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gr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747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egr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EGR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冷却器壳体内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的内表面设有由纳米级涂料制成的保护层。本EGR冷却器整体上采用管壳式结构,冷却管采用真空钎焊或者激光焊接工艺与冷却器壳体连接固定,此种连接固定方式具有更好的工艺性能,耐高温、耐腐蚀的能力强。保护层采用纳米级涂料,由于纳米级涂料的特殊微观结构,使炭黑颗粒等污染物与冷却管内表面的接触面积非常小,污染物极难附着,降低冷却管积炭的可能性,防止冷却管阻塞,同时提高EGR冷却器的耐高温、抗腐蚀的能力,降低再循环废气流动时的阻力,减少压力损失。
【专利说明】—种EGR冷却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EGR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内燃机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EGR技术成为机内降低NOx的一种主要措施。但是常规的EGR冷却器在废气流过时,由于冷却作用,在其内部壁面会沉积炭黑。该现象的产生会对EGR冷却器的冷却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积炭层就像是一个绝热体,它降低了冷却器的冷却能力,同时还会降低气体通过的最大流量并产生更大的压力损失,甚至于阻塞EGR冷却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冷却器积碳的EGR冷却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冷却器壳体,冷却器壳体内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的内表面设有由纳米级涂料制成的保护层。
[0005]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5?7 μ m。
[0006]所述保护层内含有硫化亚铁和二硫化亚铁。
[0007]所述保护层采用刷涂、浸涂、热喷涂或化学电泳的方法附着在冷却管上。
[0008]所述冷却管采用真空钎焊或激光焊接与冷却器壳体连接固定。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冷却水从下端进水口进入冷却器壳体与冷却管围成的空腔,然后由出水口流出,再循环的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冷却管,在冷却管内与空腔内的冷却水换热冷却之后由排气口流出。本EGR冷却器整体上采用管壳式结构,冷却管采用真空钎焊或者激光焊接工艺与冷却器壳体连接固定,此种连接固定方式具有更好的工艺性能,耐高温、耐腐蚀的能力强。保护层采用纳米级涂料,由于纳米级涂料的特殊微观结构,使炭黑颗粒等污染物与冷却管内表面的接触面积非常小,污染物极难附着,降低冷却管积炭的可能性,防止冷却管阻塞,同时提高EGR冷却器的耐高温、抗腐蚀的能力,降低再循环废气流动时的阻力,减少压力损失。同时在保护层中利用高温火焰喷涂有硫化亚铁和二硫化亚铁,使保护层的摩擦系数减小,进一步降低了污染物粘在冷却管内表面的概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所不,EGR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5,冷却器壳体5内设有用于废气流动的冷却管6,冷却管6采用真空钎焊或激光焊接与冷却器壳体5连接固定。冷却管6与冷却器壳体5围成空腔8,冷却器壳体5对应空腔8设有进水口 1、出水口 2,冷却器壳体5对应冷却管6设有进气口 3和出气口 4,冷却管6的内表面设有由纳米级涂料制成的保护层7,根据成本与性能不同,保护层7可以采用刷涂、浸涂、热喷涂、化学电泳等方法使其附在冷却管6的表面,保护层7内含有硫化亚铁和二硫化亚铁。保护层7的厚度为0.5?7 μ m,在保证其能有效保护冷却管6的前提下,此种厚度的保护层7不会影响EGR冷却器的最终尺寸。
[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EGR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5),冷却器壳体(5)内设有冷却管(6),所述冷却器壳体(5 )上设有进水口( I)、出水口( 2 )、进气口(3)和出气口(4),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6)的内表面设有由纳米级涂料制成的保护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层(7)的厚度为0.5?7 μ 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层(7)采用刷涂、浸涂、热喷涂或化学电泳的方法附着在冷却管(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6)采用真空钎焊或激光焊接与冷却器壳体(5 )连接固定。
【文档编号】F28D7/10GK203570461SQ201320582639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李勤, 刘伟达, 李俊普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