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307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储能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热利用、 温室、暖房、化工、轻工、能源等行业中的热能交换与热能储存装置。
技术背景现有的换热器主要为管壳式结构,它由管程和壳程组成,通常是在圆 筒形壳体内放置了由许多换热管组成的管束,换热管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 换热管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平行,在其管程(管内)走温度较高的热流体, 而在壳程(管外)走温度较低的冷流体,它是冷热两种流体通过管子壁面 进行热量传递、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热流体传给温度较低的冷流体的工艺 设备,在化工、轻工、石油、能源等诸多行业部门都得到了应用。然而, 这种管壳式换热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仅适用于热交换,不能储能,难 于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热交换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进 行热交换,同时又能进行热能储存的装置,以满足工业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换热储能装置,包括其上带 进、出口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内填充有 相变吸热材料。所述其内填充有相变吸热材料的换热管,在其两端设为封闭端,或者 在其两端设封闭端盖,或者在其一端设为封闭端,另一端设封闭盖,用于 固定其内的填充物——相变吸热材料。所述换热管内填充的相变吸热材料为无机相变材料中的CaC1^6H20等 无机水合盐、有机相变材料的石蜡或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为其他 固一液相变材料或固一固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其内填充有相变吸热材料的换热管轴线与壳体轴线相垂直,以增 大换热管与管外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率和储热率。所述其内填充有相变吸热材料的换热管设为由多根换热管构成的管排 组,每排管之间采用错位或平行或同心圆的多种排列布局,以便使换热管 内的相变吸热材料能与通入该换热器的流体充分接触,提高热交换率和储 热率。所述壳体设为矩形或者圆筒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拆方便、 清洗容易、热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此外,由于换热管内充填了相 变吸热材料,使其在特定的温度即相变温度下,在完成正常的热交换的同 时完成热能的储存,之后再利用储存的热能进行后序热交换,从而使之既 保留了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相变吸热 材料储能的特性,适用于不仅需要进行热量交换而且还需要将热能储存起 来的温室、暖房、化工、轻工、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各种热能的回收和利用。


图l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中单根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如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储能装置,包括其上带进、 出口 4和7的矩形壳体1,以及设于矩形壳体1内的换热管2,换热管2内 填充有相变吸热材料9,该相变吸热材料为CaCl2,6H20等无机水合盐,也 可为石蜡或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为其他固一液相变材料或固一固 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其内填充有相变吸热材料9的换热管2, 在其两端设有封闭端盖8,用于固定相变吸热材料,换热管2的轴线与壳 体l的轴线相垂直,换热管2设为由多根换热管构成的管排组,每排管之 间采用平行的排列布局,每排管的顶(或底)部设有垫块6,用于固定管 排,并使换热管内的相变吸热材料能与通入该换热器的流体充分接触,以 提高热交换率和储热率,所述矩形壳体1的两端设有封头3,壳体1的顶 部设有顶盖5,用于在壳体l内安装换热管2。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储能装置,包括其上带进、出口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内填充有相变吸热材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内填充有 相变吸热材料的换热管,在其两端设为封闭端,或者在其两端设封闭端盖, 或者在其一端设为封闭端,另一端设封闭盖。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内填充有 相变吸热材料的换热管轴线与壳体轴线相垂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内填充有 相变吸热材料的换热管设为由多根换热管构成的管排组,每排管之间设为 错位或平行或同心圆的排列。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为矩 形或者圆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储能装置,包括其上带进、出口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内填充有相变吸热材料。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拆方便、清洗容易、热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由于换热管内充填了相变吸热材料,使其在特定的温度即相变温度下,在完成正常的热交换的同时完成热能的储存,之后再利用储存的热能进行后序热交换,从而使之既保留了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相变吸热材料储能的特性,适用于温室、暖房、化工、轻工、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各种热能的回收和利用。
文档编号F28D20/02GK201293585SQ20082008160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6日
发明者孙加林, 朱孝钦, 杨玉芬, 劲 胡, 陆建生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