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注塑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51191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用于注塑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是指用于注塑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保险杠具有安全保护、装饰车辆以及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等作用。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在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行人的作用。从外观上看,具有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保险杠还有一定的空气动力学作用。同时,为了减少轿车在发生侧撞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在轿车上通常安装有车门保险杠,以增强车门的防撞冲击力。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目前汽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
[0003]在塑料保险杠的生产过程中,现有的注塑工艺生产出的保险杠的制造精度较低,且成品保险杠表面粗糙,无法满足汽车外表美观的需求,并且该类保险杠的制造周期较长,且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注塑的装置,方便保险杠的快速注塑成型,缩短其制造周期。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用于注塑的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在机架上的传动箱,传动箱的一侧壁上固定有料筒,料筒的外壁上套设有加热器,料筒内设置有内径沿其轴线向远离传动箱的方向递增的进料腔体,进料腔体内固连有设有筛孔的筛板,筛板将进料腔体分割为靠近传动箱的第一腔室和远离传动箱的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安装有与之相匹配且中空设置的第一传料杆,第一传料杆的外圆周壁上设有螺旋叶,第二腔室内安装有与之相匹配且外圆周壁上设有螺旋叶的第二传料杆,传动箱的另一侧壁上固定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内筒,内筒上通过轴承套设有外筒,第一电机通过传动齿轮作用于外筒,外筒的端部贯穿传动箱和料筒的侧壁与第一传料杆相连,内筒的端部贯穿第一传料杆和筛板与第二传料杆相连;
[0007]料筒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料斗,料斗的锥形内壁由上至下依次铰接设置有异侧的调节板A、调节板B,且在调节板A、调节板B与料斗的铰接出设置有扭簧;
[0008]还包括定模板、动模板以及固定在两者之间的模具,第二腔室通过喷嘴穿过定模板与模具连通,喷嘴内沿料筒轴线向远离传动箱的方向依次开有相互连通的锥形流道A、锥形流道B和直流道,且锥形流道A、锥形流道B和直流道的内径依次递减,锥形流道B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螺旋突起,动模板的侧壁上还固定有锁模机构。
[0009]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料杆和第二传料杆分别由两个电机来控制,如此可相对独立地控制两者的转速,如此可使得在第一腔室内能得到充分的热融化,第二腔室内能得到高效的料传递。应用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使得外筒开始转动,将聚酯类的原材料经料斗7进入到第一腔室,第一传料杆在外筒的旋转带动下将原材料沿进料腔体的轴线运动,而此时位于料筒外壁的加热器开始对聚酯原料进行加热融化,使之由固态转化为流动的液态,而在螺旋叶的作用下,当第一传料杆转动时,则会将热融化的流体推动至筛板处,再通过筛孔进入第二腔室内。启动第二电机,使得内筒开始转动,第二传料杆在内筒的旋转带动下则将被热融化的聚酯流体通过喷嘴高速地穿过定模板注入到模具中。而动模板被锁模机构紧紧贴合在模具的背面,保证汽车保险杠的注塑工序有序进行。其中,通过筛板的设置,若原材料未得到充分融化,则会继续停留在第一腔室内受热融化,如此,可避免未得到充分融化的原材料被注入到模具中,这样可提高保险杠成型的精度。同时全自动的操作可有效降低保险杠的注塑周期,即当模具内的温度降低到标准值时,锁模机构直接将动模板与模具分离,便可快速取出成型的保险杠。
[0010]在固态颗粒状的聚酯原料进入料斗时,由于注塑工艺的连续性,在不断进料的过程中容易经料斗的进料口堵塞,导致注塑工艺的脱节;本实用新型在料斗的内壁两侧由上至下一次铰接设置有两个异侧的调节板,且在调节板的底部安装有扭簧,即当聚酯原料在冲击调节板时,调节板可依据聚酯原料的多少来决定其进入第一腔室中的数量,进而避免料斗堵塞的情况发生。
[0011]并且,聚酯原料在被加热融化后,由第二传料杆以及螺旋叶的推动作用下开始沿喷嘴进入到模具中,而本实用新型在喷嘴内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锥形流道A、锥形流道B和直流道,且三者的内径沿喷嘴的轴线向靠近定模板的方向递减,使得聚酯流体在喷嘴内实现三级变径流通,使得聚酯流体的流速在不断增大,同时位于锥形流道B的螺旋突起将流体的运行方式由层状流变为具有一定旋转角度的涡状流,使得聚酯流体在进入直流道后其内部的温度保持均匀,继而避免进入到模具内的聚酯流体局部温度偏差较大而影响成型时的质量。
[0012]进一步地,所诉锁模机构包括与所述动模板两端铰接的锁模架、两端均与锁模架铰接的调节块以及固定在锁模架上的油缸,调节块与油缸的输出端相连。在模具与定模板接触禁锢完毕后,启动油缸,使得调节块开始向靠近传动箱的方向移动,而锁模架则在、调节块的带动下将动模板推向模具,使得模具在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被禁锢,以便保险杠的注塑。注塑完毕时,则将油缸的输出端分别回缩,如此,可使得调节块带动与动模板连接的锁模架向远离传动箱的方向移动,实现动模板与模具之间的分离,方便成型的保险杆的取芯脱离。
[0013]为实现锁模架对动模板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锁模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油缸的支撑板和两个调节臂,两调节臂均由两个端部相互铰接的连杆所构成,两调节臂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两端铰接,两调节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动模板的两端铰接。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筛板的设置,在原材料未得到充分融化时则会继续停留在第一腔室内受热融化,如此,可避免未得到充分融化的原材料被注入到模具中,这样可提高保险杠成型的精度。
[0016]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料杆和第二传料杆分别由两个电机来控制,如此可相对独立地控制两者的转速,如此可使得在第一腔室内能得到充分的热融化,第二腔室内能得到高效的料传递。
[0017]3、本实用新型在料斗的内壁两侧由上至下一次铰接设置有两个异侧的调节板,且在调节板的底部安装有扭簧,即当聚酯原料在冲击调节板时,调节板可依据聚酯原料的多少来决定其进入第一腔室中的数量,进而避免料斗堵塞的情况发生。
[0018]4、本实用新型使得聚酯流体在喷嘴内实现三级变径流通,使得聚酯流体的流速在不断增大,同时位于锥形流道B的螺旋突起将流体的运行方式由层状流变为具有一定旋转角度的涡状流,使得聚酯流体在进入直流道后其内部的温度保持均匀,继而避免进入到模具内的聚酯流体局部温度偏差较大而影响成型时的质量。
[0019]5、本实用新型当注塑完毕时,油缸的输出端回缩,使得调节块带动与动模板连接的连杆向远离传动箱的方向移动,实现动模板与模具之间的分离,方便成型的保险杆的取芯脱离。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注塑的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注塑的装置中料斗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注塑的装置中喷嘴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机架,2、第二电机,3、外筒,4、第一电机,5、传动箱,6、传动齿轮,7、料斗,71、调节板A,72、调节板B,73、扭簧,8、加热器,9、料筒,10、第一传料杆,11、喷嘴,111、锥形流道A,112、螺旋突起,113、锥形流道B,114、直流道,12、模具,13、动模板,14、调节块,15、锁模架,16、油缸,17、连杆,18、定模板,19、连接片,20、内筒,21、筛板,211、筛孔,22、第二传料杆,2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注塑的装置,包括机架I以及固定在机架I上的传动箱5,传动箱5的一侧壁上固定有料筒9,料筒9的外壁上套设有加热器8,料筒9内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