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产品粘前模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736发布日期:2019-08-09 20:54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产品粘前模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产品粘前模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为了减少繁重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采用了标准模架。

目前,在开模时候,产品有粘前模现象。产品在开模时,前模对产品的拉力较大,导致后模没有完全拉住,在圆孔处有拉高的现象。

在申请号为:CN201610049677.3,申请日为:20160125,名称为:一种防粘前模和防拉伤产品的弹块装置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粘前模和防拉伤产品的弹块装置,包括前模和后模,在所述前模内设有前模仁,在所述后模内设有后模仁,在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设有产品位,其特征在于:在前模仁与产品位上容易粘胶处相应的位置上设有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包括有设置在前模仁内的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弹块,在所述弹块与安装槽底部之间设有顶压弹簧,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能防止弹块脱离安装槽的限位拉杆。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有效防止制品粘前模的新型弹块结构。但是此结构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善产品粘前模的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善产品粘前模的模具结构,包括前模1,后模2,复位杆5,所述产品注塑形成在前模1和后模2之间,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顶针3,所述顶针3上端穿过后模2与产品底部接触,所述顶针3下端与顶针推板7连接,所述顶针3上端靠近产品处设有勾爪槽4,所述勾爪槽4为楔形槽,所述楔形槽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勾爪槽4内部表面设有条形突齿。

优选的,所述复位杆5外设有复位弹簧6。

优选的,所述顶针3的下端安装在顶针安装板8上,所述顶针安装板8设置在顶针推板7上。

优选的,所述勾爪槽4设有两个,两个勾爪槽4分别设置在两个顶针3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条形突齿设置多个,多个条形突齿相互平行于楔形槽斜面。

优选的,所述勾爪槽4为半圆锥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勾爪槽4为三棱柱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模具原有的顶针上增加楔形槽形状,在产品成形后形成楔形结构,利用楔形结构把产品拉住,并且在产品成形出来后,把倒扣形状去除,防止注塑产品粘前模,且此结构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改善产品粘前模的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模;2-后模;3-顶针;4-勾爪槽;5-复位杆;6-复位弹簧;7-顶针推板;8-顶针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改善产品粘前模的模具结构,包括前模1,后模2,复位杆5,所述产品注塑形成在前模1和后模2之间,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顶针3,所述顶针3上端穿过后模2与产品底部接触,所述顶针3下端与顶针推板7连接,所述顶针3上端靠近产品处设有勾爪槽4,所述勾爪槽4为楔形槽,所述楔形槽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勾爪槽4内部表面设有条形突齿。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复位杆5外设有复位弹簧6。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顶针3的下端安装在顶针安装板8上,所述顶针安装板8设置在顶针推板7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勾爪槽4设有两个,两个勾爪槽4分别设置在两个顶针3的上端。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条形突齿设置多个,多个条形突齿相互平行于楔形槽斜面。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勾爪槽4为半圆锥形凹槽。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勾爪槽4为三棱柱形凹槽。

此模具结构采用在顶针上追加2个楔形槽凹槽形状,产品注塑好后此处会有两个注塑的楔形结构,楔形结构上设有条形突齿,增加摩擦力,在开模时用于抵抗前模对产品的拉力,使产品开模时产品被牢牢地固定在后模,前模移开,最后在产品成形后将楔形结构去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而所附权利要求意在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中的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