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及焙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8550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及焙烧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冶金行业的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及焙烧炉。



背景技术:

早期,氧化铝焙烧炉以重油为燃料,通过焙烧炉下部的四支油枪喷入炉内,用蒸汽将燃油雾化。但是焙烧炉使用重油作燃料,热效率利用率低,产生废气大,排入空中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随着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需要,目前逐渐采用天然气、焦炉煤气或发生炉煤气替代重油进行氧化铝焙烧,在炉体上设置多个燃气口,通过燃气口将燃气通入到炉体内。

目前,氧化铝焙烧炉点火及燃烧存在的问题为:

1)点火启炉时采用重油,启炉后为了确保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仍需要一只油枪伴烧作为执勤火焰,耗油量较大。据悉,某公司4台焙烧炉年用重油近万吨,耗油量巨大。

2)采用天然气、煤气等作为燃料的焙烧炉,冷炉启动时依然采用油枪点火,因冷炉启动时直接燃用天然气、煤气等燃气易产生燃烧不稳、燃气富集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国内采用煤制气为燃料,以油枪作为点火及稳燃方式的工业窑炉数量庞大,均面临年耗油量较大的问题,迫切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及焙烧炉,将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的工业窑炉中形成等离子体点火技术与冶金行业工艺的有机结合。采用等离子体点火技术代替油枪进行点火及稳燃,解决目前冶金行业的焙烧炉年耗油量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包括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混合管,所述混合管与冶金工业焙烧炉的炉体连接,所述混合管连接有点火组件,所述点火组件为等离子体点火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管的一端为燃气进口,所述混合管的侧壁上设有配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等离子体点火装置的功率为1-200kW。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焙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连接有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上设有两个所述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及焙烧炉,使用时,通过等离子体点火装置点燃燃料进行启炉点火,替代现有的油枪点火;同时,通过燃烧器燃烧燃气燃料形成的火焰代替油枪燃烧作为执勤火焰。

该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及焙烧炉,将等离子体点火技术与冶金行业工艺有机结合,不再需要使用重油燃料,大幅度降低焙烧炉油耗,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中:

1、炉体;2、燃烧器;3、等离子体点火装置;4、燃气进口;5、配风口;6、燃气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包括燃烧器2,燃烧器 2包括混合管,混合管与冶金工业焙烧炉的炉体1连接,混合管连接有点火组件,点火组件为等离子体点火装置3。

将现有的冶金工业用的焙烧炉中的油枪点火更换为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2替换为油枪作为执勤火焰,避免对重油原料的使用,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

混合管的一端为燃气进口4,混合管的侧壁上设有配风口5。其中,现有的炉体1上,通过燃气口将燃气通入炉体1内,一般情况下,在燃气口处设置燃气喷嘴6。可以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即燃气喷嘴6用于通入纯燃气,因此,在燃气喷嘴6上设置配风口5,再连接等离子体点火装置3,配风口5向燃气喷嘴6内送入空气,使得空气和燃气在燃气喷嘴6内混合,即可通过等离子体点火装置3进行点火操作。采用此种方式可在原炉体1上进行改造,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等离子体点火装置3的功率为1-200kW。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焙烧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连接有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

炉体1上设有两个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即在炉体1上包括两个燃烧器2及两个等离子体点火装置3,这两套系统可互为备用,用于一只燃烧器2无法满足点火启炉或稳燃的条件,或者用于低热值燃气点火等恶劣条件。

具体使用时,通过等离子体点火装置3点燃燃料进行启炉点火,替代现有的油枪点火;同时,通过燃烧器2燃烧燃气燃料形成的火焰代替油枪燃烧作为执勤火焰。

该焙烧炉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及焙烧炉,将等离子体点火技术与冶金行业工艺有机结合,不再需要使用重油燃料,大幅度降低焙烧炉油耗,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氧化炉焙烧,也可以用于冶金行业的其他工业窑炉。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