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取热炉中的对流管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87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取热炉中的对流管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高温取热炉,尤其涉及到高温取热炉中的对流管束装置。 背彔技术高温取热炉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催化裂化装置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将送入炉内的约400KPa压力和上千摄氏度的高温烟气进行降温,使烟气到达高温取热炉 出口处的温度下降至某一指定的温度,这个指定的温度通常在70(TC左右。如图 l所示,现有的高温取热炉系双筒式串联布置,通过若干根从炉顶的上封头2插 入炉体1中的嵌套式冷却水管来降低烟温,所述的冷却水管的结构包括呈试 管状的外管3和设置在外管3中的内管4,外管3的上端与内管4的外壁密封, 外管3在靠近其上端的管壁上开设有汽水引出口 5;内管4的下端开口与外管3 的底部留有间隙,内管4的上端为进水口。其工作原理是从烟气入口18进入 炉内的高温烟气通过与冷却水管中的水进行热交换来达到降低自身温度的目的,具体过程为水储存在锅筒中,而锅筒位于高温取热炉的上方,从锅筒中流入冷却水管中的水在炉室中被高温烟气所加热,加热形成的汽水混合物又从汽水引出口 5回流至锅筒中,其蒸汽通过锅筒中的出汽口进入至输出管道中, 为了保持锅筒中的水位,锅筒中要经常补充经处理过的给水。如果烟气出口 19 处的出来的烟气温度偏低,可以通过调节旁路烟道口 17的烟气量,使得一部分 烟气直接从旁路烟道口 17处通过、减少其吸热量,然后与烟气出口 19处出来 的烟气进行混合,达到设定温度、送至下道工序。上述冷却水管的缺点是由 于内管4的下端与外管3底部形成的通道过于狭窄,这样就形成了类似"盲肠" 式的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可能落入的异物和水蒸发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水坭是无 法排除的,因此,很容易发生因为水流不畅或者内管4腐蚀泄漏而不能对整根 受热外管3补水,从而造成外管3烧坏爆管事故;此外,上述结构的冷却水管
穿过炉顶的上封头2伸入炉室中,其重量全部由上封头2支承,使得上封头2 不能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只能焊接在高温取热炉的炉体1上,导致对炉内受热 面的检修非常困难;上述双筒式结构的高温取热炉,虽说可以在其上部联接烟 道6上设置用于检査炉内冷却水管高位受热面状况的检测口;尽管如此,检修工作仍很困难,而且其结构也显得过于庞大和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长期使用不易堵塞、并可分 组拆装的高温取热炉中的对流管束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温取热炉中的对 流管束装置,包括设置在炉室中的若干个对流管束单元,每个对流管束单元 包括若干根竖直布置的对流水管和分别设置在炉室上、下两头的上、下集箱, 每个对流管束单元中的每根对流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本单元中的上、下集箱相连 通,每个下集箱均设置有排污管,所有的下集箱均与下降供水管相连通,所有 的上集箱均与汽水引出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现场检査的对流管 束装置。针对该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上 述的对流管束装置中央设置有检査通道,检査通道中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若干 块可拆卸隔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流管束装置由若干个 对流管束单元构成,使得检修时,不必将整个装置拆下来,只需将受损的相关 单元拆下来进行检修,大大方便了检修工作;另外,所有的对流水管均为竖直 的直通式结构,克服了原来的"盲肠"式结构,水流十分通畅,而且设置在下 集箱上的排污管可以定期将管道中的水垢或异物排出,有效地保证了水路的畅 通;此外,设置在对流管束装置中央的检査通道,给检査和维护带来了便利。 附圉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上封头,3、外管,4、内管,5、汽水引出口, 6、联接 烟道,17、旁路烟道口, 18、烟气入口, 19、烟气出口;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流管束装置在高温取热炉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流管束单元在炉室内的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对流管束单元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对流管束单元在炉室中的另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中1、炉体,10、炉室,11、检査通道,12、隔板,13、隔热 防护层,14、上保温层,15、下保温层,17、旁路烟道口, 18、烟气入口, 19、 烟气出口, 2、上封头,3、对流管束单元,31、对流水管,32、上集箱,33、 下集箱,331、排污管,4、汽水引出管,5、下降供水管,8、下封头,81、检 査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温取热炉中的对流管束装置,包括设置在炉室10中的十二个呈辐射状分布的对流管束单元3,每个对流管束单元3包括若干根竖直布置的对流水管31和分别设置在炉室10上、下两头 的上、下集箱32和33,每个对流管束单元3中的每根对流水管31的两端分别 与本单元中的上、下集箱32和33相连通,每个下集箱33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 管331,所有下集箱33均与下降供水管5相连通,所有上集箱32均与汽水引出 管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检査和维修,在所述的对流管束装置中央 设置有检査通道11,检查通道11中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数块可拆卸隔板12, 具体设置方式为在检査通道11附近的对流水管31上焊接有焊耳,隔板12固 定在焊耳上即可——这种就近焊接焊耳固定隔板12的通常技术虽未在图中画 出,但这不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结构的理解和实现。实际制作时,对流 管束单元3还可以布置成图5所示的平行状或者其它形状,并且整个对流管束 装置中央留有检査通道ll。为了能方便地对对流管束单元3进行安装和拆卸,所述的汽水引出管4和 下降供水管5均从炉体1的侧壁中引出,这样在抽出检修或更换管子时,只需 割断汽水引出管4和下降供水管5即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流管束装 置的高温取热炉,其上、下封头2和8为可拆卸的法兰结构;炉体l的外壁上 还设置有防止散热损失的隔热防护层13。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取热炉,其具体的工作过程为锅筒位于高温取 热炉的上方,锅筒与下降供水管5、下集箱33、对流水管31、上集箱32和汽水 引出管4组成了水冷系统。高温烟气从烟气入口 18处进入到炉室10中,降温 后通过烟气出口 19和旁路烟道口 17离开高温取热炉,高温烟气在炉室10中不 断地与布置在炉室10中的对流水管31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使对流水管31中 的水吸热后形成的汽水混合物从汽水引出管4中回到锅筒中,蒸汽则从锅筒上 的出汽口进入至输出管道;于是,锅筒中的水又会沿着下降供水管5和下集箱 33进入至对流水管31中,这样循环往复就构成了一个自然水循环;为了保持锅 筒中的水位,锅筒中要经常补充经处理过的给水。在工作过程中,设置在检查 通道11中的隔板12可有效地防止烟气短路。当需对上述对流管束装置进行修理时,只需卸下上封头2,然后对相应的汽 水引出管4和下降供水管5作简单切割,便可将个别对流管束单元3从炉室10 中单独抽出,从而方便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流管束装置的修理。在对上述的 高温取热炉进行检査时,检査人员可从下封头8中的检査入口 81处进入炉室10 中,先卸下第一块隔板12,将悬梯挂在同样焊接在检査通道11附近的对流水管 31上的挂钩上——这种就近焊接用于悬挂悬梯的挂钩的通常技术虽未在图中画 出,但这不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结构的理解和实现,检査人员通过悬梯 再接近第二块隔板12,并将其卸下,然后,检查人员可以站在悬梯的顶端将第 二个悬梯向上升起,并将其挂在上方相应的挂钩上,依次类推,就可检测整个 高温取热炉中所有对流水管31的受热面的状况,检査完毕,再一步一步退回, 并将隔板12固定在原处。在高温取热炉运行期间,可以定期通过排污管331将 对流水管31中的水垢沉渣和异物排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水路的畅通。
权利要求1.高温取热炉中的对流管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流管束装置包括设置在炉室[10]中的若干个对流管束单元[3],每个对流管束单元[3]包括若干根竖直布置的对流水管[31]和分别设置在炉室[10]上、下两头的上、下集箱[32]和[33],每个对流管束单元[3]中的每根对流水管[31]的两端分别与本单元中的上、下集箱[32]和[33]相连通,每个下集箱[33]均设置有排污管[331],所有的下集箱[33]均与下降供水管[5]相连通,所有的上集箱[32]均与汽水引出管[4]相连通。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温取热炉中的对流管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对流管束装置中央设置有检査通道[ll],检査通道[ll]中自上而下间隔设置 有若干块可拆卸隔板[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期使用不易堵塞、并可分组拆装的高温取热炉中的对流管束装置,包括设置在炉室中的若干个对流管束单元,每个对流管束单元包括若干根竖直布置的对流水管和分别设置在炉室上、下两头的上、下集箱,对流管束单元中的每根对流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本单元中的上、下集箱相连通,每个下集箱均设置有排污管,所有的下集箱均与下降供水管相连通,所有的上集箱均与汽水引出管相连通。该对流管束装置的拆装、检修都比较方便,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催化裂化装置中的高温取热炉中。
文档编号F22B7/00GK201053666SQ20072003785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0日
发明者赵柏年 申请人: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