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物料注塑机及其多物料注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1982发布日期:2020-04-10 22:1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物料注塑机及其多物料注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物料注塑机及其多物料注塑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对色彩、触感、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聚氨酯作为一种“智能”材料,以其可软可硬、耐磨、耐刮擦、自修复等特性,以及颜色自由搭配、色泽鲜艳,对“智能嵌件”友好等优势,被应用在如仪表板、中控台、门板等内饰部件和智能家电的制备中,采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现有的注塑设备一般是采用一次性成型的注塑工艺,注塑出的半成品注塑件需要移送至其它的生产设备进行pu层的加工处理,这种分别单独加工的生产方式需要额外增加pu层的加工生产线,造成生产线过长,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需要人工将半成品注塑件进行搬运,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物料注塑机及其多物料注塑方法,能够在同一设备进行注塑和pu层注塑,同时通过多组模座配合实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物料注塑机,所述注塑机包括射胶单元、定板、动板、注塑定模座、注塑动模座、pu定模座和pu动模座;

所述定板通过导向组件连接所述动板;

所述注塑定模座和所述pu定模座设置在所述定板,所述注塑动模座设置在所述动板,所述注塑动模座与所述注塑定模座相对;

所述pu定模座至少设置有一个;

所述pu动模座设置在所述动板,所述pu动模座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pu动模座与对应的所述pu定模座一一对应;

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导通连接所述注塑定模座和所述pu定模座;

所述pu定模座与所述pu动模座之间设有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用于连接或打开对应的所述pu定模座和所述pu动模座;

所述pu动模座与所述动板之间设有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用于连接或打开对应的所述pu动模座与所述动板。

优选的,所述pu定模座包括第一pu定模座和第二pu定模座,所述pu动模座包括第一pu动模座和第二pu动模座。

优选的,所述射胶单元包括注塑射胶机构和pu射胶机构,所述注塑射胶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注塑定模座导通连接,所述pu射胶机构的输出端与各个所述pu定模座导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pu定模座连接有压缩气源,所述压缩气源用于对所述pu定模座进行抽真空或通压缩空气。

优选的,所述注塑定模座的内部设有用于顶出注塑件的顶针;所述定板的侧边设有用于移动注塑件的机械手。

一种多物料注塑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所述动板移动进行第一次合模,所述注塑定模座和所述注塑动模座配合形成注塑模腔,注塑射胶机构和所述注塑定模座配合朝所述注塑模腔注塑形成注塑件a;

步骤s2:所述动板移动进行第一次开模,将注塑件a移动至第一pu定模座;

步骤s3:所述动板移动进行第二次合模,注塑射胶机构和所述注塑定模座配合朝所述注塑模腔注塑形成注塑件b;

第一pu定模座、注塑件a和第一pu动模座之间配合形成第一pu模腔,pu射胶机构和第一pu定模座配合朝第一pu模腔内的注塑件a表面注塑形成pu层;

第一pu定模座和第一pu动模座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具连接,第一pu动模座和所述动板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具打开;

第二pu定模座和第二pu动模座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具打开,第二pu动模座和所述动板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具连接;

步骤s4:所述动板移动进行第二次开模,将注塑件b移动至第二pu定模座;

步骤s5:所述动板移动进行第三次合模,注塑射胶机构和所述注塑定模座配合朝所述注塑模腔注塑形成注塑件a’;

第二pu定模座、注塑件b和第二pu动模座之间配合形成第二pu模腔,pu射胶机构和第二pu定模座配合朝第二pu模腔内的注塑件b表面注塑形成pu层;

第二pu定模座和第二pu动模座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具连接,第二pu动模座和所述动板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具打开;

第一pu定模座和第一pu动模座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具打开,第一pu动模座和所述动板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具连接;

步骤s6:所述动板移动进行第三次开模,将注塑件a移出,将a’移动至第一pu定模座;

步骤s7:重复步骤s3至步骤s6。

优选的,所述步骤s2或步骤s4或步骤s6中,所述压缩气源工作,对第一pu定模座或第二pu定模座抽真空操作,使第一pu模腔或第二pu模腔保持真空,吸附对应的所述注塑件a或所述注塑件b或所述注塑件a’。

优选的,所述步骤s3或步骤s5中,所述压缩气源工作,对第一pu定模座或第二pu定模座通压缩空气操作,使第一pu模腔或第二pu模腔保持成型压力。

优选的,所述步骤s2或步骤s4或步骤s6中,所述注塑件a或所述注塑件b或所述注塑件a’通过顶针顶出;所述注塑件a或所述注塑件b或所述注塑件a’的移动通过机械手移取。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注塑件a移动至外部的存放处,重复步骤s1至步骤s2。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注塑定模座和注塑动模座配合实现注塑件的注塑成型,同时配合pu定模座和pu动模座实现注塑件与pu反应成型,采用一步法实现注塑和pu模内喷涂,以更高的经济性替换传统表面喷涂工艺,降低了生产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设置多组相互配合的定模座和动模座,能够进行连续生产,在连续的合模和开模过程中,能够进行注塑和pu喷涂,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s1第一次合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步骤s2第一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步骤s3第二次合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步骤s4第二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步骤s5第三次合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步骤s6第三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射胶单元1、注塑射胶机1a、pu射胶机1b、定板3、动板4、注塑定模座5、注塑动模座6、pu定模座7、第一pu定模座7a、第二pu定模座7b、pu动模座8、第一pu动模座8a、第二pu动模座8b、顶针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物料注塑机,所述注塑机包括射胶单元1、定板3、动板4、注塑定模座5、注塑动模座6、pu定模座7和pu动模座8。

所述定板3通过导向组件连接所述动板4。

所述注塑定模座5和所述pu定模座7设置在所述定板3,所述注塑动模座6设置在所述动板4,所述注塑动模座6与所述注塑定模座5相对。

所述pu定模座7至少设置有一个。

所述pu动模座8设置在所述动板4,所述pu动模座8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pu动模座8与对应的所述pu定模座7一一对应。

所述射胶单元1的输出端分别导通连接所述注塑定模座5和所述pu定模座7。

所述pu定模座7与所述pu动模座8之间设有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用于连接或打开对应的所述pu定模座7和所述pu动模座8。

所述pu动模座8与所述动板4之间设有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用于连接或打开对应的所述pu动模座8与所述动板4。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注塑定模座5和注塑动模座6配合实现注塑件的注塑成型,同时配合pu定模座7和pu动模座8实现注塑件与pu反应成型,采用一步法实现注塑和pu模内喷涂,以更高的经济性替换传统表面喷涂工艺,降低了生产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设置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pu定模座7和pu动模座8,能够方便加工生产,注塑定模座5注塑成的注塑件转移到pu定模座7进行pu喷涂,在合模和开模过程中,能够进行注塑和pu喷涂,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避免喷涂对环境的污染,更环保;减少制品成型步骤,缩短成型周期;可制备小至0.3mm厚度的pu制品,更好地满足造型需求,同时提升产量与节约成本;整个工艺过程无需单独添加脱模剂;本发明技术相对机械转盘技术投入更少;使用pu材料制备产品表面,可使其具有高质量的外表观触感高光表面,同时不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可耐刮擦、耐化学腐蚀、自修复;适用于汽车内饰件仪表板、门板、中控板及a/b/c/d柱等升级换代,为其带来更好的质感,尽显高端档次,同时,在3c产品和家电领域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其表面高光、自修复的性能,可为产品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具优选采用楔形夹具,第二夹具优选采用摆动夹具,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第一夹具的作用是用于连接或打开对应的定模座和动模座,对应的定模座和动模座连接时,能够为提供成型模腔,打开时,便于取出注塑件;第二夹具用于连接或打开对应的动模座与所述动板4,与第一夹具实现配合。

优选的,所述pu定模座7包括第一pu定模座7a和第二pu定模座7b,所述pu动模座8包括第一pu动模座8a和第二pu动模座8b。

本实施例中,第一pu定模座7a和第二pu定模座7b的结构相同,第一pu动模座8a和第二pu动模座8b的结构相同,设置两组相配合的pu定模座7和pu动模座8,在每次合模或开模中,均能够在对应的pu定模座进行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射胶单元1包括注塑射胶机1a和pu射胶机1b,所述注塑射胶机1a的输出端与所述注塑定模座5导通连接,所述pu射胶机1b的输出端与各个所述pu定模座7导通连接。

注塑射胶机1a和pu射胶机1b的结构均与本领域常用的射胶机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通过注塑射胶机1a、注塑定模座5和注塑动模座6配合注塑成注塑件,通过pu射胶机1b、pu定模座7和对应的pu动模座8配合形成pu层,两个射胶机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保证了注塑效果。

优选的,所述pu定模座7连接有压缩气源,所述压缩气源用于对所述pu定模座7进行抽真空或通压缩空气。

采用这种结构,为了提高pu定模座7对注塑件的固定效果,固定注塑件时,通过压缩气源对pu定模座7抽真空,使pu定模座7能够吸附注塑件。

为了保证pu定模座7内pu层的成型效果,注入pu后,在pu定模座7内通入压缩空气,保证成型压力。

优选的,所述注塑定模座5的内部设有用于顶出注塑件的顶针9。

采用这种结构,注塑定模座5的内部设置顶针9能够方便顶出注塑成型的注塑件。

优选的,所述定板3的侧边设有用于移动注塑件的机械手。

采用这种结构,为了方便移取注塑件,在定板3的侧边设置机械手,机械手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一种多物料注塑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所述动板4移动进行第一次合模,所述注塑定模座5和所述注塑动模座6配合形成注塑模腔,注塑射胶机1a和所述注塑定模座5配合朝所述注塑模腔注塑形成注塑件a;

步骤s2:所述动板4移动进行第一次开模,将注塑件a移动至第一pu定模座7a;

步骤s3:所述动板4移动进行第二次合模,注塑射胶机1a和所述注塑定模座5配合朝所述注塑模腔注塑形成注塑件b;

第一pu定模座7a、注塑件a和第一pu动模座8a之间配合形成第一pu模腔,pu射胶机1b和第一pu定模座7a配合朝第一pu模腔内的注塑件a表面注塑形成pu层;

第一pu定模座7a和第一pu动模座8a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具连接,第一pu动模座8a和所述动板4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具打开;

第二pu定模座7b和第二pu动模座8b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具打开,第二pu动模座8b和所述动板4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具连接;

步骤s4:所述动板4移动进行第二次开模,将注塑件b移动至第二pu定模座7b;

步骤s5:所述动板4移动进行第三次合模,注塑射胶机1a和所述注塑定模座5配合朝所述注塑模腔注塑形成注塑件a’;

第二pu定模座7b、注塑件b和第二pu动模座8b之间配合形成第二pu模腔,pu射胶机1b和第二pu定模座7b配合朝第二pu模腔内的注塑件b表面注塑形成pu层;

第二pu定模座7b和第二pu动模座8b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具连接,第二pu动模座8b和所述动板4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具打开;

第一pu定模座7a和第一pu动模座8a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具打开,第一pu动模座8a和所述动板4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具连接;

步骤s6:所述动板4移动进行第三次开模,将注塑件a移出,将a’移动至第一pu定模座7a;

步骤s7:重复步骤s3至步骤s6。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步骤s1至步骤s6,在注塑定模座5注塑成注塑件后,将注塑件移动至pu定模座进行模内喷涂,在注塑件的表面形成pu层,在同一个设备进行注塑和pu注射,减少了生产设备的投入,缩短了生产线的长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一个注塑模组和两个pu注射模组配合,能够进行连续注塑和pu注射,每次定板3和动板4实现合模均能够注塑形成注塑件,同时能够对上一个注塑的注塑件进行pu层注射,从而达到连续生产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中第一pu定模座7a和第二pu定模座7b是相同的结构,移动注塑件时,可选择移动至第一pu定模座7a,也可选择移动至第二pu定模座7b,该选择操作由机械手的程序控制,设置两个pu定模座,在每次合模或开模中,均能够在对应的pu定模座进行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s2或步骤s4或步骤s6中,所述压缩气源工作,对第一pu定模座7a或第二pu定模座7b抽真空操作,使第一pu模腔或第二pu模腔保持真空,吸附对应的所述注塑件a或所述注塑件b或所述注塑件a’。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对第一pu模腔或所述第二pu模腔抽真空处理,使第一pu模腔或第二pu模腔保持真空吸附注塑件,方便注塑件的固定,防止注塑件脱落。

优选的,所述步骤s3或步骤s5中,所述压缩气源工作,对第一pu定模座7a或第二pu定模座7b通压缩空气操作,使第一pu模腔或第二pu模腔保持成型压力。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在第一pu模腔或第二pu模腔通入压缩空气,使第一pu模腔或第二pu模腔保持成型压力,方便pu层的成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s2或步骤s4或步骤s6中,所述注塑件a或所述注塑件b或所述注塑件a’通过顶针9顶出;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顶针9将注塑件顶出,方便机械手进行移取。

优选的,所述步骤s2或步骤s4或步骤s6中,所述注塑件a或所述注塑件b或所述注塑件a’的移动通过机械手移取。

采用这种结构,采用机械手移取注塑件,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机械手的驱动由外部程序进行控制,能够精确地将注塑件从注塑定模座5移动至第一pu定模座7a或第二pu定模座7b内,或将注塑件成品由第一pu定模座7a或第二pu定模座7b移至外部存放处。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注塑件a移动至外部的存放处,重复步骤s1至步骤s2。

采用这种结构,这种工作模式下不进行pu注射的操作,工人手动或机械手将注塑件a取下,重复步骤s1和步骤s2不断加工制作出注塑件。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