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5097发布日期:2018-07-20 21:04阅读:15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



背景技术:

回转窑焚烧炉是指在钢板制的圆筒状本体内部设置了耐火材料衬炉的焚烧炉;比水平略微倾斜地设置,一边进行缓慢的旋转,一边使从上部供给的废物向下部转移,从前部或后部等供给空气使之燃烧。

回转窑焚烧炉在焚烧过程中需要向其内部补充燃烧空气,用以提高燃烧效率,而目前补充空气的方法大多是空气直接从端部进行补充,这便使得空气只能够从废弃物的表层通过,造成空气与废弃物混合不充分,燃烧效率较低,并且废气排放不流畅。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烧效果好、气体流通稳定的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包括:炉体;外环体,所述外环体包括进气环和出气环,且所述进气环的内壁分布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环的内壁分布有出气管;第一导风管,所述第一导风管与所述进气环之间相互连通;第二导风管,所述第二导风管与所述第一导风管之间相互连通;进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包括鼓风机、滤网以及出风箱,且所述出风箱与所述第二导风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出风箱的内部设有所述滤网,且所述出风箱的底部连通有所述鼓风机;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出气环之间相互连通;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分布于所述炉体的外壁,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相对设置;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炉体的入口处相互连通;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固定于所述炉体的出口处。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储料箱、风机以及上料管,且所述上料管与所述炉体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上料管与所述储料箱相互连通,且所述储料箱的内部设有所述风机。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内部设有清理机构,且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刮板和支杆;所述刮板与所述炉体的内壁相互贴合,且所述刮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杆。

优选的,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且所述支杆的长度与所述炉体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出口处底部设有收集箱,且所述收集箱的长度大于所述炉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垂直设于所述炉体的顶部,且所述出风管连通有空气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外环体和所述炉体之间为同心圆结构,且所述外环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出口处外壁均设有密封垫,且所述密封垫与所述炉体的外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出气管均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通气孔的个数与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个数总和相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在所述炉体的外壁开有环形分布有所述通孔,能够与所述进气环、所述出气环相互配合,实现燃烧空气的稳定流通;燃烧空气可通过所述进风机构产生,然后在各个导风管的作用下进入到所述进气环内,再通过所述进气管、所述通孔流入到所述炉体的内部底层,空气能够从废弃物中穿过流出,实现空气能够与废弃物充分接触、混合,提高燃烧效率;燃烧后的废气能够通过所述通孔、所述出气环快速排出,避免空气在所述炉体内聚集过多,造成气压变大,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炉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炉体,11、通气孔,2、外环体,21、进气环,211、进气管,22、出气环,221、出气管,3、进风机构,31、鼓风机,32、滤网,33、出风箱,4、清理机构,41、刮板,42、支杆,5、第一导风管,6、第二导风管,7、出风管,8、空气过滤器,9、上料机构,91、储料箱,92、风机,93、上料管,9a、密封板,9b、收集箱,9c、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炉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提供的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包括:炉体1;外环体2,所述外环体2包括进气环21和出气环22,且所述进气环21的内壁分布有进气管211;所述出气环22的内壁分布有出气管221;第一导风管5,所述第一导风管5与所述进气环21之间相互连通;第二导风管6,所述第二导风管6与所述第一导风管5之间相互连通;进风机构3,所述进风机构3包括鼓风机31、滤网32以及出风箱33,且所述出风箱33与所述第二导风管6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出风箱33的内部设有所述滤网32,且所述出风箱33的底部连通有所述鼓风机31;出风管7,所述出风管7与所述出气环22之间相互连通;通气孔11,所述通气孔11分布于所述炉体1的外壁,且所述通气孔11与所述出气管221、所述进气管211相对设置;上料机构9,所述上料机构9与所述炉体1的入口处相互连通;密封板9a,所述密封板9a固定于所述炉体1的出口处。

为了实现快速上料,所述上料机构9包括储料箱91、风机92以及上料管93,且所述上料管93与所述炉体1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上料管93与所述储料箱91相互连通,且所述储料箱91的内部设有所述风机92。

为了快速将所述炉体1内的燃烧残留物清理掉,所述炉体1的内部设有清理机构4,且所述清理机构4包括刮板41和支杆42;所述刮板41与所述炉体1的内壁相互贴合,且所述刮板41固定连接所述支杆42。

为了实现一边拉出所述密封板9a一边清理,所述支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9a,且所述支杆41的长度与所述炉体1的长度相同。

为了对残留物进行收集,所述炉体1的出口处底部设有收集箱9b,且所述收集箱9b的长度大于所述炉体1的直径。

为了为了实现对于空气的过滤,所述出风管7垂直设于所述炉体1的顶部,且所述出风管7连通有空气过滤器8。

为了实现空气的稳定流通,所述外环体2和所述炉体1之间为同心圆结构,且所述外环体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

为了使得空气流通处更为封闭,防止漏气,所述进气管211、所述出气管221的出口处外壁均设有密封垫9c,且所述密封垫9c与所述炉体1的外壁紧密贴合。

为了实现进气和出气,所述通气孔11、所述进气管211以及所述出气管221均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通气孔11的个数与所述进气管211、所述出气管221的个数总和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的使用原理为:将废弃物从投放到所述储料箱91内,然后在所述风机92的作用下,废弃物通过所述上料管93进入到所述炉体1内,随后在所述炉体1内进行焚烧,可启动所述鼓风机31向所述炉体1内补充燃烧空气,气流通过所述滤网32过滤,然后通过所述出风箱33、所述第一导风管5、所述第二导风管6进入到所述进气环21内,再通过各个所述进气管211从对应位置的所述通孔11流入到所述炉体1的内部底层,实现补充空气,待空气被燃烧后多余的废气会通过顶层的所述通孔11排出到所述出气管221内,再通过所述出气环22、所述出风管7进入到所述空气过滤器8内进行过滤;当焚烧完毕后,可向外拉动所述密封板9a,然后带动所述支杆42、所述刮板41运动,将所述炉体1内部的灰尘、燃烧残留物推出,最后在掉落至所述收集箱9b内。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弃物回转窑焚烧炉,在所述炉体1的外壁开有环形分布有所述通孔11,能够与所述进气环21、所述出气环22相互配合,实现燃烧空气的稳定流通;燃烧空气可通过所述进风机构3产生,然后在各个导风管的作用下进入到所述进气环21内,再通过所述进气管211、所述通孔11流入到所述炉体1的内部底层,空气能够从废弃物中穿过流出,实现空气能够与废弃物充分接触、混合,提高燃烧效率;燃烧后的废气能够通过所述通孔11、所述出气环22快速排出,避免空气在所述炉体1内聚集过多,造成气压变大,减少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