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锅炉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937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锅炉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节能锅炉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钢材加工中的锅炉主要用于加热铝材使其软化,从而进行后续加工。现有的锅炉上料机构主要包括位于锅炉入料口两侧的支架,圆钢横架于两侧支架上,第一气缸带动推板直接推动圆钢,将其推入锅炉进料口内。

现有的上料机构易在推板推动圆钢时,使圆钢堆叠,从而导致圆钢前移困难,并易散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锅炉上料机构,它可以通过推动设于圆钢下方的垫钢从而带动圆钢前移,防止圆钢堆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节能锅炉上料机构,包括位于锅炉的入料口两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延伸至锅炉的出料口方向,所述支架远离锅炉的入料口侧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有推板,所述支架上方铺设有若干段轨道,所述轨道顶部设有凹槽;所述轨道的凹槽内紧密排列有若干垫钢,两根平行的垫钢上放置圆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带动推板推动垫钢,使垫钢在轨道的凹槽内沿轨道铺设方向滑移,从而带动放置在垫钢上方的圆钢向锅炉入料口方向移动。防止因为推板直接推动圆钢,而使圆钢堆叠,从而移动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沿所述轨道两侧设有若干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起到固定轨道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外侧设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连接有支架;所述储料箱底部设有供垫钢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轨道平行;所述开口连接有朝向轨道倾斜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最底处与所述轨道外沿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料箱内的垫钢从底部开口滚出,并沿导向槽滚落至轨道的凹槽内,及时补充垫钢,储料箱的设置使工作人员无需手动加料,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沿轨道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贴合所述轨道内的垫钢内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贴合轨道内的垫钢内沿设置,从而防止垫钢从导向槽内滚至轨道时,滚动过度,掉落至两侧轨道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反向平行,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垫钢外沿竖直切面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挡板位于被推动垫钢外沿竖直切面内侧,即位于下一根补充垫钢的外侧,当推板推动垫钢向锅炉入料口移动时,第二挡板挡住具下落趋势的下一根补充垫钢;当第二挡板在第一气缸带动下回退时,下一根补充垫钢失去限制,滚落至轨道的凹槽位置,从而实现垫钢的补充。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箱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四周的竖板,垂直于所述轨道长度方向的竖板至少一侧与所述底板铰接,与所述底板铰接的竖板跟其相邻竖板间通过锁紧机构锁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直于垫钢长度方向的竖板设置为与底板铰接,更方便于工作人员装填垫钢,同时有效防止垫钢滚落,锁紧机构可将与底板铰接的竖板和与该竖板相邻的竖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分别位于相邻竖板的卡槽和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竖板转动连接,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卡块并将其沿与所述底板铰接的竖板长度方向向远离卡槽的方向滑动,即可使卡块脱离卡槽,从而失去对相邻竖板锁紧功能,进而与底板铰接的竖板能够旋转落下,方便工作人员在储料箱内补充垫钢;装填完成后,将与底板铰接的竖板旋转至两端与其相邻竖板贴合的位置,拉动并旋转卡块使卡块卡入卡槽内即可实现与底板铰接的竖板和其相邻竖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箱底部设有朝向开口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包括开口两侧朝向开口倾斜的倾斜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料箱内的垫钢更好地沿倾斜部滚至开口,随后沿导向槽滚落至轨道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背离入料口侧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套设于固定在第一气缸底座上的固定环内,所述限位杆平行于第一气缸的伸缩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仅能在固定环内滑移,从而防止推板上下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锅炉进料口两侧铺设支架,支架上方铺设轨道,轨道内设有垫钢,圆钢横架于两侧垫钢上,第一气缸带动推板推动垫钢,从而带动圆钢向锅炉内移动,防止圆钢因堆叠而散落;同时,圆钢与垫钢为点接触,使圆钢在锅炉内暴露更充分,加热效率提高,节省燃料;

2.轨道外侧设有储料箱,储料箱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斜向轨道的导向槽,从而及时给轨道内补充垫钢;

3.推板端部外侧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位于垫钢外沿竖直切面内侧,即位于导向槽内下一根补充垫钢的外侧,当第一气缸带动推板推动垫钢向锅炉入料口移动时,第二挡板挡住具下落趋势的下一根补充垫钢,当第二挡板在第一气缸带动下回退时,下一根补充垫钢失去限制,滚落至轨道的凹槽位置,从而实现垫钢的补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垫钢与圆钢的位置关系;

图3为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锅炉的部分结构;

图4为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储料箱结构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垫钢的位置关系;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锅炉;11、入料口;12、出料口;121、拉门;13、第二气缸;14、出口;2、支架;21、限位块;3、轨道;4、垫钢;5、第一气缸;51、推板;511、第一挡板;512、第二挡板;52、限位杆;53、固定环;6、储料箱;61、支架;62、开口;63、导向槽;64、倾斜板;65、第一竖板;66、第二竖板;7、锁紧机构;71、卡槽;72、卡块;8、圆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节能锅炉上料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位于锅炉1入料口11两侧的支架2,两侧支架2延伸至锅炉1出料口12方向,支架2上方沿长度方向铺设有带凹槽的轨道3,位于支架2两侧沿轨道3边缘设有限位块21,用于加固轨道3的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轨道3的凹槽内紧密排列有若干垫钢4,凹槽的深度小于垫钢4的厚度,锅炉1出料口12两侧对应开有与垫钢4相配的出口14,供垫钢4穿过,两侧垫钢4用于放置待加热的圆钢8。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架2远离锅炉1入料口11侧设有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连接有推板51,推板51平行于锅炉1入料口11,且垂直于垫钢4设置;推板51背离锅炉1入料口11侧连接有限位杆52,限位杆52套设于固定在第一气缸5底座上的固定环53内,且限位杆52平行于第一气缸5的伸缩方向,从而限位杆52仅在固定环53内滑移,防止推板51上下翻转。推板51用于向锅炉1入料口11方向推动垫钢4,使垫钢4沿轨道3铺设方向滑移,从而带动放置于垫钢4上的圆钢8向入料口11方向移动。由于垫钢4抵接排列,第一气缸5推动最外侧的垫钢4,最外侧的垫钢4推动抵接的下一根垫钢4。以此推类,上一根垫钢4依次推动抵接的下一根垫钢4,从而带动垫钢4上方的圆钢8进入锅炉1内部加热,靠近锅炉1出料口12侧的垫钢4被与其抵接的上一根垫钢4推动,从与垫钢4对应的出口14掉落。如图2和图3所示,加热后的圆钢8由第二气缸13推动从拉门121中掉出。在锅炉1中加热的圆钢8与支撑圆钢8两端的垫钢4为点接触,使圆钢8更多的暴露在空气中,从而使得圆钢8加热软化更充分,进而节省燃料。在本实施例中,锅炉1燃烧的温度为1000-1150摄氏度,垫钢4选用熔点高于此温度范围的钨钢,还可选用其它高熔点材料或在垫钢4外涂有高熔点涂层。

如图4所示,轨道3外侧分别设有储料箱6,储料箱6连接有用于支撑储料箱6的支架61,支架61放置于地面;储料箱6内放置有垫钢4,垫钢4沿平行于轨道3长度方向放置,储料箱6朝向轨道3内侧面的长度为垫钢4的长度,从而仅供放置多层一列垫钢4,从而防止垫钢4排列杂乱。

如图4所示,储料箱6底部设有倾斜部,倾斜部最低处设有供垫钢4通过的开口62,倾斜部包括开口62两侧朝向开口62倾斜的倾斜板64,开口62与轨道3平行;开口62连接有朝向轨道3倾斜的导向槽63,导向槽63最底处与轨道3外沿齐平贴合。垫钢4从储料箱6中因重力作用自然滚落至倾斜部,从倾斜部开口62滚出,并沿导向槽63滚至轨道3,从而及时补充垫钢4。

如图4和图5所示,储料箱6包括倾斜板64和连接于倾斜板64的竖板,垂直于垫钢4长度方向的第一竖板65与储料箱6铰接,第一竖板65跟其相邻的第二竖板66间通过锁紧机构7锁紧。如图4和图5所示,锁紧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竖板66侧壁上的卡槽71和转动连接于第一竖板65外侧壁的卡块72。当需要向储料箱6内装填垫钢4时,旋转卡块72,使卡块72脱离卡槽71,第一竖板65能够旋转落下,方便工作人员向储料箱6内装填垫钢4。装填完成后,将第一竖板65旋转至两端与第二竖板66贴合的位置,旋转卡块72使卡块72卡入卡槽71内即可实现第一竖板65和第二竖板66固定。

如图4所示推板51两端沿轨道3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挡板511,第一挡板511贴合垫钢4内沿设置,防止垫钢4从导向槽63内滚至轨道3上时,滚动过度,掉落至两侧轨道3中间。

如图1和图4所示,推板51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挡板512,第二挡板512与第一挡板511反向平行,且第二挡板512位于垫钢4外沿竖直切面内侧。当第一气缸5带动推板51推动垫钢4时,第二挡板512位于被推动垫钢4外沿竖直切面内侧,即位于下一根补充垫钢4的外侧,当推板51推动垫钢4向入料口11移动时,第二挡板512挡住导向槽63内具下落趋势的下一根补充垫钢4;当第二挡板512在第一气缸5带动下回退时,导向槽63内下一根补充垫钢4失去限制,滚落至轨道3的凹槽位置,从而实现垫钢4的补充。

工作原理:第一气缸5带动推板51推动垫钢4,使垫钢4在轨道3的凹槽内滑移,从而带动搭放于垫钢4上的圆钢8向锅炉1内移动;由于垫钢4间抵接,上一根垫钢4推动与其抵接的下一根垫钢4,从而实现垫钢4前移,靠近出料口12的垫钢4从其对应的开孔掉落;当第一气缸5带动推板51回退时,第二挡板512同时回退,储料箱6连接的导向槽63内的补充垫钢4失去限制,滚落至轨道3的凹槽内,第一挡板511防止其滚动过度,使其刚好位于凹槽内;第一气缸5再一次带动推板51推动该垫钢4,使该垫钢4推动与其抵接的下一根垫钢4,如此反复,实现将圆钢8不断输送入锅炉1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