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85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一种用于家庭、商场或汽车空调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参照图1,现有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01、连接在两个集流管01之间的换热管03,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04,集流管的端部通过端盖02密封。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是衡量换热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现有的换热器产品在验证承压能力时,发现换热管较易破裂,且换热管安装在产品上达到的破坏压力要远小于单根换热管所能承受的破坏压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换热器,提高换热管的承压能力,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承压性能,使产品更具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和安装在所述集流管上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管壁上设有加强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凸起设于所述换热管外壁。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凸起固定在所述换热管上。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凸起连接所述集流管。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凸起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换热管外形匹配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为平板。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为曲面板。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为弯曲板。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若干换热管上的加强凸起连接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上靠近集流管管端的一个或二个换热管上设置所述加强凸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器的换热管上设置加强凸起,加强凸起能给予换热管足够的支撑,设置加强凸起的部位强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换热管的承压能力,并使其接近单根换热管的承压能力,提高了换热器的可靠性;2、加强凸起采用加强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3、现有换热器由于集流管的端盖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验证承压能力时,离集流管的端盖最近的第一根或第二根换热管最先破裂,因此,通常是在换热器上靠近集流管管端的一个或二个换热管上设置加强凸起,来提高集流管端盖附件换热管的承压能力,既节省成本,又能保证换热器的可靠性。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现有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侧面视图;图5为图2的正面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的正面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I与换热管3,制冷剂在集流管I与换热管3内流动,空气在换热管3的外表面流动,由此实现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在换热管3之间增加翅片4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上述换热管3通常是扁管,具有呈长圆形或椭圆形的横截面,而且管体上形成有两个尖部,这种类型的换热管在安装时的排列紧凑性好,且管外的换热流体流动阻力小,但不足之处在于两个尖部成了应力集中点,管体的承压能力下降,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换热管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在换热管管壁上增设加强凸起,给予换热管足够的支撑,从而提高了换热管的承压能力。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参照图2-5,实施例一加强凸起为加强板2,加强板2为一平板,并且开有安装孔21,用于插装换热管,加强板2采用铝材制成,成本低,但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安装加强板2时可优先采用如下几种固定方式1、安装孔21与换热管紧配连接,加强板2直接固定于换热管上,成本低;2、加强板2安装在换热管上后,再与集流管I连接,可采用焊接、黏结等方式;3、加强板2安装在换热管上后,再与翅片4连接,可采用焊接、黏结等方式。如图4、5所示,为达到较好的安装效果,加强板2的厚度T应尽可能满足H/4彡T彡H,H为集流管I与翅片4之间的间距;加强板2的宽度B应尽可能满足(B-K)彡2mm,K为翅片4的宽度。此外,上述的三种加强板2固定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如加强板2只固定在换热管上,或者加强板2在固接换热管的同时还与集流管I焊接,提闻连接强度。参照图6-8,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加强凸起同样采用加强板2,不同的是加强板2为一曲面板,即将加强板2的一侧面设计成曲面22,该曲面22与集流管I的管壁相匹配;安装加强板2时,加强板2上的曲面22与集流管I的部分管壁贴合,再进一步焊接,这样接触面积大,连接强度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集流管I的强度。如图8所示,为达到较好的安装效果,加强板2与翅片4之间的间距δ应尽可能满足0彡δ彡3Η/4,Η为集流管I与翅片4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加强板2的固定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一,不再详述。参照图9-11,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加强凸起同样采用加强板2,不同的是加强板2为一弯曲板,即加强板2整体弯曲,且其中一个弯曲面23与集流管I的管壁相匹配;安装加强板2时,上述弯曲面23与集流管I的部分管壁贴合,再进一步焊接,这样接触面积大,连接强度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集流管I的强度。如图11所示,为达到较好的安装效果,加强板2与翅片4之间的间距δ应尽可能满足0彡δ彡3Η/4,H为集流管I与翅片4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加强板2的固定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一,不再详述。上述的三个实施例中,只在靠近集流管I管端的两个换热管上安装加强板2,因现有换热器由于集流管I的端盖11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验证承压能力时,离集流管I的端盖11最近的第一根或第二根换热管最先破裂。但鉴于换热器规格与使用场合的不同,安装加强板2的换热管并不限定在离集流管I的端盖11最近的第一根或第二根。上述的三个实施例中,离集流管I的端盖11最近的两个换热器上的加强板2连接为一体结构,即在加强板2上设计两个安装孔21,可以同时插座两个换热管,节省安装工序与时间,当然也可以采用两块加强板2,每块加强板2上设计一个安装孔,一块加强板2只对
应一个换热管安装。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原理可知,加强板设置在换热管外壁,且沿管体周向包裹换热管,可以大幅提高包裹部位的强度,减少换热管承压时的膨胀程度,从而提高换热管的承压能力,但加强板只是加强凸起的一种优选结构,加强凸起还可以是缠绕在换热管管壁上的柔性材料,或者是设置在换热管管壁上的凸筋等等,而且加强凸起也可以设置在换热管的内壁,或者是换热管管体材料向外延展形成。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
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和安装在所述集流管上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管壁上设有加强凸起。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设于所述换热管外壁。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固定在所述换热管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连接所述集流管。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换热管外形匹配的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平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曲面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弯曲板。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若干换热管上的加强凸起连接为一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靠近集流管管端的一个或二个换热管上设置所述加强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和安装在所述集流管上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管壁上设有加强凸起。加强凸起能给予换热管足够的支撑,设置加强凸起的部位强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换热管的承压能力,并使其接近单根换热管的承压能力,提高了换热器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F28F1/00GK202614055SQ2012201115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朱兴军 申请人: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