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塑机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1376发布日期:2019-05-11 00:4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塑机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板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挤塑机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挤塑机是一种重要的塑料机械, 大部分的塑料制品的生产与制造都可以依靠挤塑成型实现。而在塑料制备过程中,原料塑胶颗粒经过加热融化成熔融状态,再通过挤塑机制成需求的塑料制品形状,最终液态的塑胶凝固,完成所需的塑料制品的制备。而挤塑机过滤装置是挤塑机流水线中的重要部分,主要用来加热塑料颗粒至熔融状态,再加压过滤,最终使得熔融的塑料从出口挤压成所需求的塑料制品。

目前,公告号为CN20658931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挤塑机过滤装置,包括水平设置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的进料端上方设有料斗,螺旋输送器的出料端设有挤出口,螺旋输送器的外壁上设有电加热装置,螺旋输送器的出料端与挤出口之间设有滤网。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设有滤网,提高了塑料的纯净度,但存在以下缺陷:其螺旋输送器长度较大,故而该挤塑机过滤装置的占地面积过大,不利于厂房的布置。为此,亟需一种挤塑机过滤装置,该挤塑机过滤装置在保证工艺需求的同时减小了占地面积,有利于厂房的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塑机过滤装置,该挤塑机过滤装置在保证工艺需求的同时减小了占地面积,有利于厂房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挤塑机过滤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原料的螺旋输送器、用于加热原料至熔融状态的加热套、用于过滤原料中的杂质并将原料挤压成板状塑料制品的过滤挤出器;所述螺旋输送器包括输送方向水平的水平输送段和输送方向竖直的竖直输送段;所述水平输送段的输送末端与所述竖直输送段的输送首端连通,所述竖直输送段的末端与过滤挤出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经过水平输送段后再进入竖直输送段,最终进入过滤挤出器完成塑料制品的制作,该螺旋输送器的设置,相较于传统的单条水平输送线来说,缩短了水平方向的输送长度,故而缩小了该挤塑机过滤装置的占地面积,又由于其具有竖直的输送距离,保证了原料的工艺输送长度要求,故而该挤塑机过滤装置在保证工艺需求的同时减小了占地面积,有利于厂房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输送段包括用于容纳原料的第一输送管,所述竖直输送段包括用于容纳原料的第二输送管;所述加热套为圆管状,套设于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上,且加热套的轴线与第一输送管以及第二输送管的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套套设于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上,故而其各处热辐射方向均朝向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轴线,使得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内部的热辐射量更均匀,有利于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内的原料的均匀受热,防止因原料局部融化而影响到塑料制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套内埋设有螺旋状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的螺旋轴线与加热套的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丝通电时,热量从加热丝经过加热套内壁辐射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内,由于加热丝呈螺旋状且加热丝的螺旋轴线与加热套的轴线重合,使得加热丝辐射出的热量朝向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轴线,从而使得辐射到原料上的热量更均匀,避免了原料的局部受热,防止原料出现结块现象,避免结块的原料影响到塑料制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输送管外壁未安装加热套的部分固定有防止第二输送管内热量流失的保温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输送管上未加热的部分固定有保温棉,避免了热量从第二输送管的外壁流失,避免了第二输送管内靠近第二输送管未加热位置的原料冷凝结块,从而避免了结块的原料影响最终塑料制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挤出器包括上表面与第二输送管连通的过滤盒、用于过滤原料中杂质的过滤板以及开设于过滤盒上的用于挤压原料成板状塑料制品的挤压口;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于过滤盒中并将所述挤压口与第二输送管的开口分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处于熔融状态的原料进入过滤盒中时,原料经过过滤板的过滤后从挤压口流出并凝固成板状塑料制品,由于过滤板倾斜放置,相对于传统的与原料输送方向垂直的过滤板来说,该过滤板在相同空间内与熔融状态的原料接触的面积更大,故而其过滤能力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盒底面开设有方便清理过滤盒内部杂质的清理孔,所述清理孔处设有与过滤盒底面铰接的翻板;所述翻板与所述清理孔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维护设备时,翻板转动,使得清理孔开放,方便了维护人员清理过滤盒内的杂质,防止熔融状态的原料与杂质接触,避免了掺杂有杂质的原料影响最终板状塑料制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盒内固定有多个用于填充过滤板与过滤盒内壁形成的夹角空间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侧壁与过滤板两侧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盒内的多个固定柱与过滤板两侧面相抵,使得过滤板在过滤板中固定,此外,固定柱填充了过滤板与过滤盒内壁之间的夹角空间,避免熔融状态的原料聚集在该夹角处,防止该夹角处的空间影响原料的过滤速率,故而该固定柱提高了过滤挤出器的过滤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用于过滤原料中杂质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轴线竖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融状态的原料经过过滤板的过滤孔时,原料中较大的杂质与熔融状态的原料分离,去除了原料中的杂质,而在过滤结束后,残留在过滤孔内壁的原料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过滤孔中流出,避免了熔融状态的原料凝固后堵塞过滤孔,防止过滤板的过滤功能降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该螺旋输送器的设置,相较于传统的单条水平输送线来说,缩短了水平方向的输送长度,故而缩小了该挤塑机过滤装置的占地面积,又由于其具有竖直的输送距离,保证了原料的工艺输送长度要求,故而该挤塑机过滤装置在保证工艺需求的同时减小了占地面积,有利于厂房的布置;

2.过滤板倾斜放置,相对于传统的与原料输送方向垂直的过滤板来说,该过滤板在相同空间内与熔融状态的原料接触的面积更大,故而其过滤能力更强;

3.在过滤结束后,残留在过滤孔内壁的原料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过滤孔中流出,避免了熔融状态的原料凝固后堵塞过滤孔,防止过滤板的过滤功能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螺旋输送器;11、水平输送段;111、第一输送管;112、料斗;113、第一螺旋轴;1131、螺旋叶片;114、第一电机;12、竖直输送段;121、第二输送管;122、第二螺旋轴;123、第二电机;2、加热套;21、加热丝;3、保温棉;4、过滤挤出器;41、过滤盒;411、挤压口;412、清理孔;42、过滤板;421、过滤孔;43、固定柱;44、翻板;441、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挤塑机过滤装置,包括螺旋输送器1、加热套2、保温棉3以及过滤挤出器4。螺旋输送器1包括水平输送段11和竖直输送段12,水平输送段11包括第一输送管111、料斗112、第一螺旋轴113以及第一电机114。第一输送管111为圆管状,其轴线水平,材质为耐高温的不锈钢,且其端口封闭。料斗112为圆台状,其内部中空,两端开口。料斗112的轴线竖直,其较大的开口朝上,较小的开口朝下并与第一输送管111远离竖直输送段12的一端连通,用于倾倒原料。第一螺旋轴113为长轴状结构,其轴线与第一输送管111的轴线重合,且第一螺旋轴113靠近料斗112的一端与第一输送管111端面转动连接。第一螺旋轴113的圆柱面上固定有沿第一螺旋轴113的轴线螺旋环绕延伸的螺旋叶片1131,使得当第一螺旋轴113转动时,第一输送管111内的原料朝向竖直输送段12移动。第一电机114设置于第一输送管111靠近料斗112的一端,且第一电机114的输出轴穿过第一输送管111的端面并与螺旋轴固定。第一电机114的输出轴轴线与第一螺旋杆的轴线重合,使得当第一电机114工作时,驱动第一螺旋轴113转动。

如图1所示,竖直输送段12包括第二输送管121、第二螺旋轴122以及第二电机123。第二输送管121为圆管状,材质为耐高温的不锈钢,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第二输送管121的轴线竖直,其封闭的一端朝上并与第一输送管111的最高点齐平,且第一输送管111远离料斗112的一端与第二输送管121连通,使得第一输送管111内的原料得以进入第二输送管121。第二螺旋轴122为长轴状结构,其轴线与第二输送管121的轴线重合,且第二螺旋轴122上端与第一输送管111的上端面转动连接。第二螺旋轴122的圆柱面上固定有沿第二螺旋轴122的轴线螺旋环绕延伸的螺旋叶片1131,使得当第二螺旋轴122转动时,第二输送管121内的原料稳定朝下移动。第二电机123设置在第二输送管121上端,其输出轴穿过第二输送管121上端面并与第二螺旋轴122固定,且第二电机123的输出轴轴线与第二螺旋轴122的轴线重合,使得第二电机123工作驱动了第二螺旋轴122转动。

如图1所示,加热套2为圆管状结构,其截面呈圆环形,材质为耐高温陶瓷。加热套2有多个,套设于第一输送管111和第二输送管121上并固定。套设于第一输送管111上的加热套2轴线与第一输送管111的轴线重合,而套设于第二输送管121上的加热套2轴线与第二输送管121的轴线重合。加热套2中埋设有加热丝21,加热丝21为丝状螺旋结构,其螺旋轴线与加热套2的轴线重合,使得加热套2辐射到第一输送管111和第二输送管121内的热量均匀。保温棉3具有隔热功能,制成块状,覆盖在第二输送管121的封闭端面以及第二输送管121与第一输送管111等高的侧壁上,用于防止热量从第二输送管121内流失。

如图2所示,过滤挤出器4(见图1)包括过滤盒41、过滤板42、固定柱43以及翻板44。过滤盒41为矩形盒装结构,其上表面与第二输送管121的管口固定并连通。其远离第二输送管121的侧壁开设有挤压口411,挤压口411的竖直截面呈矩形,用于将熔融状态的原料挤压成板状。过滤盒41底面开设有清理孔412,清理孔412的截面为矩形,方便了维护人员清理过滤盒41内的杂质。翻板44为板状结构,其截面呈矩形,翻板44的靠近挤压口411的一边与过滤盒41底面铰接,且其四周侧面与过滤盒41活动密封,使得当翻板44转动至水平时,翻板44与清理孔412密封,防止原料从翻板44与清理孔412的间隙流出。翻板44远离挤压口411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块441,固定块441为矩形块状,且固定块441与过滤盒41底面用螺栓固定,使得翻板44与过滤盒41固定。过滤板42为矩形板状结构,倾斜设置于过滤盒41内,其较高的一侧与过滤盒41内位于挤压口411上侧的棱线对齐,且过滤板42较低的一侧与过滤盒41内位于第二输送管121下侧的棱线对齐。固定柱43为柱体结构,其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共有四块,均设置于过滤板42和过滤盒41内壁的夹角处,使得过滤板42与过滤盒41之间的夹角空间填满,避免了熔融状态的原料在该处聚集,从而避免了原料的聚集影响过滤挤出器4的过滤效果。固定柱43两端面与过滤盒41内壁固定,且其倾斜面与过滤板42靠近该固定柱43的表面相抵,使得过滤板42在过滤盒41内固定。此外,过滤板42上开设有过滤孔421,过滤孔421的截面为圆形,且过滤孔421的轴线竖直,使得熔融状态的原料难以在过滤孔421中残留,避免过滤孔421被原料堵塞。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第一电机114工作,原料从料斗112进入第一输送管111,第一螺旋轴113转动,带动原料沿第一输送管111输送到第二输送管121,第二电机123工作,第二螺旋轴122转动,驱动原料朝向过滤盒41移动,与此同时,加热套2内的加热丝21通电,使得第一输送管111和第二输送管121内的原料融化成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原料进入过滤盒41内,然后经过过滤板42的过滤作用后从挤压口411挤出,最终熔融的原料冷凝成板状塑料制品。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螺旋输送器1包括水平输送段11和竖直输送段12,相较于传统的水平输送线来说,该设置缩短了水平方向的输送距离,又由于该螺旋输送器1具有竖直的输送距离,保证了原料的工艺输送长度要求,故而该挤塑机过滤装置在保证工艺需求输送距离的同时减小了占地面积,有利于厂房的布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