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0066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热油和水热交换散热的冷却器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冷却器通常为圆柱形,内部排有列管,各列管的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列管之间的空间则与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当热油由进油口进入冷却器后,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列管中的循环冷却水,再由循环冷却水将热量带出冷却器。因此热油在流过各列管周围的过程中,逐渐降温冷却。
这种冷却器存在的不足是,圆柱形壳体不能充分利用所占据的空间位置,有效冷却截面小;有效冷却长度短,冷却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冷却器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充分利用占据的空间、保证冷却充分的高效冷却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固定列管,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壳体截面为矩形,两端固定端盖,所述两端盖分别形成与列管两端连通的端腔,并与壳体形成容油腔,所述壳体中间固定纵隔板,所述纵隔板将容油腔和一端端腔分别隔离成左、右容油腔和左、右端腔,所述左、右容油腔相通,所述左、右端腔端盖的两侧分别开有进、出水口,被隔离成左、右腔室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进、出油口。
这样,整个冷却器占据的空间均有效利用起来,冷却水从一端进入冷却器一侧的各列管,再于另一端迂回,从另一侧的列管流到出水口,热油从壳体上部的进油口流进容油腔一侧,再以与水流相反的方向迂回到容油腔另一侧,从壳体下部的出油口流出。在此过程中,水流和热油的流动长度得到最充分的延长,因此热交换充分,冷却效率明显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高效冷却器如
图1所示,矩形截面的壳体4中固定点阵排布的铜质列管5。两端分别固定端盖1和8。两端盖1、8分别形成与各列管5两端连通的端腔,并借助密封垫2与壳体4形成容油腔。壳体4中间固定纵隔板11,该纵隔板将容油腔和端盖1处的端腔分别隔离成左、右容油腔和左、右端腔。左、右容油腔相通,而左、右端腔隔离,端盖1的两侧分别开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隔离成左、右腔室壳体4的一端上侧开有进油口3,另一端下两开有出油口14,进油口3和出油口1 4成对角分布。
图1和图2中,6是隔板,7是支架端板,9是螺栓,15是放油口,16是放水口。
由图容易理解,整个冷却器占据的矩形截面空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当冷却水从进水口12进入冷却器一侧的各列管5,再从另一端迂回到另一侧的列管,从出水口13流出时,将从进油口3流进容油腔一侧、再迂回到另一侧从出油口14流出的热油热量通过热交换充分吸收,并在循环过程中将热量排出冷却器外,由于循环水流与热油热交换面积大,时间充分,因此热交换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固定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截面为矩形,两端固定端盖,所述两端盖分别形成与列管两端连通的端腔,并与壳体形成容油腔,所述壳体中间固定纵隔板,所述纵隔板将容油腔和一端端腔分别隔离成左、右容油腔和左、右端腔,所述左、右容油腔相通,所述左、右端腔端盖的两侧分别开有进、出水口,被隔离成左、右腔室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进、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盖分别借助密封垫与壳体形成容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效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成对角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热油和水热交换散热的冷却器结构改进。该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固定列管,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壳体截面为矩形,两端固定端盖,所述两端盖分别形成与列管两端连通的端腔,并与壳体形成容油腔,所述壳体中间固定纵隔板,所述纵隔板将容油腔和一端端腔分别隔离成左、右容油腔和左、右端腔,所述左、右容油腔相通,所述左、右端腔端盖的两侧分别开有进、出水口,被隔离成左、右腔室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进、出油口。该冷却器将占据的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并且水流和热油的流动长度得到最充分的延长,因此热交换充分,冷却效率明显提高。
文档编号F28D7/10GK2663902SQ03278889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9日
发明者韩建国 申请人: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