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注塑模具斜顶自动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6076发布日期:2019-11-09 00:37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泡注塑模具斜顶自动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泡注塑模具斜顶自动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对制造相对低廉的普通注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加工商已经开始意识到,当前在市场,已经面临新的产业转型。

然而,随着产品越来越复杂,制件的公差要求和表面外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传统的注塑加工技术生产这些制件,往往会出现多种质量问题,如制品存在较大的内应力、由于收缩不均而导致产品变形等,达不到要求的品质或成本要求。可以说,国内塑料加工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加工技术来改变困境。

精密注塑成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泡注塑成型工艺,这种技术可以将制件的生产尺寸精度控制在0.01~0.001mm之间,有时甚至能够达到0.001mm以下。与传统的注塑工艺相比,由该技术生产的制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尺寸稳定性,而且制件的尺寸精度和重复精度高,公差范围小。由于其自身的多种性能优势,加上塑料加工领域的“突变”,为该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对制品规格要求很高的医疗和电子电器领域,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注塑工艺。

目前L形结构塑料制品在注塑顶出环节中,斜顶顶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会跟斜顶一起走,造成塑料制品变形及斜顶位的区域拉伤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斜顶顶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会跟斜顶一起走,提供一种新型的发泡注塑模具斜顶自动顶出结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泡注塑模具斜顶自动顶出结构,包含有,

塑料制品,其具有顶壁部与侧壁部,所述顶壁部的底面为水平面;

固定镶块,其被置于所述顶壁部的下方,所述固定镶块的顶面为水平面且与所述顶壁部的底面相面接触,所述固定镶块中面向所述侧壁部的侧面由下斜面段、上竖面段及连接所述下斜面段与所述上竖面段的水平面段组成;

活动斜顶,其被置于所述顶壁部的下方且处于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固定镶块间,所述活动斜顶的顶面为水平面且与所述顶壁部的底面相面接触,所述活动斜顶中面向所述固定镶块的侧面为斜面且与所述下斜面段相面接触,所述活动斜顶上形成有从所述侧壁部贯穿至所述固定镶块的水平通道;以及,

顶出组件,其被置于所述水平通道的内部,所述顶出组件具有处于所述侧壁部侧的顶出块、处于所述上竖面段侧的顶帽、连接所述顶出块与所述顶帽的水平销钉及环绕于所述水平销钉外侧的顶出弹簧,所述顶出块与所述侧壁部相抵,所述顶帽与所述上竖面段相抵,所述顶出弹簧的第一端被固定,所述顶出弹簧的第二端作用于所述顶帽上以此始终对所述顶帽施加向所述上竖面段方向的力。

作为一种发泡注塑模具斜顶自动顶出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斜面段向所述固定镶块方向倾斜,所述水平面段自所述下斜面段的顶缘始向所述固定镶块方向延伸至所述上竖面段的底缘。

作为一种发泡注塑模具斜顶自动顶出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通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块的第一段、用于供所述水平销钉经过的第二段及用于容纳所述顶帽的第三段,所述第二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段的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连接可靠,顶出过程中,利用顶出组件将塑料制品脱离活动斜顶,可避免模具生产中,斜顶顶出时,产品跟斜顶走,导致产品变形及斜顶位的产品拉伤等缺陷,解决产品包紧无法脱模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实用新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图中示出的是一种发泡注塑模具斜顶自动顶出结构,用于解决斜顶顶出时,塑料制品1跟斜顶一同走而导致变形及斜拉伤等缺陷。

该自动顶出结构主要由塑料制品1、固定镶块2、活动斜顶3及顶出组件4等部件组成。

所述塑料制品1具有顶壁部11与侧壁部12。所述顶壁部11的底面为水平面。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壁部11与所述侧壁部12构成L形结构。所述侧壁部12处于所述顶壁部11的左侧。

所述固定镶块2被置于所述顶壁部11的下方。所述固定镶块2与所述侧壁部12间留有空间,供所述活动斜顶3容纳。所述固定镶块2的顶面为水平面且与所述顶壁部11的底面相面接触。所述固定镶块2中面向所述侧壁部12的侧面(即,图中所述固定镶块2的左侧面)由下斜面段21、上竖面段23及连接所述下斜面段21与所述上竖面段23的水平面段22组成。所述下斜面段21向所述固定镶块2方向倾斜(即,图中向右倾斜)。所述水平面段22自所述下斜面段21的顶缘始向所述固定镶块2方向延伸至所述上竖面段23的底缘。

所述活动斜顶3被置于所述顶壁部11的下方且处于所述侧壁部12与所述固定镶块2间。所述活动斜顶3的顶面为水平面且与所述顶壁部11的底面相面接触。所述活动斜顶3中面向所述固定镶块2的侧面31(即,图中所述活动斜顶3的右侧面)为斜面且与所述下斜面段21相面接触。所述活动斜顶3上形成有从所述侧壁部12贯穿至所述固定镶块2的水平通道。

所述顶出组件4被置于所述水平通道的内部。所述顶出组件4具有处于所述侧壁部12侧的顶出块41、处于所述上竖面段23侧的顶帽42、连接所述顶出块41与所述顶帽42的水平销钉43及环绕于所述水平销钉43外侧的顶出弹簧44。所述顶出块41、所述顶帽42及所述水平销钉43三者一体。所述顶出块41与所述侧壁部12相抵。所述顶帽42与所述上竖面段23相抵。所述顶出弹簧44的第一端被固定(所述水平通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块41的第一段、用于供所述水平销钉43经过的第二段及用于容纳所述顶帽42的第三段,所述第二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段的内径,所述顶出弹簧44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段上)。所述顶出弹簧44的第二端作用于所述顶帽42上以始终对所述顶帽42施加向所述上竖面段23方向的力(即,图中向右),使得所述顶帽42顶死所述上竖面段23。

当所述活动斜顶3沿着所述下斜面段21斜向上移(即,图中右上方),由于所述顶帽42被所述上竖面段23限制,即,上移过程中,所述顶帽42、所述水平销钉43、所述顶出块41三者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不动,所述顶出块41相对于所述活动斜顶3向所述侧壁部12方向移位(即,图中向左),以此顶开所述侧壁部12,使得所述塑料制品1脱离所述活动斜顶3。

而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