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888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散式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热交换器结构,特别是一种分散式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工厂或大楼的中央调控机房都是以24小时运转,以随时调控电力、空调。由于安全及管理等因素,机房多采用封闭式,然而,机房内的工作机台(例如电脑)在运作状态时会产生高热,因此机房内必须设置空调设备,以确保机房内温度维持在合适工作值,以免其温度过高而影响机台运作。 空调设备于24小时运转的情况下,会消耗大量电力,因此为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可于机房中多设有热交换系统,藉以对室内、外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减轻空调负担的目的。现有热交换系统中,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利用热交换器同时进行热与气的交换,对热交换器的本体箱内划定从室外侧吸入口经由热交换器到达室内侧吹出口的供气风路、和从室内侧吸入口经由热交换器到达室外侧吹出口的排气风路,以将室内外空气导入热交换装置进行热交换而使室内空气得以经降温后再流回室内,当室外温度较低时,甚或可单靠热交换系统的运作而使室内温度维持于安全值以下。然而,传统热交换系统所能交换的热与气有限,随着室内空间的加大,必须设置较大尺寸的热交换系统,其占用较大空间,会影响室内可使用空间,若其设于室外,例如设于建筑物外壁时,将影响外观,并且容易产生如管路破裂等损坏。因此,如何改善以上种种缺点,为当今亟待思考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包含多个热交换单元,每一热交换单元包含;本体部;二输入部,位于本体部的相连的二侧;及二输出部,位于本体部的相连的另外二侧;及多个连接管,每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输入部,另一端连接于一个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输出部而串接多个热交换单元。本实用新型亦提出一种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包含多个热交换单元,每一热交换单元包含;本体部,位于热源上而对应热源设置;二输入部,位于本体部的相连的二侧;及二输出部,位于本体部的相连的另外二侧;多个连接管,每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输入部,另一端连接于一个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输出部而串接多个热交换单元;及多个风管,连接多个连接管,其中一风管输入外部空气至连接多个输入部的多个连接管,另一风管接收连接多个输出部的多个连接管的室内空气。本实用新型藉由多个连接管串接多个热交换单元,有效完成大空间的热与气的交换,解决现有热交换系统因交换量大而增大其尺寸,造成其占用较大空间而影响室内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单元位于热源上而对应热源设置,因此,每一个热交换单元与热源之间的距离近,可直接吸、散热,大幅提升热与气的交换效率。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单元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运作时的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运作时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的整体外观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的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的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I..............热交换单元11..............本体部110.............平板112.............第一扰流部113.............第二扰流部12..............输入部121.............输入部壳体1211.............穿孔122.............滤网130.............接合部131.............本体132.............夹角133.............连接件134.............第一间距135.............第二间距14..............输出部141.............输出部壳体1411.............穿孔142.............风扇15..............导热管5..............连接管6..............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请参阅图I与图2所示,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单元的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包含多个热交换单元I、多个连接管5、多个风管6。热交换单元I主要可由本体部11、二输入部12及二输出部14所组成,其中,本体部11为一矩形体,具有相连接的四个侧边,二输入部12连接于本体部11的相连的二侧,二输出部14连接于本体部11的相连的另外二侧。在此,本体部11可针对室内的热源设置,使得每一个热源上都具有本体部11进行热和气的交换。连接管5为长条形的可弯曲管体,其中,连接管5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热交换单元I的一个输入部12,另一端连接于一个热交换单元I的一个输出部14而串接多个热交换单元I。风管6为长条形的可弯曲管体,于多个连接管5,其中一条风管6的一端连接于外·部,用以输入外部空气至连接多个输入部12的多个连接管5,使外部空气经由连接管5进入输入部12。另一条风管6接收连接多个输出部14的多个连接管5的室内空气。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4与图5为本实用新型运作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输入部12主要可由输入部壳体121与滤网122所组成,其中,输入部壳体121具有容置空间而用以收纳滤网122,并于输入部壳体121上设有穿孔1211以穿设连接管5。在此,外部空气经由连接管5进入输入部12,以滤网122过滤外部空气而使其以净化状态进入本体部11进行热和气的交换。本实用新型的输出部14主要可由输出部壳体141与风扇142所组成,其中,输出部壳体141具有容置空间而用以收纳风扇142,利用风扇142强化空气流动而使冷空气流入、热空气流出,并于输出部壳体141上设有穿孔1411以穿设连接管5。再者,输入部12与输出部14可以螺固元件锁固于本体部11上,或是经由胶合方式黏合在本体部11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作任何限制。请继续参阅图4与图5所示,当风管6接受外部空气,并输入外部空气至连接多个输入部12的多个连接管5后,使外部空气经由连接管5进入输入部12,经由滤网122过滤后进入本体部11。于本体部11进行热和气的交换后,以风扇142强化热空气流出22,经由连接管5流至另一条风管6后排出。请参阅图6、图7、图8及图9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的整体外观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的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的结构图。本体部11主要可由平板110、接合部130及导热管15所组成。平板110为概呈矩形的平板结构,其较佳地可由导让性质良好的金属所制成,例如铜或铁等金属材质,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再者,平板110更具有多个第一扰流部112与多个第二扰流部113,第一扰流部112为概呈圆形凸出状,凸出于平板110。第二扰流部113同样为概呈圆形凹面状,与第一扰流部112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扰流部113凹陷于平板110。此外,第一扰流部112与第二扰流部113呈交错排列的方式,即第一个设置第一扰流部112,第二个设置则为第二扰流部113,依此顺序排列使得第一扰流部112与第二扰流部113呈交错排列,藉由扰流部的结构用以调节气体的流动方向。更进一步来说,扰流部可利用压模方式,使得第一扰流部112与第二扰流部113成型,亦即在平板110的一面,利用压模所压出的圆形凸出状为第一扰流部112,而于平板110的另一面的同一压模位置,则为圆形凹面状,而形成第二扰流部113。惟前所述的第一扰流部112与第二扰流部113的设置数量、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或是成型方法仅为举例,当可依需求而设置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接合部130连接于平板110的侧边,以本实用新型而言,每一平板110较佳地设有四个接合部130,分别连接于平板110的每一侧边,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基此,接合部130更具有本体131,其中,本体131连接于平板110的侧边,再者,本体131经由凹折而具有一夹角132,以本实用新型而言,夹角132较佳地可为一钝角,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此外,接合部130更具有连接件133连接于本体131而位于平板110的侧边,基此,本体131的一端连接于平板110,另一端则与连接件133相连接。此外,本体131与连接件133较佳地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导热管15为概呈扁平椭圆状的结构,导热管15为真空密封的管形壳体、其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毛细结构,例如粉体烧结物、沟槽结构及丝网结构等。惟前所述的导热管15较·佳地可为金属所制成,例如铜、铝或是其它热导良性佳的材质,惟前述的导热管15态样仅为举例,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凡可用以导热的热管,皆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基此,导热管15的设置分别位于平板110上,其较佳地设置位置为位于平板110的一面,利用黏胶或是其他胶合物,使得导热管15平贴于平板110上,惟其导热管15利用黏胶固定于平板110上的方式仅为举例,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再者,以本实用新型而言,导热管15设置的数量较佳地可为三根,导热管15黏着固定于平板上时,每根导热管15分别位于第一扰流部112与第二扰流部113之间,进一步来,导热管15为整体平贴固定于平板110上,并且约略呈相互平行的状态,而不覆盖于第一扰流部112与第二扰流部113之上,惟导热管15的数量及设置位置或是摆放方式在此仅为举例,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11主要先由两两成对的平板110经由接合部130相互连接,进一步来说,本实用新型由每二平板Iio结合相对应侧边的连接件133,而使每二平板110相互层叠。基此,本体131具有一夹角132,当两平板110经由接合部130相互连接时,藉由夹角132使得二相互层叠的平板110形成一第一间距134。再者,本实用新型每一平板110的夹角132亦呈对应设置而使两两成对的平板110的夹角132皆位于第一间距134中。此夕卜,每二相互层叠而两两成对的平板110之间形成第二间距135。基此,两两成对的平板110即层层相互堆叠。惟前所述的结合平板I相对应侧边的连接件133仅为举例,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其更可结合平板HO每一侧边的连接件133。本实用新型藉由多个连接管串接多个热交换单元,有效完成大空间的热与气的交换,解决现有热交换系统因交换量大而增大其尺寸,造成其占用较大空间而影响室内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单元位于热源上而对应热源设置,因此,每一个热交换单元与热源之间的距离近,可直接吸、散热,大幅提升热与气的交换效率。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热交换单元,每一该热交换单元包含; 一本体部; 二输入部,位于该本体部的相连的二侧 '及 二输出部,位于该本体部的相连的另外二侧;及 多个连接管,每一该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该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该输入部,另一端连接于一个该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该输出部而串接所述热交换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包含 多个平板; 多个接合部,连接于每一该平板的一侧边,其中每一该接合部包含 一本体,连接于每一该平板的该侧边;及 一连接件,连接于该本体而位于每一该平板的该侧边,其中每二该平板经由结合该连接件而相互层叠 '及 多个导热管,分别位于每一该平板且平贴于所述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二该平板仅结合相对应侧边的该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含一夹角,使二该相互层叠的平板形成一第一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平板更包含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一扰流部与多个第二扰流部,用以调节一气体流动。
6.一种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热交换单元,每一该热交换单元包含 一本体部,位于一热源上而对应该热源设置; 二输入部,位于该本体部的相连的二侧;及 二输出部,位于该本体部的相连的另外二侧; 多个连接管,每一该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该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该输入部,另一端连接于一个该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该输出部而串接所述热交换单元;及 多个风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其中一该风管输入外部空气至连接所述输入部的所述连接管,另一该风管接收连接所述输出部的所述连接管的室内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包含 多个平板; 多个接合部,连接于每一该平板的一侧边,其中每一该接合部包含 一本体,连接于每一该平板的该侧边 '及 一连接件,连接于该本体而位于每一该平板的该侧边,其中每二该平板经由结合该连接件而相互层叠 '及 多个导热管,分别位于每一该平板且平贴于所述平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二该平板仅结合相对应侧边的该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含一夹角,使二该相互层叠的平板形成一第一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平板更包含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一扰流部与多个第二扰流部,用以调节一气体流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分散式热交换装置,包含多个热交换单元,每一热交换单元包含;本体部;二输入部,位于本体部的相连的二侧;及二输出部,位于本体部的相连的另外二侧;及多个连接管,每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输入部,另一端连接于一个热交换单元的一个输出部而串接多个热交换单元。
文档编号F28D21/00GK202675530SQ20122028923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廖克清 申请人:台隆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廖克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