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区落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191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流区落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落灰装置,尤其是ー种用于锅炉对流区的落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锅炉对流区的落灰一般采用落灰管直接对接冲灰沟,即落灰通过落灰管直接进入冲灰沟内。现有落灰装置存在的缺陷是由于落灰非常轻,当有灰落下时,如果没有充分的水位及水量保障,落灰会产生飞灰现象,导致锅炉房内的工作环境极差,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ー种新型结构的对流区落灰装置,该装置既能够保证落灰能够畅通地排出,同时还可以保证锅炉房内环境的干净整洁,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对流区落灰装置,包括至少ー根落灰管,落灰管的顶部进ロ与对流区落灰ロ密封连接,其中,所述落灰管的底部出ロ与横置管相连通,横置管的一端插入锅炉后部的烟风道中,与烟风道相连通,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风门,烟风道上设有出灰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灰ロ包括出灰ロ I和出灰ロ II,其中出灰ロ I设置在烟风道的底部,出灰ロ II设置在烟风道的侧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流区落灰装置,落灰依次通过落灰管和横置管进入烟风道中,并且在落灰管一端的调风门以及引风机的共同作用下, 使落灰及时地排出锅炉本体,因此落灰无需再经过室内冲灰沟,保证了锅炉房内环境的干净整洁,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落灰管;2调风门;3横置管;4烟风道;5出灰ロ I ;6出灰ロ 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流区落灰装置。该落灰装置包括多根落灰管1,落灰管I的顶部进ロ与对流区落灰ロ密封连接,落灰管I的底部出口与横置管3相连通。横置管3的一端插入锅炉后部的烟风道4中,与烟风道4相连通,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风门2,通过调整调风门2的大小,来决定横置管3内的风速。烟风道4上设有出灰ロ I 5和出灰ロ II 6,其中出灰ロ I 5位于烟风道4的底部,出灰ロ II 6位于烟风道4的ー侧,落灰通过出灰ロ I 5和出灰ロ II 6排出。该落灰装置工作时,落灰沿着落灰管I落入横置管3中,根据锅炉负荷调整时产生的灰量及时调整调风门2的开启大小,使横置管3的落灰依靠引风机产生的风カ及时排出锅炉本体,其中重量较轻的落灰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出灰ロ II 6 排出,而较重的落灰直接落下通过出灰ロ I 5排出,最終落灰全部进入沉淀池,避免了落灰直接冲入冲灰沟时产生飞灰现象,使锅炉房内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实用新型中,出灰ロ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也可以在烟风道4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出灰ロ。
权利要求1.一种对流区落灰装置,包括至少ー根落灰管(1),落灰管a)的顶部进ロ与对流区落灰ロ密封连接,其特征在干所述落灰管⑴的底部出口与横置管⑶相连通,横置管⑶ 的一端插入锅炉后部的烟风道(4)中,与烟风道(4)相连通,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风门(2), 烟风道(4)上设有出灰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流区落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灰ロ包括出灰ロ1(5) 和出灰ロ II (6),其中出灰ロ 1(5)设置在烟风道(4)的底部,出灰ロ 11(6)设置在烟风道 ⑷的侧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灰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锅炉对流区的落灰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根落灰管,落灰管的顶部进口与对流区落灰口密封连接,其中,所述落灰管的底部出口与横置管相连通,横置管的一端插入锅炉后部的烟风道中,与烟风道相连通,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风门,烟风道上设有出灰口。该装置既能够保证落灰能够畅通地排出,同时还可以保证锅炉房内环境的干净整洁,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文档编号F23J1/00GK202338912SQ2011205166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王占林 申请人:青岛威特水煤浆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