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2697阅读:1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有色冶金厂余热锅炉的设计始于20世纪初,美国首先在铜反射炉后装设了余热 锅炉,进行回收余热的尝试。到了 50年代,随着对余热利用的重视,余热锅炉得到一定程度 的发展,但往往被积灰、腐蚀、磨损等问题所困惑。直至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有色冶金厂 余热锅炉才发展到成熟阶段。在结构上有两种基本型式,一种为多通道式,如日本设计的铜 反射炉余热锅炉;另一种为直通式,如芬兰设计的闪速炉余热锅炉。中国的有色冶金厂余热锅炉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20世纪50 年代,中国开始研制余热锅炉。先后完成了株洲冶炼厂烟化炉、锦西葫芦岛锌厂焙烧炉等一 批余热锅炉。在设计上沿用了一般工业锅炉的设计方法,即采用自然循环,双汽包对流管 束,辐射冷却室四周布置光管水冷壁,重型炉墙,固定式机械吹灰或人工吹灰。这种类型的 余热锅炉,在某些载热体含尘较多、尘粒较硬等情况下,易造成堵塞通道,受热面磨损,致使 余热锅炉无法正常运行。第二阶段始于70年代,中国自行设计了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熔炼反 射炉和石园铜业公司反射炉余热锅炉。在结构型式上采用了多通道、鳍片管、双层护板、轻 型炉墙、机械振打清灰装置、汽水强制循环或强制与自然联合循环,较前有很大改进,但还 存在有汽流偏析、局部过热、积灰、磨损严重等问题。第三个阶段始于80年代初,在借鉴国 外经验的基础上,先后设计完成了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转炉、西北铅锌冶炼厂烟化炉、锌沸腾 焙烧炉等一批冶金炉的余热锅炉。这些锅炉采用直通式烟道、汽水强制循环、膜式壁、敷管 炉墙、机械振打清灰装置等一系列新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各种烟气条件,达到了连续运行, 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进入80年代后,随着吹氧炼钢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顶吹氧气转炉炼钢工艺的普遍 采用,各钢铁设计院又自行按照未燃法设计了回收利用13 150t的炼钢(含个别提钒用 的)转炉排出的含尘较多又有大量可燃成分(CO)的烟气余热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基本上是 采用水冷壁(含膜式)结构和自然循环方式。利用此法所能回收的包括煤气和蒸汽的热量 为每吨钢400 1200MJ。此外,还在1984年设计了鞍山钢铁厂用的顶吹氧气的大型平炉后的采用蛇管的 强制循环式余热锅炉。其额定烟气量为每小时12X104立方米,锅炉进出口的烟气温度为 720 / 220°C,蒸汽的参数为 1.8MPa,375°C。为了提高冶金炉锅炉自身的能源利用率,它们排出的余热量势将愈来愈少,排出 的烟气温度也将越来越低,这就要求设计能以小温差传输大热量的热管式余热锅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烟道式余 热锅炉列管换热器,它利用模块式列管换热器回收钢厂冶炼后的烟气余热,有利于节能减排。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一个U型烟道式换热 器,由相互连通的前烟道和后烟道构成,前烟道内布置有4组蛇形对流蒸发管,后烟道内自 下而上布置有1组蛇形对流蒸发管、2组高温蛇形管省煤器和1组低温蛇形管省煤器。所述前烟道和后烟道连接处的U型烟道中部设置有落灰装置。所述蛇形对流蒸发管和蛇形管省煤器均为模块式结构。所述蛇形对流蒸发管和蛇形管省煤器两端焊接有弯头。所述蛇形对流蒸发管和蛇形管省煤器均为强制循环管。所述蛇形对流蒸发管均为光管。所述蛇形管省煤器均为翅片管。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烟道,利用模块式强制循环蛇形管回收钢厂冶炼后的烟气余 热,有利于节能减排。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每组蛇形管均采用强制循环,保证各受热面可靠冷却。2.采用模块式结构,烟道的密封性好、安装方便。3.蛇形对流蒸发管采用光管,蛇形管省煤器采用翅片管,提高换热效率。4.蛇形管两端焊接弯头,受热段无对接焊缝,使用寿命长。5. U型烟道内护板采用耐热钢板,护板耐用。6.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采用U型烟道布置,U型烟道中部设置落灰装置,方便除 尘和处理烟道内的积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一个U型 烟道式换热器1,由相互连通的前烟道2和后烟道3构成,前烟道顶端为烟气进口,后烟道顶 端为烟气出口,图中箭头方向为烟气流动方向。前烟道内布置有4组蛇形对流蒸发管4,后 烟道内自下而上分别布置有1组蛇形对流蒸发管4、2组高温蛇形管省煤器5和1组低温蛇 形管省煤器6。所述前烟道和后烟道连接处的U型烟道中部设置有落灰装置7。所述蛇形对流蒸发管和蛇形管省煤器均为模块式结构。所述蛇形对流蒸发管和蛇形管省煤器两端焊接有弯头8。所述蛇形对流蒸发管和蛇形管省煤器均为强制循环管。所述蛇形对流蒸发管均为光管。 所述蛇形管省煤器均为翅片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烟道,利用模块式强制循环蛇形管回收钢厂冶炼后的烟气余 热,有利于节能减排。[0033]本实用新型[0034]1.每组蛇形管均采用强制循环,保证各受热面可靠冷却。[0035]2.采用模块式结构,烟道的密封性好、安装方便。[0036]3.蛇形对流蒸发管采用光管,蛇形管省煤器采用翅片管,提高换热效率。[0037]4.蛇形管两端焊接弯头,受热段无对接焊缝,使用寿命长。[0038]5.U型烟道内护板采用耐热钢板,护板耐用。[0039]6.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采用U型烟道布置,U型烟道中部设置落灰装置,方便除
尘和处理烟道内的积灰。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 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一个U型烟道式换热 器,由相互连通的前烟道和后烟道构成,前烟道内布置有4组蛇形对流蒸发管,后烟道内自 下而上布置有1组蛇形对流蒸发管、2组高温蛇形管省煤器和1组低温蛇形管省煤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烟道和后烟 道连接处的U型烟道中部设置有落灰装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对流蒸发 管和蛇形管省煤器均为模块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对流蒸发 管和蛇形管省煤器两端焊接有弯头。
5.如权利要求1-4之任一所述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 对流蒸发管和蛇形管省煤器均为强制循环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对流蒸发 管均为光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省煤器 均为翅片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一个U型烟道式换热器,由相互连通的前烟道和后烟道构成,前烟道内布置有4组蛇形对流蒸发管,后烟道内自下而上布置有1组蛇形对流蒸发管、2组高温蛇形管省煤器和1组低温蛇形管省煤器。本实用新型利用模块式列管换热器回收钢厂冶炼后的烟气余热,有利于节能减排。
文档编号F22D1/10GK201852070SQ20102060849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李道善, 祁牧, 郭强 申请人:营口绿源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