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主炉腔和副炉腔的垃圾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522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主炉腔和副炉腔的垃圾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主炉腔和副炉腔的垃圾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多采用填埋,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具有热值低、含水多等特点,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除了在填埋过程中产生难闻的气味以外,产生的渗滤液是垃圾填埋技术的难题,渗滤液的产生严重污染地下水,危害人类生存。

热处理方式的产物容易处理,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热处理炉内部在温度、氧气量、压强和含水量等条件都会影响热处理的效果,但是在大量垃圾同时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垃圾的种类繁多,同时处理大量垃圾的条件不易控制,因此难以达到理想的热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主炉腔和副炉腔的垃圾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主炉腔和副炉腔的垃圾处理设备,包括炉体、第一垃圾处理辅助机构、第二垃圾处理辅助机构和辅助箱;

炉体内具有主炉腔、主炉循环气储气腔和副炉腔;

炉体位于主炉腔和副炉腔上部的位置分别可拆卸安装有第一进料门和第二进料门;

第一垃圾处理辅助机构包括内循环进气管、湿气输送管、除湿箱、内循环出气管、第一供氧管和第一排杂装置;内循环进气管连通主炉腔上部与主炉循环气储气腔,湿气输送管连通主炉循环气储气腔与除湿箱,内循环出气管连通主炉腔下部与除湿箱,第一供氧管连通主炉腔下部,第一排杂装置安装在主炉腔底部;

第二垃圾处理辅助机构包括内循环导气管、连通管、第二供氧管、辅助架、螺旋叶片和第一排气管;内循环导气管连通副炉腔上部与下部,连通管连通主炉循环气储气腔与副炉腔下部,第二供氧管连通副炉腔下部,辅助架和辅助箱安装在副炉腔相对的两侧,螺旋叶片第一端可转动连接辅助架,螺旋叶片第二端由副炉腔底部穿过,并延伸至辅助箱内,辅助箱内位于螺旋叶片第二端处安装有第三供氧管和第二排杂装置,第一排气管第一端与辅助箱内腔连通。

优选地,炉体内还设有尾气暂存腔和尾气排放腔,尾气暂存腔和尾气排放腔位于主炉腔相对的两侧,炉体内安装有多个加热辅助管,加热辅助管由主炉腔穿过,并连通尾气暂存腔和尾气排放腔;第一排气管第二端与尾气暂存腔连通;

炉体上安装有与尾气排放腔连通的第二排气管。

优选地,第一排杂装置包括第一储杂架和第一螺旋杆,第一储杂架内设有第一储杂腔,第一储杂腔与主炉腔连通,第一螺旋杆可转动安装在第一储杂腔内,第一储杂腔位于第一螺旋杆处设有第一排杂口。

优选地,第一排杂口位于第一螺旋杆轴向上的一侧。

优选地,辅助架上设有导料腔,螺旋叶片第一端位于导料腔内,辅助架位于导料腔处设有进料架,进料架上设有与导料腔连通的进料口。

优选地,进料口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优选地,第二排杂装置包括第二储杂架和第二螺旋杆,第二储杂架内设有第二储杂腔,第二储杂腔与辅助箱内腔连通,第二螺旋杆可转动安装在第二储杂腔内,第二储杂腔位于第二螺旋杆处设有第二排杂口。

优选地,第二排杂口位于第二螺旋杆轴向上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料门和第二进料门分别向主炉腔和副炉腔内加入物料,使用时采用体积较小的副炉腔,主炉腔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通过内循环进气管进入主炉循环气储气腔,主炉循环气储气腔内的部分气体通过湿气输送管进入除湿箱,然后通过内循环出气管返回主炉腔,主炉循环气储气腔内另外一部分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副炉腔,由于副炉腔体积较小,因此副炉腔内的反应条件较容易掌控,通过副炉腔、第二垃圾处理辅助机构和辅助箱的配合,高效处理垃圾的同时有效改善主炉腔所处理垃圾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大量垃圾同时处理,且垃圾处理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主炉腔和副炉腔的垃圾处理设备主视方向主炉腔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主炉腔和副炉腔的垃圾处理设备侧视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主炉腔和副炉腔的垃圾处理设备,包括炉体1、第一垃圾处理辅助机构、第二垃圾处理辅助机构和辅助箱4;

炉体1内具有主炉腔11、主炉循环气储气腔12和副炉腔13;

炉体1位于主炉腔11和副炉腔13上部的位置分别可拆卸安装有第一进料门14和第二进料门15;

第一垃圾处理辅助机构包括内循环进气管21、湿气输送管22、除湿箱23、内循环出气管24、第一供氧管25和第一排杂装置;内循环进气管21连通主炉腔11上部与主炉循环气储气腔12,湿气输送管22连通主炉循环气储气腔12与除湿箱23,内循环出气管24连通主炉腔11下部与除湿箱23,第一供氧管25连通主炉腔11下部,第一排杂装置安装在主炉腔11底部;

第二垃圾处理辅助机构包括内循环导气管31、连通管32、第二供氧管33、辅助架34、螺旋叶片35和第一排气管36;内循环导气管31连通副炉腔13上部与下部,连通管32连通主炉循环气储气腔12与副炉腔13下部,第二供氧管33连通副炉腔13下部,辅助架34和辅助箱4安装在副炉腔13相对的两侧,螺旋叶片35第一端可转动连接辅助架34,螺旋叶片35第二端由副炉腔13底部穿过,并延伸至辅助箱4内,辅助箱4内位于螺旋叶片35第二端处安装有第三供氧管41和第二排杂装置,第一排气管36第一端与辅助箱4内腔连通。内循环导气管31用于将副炉腔13上部的气体到送至副炉腔13下部,便于副炉腔13内物料的充分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炉体1内还设有尾气暂存腔16和尾气排放腔17,尾气暂存腔16和尾气排放腔17位于主炉腔11相对的两侧,炉体1内安装有多个加热辅助管18,加热辅助管18由主炉腔11穿过,并连通尾气暂存腔16和尾气排放腔17;第一排气管36第二端与尾气暂存腔16连通;

炉体1上安装有与尾气排放腔17连通的第二排气管19。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料门14和第二进料门15分别向主炉腔11和副炉腔13内加入物料,使用时采用体积较小的副炉腔13,主炉腔11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通过内循环进气管21进入主炉循环气储气腔12,主炉循环气储气腔12内的部分气体通过湿气输送管22进入除湿箱23,然后通过内循环出气管24返回主炉腔11,主炉循环气储气腔12内另外一部分气体通过连通管32进入副炉腔13,由于副炉腔13体积较小,因此副炉腔13内的反应条件较容易掌控,通过副炉腔13、第二垃圾处理辅助机构和辅助箱4的配合,高效处理垃圾的同时有效改善主炉腔11所处理垃圾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杂装置包括第一储杂架261和第一螺旋杆262,第一储杂架261内设有第一储杂腔,第一储杂腔与主炉腔11连通,第一螺旋杆262可转动安装在第一储杂腔内,第一储杂腔位于第一螺旋杆262处设有第一排杂口,第一排杂口位于第一螺旋杆262轴向上的一侧,通过第一储杂架261和第一螺旋杆262配合,热处理杂质热量不易散失,且可以稳定的排出。

本实施方式中,辅助架34上设有导料腔341,螺旋叶片35第一端位于导料腔341内,辅助架34位于导料腔341处设有进料架342,进料架342上设有与导料腔341连通的进料口,螺旋叶片35推送垃圾的过程中不易造成垃圾盘绕在一起,进料口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较干的垃圾可以通过进料口加入,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排杂装置包括第二储杂架421和第二螺旋杆422,第二储杂架421内设有第二储杂腔,第二储杂腔与辅助箱4内腔连通,第二螺旋杆422可转动安装在第二储杂腔内,第二储杂腔位于第二螺旋杆422处设有第二排杂口,第二排杂口位于第二螺旋杆422轴向上的一侧,通过第二储杂架421和第二螺旋杆422配合,热处理杂质热量不易散失,且可以稳定的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