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管翅片式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901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扁管翅片式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扁管翅片式换热装置,属换热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兼容氟里昂、冷水等作为工质的多层次高效换热装置。
现有的换热装置应用在空调机中形成了电动压缩式空调机、冷水机组空调机等。但是,一般空调机换热装置只能用串片胀管工艺形成的特定结构,其存在热阻大、传热系数小、能耗及物耗大、体积大等缺点。冷水机组空调机其换热器仍存在只能用地下冷水一种工质及换热不够充分,换热效率仍不够理想,特别没有清污垢及锈物装置,使得长期工作会生产换热效率下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一般空调机的串片胀管式换热装置存在热阻大、传热系数小、能耗及物耗大、体积大以及冷水机组空调机换热器只能用一种工质、且换热效率仍不够理想,特别长期工作换热效率明显下降等问题,研制设计一种结构独特、传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能耗小、物耗小、体积小、并具有兼容氟里昂、冷水等作为工质的多层次高效换热的扁管翅片式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结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扁管翅片式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如说明书附图
所示,它由出风侧扁管1、进风侧扁管2、前汇流槽3、后汇流槽4、翅片5、隔板6、进工质管7、出工质管8、排液管9、排气管10、清垢口11等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结构连接关系为出风侧扁管1和进风侧扁管2均为多个长方体腔体,腔体端面为长方形,扁管的前、后端口分别焊接于前、后汇流槽3、4里板的相应长方形通孔上,扁管与前、后汇流槽构成密封而又彼此相通的工质流通通道,每几个出风侧扁管和每几个进风侧扁管分别用前后汇流槽内的隔板6隔成首尾相通的几个流程腔体,波纹状、百叶窗式或其它形状的翅片5焊接于扁管之间的送风通道内并与扁管外表面一起构成空气换热面,进工质管7与前汇流槽3的进工质端口相连接,出工质管8与前汇流槽3的出工质端口相连接,排液管9装置于出工质管8上稍低于前汇流槽3底部的位置并与出工质管8相连通,带阀门的排气管10装置于出工质管8上略高于排气管9的位置并与出工质管8相连通,清垢口11位于各扁管对应的后汇流槽4的后壳上的通孔处并加盖盖子;其关键是具有能使工质从出风侧扁管通道几个流程与扁管之间的送风通道流经的空气进行初次热交换后,又经进风侧扁管通道几个流程与扁管之间的送风通道流经的空气进行再次热交换的多层次高效热交换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换热装置相比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1)现有一般空调机的换热装置都采用串片胀管工艺形成的特定结构,其热阻大、传热系数小、而本实用新型的扁管与翅片采用焊接工艺制成独特的扁管翅片式结构,其热阻小、传热系数高;(2)现有一般空调机的换热装置都是串片胀管式换热器,其翅片一般只能采用厚度较厚的铝片材,其导热系数小,而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可用厚度很薄的铜箔来焊接,其导热系数大,若是同样的换热面积,本实用新型可比现有的空调机的换热装置省材料1/3以上;(3)现有空调机的串片胀管式换热装置;一般都采用圆管,其挡风面积大,故风阻大,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由园管冲压而成的长方体扁管、挡风面小,故其风阻小;(4)现有空调机的换热装置内的工质只一次流经整个换热面,换热不充分,换热效果差。而本实用新型内的工质二次流经整个换热面,即一次流经出风侧扁管,一次流经进风侧扁管,这样使送来的空气能从较高温度降至较低温度,再降至更低温度后送出,这样多层次的换热,使换热充分,换热效率特别高;(5)现有的冷水机组空调机的换热装置没有清污垢及绣物的装置,当长期工作后,其换热效率明显下降,而本实用新型设有清污后及锈物的装置,可使本换热装置即使经过长期工作,也不会因有污垢及锈物而影响换热效率。
对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说明书附图所示为扁管翅片式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出风侧扁管、2为进风侧扁管、3为前汇流槽、4为后汇流槽、5为翅片、6为隔板、7为进工质管、8为出工质管、9为排液管、10为排气管、11为清垢口。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工作过程(1)出风侧扁管1及进风侧扁管2均为腔体端面为长方形的长方体腔体,扁管均用0.1mm-2mm厚的园铜管或其它不锈金属园管压制而成,每个换热装置具有2个以上的出风侧扁管,本实施列分别为12个,扁管的前、后端焊接于前、后汇流槽里板的相应长方形通孔上,使扁管与前、后汇流槽构成密封而又彼此相通的工质流通通道,扁管与扁管之间的间隙构成送风通道,每条送风通道间隙可为5mm-14mm;(2)每2-10个扁管用前、后汇流槽的隔板6隔成首尾相通的几个流程腔体,本实施列的出风侧工质流通通道和进风侧的工质流通通道分别为四个流程腔体,出风侧第4个流程腔体在前汇流槽3的上部与进风侧第1个流程腔体相通;(3)本实施例的翅片5是用0.03mm-1mm铜箔或其它不锈蚀金属片制成的波纹状或百叶窗式翅片,翅片焊接在送风通道内,与每个外表面一起构成空气换热面;(4)前、后汇流槽3、4及隔板6、进工质管7、出工质管8均可用不锈蚀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造,然后再按上面说明书所述相互结构连接关系进行焊接或固定连接安装,便能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工作过程如下工质由进工质管7流入前汇流槽3,开始出风侧通道流程,首先流经第1流程腔体、即附图所示从下往上数的第(1)~(3)出风侧扁管腔体,到达后汇流槽4,并折转进入第2流程腔体、即第(4)~(6)出风侧扁管腔体,又到达前汇流槽3,再折转流经第3流程腔体、即第(7)~(9)出风侧扁管腔体后,再到达后汇流槽4、并再次折转流经第4流程腔体、即第(10)~(12)出风侧扁管腔体,再回到前回流槽3,然后工质再此开始折转流入进风侧通道的第1流程腔体、即在前汇流槽3上部与出风侧通道第(10)~(12)扁管腔体并排相通的腔体,然后在进风侧通道中,工质重复上述出风侧通道的流程,最后从进风侧第(10)~(12)扁管腔体回到前汇流槽3,经出工质管8流出;空气从进风面流经换热装置内的送风通道而被冷却,然后,从出风面送出,工质不断经扁管腔体将一部分冷能通过扁管腔体表面所构成的一次换热面与送风通道流过的空气进行直接热交换,另一部分冷能则从扁管腔体外表面传导给二次换热面——翅片5,并不断与送风通道流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此同时,工质从出风侧流通通道的几个流程与送风通道流过的空气进行初次热交换后,又经过进风侧流通通道的几个流程与送风通道流过的空气进行再次热交换,这样,工质与空气的热交换是多层次的,热交换更充分、换热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氟里昂、冷水或其它工质的空调机,当热交换装置用于冷水工质空调机时,若需长时间停机使用时,可通过排液管9将积存于换热装置里的水排出。在长时间停用后的开机前,应先打开排气管10的阀、让冷水将换热装置腔体内的空气挤出。排液管9和排气管10在工作时应是关闭的;在换热装置工作1~2年的较长时间后,可将清垢口11的盖子打开,用专用刷子捅刷每条扁管腔体,使腔体内壁的污垢及锈物弄脱落,然后通水将其清除出腔体外。
权利要求1.一种扁管翅片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出风侧片扁管(1)、进风侧扁管(2)、前汇流槽(3)、后汇流槽(4)、翅片(5)、隔板(6)、进工质管(7)、出工质管(8)、排液管(9)、排气管(10)、清垢口(11)等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结构连关系为出风侧扁管(1)和进风侧扁管(2)均为多个长方体腔体、腔体端面为长方形、扁管的前、后端口分别焊接于前、后汇流槽3、4里板的相应长方形通孔上,扁管与前、后汇流槽构成密封而又彼此相通的工质流通通道,每几个出风侧扁管和每几个进风侧扁管分别用前、后汇流槽内的隔板(6)隔成首尾相通的几个流程腔体,波纹状、百叶窗式或其它形状的翅片(5)焊接于扁管之间的送风通道内并与扁管外表面一起构成空气换热面,进工质管(7)与前汇流槽(3)的进工质端口相连接,出工质管(8)与前汇流槽(3)的出工质端口相连接,排液管(9)装置于出工质管(8)上稍低于前汇流槽(3)底部的位置并与出工质管(8)相连通,带阀门的排气管(10)装置于出工质管(8)上略高于排液管(9)的位置并与出工质管(8)相连通,清垢口11位于各扁管对应的后汇流槽(4)的后壳上的通孔处并加盖盖子。其关键是具有能使工质从出风侧扁管通道几个流程与扁管之间的送风通道流经的空气进行初次热交换后,又经进风侧扁管通道几个流程与扁管之间的送风通道流经的空气进行再次热交换的多层次高效热交换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扁管翅片式换热装置,其特征是它由扁管、汇流槽、翅片、隔板、进、出工质管、排液、排气管、清垢口组成,其扁管为多个长方体腔体,扁管的前、后端口分别焊接于前、后汇流槽里板的相应通孔上,扁管与前、后汇流槽构成密封而又彼此相通的通道,每几个扁管用隔板隔成首尾相通的流程腔体、各种形状的翅片焊接于送风通道内并与扁管外表构成空气换热面。本装置热阻小、传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是可用多种工质的多层次高效换热装置。
文档编号F28D1/00GK2182973SQ9420124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2日
发明者金国华 申请人:金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