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456617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却系统及方法
相关申请的参考条目本申请要求2001年8月15日提交的题为《冷却系统及方法》的美国临时申请60/312,441的优先权,该申请援引在此以作参考。
背景技术
在工业设施中用于冷却高温流体的普通系统通常可使用不需要应用水源的空气冷却器或需要使用水源的水冷却器。例如,高温流体可以以使流体通过一设备或装置来进行空气冷却,其中的设备或装置可以是直接与周围大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另一种空气冷却结构可以带有使高温流体通过与低温流体或液态热交换媒质进行热交换的设备或装置,其中的液态热交换媒质可以是水/乙二醇混合物,而后流体又将通过另一个与周围大气进行热交换的装置。在后一种空气冷却结构中,低温流体被设置成封闭环路内的循环流体,这种封闭环路带有流体蒸发损耗最小。
以水为基础的冷却系统的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这两类冷却系统均是以循环流动的冷却水来冷却高温流体的。在一种结构中,冷却水经历与高温流体的热交换,而后,在再循环到处理或工业设施之前,冷却水将在一蒸发冷却塔中被冷却。这种结构需要额外的水来弥补挥发剂大气的蒸发损耗。另外,由于要求通过泄放液流来清除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的矿物质造成的损耗也需要以补给水来弥补,而这种泄放液流又必须适当地进行。在另一种结构中,热量直接从冷却水排放到一水体中,水体通常可以为自然水源,例如河流、池溏或海。这两种类型的以水为基础的冷却系统均会对水源造成影响第一类型是由于水的消耗以及泄放处理而造成影响,而第二类型是由于排放的热量而引起的水体温度上升而造成影响。
由于根据单位表面积的传热量空气冷却系统不及水冷却系统有效,因此,只利用空气冷却的普通系统与冷却容量可比的水冷却系统相比,一般需要更大的进行热交换的表面积。因此,上述空气冷却系统常常比水冷却系统更为昂贵,特别是当它们用于那些为了更有效的工作而需要较低温的流体的应用时。这些应用的实例包括(但不仅限于)气体压缩,利用冷藏或冷冻设备的处理以及特定的吸收和吸附处理。然而,也可能需要使用空气冷却来实现这些应用的情况,例如,在水的成本过高或由于可用资源有限、环境问题或其它原因引起的水的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中。
因此,需要为工业设施或处理使用提供另外的冷却系统或方法。


虽然,以权利要求书结尾的说明书清楚地指出申请者所认为的本发明的主题,但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分别为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具有与蒸发塔相连的一个空气冷却装置和一个水冷却装置;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具有一个结合在一封闭循环冷却回路中的空气冷却装置以及一个与蒸发塔相连的水冷却装置;图3为循环冷却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循环冷却系统具有一个与蒸发冷却塔相连的空气冷却装置;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带有的水冷却设置为一种“一次通过”的结构;以及图5为利用根据本发明冷却结构的冷却压缩气流的示意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的涉及一种冷却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用于空气分离设施中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一空气冷却阶段,该阶段在空气分离设施中处于一设备的下游,用于将与设备相关的一高温流体流冷却到一第一温度;以及一水冷却阶段,该阶段处于空气冷却阶段的下游,用于将高温流体流进一步冷却到一第二温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在空气分离设施中使用的冷却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空气冷却阶段将在空气分离设施中与一设备相关联的一高温流体冷却到第一温度;在空气冷却阶段下游的水冷却阶段中将高温流体流进一步冷却到一第二温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在工业设施中使用的冷却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空气冷却阶段来将从来自于工业设施中的设备的高温流体流冷却至一第一温度,该设备是从包括一压缩机和一压缩机/膨胀器系统的组中选出的;以及在空气冷却阶段下游的水冷却阶段中,将高温流体流进一步冷却到一第二温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般而言,本发明提供了可以用于各种应用的一种冷却系统和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结合有至少一个以较高温度范围工作的空气冷却系统以及至少一个以较低温度范围工作的水冷却系统。根据特定的应用,这种混合系统可以使实现冷却的成本比仅由空气冷却或水冷却系统来实现冷却的成本低。一般而言,空气冷却系统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不同设计的空气冷却器,而水冷却系统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普通的蒸发系统,例如冷却塔,或者可以包括向诸如河、湖或海之类的水源或水体排出热量的系统。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根据与空气分离设施中的设备相关的实例进行论述的,但它们更普遍地应用于如各种工业处理或工业设施中所使用的那些与任何主要的机械或设备相关联的冷却功能。
如此处所使用的,“空气冷却器”或“空气冷却装置”一般是指任何那些向大气或周围环境排热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向大气非蒸发传热来实现的热交换器。较佳地,在第一冷却阶段中,即在空气冷却阶段中有非蒸发热量转移,但也可以允许有限量的蒸发。这样的空气冷却器可以包括许多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包括一些其中可以使用有限量的水来提高空气冷却器性能的设计方案。因此,结合一种主要通过非蒸发热量转移过程来向周围大气排热的空气冷却器的冷却阶段被称之为空气冷却阶段。因此,空气冷却阶段可以包括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个用于从高温处理流体向空气冷却器转移热量的封闭环液态冷却剂系统,而后空气冷却器又将向周围大气排热。作为通过使用水源或通过蒸发冷却,或通过向诸如河、湖或海之类的水体排热的系统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器将被称之为“水冷却器”或“水冷却的”。
本发明的混合冷却系统和方法特别适用于这样一些应用或场所,在这些应用或场所中水供给昂贵,水的使用受到有限资源或可用性的限制或者向水体排放出冷却塔的水或释放出热量会造成环境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混合冷却系统将冷却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高温流体是使用空气冷却系统或装置冷却的。在此阶段中,高温流体的温度相对较高,而空气冷却系统或装置能够以相应较大的接近温度(即流出的冷却流体和进入的周围空气冷却剂之间的温差)进行工作。这样使得无需使用大型的空气冷却系统即可去除大量热量,而大型空气冷却系统对于以较小接近温度进行工作则是必须的。该混合冷却系统一般可用于冷却任何与工业设施内的设备相关联的高温流体。因此,高温流体可以是起源于诸如一个工业设施中特定的设施或设备的热源处理流体,例如来自于空气分离设施的压缩机的压缩气流。在另一实施例中,高温流体可以为用于与处理流体热交换(两种流体之间不直接接触)或用于工业设施中的设备冷却的适合的热转移媒质。
冷却的第二阶段是通过水冷却来提供的,水冷却使高温流体可以被冷却到一更低的温度。由于水冷却的传热系数比空气冷却的传热系数大,所以小型且低成本的水冷却装置可以被用来实现较小的接近温度。因此,一般水冷却可实现的接近温度比空气冷却器小。与如美国专利6,233,941中所揭示的一种混合冷却塔或美国专利4,003,970中揭示的一种组合式的湿-干传热系统那样两个阶段被结合在一单个冷却系统中相反,本发明中的两个阶段是在独立的冷却系统或装置中实现的。两个串联在一起的冷却阶段被用于本发明中,用来通过以空气以及而后的水来传热而对高温流体进行冷却,从而达到较低的最终温度。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00的示意图。冷却系统100包括一个空气冷却装置110,该空气冷却装置110与一个水冷却装置120相连。如图1所示,热源102的高温流体流104首先受到空气冷却装置110的冷却作用而达到由Ti(离开空气冷却器的高温流体的温度)和Tain(进入空气的温度)之差给出的接近温度。而后,高温流体由水冷却装置120进一步冷却到另一温度Tf。
如图1所示,一循环泵124在水冷却装置120和蒸发塔回路122之间形成了水循环。泵124、水冷却装置120和塔回路122可以被视作形成了一水冷却回路或系统160。蒸发塔回路122可以为一种普通回路,该回路一般由各种组件构成(未图示),这些组件可以包括一个蒸发塔、一个利于蒸发冷却的风扇以及相关组件,例如泵、过滤器和水处理设备、引入和排出结构等。可以使用一个备用的致冷器126来进一步冷却循环到水冷却装置120的水。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热源102可以设有它们自己的空气冷却装置110,以满足相应的冷却要求,而诸如泵124或致冷器126之类水冷却系统160内的单个组件可以与一个或多个需要冷却的设施或设备共享。因此,若干部分冷却水可以被分配到需要冷却的设备140、142,而来自如设备或设施的高温水将相继进入蒸发塔回路122内。一般而言,如果需要,供给到这些其它设施或设备140和142的水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致冷器系统进一步冷却,也可以在水返回到水冷却回路160之前在一个或多个空气冷却器(未图示)中进行冷却。
例如,热源102可以是空气分离设施中的一个压缩机级。当经过压缩机级压缩之后,高温气体104具有的初始温度(Th)可以约为80℃。周围空气温度(Tain)可以约为30℃。空气冷却装置110可以为一种散热片风扇式冷却器,该冷却器被用来将高温气体冷却到一中间温度(Ti),该中间温度例如约为50℃。当气体通到空气分离设施中的另一压缩机级或另一设备之前,高温气体接着由水冷却装置120冷却至约35℃的温度(Tf)。进入和离开塔回路122的水流通常具有的温度分别约为40℃和30℃。
可以理解的是,本例中提到的工作温度是说明性的,其它压缩机应用也可以涉及不同的操作温度范围。一般而言,混合冷却系统可以用于许多其它处理过程或较广的范围的操作温度条件。
可以表现空气冷却装置性能特征的一个参数是对数平均温度差(LMTD),它可以由(ΔT1-ΔT2)/ln(ΔT1/ΔT2)来确定,其中ΔT1为进入高温流体和流出的气流(当热交换之后)之间的温差,而ΔT2为流出的高温流体(当空气冷却之后)和进入气流(热交换之前)之间的温差。一般而言,LMTD值越小,则空气冷却设备所需的尺寸越大。为了使高温流体达到给定的期望的最终温度(Tf),混合冷却系统使空气冷却装置工作所处的LMTD比只使用空气冷却的冷却系统的高,这样,使采用的空气冷却器比其它可能的更小。
混合冷却手段提供了另一个优点,尤其是在高温干燥的气候区域内。由于相对较大的蒸发冷却潜能(这是由湿球和干球温度之间较大的差异所造成的),空气冷却和水冷却相结合的手段使高温流体可以冷却到的最终的温度比只使用空气冷却可能达到的温度低。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冷却系统200的示意图。由热源202产生的高温流体流204首先在第一热交换部分215中受到冷却作用。该第一阶段中的冷却是通过封闭环冷却回路210实现的,该冷却回路与一个用于排热的空气冷却器212相结合。在封闭环冷却回路210中,含有一适合的传热流体的冷却液流250由循环泵214循环。一般而言,可以使用不同的传热流体,例如水或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等。高温流体流204可以在热交换部分215中通过与冷却剂流体250进行的热交换而从温度Th冷却到Ti。而后,热的冷却液流250可以由空气致冷器212进行冷却,该空气致冷器212可以为一种散热片风扇式致冷器或其它合适的设计方案。离开空气致冷器212的冷却液流250被循环回热交换部分215。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封闭环冷却回路210是说明性的。一般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冷却阶段可以通过其它用冷却液流来从高温流体流204向空气致冷器212传热,然后向周围大气排热的结构实现。
当热源202的高温流体流204从其初始的较高温度Th冷却到一中间温度Ti之后,流体流204将在第二热交换部分225中进一步被冷却到一最终温度Tf,而第二热交换部分225为水冷却装置。与图1所示类似,水冷却装置225与一冷却塔回路222相连。一循环泵224使水在塔回路222和水冷却装置225之间循环,由此形成了一个水冷却回路或系统260。另外,可以设置一个备用的致冷器226来对水冷却系统260中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从不同热源去除热量的空气冷却器可以集中在一个或多个位置(这与单个地处于每个热源附近不同)。另外,除用于热源202的冷却需求之外,带有空气冷却器212的封闭环循环回路210可以提供对一个或多个热源的冷却,如热源230。因此,与热源230相关联的冷却液流232可以通过空气冷却器212冷却,而泵214下游的部分冷却液流可以被循环回该设施或设备230。
此外,水冷却回路260中的组件,例如塔回路222、泵224或致冷器226,可以与其它需要冷却的设施或设备240和242共享。这样,离开塔回路222的部分冷却水流可以循环到设备240和242,而来自设备240和242的高温水流244和246可以回到用于冷却的塔回路222。
例如在上下文中的空气分离设施中,热源202可以为产生高温压缩气流204的压缩机,气流204具有的温度Th约为80℃,而第一和第二热交换部分215和225可以与壳体内的两个不同部分以及用于冷却压缩气流的管型热交换器相应。或者,第一和第二热交换部分215和225也可以为独立的热交换器。周围空气温度,即围绕空气冷却器212的空气温度,可以约为30℃。封闭环冷却回路210内的冷却液流可以以约45℃的温度供给到热交换部分215中,并且当冷却液与压缩气流204进行热交换之后,冷却液具有有温度约在55-60℃之间,而压缩气流204可以被冷却到的温度Ti约为50℃。在第二冷却阶段中,进入水冷却装置225的冷却水的温度通常约为30℃,并且当与压缩气流204进行热交换之后可以上升到约40℃,而压缩气流204被冷却到的最终温度Tf约为35℃。当压缩气流204被冷却之后,压缩气流204可以被引到空气分离设施的其它设施或设备中。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混合冷却系统300的示意图。来自热源302的高温流体流304通过与热交换部分325内的冷却水流350的热交换从初始温度Th冷却到温度Tf。混合冷却系统300包括串联在一起的一空气冷却装置310和一水冷却装置320,以及位于两个冷却装置之间使水循环的循环泵324。在本实例中,水冷却装置320为一蒸发水塔。与特定的现有技术揭示的内容不同,如美国专利6,233,941中揭示的混合式冷却塔,与结合在一单个结构中相反,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空气冷却装置310和水塔320为独立的冷却装置。因此,这些装置可以被设置到设备的不同位置中,这将有利于整体设备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单个循环水系统。含有从高温流体流304吸收的热量的水流350首先通过空气冷却装置310从温度Th’冷却到温度Ti’。空气冷却装置310例如可以为一种有散热片风扇式冷却器或其它适当的设计。而后,水流受到由蒸发冷却塔320提供的第二冷却阶段的作用。温度为Tf’的被冷却的水流通过泵324循环回热交换部分325。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个备用的致冷器326来对循环水进行进一步的冷却。
如一个说明性的实例,使用混合冷却系统300周围温度为30℃,初始温度Th约为80℃的高温流体304可以很容易地冷却到约35℃的温度Tf。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冷却装置310提供用于冷却水流350的冷却第一阶段,这使冷却水流350的温度从约60℃减少到约45℃。冷却塔320可以从水流350中去除额外的热量,这可以使冷却液流的温度Tf’约为30℃。(p10,10-15)与图1和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类似,这种混合冷却系统300也可以与需要冷却的其它设施或设备336、338和340相连。例如,被冷却的水流可以合理地分配到设备336或338中。或者,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一循环泵328来向另一个能够利用温度Ti’的较热的冷却液流的设施或设备340提供冷却水流。来自设备336、338或340的高温水流可以在空气冷却器310的上游或下游的不同连接点返回到冷却系统300中,例如在连接点330或334。图3中的虚线示出的一些备用的返回路径。一般而言,这些其它的设施或设备可以利用由下列手段中的一个或多个所提供的冷却单个的空气冷却器,来自需要或无需补充冷却的蒸发塔的冷却液或任何上述的组合形式。再次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例中的温度范围仅是出于说明性的目的,混合冷却系统也可以用于高温源。
图4示出了冷却系统400的另一实施例,该冷却系统400包括一空气冷却系统410和一水冷却系统460。与图1中所描述相类似,空气冷却系统410可以与一空气冷却装置相应。或者,空气冷却系统410可以与图2中示出的封闭环冷却回路210类似,其中来自热源402的高温流体流404的冷却是通过与循环液态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而实现的,而循环液态冷却液又可通过一空气冷却装置来冷却。当高温流体流从初始温度Th冷却到温度Ti之后,高温流体流404将由水冷却系统460进一步冷却到最终温度Tf。
在本实施例中,水冷却系统460包括一个与水源422相连的水冷却装置420,该水源422可以为诸如河、湖或海之类的水体。来自水源422的水将通过一水泵424提供到水冷却装置420。当冷却水在水冷却装置420中与高温流体404经过热交换之后,冷却水将被排放到水源422中。这种结构有时被称作“一次通过”的冷却系统。或者,在冷却水进入水冷却装置420之前,可以使用一致冷器426来对冷却水提供额外的致冷处理。再次说明,如果需要,来自水源422的冷却水可以被用来向其它设施或设备440、442提供冷却。需理解的是,如先前在图1-3中示出的,一次通过的水冷却系统可以被用作混合冷却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先前在图1-3中示出的蒸发塔回路完全可以由一个通向大气的水源来替代或者与之相结合,其中通向大气的水源可以为河、湖、海等。
如上述实例中所示,水冷却阶段包括用于排放热量的一个蒸发水塔或一敞开的水体。然而,根据应用,也可以将封闭环冷却液回路设置到水冷却阶段中。例如,高温流体流可以与封闭环回路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而封闭环回路内的冷却液又将与蒸发水塔或敞开的水体进行热交换,以实现最终的热量排出。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这样两个冷却阶段,每个冷却中均使用了蒸发和非蒸发的传热处理过程。在这些情况下,第二冷却阶段中使用的蒸发冷却与非蒸发冷却的比例应当比第一阶段中的大。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可用于为工业设施中的主要设备或机器提供冷却。例如混合冷却系统可以被用作在一个工业设施中的不同压缩机级之间的压缩机中间冷却器,或者用于冷却压缩机/膨胀器系统。在某些情况下,混合冷却系统也可以被用于致冷装置冷凝器。图5示出了串联设置的若干压缩机级510、512和514,以使气流520连续压缩以达到增加的较高压力。通过具有本发明的混合冷却方案的相应的中间冷却器530、532可以实现离开压缩机级510、512的压缩气流的冷却。通过在每个压缩阶段之后对压缩气流进行冷却,可以实现低成本的有效的气体压缩。如果需要,混合冷却系统也可以被用作后冷却器。虽然那样压缩机本身并没有节省能量,但可以减少下游设备的资金成本,例如可节省预净化装置的筛滤成本。
例如,气流520可以以约1atma的第一压力P1和约21℃的温度T1进入压缩机级510。在压缩之后,气流的压力P2约为2atma,而温度T2约为100℃。具有一种本发明的混合冷却方案的中间冷却器530被用来将压缩气流冷却到一较低的温度,例如约26℃。而后,被冷却的气流在压缩机级512进一步压缩至约4atma,其温度约为105℃。在被进一步压缩气流进入下一个压缩机级514之前,压缩气流可以通过另一中间冷却器532被冷却回到约26℃,在此之后,后冷却器534可以被用来将压缩气流冷却至一期望的温度。
需理解的是,上述实例中引述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根据压缩机的设计和特定的应用,其它各种气流也可以获得其它的压力和温度范围。此外,混合冷却系统一般可用于大范围的工作压力或温度条件,并且特别适用于冷却与工业设施中的机器或设备相关的冷却需求或用于冷却来自空气分离设施的流体。
混合冷却系统可提供若干超出普通冷却系统的优点。例如,通过在第一冷却阶段中以较大的接近温度操作空气冷却装置,可以减少用于空气冷却装置的表面积和风扇能量需求。与设计用于以较低接近温度工作的空气冷却系统相比,这样可以降低每单位排热的成本。以混合系统的水冷却部分,可以实现以紧密的方法(at tight approaches)进行的操作,而这又使压缩机能高效率地工作。此外,作为与水冷却阶段相关的蒸发冷却效应的结果,可以实现较低的最终温度(与单独使用空气冷却相比)。仅带有空气冷却器的系统通常以较高的接近温度运行,从而导致较高的压缩成本。
对于具有蒸发冷却塔的冷却系统,与只使用蒸发冷却的普通系统相比,由于通过空气冷却去除了一部分热量,因此,使用此处所述的混合冷却使补给水和泄料的需求有了相当大的减少。或者,对于使用一次通过的水冷却结构的系统,混合冷却的手段使处理到水体的热量有了相当大的减少。整体效应在于混合冷却系统与根据普通准则设计的空气冷却系统相比所需资金和操作成本较低,但可达到的性能水平与普通蒸发系统相近,而补给需求和/或对水源的环境影响较小。
尽管本发明是参照若干实施例描述的,但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添加和省略。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分离设施中使用的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空气冷却阶段,该冷却阶段在所述空气分离设施中处于一设备的下游,用于使与所述设备相关的高温流体流冷却至第一温度;以及一水冷却阶段,该冷却阶段处于所述空气冷却阶段的下游,用于使所述高温流体流进一步冷却到一第二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阶段包括一水冷却装置、一水源以及一泵,所述泵用于将水冷却液流从所述水源传送到所述水冷却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阶段包括一热交换部分、一空气冷却器以及一泵,所述泵用于使冷却液流在所述热交换部分和所述空气冷却器之间循环;所述热交换部分构造成用于在所述高温流体流和所述冷却液流之间进行热交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阶段与所述水冷却阶段与一热交换部分和一循环泵串连在一起,所述空气冷却阶段处于所述热交换部分的下游,以提供将所述高温流体流冷却到所述第一温度的空气冷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阶段是一非蒸发空气冷却器,而所述水冷却阶段为一蒸发水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是从由压缩机和压缩机/膨胀器系统组成的组中选择的。
7.一种在空气分离设施中使用的冷却方法,该方法包括(a)使用空气冷却阶段来将与所述空气分离设施中的设备相关的高温流体流冷却至一第一温度;以及(b)在所述空气冷却阶段下游的水冷却阶段中,将所述高温流体流进一步冷却到一第二温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阶段包括一水冷却装置、一水源以及一泵,所述泵用于将水冷却液流从所述水源传送到所述水冷却装置中,用于将所述高温流体流冷却到所述第二温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阶段是从由散热片风扇式空气冷却器和液体循环回路组成的组中选出;所述液体循环回路包括一热交换部分、一空气冷却装置以及一泵,所述泵用于使液态冷却液在所述热交换部分和所述空气冷却装置之间循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流体流是从所述设备离开的处理流或由同所述处理流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冷却液流。
11.一种在工业设施中使用的冷却方法,该方法包括(a)使用空气冷却阶段来将从来自于所述工业设施中的设备的高温流体流冷却至一第一温度,所述设备是从由压缩机和压缩机/膨胀器系统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以及(b)使用一水冷却阶段,将所述高温流体流进一步从所述第一温度冷却到一第二温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流体流是来自于第一压缩机的压缩气流,而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处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所述压缩空气引入第二压缩机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设施中使用的冷却系统及方法。首先,将一高温流体流在空气冷却阶段冷却到中间温度,而后在一水冷却阶段中冷却到最终的温度。两阶段冷却方法具有超出单独使用空气冷却或水冷却的优点,并且适用于由于经济或环境问题而限制水的使用的应用或场所。
文档编号F28D5/00GK1405523SQ0213022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5日
发明者B·M·戴维斯, S·R·麦卡利斯特, J·P·诺莫维茨 申请人: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