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0949发布日期:2020-09-18 17:3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机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目前lcd光固化打印技术采用直接提拉打印平台和模型的办法来完成拔模过程。

拔模时模型收到负压和粘合力。负压与粘合力受模型大小、温度、料液粘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受模型大小的影响最大。模型越大,负压的吸力和粘合力之和就越大,越容易大于提拉力,导致拔模失败,进而出现打印模型翘边、断层、打印停滞、模型脱落打印失败的情况。

目前现有技术当中暂无解决lcd光固化打印技术容易拔模失败的相关产品和技术。有鉴于此,亟待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技术和相关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该结构能够解决打印机拔模失败、翘边、断层和层丢失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包括:打印平台、托板、活动板、转动部和具有弹性的缓冲部,所述打印平台通过调平弹簧连接在托板上,所述托板固定安装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活动板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缓冲部贯穿所述活动板另一端与托板固定连接;

工作中,提拉所述活动板时,所述活动板与所述转动部连接一端先把所述打印平台一端拉起,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缓冲部连接一端通过缓冲部的作用,拉起所述打印平台的时间滞后于所述转动部一端,此时所述活动板一端连接所述转动部形成转动副,另一端连接的所述缓冲部形成移动副,彼此配合先后拉起所述打印平台;回正所述活动板时,在所述缓冲部的弹性作用下,所述打印平台和所述托板回正。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杆、轴承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套接在所述转动杆两端,所述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从而将转动杆固定在轴承座内,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包括:限位套、缓冲杆、压缩弹簧,所述缓冲杆贯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缓冲杆末端,所述压缩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与所述限位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利用了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合,使得打印平台两端在被提拉位移时间不一致,使得料液有足够的空间流进模底,从而减少了负压的影响。同时模型与料池底倾斜拉开的动作大大减小了粘合力的影响,达到了模型易拔模的目的,解决了lcd3d光固化打印技术打印时容易拔模失败、翘边、断层和层丢失的问题。同时具备拔模后有让模型回正的能力,避免了下一层打印时损伤模型和打印错位甚至造成模型脱落的情况。提高了lcd3d打印机拔模与回正的效率,降低了因拔模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正视图;

图中标记:1-打印平台,2-托板,3-活动板,4-转动部,5-缓冲部,6-固定块,41-转动杆,42-轴承,43-轴承座,51-缓冲杆,52-限位套,53-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包括:打印平台1、托板2、活动板3、转动部4和具有弹性的缓冲部5,所述打印平台1通过调平弹簧连接在托板2上,所述托板2固定安装有转动部4,所述转动部4与所述活动板3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缓冲部5贯穿所述活动板3另一端与托板2固定连接;

工作中,提拉所述活动板3时,所述活动板3与所述转动部4连接一端先把所述打印平台1一端拉起,所述活动板3与所述缓冲部5连接一端通过缓冲部5的作用,拉起所述打印平台1的时间滞后于所述转动部4一端,此时所述活动板3一端连接所述转动部4形成转动副,另一端连接的所述缓冲部5形成移动副,彼此配合先后拉起所述打印平台1;回正所述活动板3时,在所述缓冲部5的弹性作用下,所述打印平台1和所述托板2回正。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该结构可以达到拔模时打印平台1一边先被拉起而另一边后被拉起从而完成拔模的目的。在打印平台1完成打印一层结构需要拔模时,提拉活动板3上升,由于活动板3与转动部4形成了转动副,而转动部4与托板2固定连接,所以在转动部4这一端力通过转动部4直接带动打印平台1上升;由于活动板3与缓冲部5形成了移动副,缓冲部5内有弹性结构,所以在缓冲部5这一端力会被弹性结构缓冲一部分,从而在活动板3两侧的移动上形成了一个时间差,从而使得活动板3所带动的打印平台1的提拉形成了倾斜的状态,料液有足够空间流进模底,极大减小了负压的影响,模型与料池底倾斜拉开的动作也极大减小了粘合力的影响,从而解决了lcd光固化打印技术打印时容易拔模失败的问题、模型翘边的问题、断层和层丢失的问题。同时也因为缓冲部5的弹性结构能够使得在拔模完成之后,压缩弹簧53和调平弹簧的配合下,打印平台1回正。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4包括:转动杆41、轴承42和轴承座43,所述轴承42套接在所述转动杆41两端,所述轴承42固定安装在所述轴承座43内,从而将转动杆41固定在轴承座43内,所述活动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41上。利用转动杆41与轴承42的联动实现活动板3的转动活动,而活动板3由于固定连接在转动杆41上,所以整个体系构成了一个转动副,同时采用转动杆41通过轴承42固定在轴承座43上的方法使得力的传递能够在转动部4一侧直接传递至托板2。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5包括:限位套52、缓冲杆51、压缩弹簧53,所述缓冲杆51贯穿所述活动板3与所述托板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52固定连接在所述缓冲杆51末端,所述压缩弹簧53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3与所述限位套52之间。通过压缩弹簧53在限位套52与活动板3之间的压缩,使得缓冲部5一侧能够缓冲活动板3上拉的力,从而实现了与转动部4一侧形成时间差,从而改变了传统拔模结构水平拔模的问题,形成了倾斜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3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在活动板3上安装固定块6,方便了活动板3的提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平台(1)、托板(2)、活动板(3)、转动部(4)和具有弹性的缓冲部(5),所述打印平台(1)通过调平弹簧连接在托板(2)上,所述托板(2)固定安装有转动部(4),所述转动部(4)与所述活动板(3)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缓冲部(5)贯穿所述活动板(3)另一端与托板(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4)包括:转动杆(41)、轴承(42)和轴承座(43),所述轴承(42)套接在所述转动杆(41)两端,所述轴承(42)固定安装在所述轴承座(43)内,从而将转动杆(41)固定在轴承座(43)内,所述活动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5)包括:限位套(52)、缓冲杆(51)、压缩弹簧(53),所述缓冲杆(51)贯穿所述活动板(3)与所述托板(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52)固定连接在所述缓冲杆(51)末端,所述压缩弹簧(53)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3)与所述限位套(5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CD3D打印机的拔模结构,包括:打印平台、托板、活动板、转动部和具有弹性的缓冲部,所述打印平台通过调平弹簧连接在托板上,所述托板固定安装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活动板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缓冲部贯穿所述活动板另一端与托板固定连接。利用了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合,使得打印平台两端在被提拉位移时间不一致,使得料液有足够的空间流进模底,从而减少了负压的影响。同时模型与料池底倾斜拉开的动作大大减小了粘合力的影响,达到了模型易拔模的目的,解决了LCD3D光固化打印技术打印时容易拔模失败、翘边、断层和层丢失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联松;刘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极光尔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