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空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401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空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炼镁还原炉燃烧器使用的烧嘴系统,具体为一种带有空 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
背景技术
当前皮江法炼镁用还原炉燃烧器多使用单支或两支烧嘴组成一个燃烧系统,燃气 和空气分别进入炉内后进行混合、燃烧,在混合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合不勻,造成空气过多或 过少,燃烧不充分,燃料浪费。专利号为200920102659. 2公开了一种金属镁还原炉集成节 能型蓄热式烧嘴。这种烧嘴的不足之处就是在烧嘴内没有预先混合的过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在冶炼镁过程中燃气和空气在炉内混合不均勻,燃烧不充分 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带有空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预混式烧嘴,包括带有天然气和空气 的进口的燃气喷气管、燃气喷气管内的蓄热体、燃气喷气管的烟气出口处连接有两位三通 阀、两位三通阀的输出端分别连通空气管和烟气管,所述的燃气喷气管内蓄热体的前端设 有预混仓。一种带有空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包括两个预混式烧嘴,两个预混式烧嘴的进 气端分别通过天然气快切阀和空气快切阀连接天然气管道和空气管道,预混式烧嘴的烟气 出口通过两位三通阀连接空气管道和烟气管道,当天然气快切阀切断后,空气快切阀打开 将空气送入,实现吹扫功能,即所谓的在燃气管道上增加空气吹扫装置,以吹扫残余燃气。本实用新型是由2个预混式烧嘴构成一个燃烧系统,向1#烧嘴供燃气、空气燃烧 供热时,通过2#快切阀动作切断2#烧嘴的燃气,通过2#两位三通阀动作,实现2#烧嘴排 烟。向2#烧嘴供燃气、空气燃烧供热时,通过1#快切阀动作切断1#烧嘴的燃气,通过1# 两位三通阀动作,实现1#烧嘴排烟。循环动作,完成一次燃烧。换向后,快切阀后的管道内会残留一定量天然气这部分天然气会缓慢溢至炉体 内,产生不完全燃烧,造成燃气浪费。通过增加空气快切阀门瞬间空气吹扫(吹扫时间为1 秒)残留燃气,燃气和空气混合后进入炉内完全燃烧,可以有效利用燃气。改变燃气和空气混合方式,由原来的炉内混合改为先在预混仓混合后再喷入炉 内,使燃烧更加充分,有效地避免了空气过多或过少、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并在燃气管道上 增加空气吹扫装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能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烧嘴实现了助燃空气的预热及烟气热量蓄积回 收的交替换向,通过两个烧嘴的上下大换向,实现了炉温和罐温的均勻稳定,延长了还原罐 的使用寿命。通过增加吹扫装置,避免了换向后燃气管内残留天然气产生不完全燃烧,有效 利用了燃气。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混烧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混烧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两位三通阀、2-烟气出口、3-燃气喷气管、4-蓄热体、5-预混仓、6-预混 式烧嘴、6a-天然气快切阀、7-预混式烧嘴、7a-天然气快切阀、8-天然气管道、9-空气管道、 10-烟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意,一种预混式烧嘴,包括带有天然气和空气的进口的燃气喷气管3、 燃气喷气管3内的蓄热体4、燃气喷气管3的烟气出口 2处连接有两位三通阀1、两位三通 阀1的输出端分别连通空气管和烟气管,所述的燃气喷气管内蓄热体4的前端设有预混仓 5。如图2所示意,一种带有空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包括两个预混式烧嘴6、7,两 个预混式烧嘴的进气端分别通过天然气快切阀6a、7a和空气快切阀6b、7b连接天然气管道 8和空气管道9,预混式烧嘴的烟气出口通过两位三通阀连接空气管道9和烟气管道10,当 天然气快切阀6a切断后,空气快切阀6b打开将空气送入,实现吹扫功能,即所谓的在燃气 管道上增加空气吹扫装置,以吹扫残余燃气。
权利要求一种预混式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天然气和空气的进口的燃气喷气管(3)、燃气喷气管(3)内的蓄热体(4)、燃气喷气管(3)的烟气出口(2)处连接有两位三通阀(1)、两位三通阀(1)的输出端分别连通空气管和烟气管,所述的燃气喷气管内蓄热体(4)的前端设有预混仓(5)。
2.一种带有空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预混式烧嘴(6、7),两个 预混式烧嘴的进气端分别通过天然气快切阀(6a、7a)和空气快切阀(6b、7b)连接天然气管 道(8)和空气管道(9),预混式烧嘴的烟气出口通过两位三通阀连接空气管道(9)和烟气管 道(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炼镁还原炉燃烧器使用的烧嘴系统,具体为一种带有空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一种带有空气吹扫装置的预混烧嘴系统,包括两个预混式烧嘴,两个预混式烧嘴的进气端分别通过天然气快切阀和空气快切阀连接天然气管道和空气管道,预混式烧嘴的烟气出口通过两位三通阀连接空气管道和烟气管道,当天然气快切阀切断后,空气快切阀打开将空气送入,实现吹扫功能,即所谓的在燃气管道上增加空气吹扫装置,以吹扫残余燃气。
文档编号F23D14/66GK201724217SQ201020284630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4日
发明者雷金狮 申请人:雷金狮;李竹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