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件注塑包胶的注塑模具及其电磁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2136发布日期:2019-12-11 00:3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金属件注塑包胶的注塑模具及其电磁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定位装置,基于电磁定位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金属件注塑包胶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因根据产品的需求需要在现有塑胶制品的包胶件内包裹金属件,在生产这类产品的包胶件过程中,需要在注塑模具中对金属件的多个面对碰压紧定位后,再采用注塑机注射塑胶流体到注塑模具中,塑胶流体将包裹金属件制作成塑胶制品,生产这类产品需要对金属件定位,才不会影响产品外观及功能。

现有技术中,生产包含金属件的塑胶产品的定位模具采用气压吸气式吸紧定位金属件实现金属件的定位,但是此定位方式的气压吸紧能力小,气压吸附不稳定,容易出现压坏模具。

目前,在生产包含金属件的塑胶产品的定位模具采用磁铁(永磁)吸紧定位金属硬件,如中国知识产权局在2015年9月9日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内嵌金属块塑料产品的加工定位装置,其公告号为cn204622400u,具体公开了该加工定位装置包括模具型腔,所述模具型腔内设有定位塑料产品内内嵌金属块的磁力定位结构,所述磁力定位结构位于内嵌金属块的正下方;磁力定位结构吸住内嵌金属块,对金属块进行全方位的限位,可以有效的防止金属块在装入模具时出现的晃动和掉落现象,保证塑胶制品内嵌金属块注塑的顺利生产。虽然采用磁力定位结构解决了上述出现的问题,但是在塑胶制品注塑完成后,该磁力定位结构的吸力依然吸住金属块,导致注塑成型产品不容易脱模这样不利封胶和脱模,给生产含有金属件塑胶制品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定位装置,用于生产含有金属件塑胶制品注塑设备或生产线上,该电磁定位装置通过金属件与第一顶杆抵接,检测装置检测模具型腔中放置有金属件,电磁系统通电工作,电磁系统通电产生强力的磁性吸力将金属件牢牢吸附固定在注塑模具中;待该注塑模具型腔中的塑胶液体流动到第二顶杆,流动塑胶液体对第二顶杆施加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注塑模具型腔的金属件已被塑胶液体包裹,电磁系统断开供电,电磁系统停止工作,电磁系统通电产生的磁力消失,便于产品的脱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定位装置,安装在注塑模具上,所述注塑模具上设置有用于注塑产品的型腔,所述型腔中开设有容纳金属件的凹槽,该电磁定位装置包括:

电磁系统,安装在所述注塑模具上并位于所述凹槽设置;

第一顶杆,活动设置在所述注塑模具上并位于所述电磁系统的一侧设置;

第二顶杆,安装在所述注塑模具上;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是否存在外力施加;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电磁系统是否通电工作。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检测开关和触动开关。其中,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第一顶杆相邻设置,所述触动开关的触发端与所述第一顶杆抵接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顶杆是否存在外力施加。所述压力检测开关与所述第二顶杆相邻设置,所述压力检测开关的触发端与所述第二顶杆抵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顶杆是否存在外力施加。

进一步地,所述触动开关优选为接触式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开关优选为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触动开关电连接的第一漏电保护开关、与所述电磁系统连接的第二漏电保护开关以及与所述压力检测开关电连接的第三漏电保护开关。

优选地,所述电磁系统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注塑模具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高于所述电磁系统的吸附端面并裸露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顶杆的底端面与所述型腔的端面齐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金属件上设置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电磁系统的吸附端面外径。其中,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电磁系统裸露在所述凹槽中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金属件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圆形凹槽外侧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杆抵接。

基于上述所述的电磁定位装置,本发明还发明了一种金属件注塑包胶的注塑模具,包括具有腔体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盖合形成容纳注塑产品的型腔,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所述电磁定位装置,所述电磁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前模或/和所述后模上。

优选地,所述前模或所述后模上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顶杆的沉孔。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电磁定位装置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顶杆有外力施加,控制装置接收到检测装置发送的电信号控制给电磁系统供电,电磁系统通电产生磁性吸附金属件,实现对金属件的定位固定;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顶杆有外力施加,控制装置接收到检测装置发送的电信号断开给电磁系统供电,电磁系统断电不产生磁性,不会对金属件进行吸附,使得注塑模具上的注塑成型产品容易脱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电磁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p处金属件未固定状态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p处金属件固定状态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1q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电磁定位装置中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定位装置,用于生产含有金属件塑胶制品注塑设备或生产线上,该电磁定位装置是安装在注塑模具10上的,所述注塑模具10上设置有用于注塑产品的型腔11,所述型腔11中开设有容纳金属件20的凹槽111。所述电磁定位装置包括电磁系统30、第一顶杆40、第二顶杆50、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电磁系统30用于通电产生的磁力吸附所述金属件,所述电磁系统30固定安装在所述注塑模具10上并位于所述凹槽111设置,便于所述电磁系统30吸附所述金属件稳固。其中,所述电磁系统30上设置有吸附端面a,所述电磁系统30裸露设置在所述凹槽111中,即是所述吸附端面a高于所述凹槽111的底端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系统30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注塑模具10上。其中,所述紧固件优选为螺钉、螺母等。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顶杆40活动设置在所述注塑模具10上并位于所述电磁系统30的一侧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顶杆40上设置有底端面t1和顶端面t2,所述第一顶杆40的一端高于所述电磁系统30的吸附端面a并裸露设置在所述凹槽111中,即是所述底端面t1高于所述吸附端面a设置。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顶杆50安装在所述注塑模具10上。其中,所述第二顶杆50的底端面与所述型腔11的端面齐平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杆50位于所述注塑模具10下端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顶杆40和所述第二顶杆50是否存在外力施加,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检测开关61和触动开关62。其中,以图4视图的方向作为参考方向,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顶杆50是否存在外力施加,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与所述第二顶杆50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顶杆50的顶端面右前方在所述注塑模具10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的触发端与所述第二顶杆50的顶端面抵接。以图2视图的方向作为参考方向,所述触动开关62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顶杆40是否存在外力施加,所述触动开关62与所述第一顶杆40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顶杆40的顶端面t2右前方在所述注塑模具10上固定安装有所述触动开关62,所述触动开关62的触发端与所述第一顶杆40的顶端面t2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优选为压力传感器。所述触动开关62优选为cs系列的接触式传感器,如csm8接触式传感器的接触力为1.2n,感应反应灵敏,当所述第一顶杆40的底端面t1有外力施加,所述第一顶杆40在所述注塑模具10中往右移动,所述第一顶杆40顶压所述触动开关62,所述触动开关62启动工作;当所述第一顶杆40无外力施加状态下,所述触动开关62中的弹簧可以将所述第一顶杆40进行复位使得所述第一顶杆40回复到初始状态。

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杆40在所述注塑模具10上开设有沉孔1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顶杆40在所述沉孔12中活动,所述第一顶杆40呈t字形结构。

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电磁系统30是否通电工作,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磁系统30和所述检测装置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触动开关62连接的第一漏电保护开关101、与所述电磁系统30连接的第二漏电保护开关102以及与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连接的第三漏电保护开关103。具体地,所述触动开关62通过线缆d1与所述第一漏电保护开关101电性连接,使得所述触动开关62的电信号能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中。所述电磁系统30通过线缆d2与所述第二漏电保护开关10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断开或闭合所述第二漏电保护开关102控制是否给所述电磁系统30供电。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通过线缆d3与所述第三漏电保护开关103电性连接,使得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的电信号能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的设计,使得该电磁定位装置自动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可设置为plc或计算机等现有技术中其他的控制设备来实现电动控制。所述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对于所述控制装置如何接收到所述检测装置50的电信号对所述电磁系统30是否供电的控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并能掌握,故本发明不再赘述。

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金属件20上设置圆形凹槽21,所述圆形凹槽21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电磁系统30吸附端面a的外径;其中,在所述金属件20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圆形凹槽21外侧的环形凸起22,所述环形凸起22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杆40抵接的。所述圆形凹槽22的深度等于所述电磁系统30裸露在所述凹槽111中的长度,此设计使得所述金属件20的环形凸起22与所述凹槽111的底端面抵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该电磁定位装置只需要对所述金属件20的圆形凹槽21端面和环形凸起22进行定位固定。

所述电磁定位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该电磁定位装置放置在注塑机上,如图1所示,所述金属件20通过所述圆形凹槽21的底端面放入所述凹槽111中,当所述金属件20的环形凸起22与所述第一顶杆40的底端面t1抵接,所述金属件20往所述第一顶杆40施加一个外力,使得与所述第一顶杆40顶端面t2抵接的所述触动开关62受到外力触发启动,所述触动开关62产生电信号通过线缆d1传输至所述第一漏电保护开关101再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漏电保护开关102闭合再通过线缆d2给所述电磁系统30供电,所述电磁系统30通电后产生强力的磁性吸附所述金属件20,完成对所述金属件20的定位固定。

当该电磁定位装置完成对所述金属件20的定位固定后,模具合模注塑机向模具的型腔中注射塑胶流动体,当塑胶流动体流动到达所述第二顶杆50的底端面,所述第二顶杆50的底端面承受塑胶流动体给予的一定的压力,压力通过所述第二顶杆50传输至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中,所述压力检测开关61触发工作并发出电信号通过线缆d3和所述第三漏电保护开关103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漏电保护开关102断开,让所述控制装置无法给所述电磁系统30供电,所述电磁系统30停止工作,所述电磁系统30不会产生磁力吸附所述金属件20,便于注塑产品的脱模。

所述电磁定位装置对所述金属件20的圆形凹槽21端面和环形凸起22进行定位,减少了定位部件,节约了成本。

基于上述的所述电磁定位装置,还发明了一种金属件注塑包胶的注塑模具,包括具有腔体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盖合形成容纳注塑产品的型腔11,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所述电磁定位装置,所述电磁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前模或/和所述后模上。其中,所述前模或所述后模上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顶杆的沉孔。在本实施例中,该注塑模具生产含有金属件注塑产品,采用电磁定位装置可以将金属件固定定位,便于生产含有金属件注塑产品,也便于注塑成型产品在该注塑模具上脱模。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