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308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预混灶具。
背景技术
传统大气式家用燃气灶具N0x(氮氧化物)排放量较高,长期使用 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普通的全预混灶具存在加 热功率低、全预混火焰与锅体配合不合理等问题;全预混灶具将引射 器设置在混合腔的侧壁,如需要达到全预混燃烧条件,引射器的长度 往往会较长,而实际使用中,灶具的安装空间有限,很难符合实用要 求,实用性差。
一般的陶瓷多孔介质红外灶具又存在使用中回火趋势比较明显, 而且陶瓷本身具有热脆性的特点,灶具使用过程中出现液体外溢的现 象后可能发生陶瓷板的脆性断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全预混灶具的引射器过长、实用性差的不足,本 实用新型提供引射器较短、实用性好的改进型全预混灶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包括喷嘴、引射器、 火盖和混合腔,所述喷嘴与引射器连接,所述引射器与混合腔相通, 所述火盖位于混合腔上,所述混合腔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引射器的 前端穿过所述混合腔的外圈,所述引射器的前端与外圈密封连接,且 所述引射器与混合腔的内圈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引射器的前端与混合腔呈一体。
所述火盖为多孔金属介质材料的火盖,所述火盖的着火表面呈立 体曲面。
所述立体曲面的横截面弧线的圆周角为30。 ~50° 。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引射器按照全预混燃烧条件设计,其
长度和横截面积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将引射器出气端贯入混合腔 内,并与混合腔内的内圈固定,出气端喷射端面与混合腔外圆柱母线 基本平齐,引射器与混合腔相贯处保持密封。
火盖采用多孔金属介质为材料,着火表面加工为立体曲面,其横
截面弧线对应圆周角为30。 50° 。混合腔内圈与球面火盖底部接触, 设置支撑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引射管较短、符合实用要 求、实用性好;2、延长使用寿命、增加了加热效率;3、能够完成稳 定的全预混燃烧,不熄火、不回火、不脱火、不离焰。

图1是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的引射器和混合腔 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火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 图3, 一种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包 括喷嘴、引射器l、火盖5和混合腔2,所述喷嘴与引射器连接,所述 引射器与混合腔相通,所述火盖5位于混合腔2上,所述混合腔2包括外圈3和内圈4,所述引射器1的前端穿过所述混合腔的外圈3,所 述引射器1的前端与外圈密封连接,且所述引射器与混合腔的内圈4 固定连接。
所述引射器1的前端与混合腔2呈一体。火盖5为多孔金属介质 材料的火盖,所述火盖5的着火表面呈立体曲面,保持于锅底的近距 离接触。所述立体曲面的横截面弧线的圆周角为30。 ~50° 。
本实施例的燃烧工作顺序为打开燃气开关,燃气通过输气管道,
由喷嘴喷出,进入引射器1,通过动量引射的方式将能够提供全预混
燃烧的空气,引射入引射器内,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后进入混合腔2,
经点火装置点燃后,在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内部和表面完成全预混燃烧。
这种结构的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尤其适合下锥 型锅底的作业,针对中国人饮食习惯,烧饭过程中对"炒"的操作需 要更大功率的加热,通过与锅底配合程度更合理的结构,使全预混灶 具的燃烧和传热过程效率更高,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更能够发挥全 预混燃烧和多孔金属介质燃烧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包括喷嘴、引射器、火盖和混合腔,所述喷嘴与引射器连接,所述引射器与混合腔相通,所述火盖位于混合腔上,所述混合腔包括外圈和内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的前端穿过所述混合腔的外圈,所述引射器的前端与外圈密封连接,且所述引射器与混合腔的内圈固定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引射器的前端与混合腔呈一体。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为多孔金属介质材料的火盖,所述火盖的着火 表面呈立体曲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立体曲面的横截面弧线的圆周角为30。 50° ,保持与 锅底的近距离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火盖全预混灶具,包括喷嘴、引射器、火盖和混合腔,所述喷嘴与引射器连接,所述引射器与混合腔相通,所述火盖位于混合腔上,所述混合腔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引射器的前端穿过所述混合腔的外圈,所述引射器的前端与外圈密封连接,且所述引射器与混合腔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火盖为立体曲面多孔金属介质材料的火盖,所述火盖的着火表面呈立体曲面,保持与锅底的近距离接触。本实用新型引射管较短、实用性好,增加了加热效率,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延长了火盖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3D14/04GK201159459SQ20082008246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8日
发明者张越峰, 张雪梅, 华 李, 凯 邓, 钟英杰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