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及织物裁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2187发布日期:2020-04-10 22:2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及织物裁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及织物裁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产品设计的要求,汽车b柱上饰板(图1)在注塑完成后,需要在其表面粘贴织物,通常先将织物用胶水粘到上饰板的外表面上,再将织物沿着b柱上饰板的边缘处裁剪余料,织物在b柱上饰板的边缘处需要留一定宽度的余量,工序繁琐,环保性能差,使用寿命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高,产品成品率不高。目前,采用在动模的型腔内或者在动模的分型面上设置刀刃,利用合模时注塑机的合模将提前放置在动模上的织物裁切。由于汽车b柱上饰板的两侧为倒扣结构,上述裁切方式无法用于汽车b柱上饰板倒扣结构位置的织物裁切。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解决汽车b柱上饰板倒扣结构表面的织物在合模时,无法实现自动裁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左侧滑块和右侧滑块,定模上设有定模型芯,定模型芯的两侧为倒扣结构,动模上设有动模型腔。

左侧滑块和右侧滑块分别设在动模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动模左右滑动配合。

在合模状态下,左侧滑块、右侧滑块、定模型芯、动模型腔配合形成注塑型腔。

左侧滑块和右侧滑块背离动模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滑块驱动机构。

左侧滑块靠近定模型芯的一侧具有左侧刀刃,右侧滑块靠近定模型芯的一侧具有右侧刀刃,合模状态下,左侧刀刃和右侧刀刃均与定模碰穿。

进一步地,滑块驱动机构包括油缸和t型块,油缸的伸缩端驱动t型块直线运动,t型块运动方向垂直于左侧滑块或右侧滑块的运动方向。

左侧、右侧滑块的底部均开设有与其运动倾斜布置的导向斜槽,t型块表面具有与导向斜槽相匹配的导向滑块,t型块通过导向斜槽驱动左侧滑块或右侧滑块运动。

进一步地,左侧刀刃位于左侧滑块与定模的分型面相对应的一侧,且与左侧滑块为一体结构。

右侧刀刃位于右侧滑块与定模的分型面相对应的一侧,且与右侧滑块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左侧、右侧刀刃均沿注塑型腔的边缘外侧布置,左侧刀刃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左侧滑块与动模的分界处,右侧刀刃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右侧滑块与动模的分界处。

进一步地,动模位于其动模型腔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动模刀刃,动模刀刃位于动模型腔的外侧,且沿动模型腔的边缘外侧布置。

位于后侧的动模刀刃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刀刃和右侧刀刃的一端对应,位于前侧的动模刀刃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刀刃和右侧刀刃的另一端对应。

进一步地,两个动模刀刃与动模型腔的边缘处之间分别具有两个动模织物压合区,在动模织物压合区内,动模的分型面与定模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织物被压合状态下的厚度。

左侧刀刃与注塑型腔的边缘处之间为织物左侧压合区,在织物左侧压合区内,左侧滑块与定模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织物被压合状态下的厚度。

右侧刀刃与注塑型腔的边缘处之间为织物右侧压合区,在织物左侧压合区内,右侧滑块与定模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织物被压合状态下的厚度。

进一步地,定模型芯的两侧为倒扣结构,动模型腔的两侧也为倒扣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织物裁切方法。

一种织物裁切方法,采用上述的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该织物裁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在开模状态下,将织物覆盖在动模型腔表面,并通过动模上的挂布针将织物两侧分别与动模的对应侧挂接。

步骤二,注塑机驱动动模向定模运动,定模两侧的压布块先与动模上的织物接触,并压紧织物,动模继续运动,完成动模与定模的合模。

动模与定模合模完成后,动模刀刃与定模分型面碰穿,织物位于动模型腔前后两侧的部分被裁断,其位于动模织物压合区内的部分被压合在动模与定模之间。

步骤三,位于左侧的滑块驱动机构驱动左侧滑块向定模运动,位于右侧的滑块驱动机构驱动右侧滑块向定模运动。

左侧刀刃和右侧刀刃均与织物位于定模型芯两侧的部分接触,左侧刀刃和右侧刀刃继续运动,左侧滑块和右侧滑块分别与定模完成合模。

左侧滑块和右侧滑块与定模完成合模后,左侧刀刃和右侧刀刃分别与定模分型面的左右两侧碰穿,织物位于定模型芯倒扣结构两侧的部分被裁断,被裁后的织物余料与织物位于注塑型腔内的部分局部连接。

织物位于织物左侧压合区内的部分被压合在左侧滑块与定模之间,织物位于织物右侧压合区内的部分被压合在右侧滑块与定模之间。

步骤四,完成注塑后,注塑件与织物位于注塑型腔内的部分结合成一体。

首先,滑块驱动机构驱动左侧滑块和右侧滑块分别向两侧退出。

其次,注塑机驱动动模运动,动模与定模完成开模,挂布针与织物分离,织物余料和注塑件留在定模,被定模的顶出机构一同顶出。

最后,机械手取件后,人工裁掉注塑件上的织物余料,放入废料桶内回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在动模的两侧增加滑块的方式,并通过油缸和t型块驱动滑块运动,滑块靠近定模一侧设置刀刃,在合模过程中,利用油缸驱动滑块与定模合模,完成对侧面倒扣结构处织物裁切,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背景技术中指出的b柱上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本发明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a-a视向的截面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结合图2至图5,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动模2、左侧滑块3和右侧滑块4,所述定模1上设有定模型芯11,定模型芯11的两侧为倒扣结构,动模2与定模型芯11对应的一侧设有动模型腔21,动模型腔21的两侧也为倒扣结构。左侧滑块3和右侧滑块4分别设在动模2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动模2左右滑动配合。在合模状态下,左侧滑块3、右侧滑块4、定模型芯11、动模型腔21配合形成注塑型腔5。

左侧滑块3和右侧滑块4背离动模2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滑块驱动机构6。滑块驱动机构6包括油缸61和t型块62,油缸61的伸缩端驱动t型块62直线运动,t型块62运动方向垂直于左侧滑块3或右侧滑块4的运动方向。左侧滑块3和右侧滑块4的底部均开设有与其运动倾斜布置的导向斜槽,t型块62表面固定安装有与导向斜槽相匹配的导向滑块63,t型块62通过导向斜槽驱动左侧滑块3或右侧滑块4运动。

合模和开模过程中,油缸61驱动t型块62前后运动,导向滑块63随t型块62同步运动,导向滑块63与对应的左侧滑块3或右侧滑块4滑动配合,驱动左侧滑块3或右侧滑块4做靠近或远离定模型芯11的运动。

所述动模2位于其动模型腔2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动模刀刃,动模刀刃位于动模型腔21外侧的分型面上与分型面为一体结构,且沿动模型腔21的边缘外侧布置。左侧滑块3靠近定模型芯11的一侧具有左侧刀刃31,左侧刀刃31位于左侧滑块3与定模1的分型面相对应的一侧,且与左侧滑块3为一体结构。

右侧滑块4靠近定模型芯11的一侧具有右侧刀刃41,右侧刀刃41位于右侧滑块4与定模1的分型面相对应的一侧,且与右侧滑块4为一体结构,合模状态下,左侧刀刃31和右侧刀刃41均与定模1两侧的分型面碰穿。

左侧刀刃31、右侧刀刃41均沿注塑型腔5的边缘外侧布置,左侧刀刃3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左侧滑块3与动模2的分界处,右侧刀刃4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右侧滑块4与动模2的分界处。

位于后侧的动模刀刃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刀刃31和右侧刀刃41的一端对应,位于前侧的动模刀刃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刀刃31和右侧刀刃41的另一端对应。

合模完成后,位于动模2上的动模刀刃与定模2的分型面碰穿,将织物与动模2对应的部分裁断,左侧刀刃31和右侧刀刃41分别将织物与左侧滑块3和右侧滑块4对应的部分裁断。

两个动模刀刃与动模型腔21的边缘处之间分别具有两个动模织物压合区,在动模织物压合区内,动模2的分型面与定模1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织物被压合状态下的厚度。

左侧刀刃31与注塑型腔5的边缘处之间为织物左侧压合区7,在织物左侧压合区7内,左侧滑块3与定模1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织物被压合状态下的厚度。

右侧刀刃41与注塑型腔5的边缘处之间为织物右侧压合区8,在织物右侧压合区8内,右侧滑块4与定模1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织物被压合状态下的厚度。

织物被两个动模刀刃、左侧刀刃31和右侧刀刃41裁切完成后,其边缘部分在动模织物压合区、织物左侧压合区7及织物右侧压合区8内被压至最小厚度。定模1的注胶口向注塑型腔内注入硬胶,硬胶的注塑压力将织物压紧在动模型腔21、左侧滑块3位于注塑型腔5内的侧壁及右侧型腔4位于注塑型腔内的侧壁上,b柱上饰板注塑成型后与注塑型腔内的织物结合成一体,开模后,b柱上饰板被顶出,被裁切掉的织物余料留在动模的挂布针上,得到所需要的产品件。

实施例2,结合图2至图5,一种织物裁切方法,采用上述的侧面倒扣织物裁切注塑模具,织物裁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在开模状态下,将织物覆盖在动模型腔21表面,并通过动模2上的挂布针将织物两侧分别与动模2的对应侧挂接。

步骤二,注塑机驱动动模2向定模1运动,定模1两侧的压布块先与动模2上的织物接触,并压紧织物,动模2继续运动,完成动模2与定模1的合模。

动模2与定模1合模完成后,动模刀刃与定模1分型面碰穿,织物位于动模型腔21前后两侧的部分被裁断,其位于动模织物压合区内的部分被压合在动模2与定模1之间。

步骤三,位于左侧的滑块驱动机构6驱动左侧滑块3向定模1运动,位于右侧的滑块驱动机构6驱动右侧滑块4向定模1运动。

左侧刀刃31和右侧刀刃41均与织物位于定模型芯两侧的部分接触,左侧刀刃31和右侧刀刃41继续运动,左侧滑块3和右侧滑块4分别与定模1完成合模。

左侧滑块3和右侧滑块4与定模1完成合模后,左侧刀刃31和右侧刀刃41分别与定模1的分型面的左右两侧碰穿,织物位于定模型芯11倒扣结构两侧的部分被裁断,被裁后的织物余料与织物位于注塑型腔5内的部分局部连接。

织物位于织物左侧压合区7内的部分被压合在左侧滑块3与定模1之间,织物位于织物右侧压合区内的部分被压合在右侧滑块4与定模1之间。

步骤四,完成注塑后,注塑件与织物位于注塑型腔5内的部分结合成一体。

首先,滑块驱动机构6驱动左侧滑块3和右侧滑块4分别向两侧退出。

其次,注塑机驱动动模2运动,动模2与定模1完成开模,挂布针与织物分离,织物余料和注塑件留在定模1,被定模1的顶出机构一同顶出;

最后,机械手取件后,人工裁掉注塑件上的织物余料,放入废料桶内回收。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