3以及引出流道4之间的连通位置没有夹角,半球分流腔6、球形分流腔7均为圆弧结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死角结构容易出现堵料的情况,避免注塑时出现产品缺陷,提升了注塑产品质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