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558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烟囱内烟气液态介质收集排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的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电厂烟囱均作为建筑物进行设计,注重的是结构和保温。脱硫前烟囱排烟温度均在120摄氏度以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氟化氢、氯化氢等酸性腐蚀性气体基本不会凝结成酸液对烟囱进行腐蚀,烟囱实际寿命远大于三十年。烟气脱硫后,排烟温度下降到酸露点以下,水平烟道和烟囱随时有凝酸生成,其内衬防腐的金属材料和耐酸砖等内衬会不断受到腐蚀。无烟气再热器的情况下,大量凝液形成混合稀酸液,对内衬腐蚀更加明显。

造成烟囱腐蚀及烟囱雨的原因包括:1.烟囱内烟气液态介质(即冷凝酸液)的产生;2.冷凝酸液在内壁的冲刷;3.冷凝酸液在烟囱牛腿部位易汇集凝结。

现有技术的烟气液态介质收集排放系统主要是针对牛腿处汇集的冷凝酸液和烟囱内壁流淌下来的冷凝酸液进行被动收集,但是无法完成对于靠近烟囱内壁的烟气液态介质和烟囱内壁依附的冷凝酸液的主动收集,导致后者依然会对烟囱内壁造成腐蚀。现有技术的排酸装置有的仅能收集牛腿部位内壁上的酸液,或者仅可收集烟囱顶口将要排出的烟气中的酸液。

201310363807.7号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湿烟囱顶部内筒壁外侧冷凝液收集装置,用来收集烟囱顶口排除烟气中的酸液,但是其收集量很少,并且没有解决烟囱内筒壁及牛腿部位的腐蚀渗漏问题。

201320527359.5号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烟囱内筒冷凝液收集排放系统及烟囱,其仅能被动收集烟囱内筒壁上的酸液,无法收集烟囱内烟气中的酸液。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不但可以收集牛腿处汇集的冷凝酸液和烟囱内壁流淌下来的冷凝酸液,而且可以主动收集靠近烟囱内壁的烟气液态介质(冷凝酸液)和烟囱内壁依附的冷凝酸液,实现了“区域治理,集中排放”。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在烟囱防腐治理领域,尤其是在冷凝酸液收集排放领域,彻底解决了烟囱内冷凝酸液大量汇聚造成的烟囱内部结构和内衬的腐蚀以及烟囱渗漏的难题,同时缓解了烟囱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目的在于解决烟囱腐蚀严重的技术难题,适用于电厂烟囱冷凝酸液的收集与排放。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而实现:

一种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包括若干套主动收集装置、若干套被动收集装置和排酸装置,其中所述主动收集装置位于烟囱内筒两牛腿之间的烟囱内筒壁上,空间上呈螺旋排列,左右旋均可,整体旋向一致;所述被动收集装置位于烟囱内筒牛腿上;所述排酸装置固定在烟囱内壁上,与被动收集装置相连;所述主动与被动收集装置在每节内筒上一一对应,被动收集装置上设有排酸孔,该排酸孔与排酸装置的漏斗相连,且一一对应。

所述主动收集装置、被动收集装置和排酸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烟囱内积灰平台以上牛腿的数量来定,一个牛腿对应一套收集排放装置;没有牛腿的烟囱可以根据烟囱冷凝酸液的含量来定收集排放装置的数量。

所述主动收集装置,包括若干倒置的异型玻璃钢U型槽,U型槽口朝下,所述异型玻璃钢U型槽位于烟囱内两个牛腿中间的烟囱内壁上,其远离烟囱内壁的一侧高于靠近烟囱内壁的一侧。

所述倒置的异型玻璃钢U型槽数量例如可以为2-4个,各个U型槽在烟囱内壁上呈螺旋状均匀排列,U型槽两两之间在水平投影上有一定的间距,此间距大于玻璃钢排酸管道的直径。

所述倒置的异型玻璃钢U型槽例如用粘接剂粘接在烟囱内壁上,然后例如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最后进行防腐处理。

所述被动收集装置,包括若干玻璃钢U型槽,U型口朝上,所述玻璃钢U型槽位于牛腿上方。所述被动收集装置的玻璃钢U型槽在烟囱内壁的牛腿上呈环形布置,沿所述环线在U型槽的槽底中心位置均分1-4个孔洞作为排酸孔,例如2个排酸孔,孔的直径与排酸装置的锥形漏斗内径相同以便于与锥形漏斗连接;玻璃钢U型槽在水平环线上既可以水平布置,又可以有一定的坡度,坡度朝向排酸孔处,即:排酸孔位于最低处,两排酸孔中间位置为最高处,以便收集的冷凝酸液排向低处的排酸锥形漏斗处。

所述被动收集装置通过例如粘结剂分别将玻璃钢U型槽的底部和贴墙一侧粘贴于烟囱牛腿和烟囱内筒壁上,然后例如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膨胀螺栓固定后进行防腐处理。

所述排酸装置包括若干玻璃钢排酸管道和锥形漏斗。其中,所述锥形漏斗的大直径侧与被动收集装置中的玻璃钢U型槽的孔洞(排酸孔)无缝连接,小直径侧与玻璃钢排酸管道无缝连接;所述玻璃钢排酸管道,例如可以通过不锈钢抱箍固定于烟囱内筒壁上,一端固定于锥形漏斗的小直径侧,另一端沿烟囱内筒壁延伸至下一层牛腿的玻璃钢U型槽上方,其直径根据冷凝酸液的流量来定。

所述排酸管道在位于烟囱积灰平台上方的第一个牛腿以下的排酸管道穿过积灰平台延伸至烟囱底部距地面约2m,在端部安装阀门,以便于控制酸液排放。其数量可以为1-4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既能被动收集牛腿处汇集的冷凝酸液和烟囱内壁流淌下来的冷凝酸液,又能主动收集靠近烟囱内壁的烟气液态介质(冷凝酸液)和烟囱内壁依附的冷凝酸液,所述收集的冷凝酸液最终由玻璃钢排酸管道集中排放到烟囱底部集酸池或引流至烟囱外指定的排放位置,从而有效、彻底地解决了烟囱内冷凝酸液大量汇聚造成的烟囱内部结构和内衬的腐蚀以及烟囱渗漏的难题,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烟囱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标记处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的主动收集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的主动收集装置的剖面图,图4与图3的剖面相互垂直。

附图标记说明:

1-烟囱顶口;2-烟囱筒壁;3-倒置的异型玻璃钢U型槽;4-玻璃钢U型槽;5-锥形漏斗;6-牛腿;7-玻璃钢排酸管道;8-积灰平台;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一种烟气液态介质全能型收集排放系统,由主动收集装置、被动收集装置和排酸装置组成。所述主动收集装置、被动收集装置和玻璃钢排酸管道7的数量根据烟囱内积灰平台以上牛腿6的数量来定,一个牛腿6对应一套收集排放装置;没有牛腿6的烟囱可以根据烟囱冷凝酸液的含量来定收集排放装置的数量。

一套主动收集装置由4个倒置的异型玻璃钢U型槽3组成,U型口朝下,通过粘合剂连接在烟囱内壁上,然后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膨胀螺栓固定后用防腐涂料进行防腐处理;倒置的异型玻璃钢U型槽3在烟囱内壁上呈螺旋状均匀排列,倒置的异型玻璃钢U型槽3两两之间在水平投影上有一定的间距,此间距大于玻璃钢排酸管道7的直径。

一套被动收集装置,由玻璃钢U型槽4组成,U型口朝上,通过粘合剂分别将玻璃钢U型槽4的底部和贴墙一侧粘贴于烟囱牛腿6和烟囱内筒壁上,然后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膨胀螺栓固定后用防腐涂料进行防腐处理;玻璃钢U型槽4在烟囱牛腿6上呈环形布置,沿环线均分2个孔洞,孔的直径与锥形漏斗5的内径相同以便于与其紧密连接;玻璃钢U型4槽在水平环线上有一定的坡度,从而将收集的冷凝酸液排向低处的排酸锥形漏斗5处。

一套排酸装置,由2个玻璃钢排酸管道7和2个锥形漏斗5组成。锥形漏斗大直径侧与玻璃钢U型槽4无缝连接,小直径侧于玻璃钢排酸管道7无缝连接;玻璃钢排酸管道7通过不锈钢抱箍固定于烟囱内筒壁上,一端固定于锥形漏斗5的小直径侧,另一端沿烟囱内筒壁延伸至下一层牛腿6的玻璃钢U型槽4上方,其直径根据冷凝酸液的流量来定。位于烟囱积灰平台8上方的第一个牛腿6以下的排酸管道穿过积灰平台延伸至烟囱底部距地面约2m,在端部安装阀门,用于控制酸液排放。

在使用过程中,烟道排出的烟气进入烟囱,烟气向上不规则流动,靠近烟囱内壁的烟气流动至主动收集系统中的倒置的异型U型槽中,烟气中的酸液凝聚并因重力作用流向烟囱内壁,最终顺烟囱内壁流进烟囱牛腿处的被动装置中的U型槽中。烟气对烟囱内壁冲刷也在烟囱内壁上凝聚一定的酸液,位于主动收集系统中的倒置的异型U型槽上方的烟囱内壁上的聚集酸液顺内壁流淌至异型U型槽上方,然后顺着异型U型槽顶部与烟囱内壁结合处螺旋向下流淌至异型U型槽端部,最后顺着烟囱内壁垂直流向牛腿处被动收集装置中的U型槽中;位于主动收集系统中的倒置的异型U型槽下方的烟囱内壁上的聚集酸液直接顺内壁流淌至牛腿处被动收集装置中的U型槽中。最后,流入牛腿处被动收集装置中的U型槽中的三股酸液通过排酸孔排入酸液收集系统中的排酸管中,并最终汇集排入集酸池或指定排放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