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689发布日期:2019-04-09 21:3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软管是汽车管路中的重要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制动中传递制动介质。汽车行驶过程中,制动软管可能与车体产生摩擦,从而导致制动软管破裂,严重影响汽车的制动效果,产生安全隐患。为防止制动软管与车体产生摩擦,通常需要在制动软管外安装胶轮。

目前,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和安装,通常是先制作固定尺寸的胶轮,然后再将制作好的胶轮通过人工或使用胶轮安装专用的安装工作台套装在制动软管外。然而,由于胶轮的内径通常略小于制动软管的外径,在安装过程中,胶轮易被撑裂,安装费时费力,废品率高,安装效率低。

因而,如何提高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安装效率,同时降低废品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制动软管用胶轮安装时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能够一步完成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和安装,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而且,不会损伤制动软管和胶轮,能够大大降低废品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包括胶轮模具和用于向所述胶轮模具内注塑的注塑机;所述胶轮模具设有内模腔,所述内模腔由用于容纳制动软管的胶管放置腔,以及用于限制胶轮注塑形状的胶轮型腔构成;所述胶轮型腔的形状与所述胶轮相匹配,所述胶管放置腔沿所述胶轮型腔的轴向穿过所述胶轮型腔,且贯穿所述胶轮模具,所述胶管放置腔的形状与所述制动软管相匹配;所述胶轮模具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与胶轮型腔通过注塑通道相连通;所述注塑机具有注塑喷嘴,所述注塑喷嘴与所述注塑口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胶轮模具包括模仁,所述模仁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所述内模腔,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胶轮模具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模仁的模板,所述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仁嵌入所述上模板中,所述下模仁嵌入所述下模板中,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胶管放置腔贯穿所述胶轮模具的贯穿口处设有胶管固定件,所述胶管固定件具有用于卡住所述制动软管的卡口,所述胶管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胶轮模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能够一步完成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和安装,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而且,不会损伤制动软管和胶轮,能够大大降低废品率;

2、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制作得到的胶轮,其与制动软管的相对位置,由制动软管的放置位置控制,通过调整制动软管的放置位置,即可保证胶轮安装到位,胶轮安装准确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轮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模仁与上模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模仁与下模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管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管固定件与模仁的连接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注塑机;11、注塑喷嘴;2、胶轮模具;21、注塑口;22、注塑通道;23、内模腔;231、胶管放置腔;232、胶轮型腔;24、模仁;241、上模仁;242、下模仁;243、第一紧固件;25、模板;251、上模板;252、下模板;253、第二紧固件;3、制动软管;4、胶管固定件;41、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包括胶轮模具2和用于向胶轮模具2内注塑的注塑机1;胶轮模具2设有内模腔23,内模腔23由用于容纳制动软管3的胶管放置腔231,以及用于限制胶轮注塑形状的胶轮型腔232构成;胶轮型腔232的形状与胶轮相匹配,胶管放置腔231沿胶轮型腔232的轴向穿过胶轮型腔232,且贯穿胶轮模具2,胶管放置腔231的形状与制动软管3相匹配;胶轮模具2设有注塑口21,注塑口21与胶轮型腔232通过注塑通道22相连通;注塑机1具有注塑喷嘴11,注塑喷嘴11与注塑口21对接,以通过注塑口21向胶轮型腔232注塑。

上述制动软管用胶轮的制作安装一体机中,胶轮模具2的内模腔23由胶轮型腔232和穿过胶轮型腔232的胶管放置腔231构成,在使用时,将制动软管3置于胶轮模具2的胶管放置腔231中,通过注塑机1向胶轮型腔232注塑,即可在制动软管3外制作胶轮,同时,注塑制作的胶轮在注塑时被固定在制动软管3外壁,形成胶轮套装在制动软管3外壁的结构,因而,在胶轮注塑制作的同时也完成了胶轮的安装步骤。

针对胶轮模具2的具体结构,如图2-图4所示,胶轮模具2包括模仁24,模仁24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之间形成内模腔23,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通过第一紧固件243紧固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这种胶轮模具2为对开结构,便于在胶轮制作完成后将制动软管3连带胶轮一起取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紧固件243具体为螺钉,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紧固件作为第一紧固件243,例如螺栓或搭扣锁等,只要能够将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紧固在一起即可。使用时,拆离第一紧固件243,使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分开,将制动软管3置于下模仁242的胶管放置腔231中,合上上模仁241,通过第一紧固件243将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紧固在一起;注塑完成后,通过拆离第一紧固件243可使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分开,即可将制动软管3连带胶轮一并取出。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模仁24的损坏,作为一种优选,如图2-图4所示,胶轮模具2还包括用于保护模仁24的模板25,模板25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板251和下模板252,上模仁241嵌入上模板251中,下模仁242嵌入下模板252中,上模板251和下模板252通过第二紧固件253连接。通过设置的模板25,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模仁24,避免模仁24被压坏,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的紧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二紧固件253具体为螺栓,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紧固件作为第二紧固件253,例如螺钉或搭扣锁等,只要能够将上模板251和下模板252连接在一起即可。使用时,通过拆离第二紧固件253,使上模板251和下模板252分开,即可取出模仁24,以便于放置制动软管3或取出制动软管3;待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紧固连接后,将模仁24嵌入下模板252中,合上上模板251,通过第二紧固件253将上模板251和下模板252紧固连接,即可进行后续注塑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放置好制动软管3后,将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紧固,并将上模板251和下模板252紧固的步骤,简称为合模;在取出制动软管3和胶轮前,将上模板251和下模板252分开,并将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分开的步骤,简称为开模。

针对胶轮模具2的内模腔2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4所示,制动软管3外套装胶轮后的外轮廓形状与本实施例中的内模腔23的形状相适应,当制动软管3置于胶管放置腔231后,内模腔23剩余的用于注塑的空间仅为胶轮型腔232部分,注塑后得到的胶轮,其内表面固定连接于制动软管3的外壁,一步完成胶轮的制作和安装。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胶轮型腔232为两个,通过一次注塑即可在制动软管3外制作安装两个胶轮,提高了胶轮制作安装的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胶轮型腔232的数量。

为了保证在胶轮制作过程中,置于胶管放置腔231中的制动软管3固定不动,如图5和图6所示,胶管放置腔231贯穿胶轮模具2的贯穿口处设有胶管固定件4,胶管固定件4具有用于卡住制动软管3的卡口41,胶管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于胶轮模具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胶管固定件4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模仁24的左右两侧。使用时,将制动软管3置于胶管放置腔231中,将上模仁241和下模仁242连接紧固后,通过螺钉将胶管固定件4连接于模仁24的左右两侧,连接时使胶管固定件4的卡口41卡住制动软管3,以固定制动软管3。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注塑机1为本领域常用的螺杆式注塑机,其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

利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制作安装一体机制作安装制动软管用胶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热塑性弹性体加入注塑机1中,升温至注塑温度,使热塑性弹性体呈熔融状态;

S2:将制动软管3置于胶轮模具2的胶管放置腔231中,通过注塑机1向胶轮模具2的胶轮型腔232中注塑以制作胶轮,保压,冷却定型,将制动软管3连带胶轮一并取出。

在上述制作安装制动软管用胶轮的方法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注塑机1进行注塑的具体操作步骤,可根据具体选用的注塑机1的操作说明进行,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为TPV弹性体。采用这种弹性体作为胶轮注塑原料,得到的胶轮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而且,该材料可重复使用,能够大大降低材料成本。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注塑温度为165℃~210℃。本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注塑温度的优选范围,当注塑温度在该范围内时,既不会对制动软管的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又能保证胶轮的注塑质量。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上述注塑温度的优选范围内任意取值,例如:165℃、180℃、200℃或210℃等。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注塑时的注塑压力为10MPa~30MPa,注射速度为300cc/min~800cc/min。本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注塑压力和注射速度的优选范围,若注塑压力过低或注射速度过慢,均会导致胶轮存在缺胶等缺陷,当注塑压力和注射速度在上述优选范围内时,有利于保证胶轮的注塑质量。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上述注塑温度和注射速度的优选范围内任意取值,例如:注塑压力可以为10MPa、20MPa或30MPa等,注射速度可以为300cc/min、400cc/min、500cc/min、600cc/min、700cc/min或800cc/min等。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保压时间为0.5min~5min。本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保压时间的优选范围,当保压时间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时,有利于保证胶轮的注塑质量。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上述保压时间的优选范围内任意取值,例如:0.5min、1min、2min、3min、4min或5min等。

针对上述制作安装制动软管用胶轮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将TPV弹性体加入注塑机1中,升温至185℃,使TPV弹性体呈熔融状态;将制动软管3置于胶轮模具2的胶管放置腔231中,合模,启动注塑机1,通过注塑机1向胶轮模具2的胶轮型腔232中注塑以制作胶轮,注塑时的注塑压力为20MPa,注射速度为550cc/min,保压2.5min后冷却定型,开模后将制动软管3连带胶轮一并取出。

实施例2

将TPV弹性体加入注塑机1中,升温至165℃,使TPV弹性体呈熔融状态;将制动软管3置于胶轮模具2的胶管放置腔231中,合模,启动注塑机1,通过注塑机1向胶轮模具2的胶轮型腔232中注塑以制作胶轮,注塑时的注塑压力为10MPa,注射速度为300cc/min,保压5min后冷却定型,开模后将制动软管3连带胶轮一并取出。

实施例3

将TPV弹性体加入注塑机1中,升温至210℃,使TPV弹性体呈熔融状态;将制动软管3置于胶轮模具2的胶管放置腔231中,合模,启动注塑机1,通过注塑机1向胶轮模具2的胶轮型腔232中注塑以制作胶轮,注塑时的注塑压力为30MPa,注射速度为800cc/min,保压0.5min后冷却定型,开模后将制动软管3连带胶轮一并取出。

实施例4

将TPV弹性体加入注塑机1中,升温至180℃,使TPV弹性体呈熔融状态;将制动软管3置于胶轮模具2的胶管放置腔231中,合模,启动注塑机1,通过注塑机1向胶轮模具2的胶轮型腔232中注塑以制作胶轮,注塑时的注塑压力为20MPa,注射速度为400cc/min,保压1min后冷却定型,开模后将制动软管3连带胶轮一并取出。

对比例1

将TPV弹性体加入注塑机1中,升温至180℃,使TPV弹性体呈熔融状态;将制动软管3置于胶轮模具2的胶管放置腔231中,合模,启动注塑机1,通过注塑机1向胶轮模具2的胶轮型腔232中注塑以制作胶轮,注塑时的注塑压力为5MPa,注射速度为200cc/min,保压3min后冷却定型,开模后将制动软管3连带胶轮一并取出。

性能测试

(1)胶轮形貌

观察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得到的胶轮的形貌,其中,实施例1-4得到的胶轮表面光滑平整,无缺胶现象;对比例1得到的胶轮存在缺胶的缺陷,为不合格产品。

(2)拉脱力测试

分别测试实施例1得到的产品,以及采用传统安装步骤得到的产品中,胶轮与制动软管之间的拉脱力,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测试方法为:将装配胶轮的制动软管垂直安装在拉力试验机上,使制动软管总成在同一直线上并与拉力方向一致,以25±3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试验,直到软管总成上的胶轮拉脱。需要说明的是,传统安装步骤是指先采用模压法制作胶轮,再通过人工安装方式将制作好的胶轮安装在制动软管外。

表1拉脱力对比结果

当胶轮与制动软管之间的拉脱力大于120N时,为达到技术要求。由表1可知,相比于传统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产品中胶轮与制动软管之间的拉脱力略有下降,但仍能满足技术要求。

(3)废品率测试

分别统计按照传统安装步骤,以及实施例1所提供的步骤制备得到的产品的废品率,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废品率对比结果

由表2可见,相比于传统安装方式,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的废品率显著降低,有利于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